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狂人1個月自製核聚變反應堆(圖)

2020-11-28 搜狐網

  在位於美國匹茲堡的自家車庫裡,弗蘭克·薩安斯正夜以繼日地修補他最自豪的發明:一個可以工作的核聚變反應堆。現在,核聚變不再僅僅掌握在專業科學家手裡,一群業餘科學愛好者正在嘗試著在自己家裡製造核反應堆,希望藉此實現新的能源供應。

  成立「核反應堆俱樂部」

  目前,有一群業餘物理學家、科幻小說愛好者正嘗試著在自己家裡的地下室、後院或是家庭實驗室裡製造核聚變反應堆,51歲的薩安斯正是其中一位。

  很多和薩安斯有著相同夢想的人把自己稱為「反應堆狂人」,他們已經組織起了一個鬆散的社團,加入這一「核反應堆俱樂部」的成員超過了100名。

  1個月造出核聚變反應堆

  業餘「反應堆狂人」們的設備是基於上世紀60年代時。儘管技術尚不成熟,薩安斯這樣的「反應堆狂人」仍然認為,核聚變反應堆比其他發電方式更有希望。

  霍爾1997年起開始嘗試自製核聚變反應堆,當時,科幻小說家、電子工程師湯姆·林根前往霍爾家參與業餘科學家聚會時隨身帶了一臺核聚變反應堆樣本。霍爾完全被這臺設備吸引住了,「接下來,我在差不多1個月的時間裡造出了一臺核聚變反應堆,」霍爾說,他現在正準備製造自己的第5臺核反應堆設備。

  可能被誤當恐怖分子

  霍爾說,自製核反應堆還有一個缺點就是會被人當作恐怖分子,「很多人都有一種條件反射,就是認為凡是跟『核』搭上邊的就是恐怖事件。 」

  「反應堆狂人」們表示,這樣的核反應堆將會非常環保,幾乎不產生空氣汙染,所產生的長期放射性廢物也很少。

  個案

  垃圾堆裡淘零件 中學生制反應堆

  美國猶他州的中學生克雷格·華萊士曾製造了一臺核聚變反應堆,其中的大部分零部件幾乎都是從核工廠附近的垃圾堆上撿來的。

  克雷格先是在一個舊金屬垃圾場中找到了一臺廢棄的中子探測器,隨後,克雷格又耗費了幾百張CD碟片研製出了一個中子調節器。後來他又從一個核工廠的垃圾堆裡淘到了渦輪分子泵。

  由於沒錢買價格昂貴的氘氣,克雷格只好花20美元買來一盒重水,製造出了純正的化學氘氣。克雷格花了兩年時間收集各種零件器材,用了半年時間將「核反應堆」裝配完成。

  官方反應

  不限制愛好者搞實驗

  負責管理商業放射性儀器的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署表示,他們不會限制業餘愛好者的設備。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也表示,他們不會管制美國國內對氘的使用。不過,美國各州對此的規定都不盡相同。

  維吉尼亞州的健康部就要求登記商業用途的放射線成像設備,但該部門的一名發言人表示,個人使用的設備不必進行登記。在賓夕法尼亞州,環境保護部的發言人則表示,任何可能會發射出放射線的設備都必須登記在冊。

(責任編輯:孟德華)

相關焦點

  • 美國科學狂人自製核反應堆 只耗時一月(組圖)
    第1頁:「科學狂人」自製核反應堆 帶有同性正電荷的原子核間的斥力阻止它們彼此接近,因此,參加聚變反應的原子核必須具有足夠的動能,才能克服這一斥力而彼此靠近。  數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試驗如何才能使原子核發生聚變。法國南部有一個花費了近150億美元建造的核聚變反應堆,但即使是這般耗費巨資的項目也只能證明利用核聚變發電在技術上是可行的,而無法真正實際運用。
  • 德國開始測試「仿星器」核聚變反應堆
    不久前德國科學家在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的一個大型實驗室內成功開啟了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核聚變反應堆——「文德爾施泰因 7-X」(簡稱W7-X)。
  • 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反應堆終於開建
    不幸的是,實用的核聚變技術仍然只是夢想和遙不可及的幻象。經過35年的艱苦準備和無數次拖延,科學家們終於通過在聖保羅萊迪朗斯(Saint-Paul-les-Durance)啟動了世界上最大的聚變反應堆大規模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ITER)的為期五年的組裝階段。
  • 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反應堆開始組裝
    人類目前科技的本質就是「燒開水」,而可控核聚變將徹底改變這一狀況。2006年開始,國際熱核實驗堆(簡稱ITER)即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一直在進行中,它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雄心勃勃的能源項目之一。ITER的託卡馬克(tokamak),圓周長30米,高30米,由在許多國家/地區製造的超過一百萬個零件組成。用於容納反應堆的建築物的建設已於去年11月完成,這為託卡馬克實驗奠定了基礎,該實驗將容納比現在設備的等離子體流厚10倍的等離子體流。
  • 德測試「仿星器」核聚變反應堆
    【美國石英財經網站2月3日報導】題:德國正在接近核聚變這一獲得無限清潔能源的長期夢想    德國科學家今天將向已成為能源「聖杯」的核聚變邁出第一步,核聚變有提供無限清潔能源的潛力。要利用這種能源,存在一系列挑戰,研究人員需製作一種能將原子加熱至1億攝氏度以上的裝置。
  • 世界最大核聚變反應堆進入組裝,堪稱「小太陽」比核裂變電站先進
    據雅虎新聞網7月29日消息,位於法國南部卡達拉舍的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縮寫:ITER)目前已經進入組裝階段,標誌著由歐盟、印度、日本、我國、俄羅斯、韓國和美國等七國斥巨資投入研發的項目,即將進入衝刺期
  • 英國核聚變反應堆由「甜甜圈」變身「去核蘋果」,究竟改進...
    近日,英國的一個實驗性核聚變反應堆首次啟動發電,這表明英國在通往可控核聚變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這一機器是正在運轉的核聚變反應堆的基本組成部分。核聚變的原理是在極高的溫度和壓力下讓核外電子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讓兩個原子核能夠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這一過程與核裂變正好相反。
  • MIT科學家擬建新核聚變反應堆 有望實現全面清潔能源利用
    西媒稱,全球首座核聚變反應堆或將於2025年投入運行。該反應堆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設計,將有望實現全面清潔能源的利用。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0月7日報導,經過二十多年的緊張工作,人們很可能已經進入了第一個核聚變反應堆的大門。核聚變產生的能量大於系統輸入的電能。
  • 美國託卡馬克聚變反應堆破世界紀錄
    原標題:美國託卡馬克聚變反應堆破世界紀錄   科技日報北京10月18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官方網站消息,該校科學家在阿爾卡特C-Mod(Alcator C-Mod)託卡馬克聚變反應堆實驗中創造出新的世界紀錄,等離子體壓強首次超過了兩個大氣壓。鑑於高壓等離子體是實現可控核聚變的關鍵因素,這意味著人類距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又近一步。
  • 「微型核聚變反應堆」,在未來將成為現實?專家:已經在研究中
    相信大家都有看過漫威的《鋼鐵俠》系列的電影,電影裡的戰甲現在已經成為了無數影迷們嚮往的東西,酷炫的造型,先進的武器,智能的AI,無一不是鋼鐵俠迷們喜愛的東西,但是影迷們或許大多只喜歡戰甲,對於驅動戰甲的微型核聚變反應堆並不是特別的在意,而科學家們卻對這樣一個「微型核聚變反應堆」頗有興趣,這個小小的
  • 全球首座核聚變反應堆或於2025年投入運行 有望實現全面清潔能源利用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新媒體專電 西媒稱,全球首座核聚變反應堆或將於2025年投入運行。該反應堆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設計,將有望實現全面清潔能源的利用。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0月7日報導,經過二十多年的緊張工作,人們很可能已經進入了第一個核聚變反應堆的大門。核聚變產生的能量大於系統輸入的電能。
  • 德國開啟世界最大「仿星器」核聚變反應堆
    科學家成功開啟了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核聚變反應堆。
  •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建設有條不紊 中國貢獻有目共睹
    中新社巴黎10月13日電 題: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建設有條不紊 中國貢獻有目共睹  中新社記者 李洋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計劃(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組織近日舉辦媒體開放日活動,旨在使公眾進一步了解ITER項目,增強外界對核聚變這一新能源開發探索的信心
  • 美國託卡馬克聚變反應堆破世界紀錄—新聞—科學網
  • 美國14歲少年建造核聚變反應堆 10歲時曾造炸彈
    威爾森2013年2月在白宮科技展上向歐巴馬介紹自己的檢測儀威爾森和他的導師在內華達州裡諾大學的實驗室  10歲時,他製造了一個炸彈;14歲時,他建造了核聚變反應堆,成為世界上完成核聚變壯舉最年輕的人
  • 歷時七年,英國實驗性核聚變反應堆點火成功
    上周,經過漫長的7年發展,英國牛津郡Culham的一臺名為MAST Upgrade的機器為實驗性核聚變反應堆成功通電,製造出了"首團等離子體":證實所有組件可以共同工作,將氫氣加熱至等離子體態。在核聚變中,兩種或兩種以上輕元素的原子核融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並釋放能量。
  • 綠色無汙染核聚變反應堆投入使用
    一個可行的核聚變反應堆可能會在2025年建成,該反應堆會散發出比其消耗的更多的能量。那是9月29日發表在《等離子體物理學》雜誌上的7項新研究的總結。如果聚變反應堆達到這一裡程碑,它將為大規模產生清潔能源鋪平道路。
  • 中國啟用「人造太陽」核聚變反應堆,最高溫度可達1.5億℃
    據媒體報導,中國首次成功啟動了「人造太陽」核聚變反應堆,這標誌著中國核電研究能力的一大進步。HL-2M託卡馬克反應堆是中國最大、最先進的核聚變實驗研究設備,科學家們希望該設備能夠釋放出一種強大的清潔能源。據《人民日報》報導,它使用強大的磁場來融合熱等離子體,可以達到1.5億攝氏度以上的溫度——大約是太陽核心溫度的10倍。
  • 首座核聚變反應堆將亮相,2025年運營
    而核聚變反應堆利用核聚變原理造成,相比之下,不會產生放射性汙染,更加安全,也更加環保,同等規模還可以產生更多能源,因此,核聚變是最有希望的未來能源,全世界各國都在對可持續核聚變核反應堆進行探索,誰掌握了這一技術,誰就掌握了未來。
  • 美稱設計出能裝載在卡車上的緊密型核聚變反應堆
    剛剛過去的這一周,「核聚變」成為足夠吸引眼球的科技新聞關鍵詞。  10月15日,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已經設計出一款能夠裝載在一輛卡車上的緊密型核聚變反應堆,目前正在尋求商業或政府方面的合作夥伴,並宣稱將在五年內製造出原型。消息一出,輿論譁然,盲目叫好的有之,深度質疑的亦有之。「核聚變」究竟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