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著陸區撞擊坑普查及其意義 | 微課堂

2020-08-28 空天信息研究院

近期,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賈萌娜博士、嶽宗玉研究員、邸凱昌研究員及其合作者利用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 探測器攜帶的Narrow Angle Camera獲取的765幅影像製作了嫦娥五號預著陸區的1.5m解析度的無縫正射影像圖,在此基礎上提取了32277個直徑大於200 m的撞擊坑,對這些撞擊坑的形態特徵、區域分布做了系統分析,並估算了該區不同地質單元的年齡。

這些工作對於即將開展的嫦娥五號探測任務具有兩方面的重要意義。一是對該區域的撞擊坑進行普查能夠為嫦娥五號著陸地點的形貌和地質構造等方面提供重要信息;二是本研究得到的該區域的撞擊坑大小頻數關係結合嫦娥五號取回的樣品年齡可以優化月球撞擊坑年代關係。

月球是人類開展深空探測的前哨站,為人類了解太陽系類地行星的形成與演化提供了獨特平臺,尤其是其表面保留了自月球形成以來的絕大部分撞擊坑而使其成為研究太陽系撞擊歷史的最佳場所。我國即將開展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月球表面大大小小的撞擊坑將是著陸器直接看到的最主要的地貌景觀,因此,對這些撞擊坑事先進行普查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對局部區域的撞擊坑做一個詳細的普查首先要找到合適的遙感影像。美國發射的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 探測器攜帶的Narrow Angle Camera獲取的影像是目前解析度最高的月球軌道器影像(解析度0.5m~2m)而且幾乎覆蓋全球,因此這種數據就成為我們進行著陸區高解析度製圖和撞擊坑普查的理想數據選擇。

然而,由於軌道和姿態測量誤差的影響,相鄰軌道的影像對月表目標的位置和大小測量經常存在不一致,數據的高解析度也導致數據量特別大,而且同一地區可能存在多幅影像,這都給著陸區高解析度製圖帶來了挑戰。我們從2000多幅影像中精心挑選了質量較好、太陽高度角近似一致的765幅影像,開發了專門的大區域高分辨無縫製圖技術,製作了1.5m解析度的全區無縫正射影像圖 (Di et al., 2019)。這個高解析度正射影像圖就成為了開展撞擊坑普查的工作底圖,它共有224721列 × 44945行,覆蓋範圍為413.8 km × 121.4 km,並且已經與SLDEM2015月球高程產品相配準。這個產品是平面影像圖,對應的高程可以方便地從SLDEM2015中讀取。

接下來就是提取撞擊坑。雖然有很多種自動提取的方法,我們還是選擇使用ArcGIS插件CraterTools進行人機互動提取,然後讓其他人檢查,雖然這種方法費時費力,但是比較可靠,而且在提取過程中便於對一些特殊的撞擊坑進行標註。

為了提取的撞擊坑比較精確,我們開發了一個ArcGIS插件,可以隨時方便地將當前屏幕的位置設置為局部投影中心。這種工作雖然枯燥,但通過這個過程也能對撞擊坑有更直觀的認識。我們共識別和提取了174297個撞擊坑,其中直徑大於100 m的有 140796個,直徑大於200 m有32277個。為了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統計的可靠性,後面的統計分析中我們僅使用了直徑大於200m的撞擊坑。

圖1. (a) 製作的研究區正射影像底圖;(b) 研究區劃分的地質單元 (Qian et al., 2018);(c) 提取的直徑大於200 m的撞擊坑

因為只有對同一地質單元進行定年才有意義,因此首先要劃出地質單元。研究中,我們採用了Qian et al. (2018)的地質單元劃分結果。圖1顯示了我們製作的底圖、研究區地質單元劃分、以及提取的撞擊坑。有了這些撞擊坑,接下來就可以做一些統計分析工作了。這裡重點介紹我們做的兩項分析工作:(1)撞擊坑大小-頻數統計及定年;(2)主坑與次坑的深徑比。

表1列出了這9個地質單元的年齡以及相應的N(1)值,N(1)值表示直徑大於1 km的撞擊坑的累積分布規律,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可以優化多年前建立的撞擊坑年代曲線,尤其是可能填補從前數據中的空白部分,再聯想到這個函數可以推廣到整個類地行星表面的定年工作中,因此嫦娥五號採樣返回工程將在這方面具有極高的價值。

表1. 研究區9個地質單元的年齡以及相應的N(1)值。這裡的地質單元名稱可參見Qian et al. (2018).

圖2 展示了主坑與次坑的深度與直徑的關係。可以看出,主坑的深徑比確實要比次坑的大一些,也就是說撞擊速度較高時形成的撞擊坑的深徑比要大一些,這與室內超高速撞擊實驗觀測相吻合,對我們判斷一個撞擊坑是否為次坑提供了一些信息。這對於嫦娥五號工程任務的意義在哪裡呢?我們知道,嫦娥五號將抓取與鑽取一些月表樣品,然而,返回的樣品可能不是本地的樣品,如果我們發現樣品是在某個次坑附近,就需要找到主坑,以便追蹤樣品來源,從而更加精確地確定樣品測量的年齡所代表的區域。

圖2. (a) 主坑(紅色)與次坑(黑色)的直徑與深度關係圖;(b)主坑(紅色)與次坑(黑色)的深徑比與直徑的關係

原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2821X20302156?via%3Dihub

以上內容由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嶽宗玉提供。

相關焦點

  • 嫦娥三號著陸區月球實體命名:廣寒宮、紫微、天市和太微
    央廣網北京1月5日消息(記者張棉棉)記者今天(5日)從國防科工局獲悉,國際天文學聯合會2016年1月4日正式批准我國嫦娥三號著陸區4項月球地理實體命名,分別是廣寒宮、紫微、天市和太微。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著陸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剛剛,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編輯 戴玉璽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剛剛,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著陸!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著陸
    每經編輯:步靜據央視新聞,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剛剛,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著陸,並傳回著陸影像圖。接下來,持續約2天的嫦娥五號月面採樣將正式開始,預計將採集2千克左右的月球樣品。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號12月1日消息,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於2020年11月24日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目前已完成兩次軌道修正,兩次近月制動,11月30日完成軌返組合體與著上組合體受控分離,計劃於12月1日擇機實施動力下降,軟著陸於月球正面預選區域。、自我國探月工程正式實施,到嫦娥五號順利進入環月軌道,我們已經六次造訪月球。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
    據新華視點官方微博,國家航天局發布信息,剛剛,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嫦娥五號月面採樣工作,預計將採集2千克左右的月球樣品。
  • 剛剛,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預選著陸區
    中新網北京12月1日電(郭超凱)記者1日從中國國家航天局獲悉,剛剛,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預選著陸區。(完)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剛剛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一起盤點有何意義?
    12月1日23時許,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嫦娥五號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 11月28日 嫦娥五號順利進入環月軌道 11月26日 嫦娥五號完成第二次軌道修正 11月26日 國際電聯秘書長祝賀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 美監視嫦娥五號著陸點目的曝光:通過避障細節窺視中國軟著陸技術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532期近日,美國宇航局公布了嫦娥五號著陸器的軌道圖像,由美國LRO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這是一次過頂觀測,意味著LRO的軌道就在嫦娥五號的正上方。監視行為在嫦娥五號降落月面幾個小時後就的狀態,我們可以看到圖像的比例尺展示為100米,意味著嫦娥五號著陸點清晰可見,周圍3個小型撞擊坑距離嫦娥五號非常近,有10至20米的距離。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先著陸區,拍下月球高清大片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先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嫦娥五號探測器動畫#嫦娥五號拍下的月球高清大片#據科學家推測,這一次的嫦娥5號的返航時間大約在23天以後,也就是說在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著陸 降落相機發回月面照片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日 23 時 11 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12月1日22時57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從距離月面約15公裡處開始實施動力下降,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開機,逐步將探測器相對月球速度從 約1.7 公裡/秒降為零。
  • 「嫦娥三號」月球著陸區正式命名「廣寒宮」
    」月球著陸區正式命名「廣寒宮」 人民網北京1月5日電(趙竹青)記者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獲悉,經過3個月的公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4日正式批准了我國嫦娥三號著陸區4項月球地理實體命名,分別是廣寒宮、紫微、天市和太微,可以在官方的天體地圖中使用。
  • 回顧「繞」「落」「回」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我國的偉大壯舉!
    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球表面軟著陸的探測器,將正式開始她的月面工作,完成她的使命!我們今天就來簡單回顧一下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的發展歷程。 2004年我國探月任務正式定項,被命名為「嫦娥工程」,月球探測器名為「嫦娥」,月球車被稱為「玉兔」,中繼星叫「鵲橋」,玉兔嫦娥著陸區叫為「廣寒宮」,從2004年開始,嫦娥就已正式向月球進發。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剛剛,嫦娥五號成功落月!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日晚,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預選著陸區。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剛剛,嫦娥五號成功落月!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日晚,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預選著陸區。(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預選著陸區示意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供圖)至此
  • 嫦娥五號,摘塊月亮下來吧
    11月25日22時06分,嫦娥五號完成第二次軌道修正 。 11月28日20時58分,嫦娥五號順利進入環月軌道飛行 。 11月29日20時23分,嫦娥五號從橢圓環月軌道變為近圓形環月軌道。 11月30日4時40分,嫦娥五號合體順利分離 。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一文回顧中國的探月之旅
    這也成為我國航天事業繼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和神舟五號載人飛船之後, 第3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成就。它主要完成兩大任務:一是對新技術進行試驗驗證,對未來的預選著陸區進行高解析度成像;二是獲得更加豐富和準確的探測數據,深化對月球的科學認知。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上九天攬月不再只是豪情
    嫦娥五號是中國嫦娥工程三步走戰略第一環——「無人月球探測」的收官之戰。它承載著億萬中華兒女的登月夢,打破層層禁錮,奔向38萬公裡外的月球,其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自11月24日嫦娥五號搭乘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出發,距今已經過去一周的時間了。在這短短一周的時間跨度理,嫦娥五號傳回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捷報」。而就在剛剛過去的昨天,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又到來了!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一文回顧中國的探月之旅!
    「繞」 2007年10月24日,我國第1個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繞月探測器由長徵三號甲火箭送入太空,並於2007年11月20日傳回所拍攝的第1幅月面圖像。這也成為我國航天事業繼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和神舟五號載人飛船之後, 第3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成就。
  • 中國「嫦娥三號」著陸區獲4項月球地理實體命名
    中國「嫦娥三號」著陸區獲4項月球地理實體命名 2016-01-05 12:22:5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圖為2013年12月17日至18日,嫦娥三號著陸器地形地貌相機拍攝的著陸器周邊
  • 嫦娥五號著陸點位置在哪?嫦娥五號登月時間什麼時候
    從選擇著陸點到順利著陸月球嫦娥家族的兄弟姐妹都經歷了什麼?嫦娥五號的落月點又為何選擇在這兒?嫦娥落月的技術原理又是什麼?來一起漲知識吧!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月球的正面,嫦娥三號落月的地方就在這裡,名字叫「虹灣」。它位於月球第二大月海「雨海」的西北角,是一個直徑達260公裡的巨型隕石坑壁。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剛剛,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記者胡喆)#嫦娥五號探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