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海鵬第一天太空日記:米飯麵條加熱完後就忘吃了

2021-01-13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進入組合體第一天,航天員景海鵬作為新華社太空特約記者發回日記,記錄他們當天的工作生活。太空生活究竟是什麼狀態、如何度過?曾於2012年6月搭載神舟九號飛船完成飛天任務的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曾在國際空間站駐站的美國華裔太空人焦立中、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熱列茲尼亞科夫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據新華社

□日記

太忙沒時間吃飯

今天(19日)是神十一飛行乘組在組合體的第一天,我是新華社太空特約記者景海鵬。現在是晚上十點零五分,我們的工作還沒有結束。

聽說大家很關心我們的生活,新華社客戶端網友「兔兔平安」問我們睡覺、吃飯的情況。工作比較飽滿,現在特別想睡覺。早飯和午飯是合併吃的,因為前期在對接,進入組合體,工作比較忙,所以沒有時間吃飯。我們準備晚飯好好吃一頓。早飯和午飯主要吃的是一些即食食品,零食吃得比較多,主食吃得比較少。米飯麵條加熱完後就忘吃了,我們準備晚上補上。

這次是我第三次上天,已經兩次進入「天宮」。天宮一號比較舒服,天宮二號更舒服,布局、裝修、顏色搭配都非常好。

提到家人,想起我在媒體見面會上就說過,今天也和陳冬有交流,軍功章必須有家人的一半。

此時此刻,我和陳冬在天宮二號非常想念大家。我想對航天員大隊的戰友們說,十八年以來,我們同在一個桌上吃飯,同在一間教室上課,同在一個球場打球。十八年來,我們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一起訓練,一起追求夢想,我們親如一家。我知道今天大隊的戰友們都在為我們站崗、加油、值班,向大隊的全體戰友敬禮!

□對話

「飛天人」細說太空生活

>>劉洋

也希望有外星人來敲門

問:目前網上最火的對話是景海鵬和陳冬說的「我問你爽不爽」「爽」。大家都很好奇,航天員通過舷窗看到的畫面究竟是什麼樣的?

答:我們都是從飛行員當中選拔出來的,但飛行員一直在大氣層中飛行,高度不夠高,所以當我第一眼透過舷窗看到地球的時候,感覺非常震撼。第一反應就是興奮地衝著兩位師兄喊:「你們快來看呀!地球真的是圓的!」小時候老師就講過「地球是圓的」,但是當你親眼見到地球的邊緣,看到這種夢幻之美,還是感覺非常震撼。

問:在太空有沒有看到過其他國家的太空飛行器?

答:看不到。如果肉眼能看到,說明距離已經非常近了,就會有碰撞的危險。而且我們不在一個軌道面上,不可能碰到。當時,我們也這樣好奇,如果我們能看到的話就衝他們揮揮手,打個招呼。

問:在太空上看太陽、月球,和地面上看差別大嗎?

答:我從來沒有通過舷窗親眼看到過月球。我們工作的時候,舷窗一直用舷窗罩蓋住。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在太空中我們90分鐘繞地球一圈,如果人的生理節律按照90分鐘一晝夜轉換的話,是沒有辦法進行工作和休息的,所以我們全部是燈光照明。劉旺說他看到過月球,你們有機會可以問一問他,肉眼在太空中看到月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我很遺憾在工作之餘看窗外的時候,完全沒有看到過月球。

問:在外太空會遇見外星人嗎?

答:我們也希望有外星人來敲門。但確實沒有看到任何外星朋友。有一次我值班,突然像是眯著了,然後就聽到返回艙裡面有聲音,我突然間驚醒了。哎呀,好像有什麼人在那裡。自己清醒過來也覺得特別可笑。因為在整個返回艙和天宮一號中,只有我們三個人,而當時他們倆正在休息。後來才發現是通氣軟管發出的聲音。我和兩位戰友交流過,他們也有這樣的期待,但是確實沒有看到。

吃喝拉撒睡都是技術活

問:從公開的視頻中可以看到,景海鵬正在擺弄飄浮在空中的手冊。在太空,失重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答:失重,或者說微重力環境確實是挺奇妙的,但並不像大家想像的只有樂趣,還有頭脹、頭疼、鼻塞、眼部充血。我剛剛跟航天員對話,就問了一些他們在天上的狀態。飛船一入軌的時候,他們就感受到失重,也就是微重力的狀態了。剛才看到的那個畫面,景海鵬大哥在玩一個手冊。我想,他們是在盡情享受微重力環境下的奇妙現象。

問:大家很想知道航天員的服裝穿在身上什麼感覺?

答:這套白色的艙內壓力服有20斤重。它有一些功能上的要求,比如氣密性,操作起來,胳膊、手腕、手指肯定沒有艙內工作服那樣方便、靈活。航天員在太空生活,包括在組合體駐留期間,大部分時間穿的都是藍色艙內工作服,在上升、返回、交會對接等重要時段才會穿艙內壓力服。

問:在太空中,吃穿住行和地面上有什麼不同?

答:「睡」比地面要方便、簡單很多,因為不管是正著、倒著、橫著、豎著都能睡。吃喝拉撒都是技術活,都需要在地面進行訓練。每一個大家看似不起眼的動作,在地面都是經過成百上千次的訓練,確保準確無誤後,才能夠上天操作。長時間的飛行對航天員的體力、耐力,包括心理都是一種考驗。

比如喝水。在地面喝水的時候只需要將水倒入水壺,然後喝就行。在太空中,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在太空中是把水儲存在一個水箱裡,然後再給水箱加壓,打到儲水袋中。儲水袋上方的吸管上有一個卡扣,喝完水之後要把這個卡扣扣上,這樣裡面的水不會飛到艙內,併到處亂飄。如果水在空中亂飄,飄到一些電子元器件上,可能會造成潮溼,對設備造成影響。

問:未來如果長期駐留的話,喝水怎麼解決?

答:未來可以循環利用,比如說收集人體散發的汗液,還有艙內的一些水汽,進行一些收集、循環、再利用,包括航天員的尿液,都可以進行再處理再利用。

問:航天員在太空吃飯有什麼難度?

答:飯是裝在袋子裡,在地面經過特殊的工藝製作以後帶到太空上去。這次帶到太空上的航天食品有100多種,剛才我們在天地通話的時候也詢問了航天員,他們今天(18日)喝了粥,同時把每餐分量都吃完了。這充分說明本次航天食品味道還是不錯的。

>>焦立中等人

充實工作對抗抑鬱

問:長期太空駐留,怎麼保持心理和身體健康?

焦立中:每天有兩個小時的鍛鍊時間以保持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就看個人了。我們多數人在閒暇時間都是眺望地球和拍照。我們也會寫電子郵件或通過網絡電話和家人與朋友保持聯繫。

問:在特殊環境下長期太空飛行會給太空人帶來哪些生理問題?

熱列茲尼亞科夫:目前一些國家已制定了一整套讓太空人適應長期太空生活的方法,這些方法可大致分為藥物療法和物理方法。前一類方法主要是用各種藥物防止長期失重導致的骨鈣流失和器官異常變化,第二類方法是通過多種體育鍛鍊消除某些不良因素對健康的影響。總的來說,在目前已完成的太空停留任務中,各種可能出現的人體生理問題均已基本獲得解決。

問:在特殊環境下長期太空飛行會給太空人帶來哪些心理問題?

熱列茲尼亞科夫:與生理問題相比,空間站長期考察組成員的心理融合度問題要更複雜一些。這類問題能否順利解決,首先取決於升空前地面的相關工作是否做到位,要考慮每個太空人的性格特點是否匹配,還要精心設計各種訓練科目以檢驗他們的融合度。這些太空人在太空中能否表現出色,很大程度上由這些地面工作所決定。在各國的長期太空飛行記錄中,曾數次出現由於太空人性格不合,導致飛行任務提前結束的情況。但也有很多考察組成員選配得非常合適,即便延長任務時間也沒有受到影響。

問:在太空出現抑鬱問題怎麼辦?熱列茲尼亞科夫:在長期太空飛行中對抗抑鬱的方法就簡單多了,只需把日常工作安排得儘量充實,不要留出太多「想心事兒」的時間就行。我的研究生涯中還沒碰到一起因太空人長期抑鬱影響飛行任務的事例,有些太空人可能會在一兩天內出現憂鬱情緒,但此後都會步入正軌。

相關焦點

  • 航天員太空日記:「米飯麵條加熱完後就忘吃了」
    新華社天宮二號10月19日電 題:「米飯麵條加熱完後就忘吃了」  新華社太空特約記者 景海鵬  今天是神十一飛行乘組在組合體的第一天,我是新華社太空特約記者景海鵬。現在是晚上十點零五分,我們的工作還沒有結束。  聽說大家很關心我們的生活,新華社客戶端網友「兔兔平安」問我們睡覺、吃飯的情況。工作比較飽滿,現在特別想睡覺。
  • 新華社特約記者太空日記:「米飯麵條加熱完後就忘吃了」
    新華社天宮二號10月19日電  題:「米飯麵條加熱完後就忘吃了」  新華社太空特約記者 景海鵬  今天是神十一飛行乘組在組合體的第一天,我是新華社太空特約記者景海鵬。現在是晚上十點零五分,我們的工作還沒有結束。  聽說大家很關心我們的生活,新華社客戶端網友「兔兔平安」問我們睡覺、吃飯的情況。
  • 景海鵬太空日記:工作較忙 米飯麵條加熱完忘吃了
    今天是神十一飛行乘組在組合體的第一天,我是新華社太空特約記者景海鵬。現在是晚上十點零五分,我們的工作還沒有結束。聽說大家很關心我們的生活,新華社客戶端網友「兔兔平安」問我們睡覺、吃飯的情況。工作比較飽滿,現在特別想睡覺。早飯和午飯是合併吃的,因為前期在對接,進入組合體,工作比較忙,所以沒有時間吃飯。我們準備晚飯好好吃一頓。
  • 神舟十一號景海鵬太空日記:米飯麵條加熱完後就忘吃了
    據新華社10月20日報導,今天是神十一飛行乘組在組合體的第一天,我是新華社太空特約記者景海鵬。現在是晚上十點零五分,我們的工作還沒有結束。10月19日,景海鵬、陳冬進入天宮二號,兩人一起敬禮,向全國人民問好。
  • 新華社特約記者太空日記:首次穿上特殊實驗服 寄語海內外小朋友
    10月26日是神舟十一號進入組合體的第八天,新華社太空特約記者、航天員景海鵬首次穿上特殊實驗服,寄語海內外小朋友。、航天員景海鵬首次穿上特殊實驗服,寄語海內外小朋友。這是景海鵬展示為失重心血管研究專門配置的衣服。新華社發(航天員中心供圖)  今天是神舟十一號進入組合體的第八天(10月26日),我是新華社太空特約記者景海鵬。大家好,又見面了。  每天工作安排得非常飽滿,到晚上眼睛一閉上就睡著了,平均有個6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休息得不錯。身體狀況也感覺非常好,對完成後續工作、任務充滿了信心。請大家放心。
  • 「新華社天宮二號電」是這樣煉成的 ——「新華社特約記者太空日記...
    「天馬行空33天」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為主場景,精心策劃打造三位85後「航天主播」,通過新一代年輕航天人的獨特視角,介紹天宮二號和神十一任務,並揭密地面工作人員工作情況,與「太空日記」形成「天地呼應」。    全媒體、新媒體化、互動性、科普性、人情味、貼近年輕人……這是策劃之初,報導團隊對這兩個創新項目的定位與期待。
  • 【時政宣講】聚焦丨開啟天宮第一天,航天員們有點忙!
    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順利進駐天宮二號。天宮生活第一天,兩名航天員有點忙碌。航天員開啟忙碌的第一天 位於北京航天城的航天員與空間應用支持室,負責指揮和支持航天員每天的在軌生活,自飛船入軌,這裡就是飛行支持最忙碌的地方,航天員進入天宮後,這裡又成了離航天員最近的地方。
  • 饅頭,米飯,麵條哪種主食含糖量最低?
    2、米飯中的糖類米飯是以大米和水為主要原料,經過淘洗、煮或蒸熟後得到的米類食品。100克米飯(碗蒸)中含有糖類約27克,水分約69克。經計算,100克米飯(碗蒸)需要大米約35.5克。2、麵條中的糖類麵條是以小麥粉和水為主要原料,添加適量的食鹽或食用鹼,經過和面、醒面、壓面和出條等步驟製成生麵條,然後再經過煮或蒸熟後做成的面類食品。100克麵條(煮)中含有糖類約26克,水分約70克。經計算,100克麵條(煮)需要小麥粉約36克。
  • 收到來自地球的生日祝福後,景海鵬回信啦!
    (原標題:收到來自地球的生日祝福後,景海鵬回信啦!) #新華社特約記者太空日記#【收到來自地球的生日祝福後,景海鵬回信啦!】新華社天宮二號10月27日電 新華社太空特約記者景海鵬今天是神舟十一號進入組合體的第八天(10月26日),我是新華社太空特約記者景海鵬。大家好,又見面了。
  • 中國航天英雄景海鵬:他是唯一一位3次上太空的人,如今過得如何
    但是人類的夢想是無限大的,每當深夜仰望天空,我們就會有上九天攬月的衝動 ,但是在現如今,能實現這個夢想的人屈指可數,而中國有一位航天員,3次登上了太空,他就是景海鵬。景海鵬出生於1966年,家住山西省運城市,那個年代富裕的人寥寥無幾,景海鵬一家顯然是佔據著大多數的貧苦家庭。他的父母白天掙工分,晚上捆掃帚,就是為了供他們家三兄妹上學。
  • 航天員在太空吃米飯木須肉豬排 不能吃產氣食品
    還關注了航天員吃的東西,航天員在太空吃飯的畫面,很多觀眾都在問到底在吃什麼?現在請來專門為航天員準備航天食譜的陳主任,這一次帶到飛船上的食品包括哪些呢?  陳主任:有六大類,包括主食、副食、調味品、高能壓縮食品。  海燕:都有哪幾道菜?  陳主任:有米飯、木須肉、豬排等等這些,他們比較喜歡的食品。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成功返回後,第一餐吃了這些
    在經歷了33天的太空遨遊後,神舟十一號終於回家了。航天員景海鵬、陳冬於今天下午14點07分左右返回闊別一個月之久的地球!景海鵬陳東走出艙門,向祖國報平安:「感覺良好」!那麼,他們落地後第一餐想要吃些啥呢? 據央視新聞18日報導,航天員安全返回後進入醫監醫保直升機,換下航天服,檢查完身體,緊接著就要吃上一餐飯。
  • 多吃麵還是多吃米飯?減肥的人別吃錯了
    北方的人總比南方的人長得更加壯實,有人說這是由於食物的不同,從而得出結論說吃麵要比吃飯好,還說麵食更容易被人體吸收,有益於腸胃的調養。傳統飲食中也有著原湯化原食的說法。原湯化原食指的是人們在吃完澱粉類的食物後,總要喝點湯來促進食物的消化。
  • 航天員在太空都吃什麼?中國太空人吃的,讓美俄同行羨慕
    太空中吃東西有個很大問題,就是沒有重力。所以食物不能有碎屑,一旦吃出來碎屑,就會在空氣中飄蕩。航天員一不小心就將碎屑吸入肺部,那可不是開玩笑的,甚至會致命。這種一口一個小麵包,就是第二代航天食品。航天員一口可以吞下一個,保證不會因牙齒咬而產生碎屑。
  • 中國太空人在太空能吃100種美食,外國太空人只能吃「牙膏」
    中國太空人在太空能吃100種美食,外國太空人只能吃「牙膏」  新華社太空特約記者、航天員景海鵬介紹,  太空茶葉包分為紅茶和綠茶兩種。每個茶包2克,裝在特製的包裝袋中,注水後完成復水,然後通過加熱器進行加熱。  小編科普:由於太空沒有熱對流,需要用電熱板夾住食品加熱。
  • 晚上吃麵條會發胖嗎 吃麵條常見的九大問題
    很多的人工作比較忙,每天除了在外面吃飯就是在家煮碗麵條吃。麵條的做法比較的簡單,既好吃又健康,而其不用花費那麼長的時間。那麼,晚上吃麵條會發胖嗎?下面就來了解一下晚上吃麵條是否會發胖吧。晚上吃麵條會發胖嗎不會的。正常情況下,吃麵條是不會的。吃麵條不會胖。
  • 《太空日記》獲文津圖書獎 景海鵬陳冬揭秘神舟飛船和天宮二號
    2018年4月24日訊,昨天是第23個世界讀書日,國家圖書館發布了第十三屆文津圖書獎,《太空日記:景海鵬、陳冬太空全紀實》等9種圖書獲獎。這9種獲獎圖書分別為:社科類4種,包括《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1-10種)、《哲學起步》、《良訓傳家:中國文化的根基與傳承》、《學以為己:傳統中國的教育》;科普類3種,包括《中國三十大發明》、《我們人類的基因:全人類的歷史與未來》、《地球之美:一部看得見的地球簡史》;少兒類2種,包括《太空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