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奇葩的交配行為,大家腦海裡肯定會想動物們為了繁殖後代到底想出什麼「歪點子」,正常一點的雄性為爭奪配偶而大打出手,另類一點的雌性以雄性某一點突出的地方而擇偶標準,比如說雌性長鼻猴以鼻子肥大的雄性為「帥」,導致了雄性長鼻猴鼻子越來越長。
長鼻猴
下面我們就說說超越另類,完全可以說是奇葩的蜥蜴家族,蜥蜴家族作為爬行動物裡的大家庭,為了繁殖出幾個奇葩的成員完全可以理解,只是方式有點多變,雄性扮演雌性,雌性扮演雄性,甚至不需要雄性,這些戲碼都是存在的,往下看,我只能說為了後代真的好難!
扁身環尾蜥,原產於澳大利亞、非洲沙漠,一個小小的蜥蜴本來並沒有太大的關注點,但是扁身環尾蜥有個特點是雄性一成年就會擁有靚麗的彩色外表,而雌性體色卻平淡無奇樸素低調,為的是躲避蛇、鷹的襲擊,這種舍己為「雌」的獻身精神本來會非常令人感動,事無絕對,這樣的特點也招來了同性間的殘酷競爭。
靚麗外表的雄性
成年雄性扁身環尾蜥會根據虹彩外表來判斷對方性別,只要一隻處於幼年期的扁身環尾蜥顯露出自己的雄性性別,便會成為其他成年雄性同類的攻擊對象,這種競爭的結果就是幼小蜥蜴不但會遭到追逐有時還會被撕咬喪命。
為了在殘酷的同性打壓的競爭中存活下來,部分雄性扁身環尾蜥獲得虹彩外表的時間要比其他同齡蜥蜴晚得多,科學家們指出,部分幼年雄性扁身環尾蜥通過延緩虹彩外表顯現,將自己偽裝成雌性以便躲避強壯雄性的攻擊。當然這不是萬全之策,在自然界中,成年雄性扁身環尾蜥都會通過舔觸同類的皮膚來獲取味道,以鑑定對方的性別,那些將自己偽裝成雌性的幼年雄性扁身環尾蜥自身其實並不會產生雌性荷爾蒙,也就沒有雌性的氣味,為了防止穿幫,最好的辦法就是離成年雄性們遠點。
鬃獅蜥是飛蜥科的一種日行半樹棲型蜥蜴,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東部的沙漠環境,其身長約為40釐米,長可達49釐米,體形粗大,背部及頸背上布滿刺狀鱗。它們常常通過鼓脹顎須的方式虛張聲勢,來保護自己嚇走敵人,這也是它們名字的由來,其食物以昆蟲和植物為主。
鼓起顎須的鬃獅蜥
鬃獅蜥在交配的時候並不會出現一群雌性在欣賞雄性的打鬥,那種就差雌性抱著爆米花「看戲」的畫面太和諧了,在鬃獅蜥的世界裡,只有雄性打雄性的,同時雌性也在幹架,要不然就是雄性在看雌性「表演」,只有強壯的雌性才有機會和雄性交配並產下自己的後代。
同時為了避免落敗的雌性鬃獅蜥交配,強壯的雌性鬃獅蜥會在繁殖期內下巴變成黑色,模仿雄性的樣子,這可不是吃飽了撐的,「女扮男裝」後的雌性鬃獅蜥會裝模作樣的去找那些弱小落敗的雌性鬃獅蜥「交配」,趴在弱小雌性身上一通扭,讓弱小雌性覺得自己仿佛已經交配完成就等著下蛋了,這一等可能就是明年了,不過當它們變得強壯以後也會做同樣的事,畢竟只有強壯雌性產下的卵存活率才高。
新墨西哥鞭尾蜥蜴身體細長,尤其是尾部,長度甚至超過了體長,在它們身體表面有幾條縱向斑紋,一直貫穿頭體。它們廣泛分布於美國的西南部、墨西哥以及南美大陸,生活在荒漠草原環境中,在日照充足時這些平時隱藏起來的蜥蜴會現身於裸露的石礫上曬太陽,但中午氣溫升高後會鑽入洞穴蟄伏。它們在白天活動覓食,主要捕食小型昆蟲。
在地球上動物絕大多數是有性繁殖的,少量的無性繁殖的動物我們也習以為常,但是一般的無性繁殖都是直接複製母體的DNA,其本質就是基因克隆,但是新墨西哥鞭尾蜥不是這樣的,它們的孤雌生殖更加的特殊一點。在卵子成形之前,雌性鞭尾蜥蜴的細胞變為正常染色體的兩倍,這樣一來,即便是未受精的卵子,染色體數量和正常受精卵的數量相等,在這種模式下,其遺傳多樣性也可與有性生殖的蜥蜴相匹敵。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根據我的猜測,有一種可能的原因是最開始的雌性鞭尾蜥蜴也遭受了像鬃獅蜥那樣的算計,一部分雌性鞭尾蜥蜴在漫長的等待中也沒等來它們的後代,其中一隻雌性鞭尾蜥蜴意外的沒經歷交配卻生出了後代,它們的後代都為雌性並有少部分存活下來,這些孤雌生殖的鞭尾蜥蜴遠離繁殖鬥爭,慢慢的成為了主流,進而完成了全部替代。
蜥蜴家族奇葩的繁殖行為遠不止這些,為了能讓自己的後代存活下去,絞盡腦汁地想出各種點子,只要行得通那就沒啥顧慮。
像新墨西哥鞭尾蜥蜴確實是神奇造物主的手筆,不過它們能如此健全地孤雌繁殖,到底是什麼原因,我的觀點也只是猜測,有自己想法的讀者記得評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