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科學家擬建新核聚變反應堆 有望實現全面清潔能源利用

2020-10-09 參考消息

西媒稱,全球首座核聚變反應堆或將於2025年投入運行。該反應堆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設計,將有望實現全面清潔能源的利用。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0月7日報導,經過二十多年的緊張工作,人們很可能已經進入了第一個核聚變反應堆的大門。核聚變產生的能量大於系統輸入的電能。根據最近發表在英國《等離子體物理雜誌》上的一系列最新研究,全球首座核聚變反應堆或將在2025年投入運行。如果屆時核聚變反應堆能夠順利投入使用,距離產生大量完全清潔的能源將只有一步之遙。

報導指出,現有的核裂變反應堆與聚變反應堆的最大區別在於,前者是通過裂解鈾等元素的重原子核來獲得能量。裂解這些原子核會釋放出大量的能量,但也會釋放出危險的核輻射。

與之相反的是,核聚變將輕原子核結合在一起,形成重原子核。當產生的原子的質量小於參與反應的原子的質量時,多餘的質量就會轉化為能量,釋放出大量光和熱,而且不會釋放出任何核輻射。核聚變不會產生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也不會產生其他汙染物。而反應所必需的燃料——氫氣,在地球上的儲量足以滿足人類長達數百萬年的一切能源需求。

報導稱,將氫同位素聚合成氦,釋放出取之不竭的熱核聚變能源,這個核聚變反應正是太陽等許多恆星獲取能量的方法。由於這些恆星具有巨大的引力,在其熊熊燃燒的內核中,氫原子能夠聚合起來,進而產生氦氣。而這個過程能夠釋放出維持地球生命所需的能量。

在地球上模擬這一過程的主要問題在於,在沒有太陽巨大引力的情況下,迫使氫原子聚合在一起需要巨大的能量,而這個反應需要在至少1.1億攝氏度的溫度下才能發生。科學家很早以前就很清楚,核聚變這種核反應能夠產生比它所需要的能量大得多的能量,但直到現在,能量餘額依然是負數。換言之,用於引發核聚變的能量比核聚變過程本身產生的能量還要多。

MIT的等離子體物理學家、新核聚變反應堆研發項目的領導者之一馬丁·格林沃爾德表示:「實際上我們所有人都參與了這項研究。我們正試圖解決一個非常嚴肅的全球性問題。我們希望能對社會產生一定影響。我們需要解決全球變暖問題,否則文明自身就會受到威脅。而這似乎是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

報導介紹,新的核聚變反應堆名為SPARC,由MIT和美國聯邦核聚變系統公司的科學家聯合開發。如果能夠取得成功,SPARC將成為第一個能夠利用核聚變中產生的熱量來維持核聚變的反應堆,而不需要注入額外的能量。

然而,到目前為止人類依然無法模擬太陽等恆星,在可控反應中利用等離子體核聚變的力量。因此在SPARC成功之前,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該項目於2018年啟動,將於明年6月開始建設反應堆。據研究人員介紹,該反應堆或將於2025年投入使用。

在詳細描述反應堆設計的7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指出,SPARC將能夠產生是其運行所需10倍以上的能量。格林沃爾德說:「核聚變發電廠可以逐步取代現有的化石燃料發電廠,而且不需要像太陽能或風能那樣重組電網。」

研究人員預計,未來在SPARC基礎上建設的核聚變電站將能產生250兆瓦至1000兆瓦的電力。目前在美國的能源市場中,普通發電廠的發電量一般在100兆瓦到500兆瓦之間。

來源:參考消息網

相關焦點

  • 全球首座核聚變反應堆或於2025年投入運行 有望實現全面清潔能源利用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新媒體專電 西媒稱,全球首座核聚變反應堆或將於2025年投入運行。該反應堆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設計,將有望實現全面清潔能源的利用。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0月7日報導,經過二十多年的緊張工作,人們很可能已經進入了第一個核聚變反應堆的大門。核聚變產生的能量大於系統輸入的電能。
  • 核聚變新用途:竟能獲取清潔能源
    所謂「微縮太陽」,指的是能夠提供充足、低廉的清潔能源的核聚變反應堆。由於人類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當今世界的全球變暖愈發嚴重,急需找到其它能源加以替代。否則,成百數千萬人的未來將岌岌可危:水源和食品短缺可能會導致饑荒和戰爭。人們一直將核聚變視為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但說辭永遠是「再過30年即可實現」,已經成了一個行業內的笑話。
  • 核聚變:世界未來的清潔能源
    但我們想實現的,不僅僅是利用太陽能,而是在地球上造出一個「迷你太陽」,也就是核聚變。  如果我們能解決各種極為複雜的科學和工程問題,便能通過核聚變獲取清潔、安全、無窮無盡的能量了。只要每日從水中提取出一千克的氘(氫的一種同位素),產生的電量就足夠成千上萬個家庭使用。
  • MIT實現可控核聚變新突破 無限能源不遠了?
    今日美國科學家通過改良實驗手段,成功製造出了破紀錄的等離子壓強。而等離子體的高壓是實現可控核聚變關鍵因素之一。此舉標誌著受控核聚變距離成為一種實際可用的能源來源又向前邁進了一步。由於具有清潔無汙染、原料幾乎取之不盡(可以直接使用海水)、安全性高等優點,核聚變被視為一種近乎用之不竭的理想能源
  • 核聚變能源有望在2030年之前實現
    英國託卡馬克能源公司表示,等離子體測試是世界上第一個用核聚變能源生產商業電力的裡程碑,可能在2030年實現。該公司以真空室命名,在強大的磁場中包含聚變反應。6月初該公司宣布在實驗ST40聚變反應堆中製造超高溫等離子體。這次成功的測試——託卡馬克能源公司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等離子溫度——意味著該反應堆將於明年準備進行一次更熱的等離子體測試,溫度超過1.8億華氏度(1億攝氏度)。
  • 核聚變反應堆最早可能在2025年出現,清潔能源前景一片光明
    一個可行的核聚變反應堆可能會在2025年建成,該反應堆會散發出比其消耗的更多的能量那是9月29日發表在《等離子體物理學》雜誌上的7項新研究的總結。如果聚變反應堆達到這一裡程碑,它將為大規模產生清潔能源鋪平道路。 在聚變過程中,原子核被迫形成更重的原子。當所得原子的質量小於產生它們的原子的質量時,多餘的質量將轉換為能量,從而釋放出大量的光和熱。聚變為太陽和恆星提供動力,因為它們心臟的強大引力將氫融合成氦。
  • 當核聚變反應堆遇上3D列印 「人造太陽」有望更快「發光」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近年來,人類對能源的依賴日益加深。但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有沒有可能一勞永逸地破解人類能源短缺的困局? 隨著核技術日漸成熟,被譽為「人造太陽」和「人類終極能源」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或有可能為人類源源不斷地提供清潔能源、造福後代子孫。
  • 美國實現可控核聚變新突破 減輕化石能源依賴
    由於具有清潔無汙染、原料幾乎取之不盡(可以直接使用海水)、安全性高等優點,核聚變被視為一種近乎用之不竭的理想能源。近日,美國科學家利用基因改良的手段,使實際可用的能源來源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改良的原理和太陽內部的反應一致。
  • 人類將擁有無限能源?首座核聚變反應堆將亮相,2025年運營
    ,性價比高,而且還是清潔能源,符合這一要求的未來能源並不多,可持續核聚變反應堆就是其中之一,目前人類擁有的核反應堆都是核裂變反應堆,採用核裂變原理製造而成,雖然相比於傳統能源有很多好處,但是核裂變核反應堆並不安全,此前多次發生嚴重事故,給人類造成極為嚴重的傷害。
  • 德測試「仿星器」核聚變反應堆
    【美國石英財經網站2月3日報導】題:德國正在接近核聚變這一獲得無限清潔能源的長期夢想    德國科學家今天將向已成為能源「聖杯」的核聚變邁出第一步,核聚變有提供無限清潔能源的潛力。要利用這種能源,存在一系列挑戰,研究人員需製作一種能將原子加熱至1億攝氏度以上的裝置。
  • 歷時七年,英國實驗性核聚變反應堆點火成功
    太陽的能量就來自中心的核聚變,如果我們能在地球上以足夠的規模重現並維持同樣的聚變反應,就能收穫幾乎無限的清潔能源。當然,我們還未走到那一步,但MAST Upgrade的成功和首次試運行是旅程中的重要裡程碑。最初的MAST(著名的託卡馬克裝置)從1999年運行到2013年。
  • 英國的一個實驗性聚變反應堆已成功通電
    ,這是一個正在運轉的核聚變反應堆的基本組成部分,科學家數十年來一直夢想著實現這一夢想。在核聚變中,兩個或更多個較輕元素的核融合成一個較重的核,並釋放能量。這種現象發生在太陽的中心,如果我們能夠在足夠的規模上在地球上重建並維持相同的反應,我們將獲得清潔、幾乎無限的低碳能源的回報。
  • 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反應堆終於開建
    自1950年代以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清潔能源迷都痴迷於通過創造自己的微型太陽來利用原子內的幾乎取之不盡能量的巨大可能性。不幸的是,實用的核聚變技術仍然只是夢想和遙不可及的幻象。經過35年的艱苦準備和無數次拖延,科學家們終於通過在聖保羅萊迪朗斯(Saint-Paul-les-Durance)啟動了世界上最大的聚變反應堆大規模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ITER)的為期五年的組裝階段。
  • 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反應堆開始組裝
    人類目前科技的本質就是「燒開水」,而可控核聚變將徹底改變這一狀況。2006年開始,國際熱核實驗堆(簡稱ITER)即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一直在進行中,它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雄心勃勃的能源項目之一。這是來自35個國家/地區的數千名科學家和工程師共同努力的成果,他們都致力於開創一個基於太陽內部超熱、高速反應的可再生能源新時代
  • 世界最大「仿星器」核聚變反應堆揭秘:無限廉價能源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已經成功地開啟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Stellarator)核聚變反應堆。該裝置被暱稱為「文德爾施泰因7-X」(簡稱W7-X),能一次約束超高溫的等離子體長達30分鐘以上。近日,W7-X反應堆製造出了溫度高達100萬攝氏度的氦等離子體,持續了十分之一秒。
  • 中國距利用「核聚變能」還有多遠?丨科技視界
    高翔說,受控熱核反應是聚變反應堆的基礎,聚變反應堆一旦成功,就有望向人類提供清潔而又取之不盡的能源。  物理學家們研究發現,核能可通過三種核反應中的任何一種進行釋放:其一是核裂變,即較重的原子核分裂釋放結合能;其二是核聚變,即較輕的原子核聚合在一起釋放結合能;其三是核衰變,這是原子核在自發衰變過程中釋放能量。
  • 最強核聚變反應堆創新紀錄:1500萬攝氏度
    科學家們都在努力研究,希望為人類找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現在來看這個目標又近了一步。據英國BBC報導稱,該國由託塔馬克能源公司打造的一座核聚變反應堆,近日成功創下了1500萬攝氏度的紀錄,比太陽核心溫度還要高。
  • 中國啟用「人造太陽」核聚變反應堆,最高溫度可達1.5億℃
    據媒體報導,中國首次成功啟動了「人造太陽」核聚變反應堆,這標誌著中國核電研究能力的一大進步。HL-2M託卡馬克反應堆是中國最大、最先進的核聚變實驗研究設備,科學家們希望該設備能夠釋放出一種強大的清潔能源。據《人民日報》報導,它使用強大的磁場來融合熱等離子體,可以達到1.5億攝氏度以上的溫度——大約是太陽核心溫度的10倍。
  • 科技視界 | 中國距利用"核聚變能"還有多遠
    據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4月公布的消息,中國「人造太陽」環流器二號M(HL-2M)裝置將於今年建成,HL-2M是在我國首個具有偏濾器位形的大型託卡馬克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HL-2A)」基礎上新研製的又一大型託卡馬克裝置,其科研目標是探索可控核聚變研究,實現「人造太陽」的人類終極能源追求。
  • 德國開始測試「仿星器」核聚變反應堆
    不久前德國科學家在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的一個大型實驗室內成功開啟了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核聚變反應堆——「文德爾施泰因 7-X」(簡稱W7-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