蘋果Airpods爆紅的背後:耳朵經濟有哪些商機?音頻內容價值在哪

2020-12-08 騰訊網

2019年12月,《時代》雜誌公布了一個重磅榜單,評選出了從2010~2019這十年間,最具影響力的十款電子設備,其中有大疆的無人機、亞馬遜的智能音箱Echo、任天堂的Switch等等。

而蘋果更是唯一一個有多個產品上榜的品牌,包括2010發布的iPad,2015年發布的蘋果手錶,還有這幾年很火的蘋果耳機Airpods。

2016年蘋果剛推出Airpods的時候,飽受吐槽和嘲諷,因為長相奇怪,又容易丟。不過,等到2019年10月,蘋果公布了第四季財報,發現Airpods竟然成為蘋果所有產品裡增長最快的業務,預計2020年會創造150億美元。

那蘋果的Airpods是如何逆襲呢?

Airpods好在哪?

Airpods的成功,不僅在於產品設計,更是在於突破了一個新的商業化空間:耳朵經濟。

耳朵經濟到底有什麼商業潛力?

相比起身體的其他部位,耳朵的商業化程度相對比較低。你的脖子佩戴的項鍊和領帶,眼睛上的眼鏡、眼影,手臂的手錶。而耳朵一般是耳環,後來就有了耳機,但一般都是廉價耳機。直到Airpods的出現,才讓耳朵的商業價值潛力充分顯示出來。

美國有一位專門撰寫文章分析蘋果產品的分析師,就分析了為什麼Airpods為什麼會流行起來。

原因在於,Airpods為耳朵創造了一種新的身份標籤,把耳朵變成一個跟手腕、脖子等身體其他部位一樣,能釋放社交信號的空間。

什麼意思呢?首先,蘋果白色的耳機,識別度非常高,獨特的設計風格,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蘋果的產品。耳機沒有線,佩戴就非常方便,適合任何的場景。人們飯後散步、跑步、旅遊都可以攜帶,這讓Airpods的出鏡率大大提高。帶手錶可能還會被衣服遮住,佩戴耳機幾乎是時刻露在外面。

再者,Airpods的價格比一般的耳機都昂貴,願意花錢買Airpods的消費者,起碼都有一定的經濟實力。2016年推出時,Airpods的定價是159美元,國內售價是1288元。當時市場上主流的藍牙耳機,大部分的價格都在600元以下,Airpods是貴了一倍多。

還有一點,佩戴Airpods的用戶,兜裡一定還有一部iPhone,這也是一種社交信號。

有一段時間,網絡上出現不少嘲笑的表情包,嘲諷那些佩戴Airpods炫富的人。這些段子又無形中給Airpods製造了話題,提高曝光率。

所以,Airpods 不能簡單看做是一部耳機,而應該看成是社交貨幣。本來容易丟失的耳機,在蘋果的改造下,成了一股流行文化。

音頻內容崛起

分析師分析了Airpods在谷歌被搜索的趨勢,發現在2017年節假日期間,Airpods的搜索指數比2016年增長100%,到了2018年,又增長了10倍。

如今的Airpods,已經成為其他科技公司爭相模仿的對象。亞馬遜的Echo Buds、小米的Airdots、谷歌的Pixel Buds等等。

未來,這些耳機類的產品,可能會發展為獨立平臺,成為跟手機、平板一樣的硬體工具,可以收發信息、叫外賣等操作。這是耳朵經濟帶來的硬體市場。

除此之外,耳朵經濟還有另外一個發展空間,就是配套的音頻內容。相比起視頻內容,音頻內容的價值一直被低估。

很多網際網路數據平臺調查發現,人們用在視頻上的有效時間,跟音頻其實是差不多的。但是視頻行業的估值是1萬億美元,音頻行業卻只有1000億美元,用眼看的價值比用耳朵聽高十倍。

音樂流媒體平臺Spotify2019年就花了不少力氣,在音頻內容上下功夫。原本Spotify主要是做音樂的,不過2019年他們一口氣收購了三家做播客的公司,投資了4.5億美元,讓Spotify平臺上的播客數量達到了50萬個。

2019年第三季度,Spotify公布用戶聽播客的時間,增長了將近40%。Spotify預測,在未來平臺上20%的收入都將會來自於播客。

他們的播客形態是百花齊放,非常有創意。比如帶有角色扮演性質的音頻遊戲、硬核歷史故事、懸疑故事的有聲劇,還有喜劇明星對前男友或者前女友的訪談等等。除了播客之外,有聲書以及車裡面的廣播也是「耳朵經濟」重要的環節,在美國,一半的美國人都聽過一本有聲書。

中國市場巨大

美國的音頻播客、有聲書這麼豐富,那中國「耳朵經濟」的前景怎麼樣呢?

從總體的音頻內容市場來看,中國毫無疑問是全球最大的市場。

國內的博客公司荔枝,在2019年納斯達克提交了上市招股書,裡面就分析了音頻市場的前景:

截止2018年,中國音頻市場用戶數量是3.77億,內容包括博客、廣播、有聲書、直播音頻、社交音頻等等。預計接下來的5年時間,用戶數將達到9億人的規模,上漲一倍多。

這意味著未來,每3個人裡面,就有2個人會聽音頻節目。真的有這樣的可能嗎?這背後有三個原因在推動。

首先,隨著5G的到來,物聯網會經歷一個爆發期,各種家居智能設備和產品會迅速普及,這就讓音頻內容的使用場景一下子增加了。智能音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預計未來3到5年,每家每戶都有擁有一個智能音箱。

其次,現在所有的網際網路用戶當中,音頻用戶的滲透率只有45.5%,並不算高。相比之下,遊戲用戶的滲透率達到80%,視頻用戶的滲透率達到73%,這意味著音頻用戶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最後,現在的音頻內容跟人工智慧、大數據等領域的結合還比較少,未來如果有更多的智能推薦和用戶互動,還會再上一個臺階。

基於上述的原因,中國的線上音頻市場,未來還有無限的可能和擴展空間。「耳朵經濟」的潛力正在蓄勢待發,可聽設備未來極有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的平臺。

現在每天看8個小時電腦和手機屏幕,如果把場景切換下,把其中4個小時拿出來,用在耳朵聆聽的時間,不知道又會有什麼不一樣的體驗和生活改變呢?

相關焦點

  • 口罩擋不住的聲音,背後是正在爆發的「耳朵經濟」
    荔枝年度聲典「雲頒獎」順應了娛樂行業的趨勢,也引領了音頻行業。視頻內容具有「大」的特性,製作、存儲、傳輸、消費門檻都更高,聲音內容相對較小,「在線」門檻更低一些,因此舉辦這樣一場「雲盛典」技術難度相對更小一些,不需要5G就能實現,而在疫情期間舉辦這樣一場聲音盛典,也具有特別的社會價值。
  • 聚焦耳朵經濟 酷我暢聽帶來音頻破圈新思路
    「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尋找並錨定真正的價值」,這也是文娛消費領域從業者堅守的初心。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酷我音樂副總裁肖軼19日參加峰會,並做主題演講《耳朵經濟的變與不變》。肖軼指出,在線音頻行業經過10年來的發展,用戶規模得到大幅提升,隨著音頻硬體多樣化,使用場景多元化,音頻使用時長也在快速增長,但行業滲透率近5年來卻一直難以突破。
  • airpods一代和二代區別 怎樣區分airpods一代和二代
    AirPods是蘋果出了一款無線耳機,目前已經出了兩款了。還記的airpods一代出來的時候那個廣告打的讓人一下就知道了,但是airpods二代卻只是悄然上線了。兩代產品非常的相似,不仔細分辨還以為是一款呢?下面我們就來說說airpods一代和二代的區別有哪些。
  • AirPods 挖出千億級市場,成功背後及其未來想像力 |熊貓樣本研究
    HomePod Mini售價「僅」99美金,有望成為最新的節日爆品;而這種通過音樂切入家庭場景的方式,確實很「蘋果」。同時通過與蘋果生態內的設備聯動,HomePod會進一步提供絕佳體驗,從而有望實現24/7/365全天候接管用戶聲音入口。
  • 423聽書節是一枚「深水炸彈」喜馬拉雅試圖撩起「耳朵經濟」
    在紫襟的周圍,有原創文學作者,有聽眾,有廣告主……而在他們的背後,就是聲音平臺喜馬拉雅,它一直在試圖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巨大的連接平臺,來打通出版社、作家、播主、粉絲和品牌廣告主。這件事兩天後:喜馬拉雅FM宣布在全民閱讀日發起423聽書節,聯合上百位KOL一起倡導聽書的價值,讓用戶解放眼睛和雙手,用耳朵來閱讀。
  • 真無線藍牙耳機又要爆?AirPods供應商歌爾股份漲停!
    不僅僅各大音頻廠商推出自己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品牌,比如BOSE、B&O,做音視頻起步的網紅黑馬JEET藍牙耳機等,還有各類手機廠商入局,蘋果、華為、小 米、VIVO等,甚至連商業巨頭谷歌、亞馬遜等均推出了自己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價格從百元到千元不等。
  • 「耳朵」經濟熱潮下,蜻蜓FM卻愈發失意
    投稿來源:於見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以及人們對精品內容付費意識的增強,在線音頻市場在近些年實現了快速的發展。以喜馬拉雅、荔枝FM、蜻蜓FM等為代表的在線音頻平臺大力發展音頻知識付費,引領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下的「耳朵」經濟。
  • 蘋果AirPods Vs. Crazybaby Air
    去年,當我訪問中國音頻初創企業Crazybaby時,我驚訝地發現,該公司正在研發一套真正的無線耳塞,與蘋果(Apple)的Air Pods競爭。AirPod的確有更多明快的中音和聲音,但如果問任何年輕人想從耳機中得到什麼,低音肯定是最重要的。最令我驚訝的是,它與空氣的聯繫非常緊密。一般來說,真正的無線耳塞在室內效果很好,因為它們可以把無線信號從牆壁上投射回你的手機上,但當你走到室外時,連接可能會變得斷斷續續。這是我測試過的Bragi Dash和其他無線耳機都遇到過的問題。
  • 蜻蜓FM楊廷皓:不愛講故事,卻能勾引你的耳朵
    公司每年都會舉辦員工創業大賽,總有驚喜湧現:一款名為用聲音控制的小遊戲,可以利用音量的大小,控制一隻紅蜻蜓躲避水管;名為「我正常麼」的匿名糗事爆料平臺,僅對內發布沒做任何推廣,10天後就引發朋友圈30多萬的投票;有人開發出基於鄉音的社交產品,還有人設計出糾正英語發音的學習軟體……實際上有的項目已經具備了市場價值。
  • 深度分析:蘋果AirPods Max給產業鏈帶來的十大機遇!
    我愛音頻網在蘋果 AirPods Max 發布後,對這款產品進行深度研究,同時向產業鏈資深專家做全面了解,此次頭戴耳機領域的巨大變化將拉動產業鏈快速升級,同時將有眾多供應鏈廠商以從中受益,其中包括:頭戴耳機外觀材質用料升級、金屬結構件升級:CNC五金加工廠 、主控晶片、ANC晶片+降噪算法、降噪麥克風、電池系統升級、電子元件、頭戴降噪耳機測試設備、代工廠、空間音頻+音頻內容服務商等十大相關廠商
  • 如果你覺得蘋果的AirPods醜,Crazybaby的無線耳機可能值得一看
    9月7日,蘋果公司在舊金山舉行的一場活動上發布了沒有耳機插孔的iPhone 7,同時還推出了一套無線耳機,旨在讓模擬音頻的過渡更加順暢。但就在蘋果公司(Apple)的菲爾席勒(Phil Schiller)揭開所謂「AirPods」的面紗時,幾乎所有人的普遍反應都是負面的:戴上這些東西會讓你看起來像有溼漉漉的香菸從耳朵裡伸出來。
  • 蘋果AirPods Pro 將升級「空間音頻」功能,可模擬7.1聲道
    IT之家6月23日消息 在今晚的WWDC 20上,蘋果宣布了AirPods耳機的新功能,包括iPhone、iPad和Mac設備間的自動切換,以及AirPods Pro耳機的「空間音頻」功能。IT之家了解到,蘋果AirPods和AirPods Pro在固件更新中升級自動切換功能,它將根據你使用的蘋果設備自動切換音頻輸入。例如,如果你正在用iPhone聽音頻,然後開始在筆記本電腦上播放視頻,這時候音頻會自動切換到你的電腦上,之後如果你用iPhone接電話,AirPods會自動從電腦上切換到手機上。
  • 蘋果把Siri加入二代AirPods,耳內AI究竟有什麼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蘋果要發布第二代AirPods了,或許我們身邊沒見到太多AirPods用戶,但這款和iPhone7同時發布的無線耳機上市一個月就拿下了美國無線耳機網銷市場26%的市場份額,有望成為蘋果史上最暢銷的配件
  • ...蘋果Airplay技術入門篇(全文)_蘋果 The new iPad_音頻新聞...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面對雜亂無章的線,你是否還在其中找尋你的音箱線是哪根?這麼多年來,音源——線材——音箱的使用方式已經深入人心,雖然也有人提出過將這些設備之間進行無線化,但是每家公司都想制定自己的標準,導致目前無線互聯的目標依然沒有達到。
  • 蘋果AirPods Max評測:又一黑科技,到底買它還是索尼1000XM4?
    而內部緊貼耳朵的部分採用的是記憶泡沫墊,它能充分讓耳朵與外部環境隔絕,並且這對耳墊是可以更換的。不過,一對耳墊的售價為499元,這樣的定價還會有多少人想更換它呢?但是,根據其他一些AirPods Max使用者的反饋,白色款耳機用了一段時間之後看起來已經有點偏灰色了。AirPods Max的頭帶部分明顯比多數耳機要更寬,這樣是為了分散重量降低壓迫感。
  • 爆紅的背後,有哪些可複製的運營策略?
    很多四五線城市還沒有被蘋果手機普及,他們用的是幾百元的準智能機,能用美拍嗎?會崩。能用秒拍嗎?也沒戲。但快手抓住了這一點,就是性能差、內存小的手機都能用,再結合這種下沉式的渠道打法,在鄉村裡電信營業的小賣部裡,去分發這樣的APP,才會有這樣的機會。
  • 丁真火了,一些孩子飄了,丁真爆紅的背後帶給我們的是什麼
    因此而帶動理塘整體的經濟會有一個質的變化。也會讓理塘人多一個商業的契機。丁真火了,理塘也要火了。對理塘而言,丁真火了,網紅效應將帶理塘的旅遊乘風起飛。為我們了解藏族文化多一個選擇窗口。丁真火了,帥氣的長相,青澀的笑容,清澈又天真的眼神,給人一種天然雕琢的美。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出淤泥而不染吧。
  • 蘋果手機的耳朵是什麼?能當監視器使用,很多人都不知道
    相信很多小夥伴,使用iPhone手機時,總能在手機的控制中心看到一個"耳朵"形狀的圖標。每當看到這個"耳朵",網友們都會熱議紛紛,這個圖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今天小編來帶大家了解一下吧!1、 "耳朵"圖標的好處不知道大家在使用iPhone手機,下拉功能菜單的時候,就可以看到這個像耳朵一樣的圖標,這個功能在iPhone手機裡面叫"Live Listen"。在iPhone手機的ios 12系統中,只要通過與airpods連接,在任何嘈雜的環境裡面,也能很清楚地聽到聲音。
  • 喜馬拉雅的2020:音頻生態經濟體成熟,延展更多可能性
    「耳朵經濟」迎來新的風口,線上與線下加速融合。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50多家博物館將文化大餐搬上喜馬拉雅,「雲逛博物館」系列收聽量突破400萬;423聽書節期間,喜馬拉雅發起「有聲圖書館計劃」,為300多家傳統出版社與機構創造新機遇,喜馬拉雅平臺上的內容品類從328類增長至393類,越來越多的優質內容開始陪伴你我成長。
  • 切入長音頻,在線音樂走出「圍城」?
    從爭奪版權到搶灘風口上的「耳朵經濟」,在線音樂巨頭已打響新一輪戰爭。01 加速的長音頻「聲音太多,耳朵太少。」這是《西夏酒館》主播伊夏在豆瓣分享的2020年終播客總結。收聽播客超過5年,每年過耳超1000期,要在這些節目裡總結出個「年度十佳」頗讓伊夏糾結;尤其是今年,新內容越來越多,耳朵則顯得早已不夠用。疫情之下,宅經濟爆發,以往不溫不火的中文播客呈井噴式增長;去年國內播客新增節目僅1900多檔,而今年新增卻達9100多檔,伊夏的《西夏酒館》也是其中之一。「今年的播客圈,有挺多明顯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