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女兒國,很多人會情不自禁的想到《西遊記》裡的橋段,女兒國猶如仙境,美麗的姑娘悠閒自得的生活,為了孕育後代,她們會通過飲用奇特的泉水而受孕繁殖,唐僧師徒誤闖入這片淨土後,徹底打破了女兒國的安靜。那麼在現實中,又是否會真的存在女兒國呢?
「女兒國」在歷史上僅存在三百餘年
其實在現實中,真的確實存在「女兒國」,被稱為「東女國」,它存在的時間並不長只有三百餘年。「東女國」的出現了顛覆了很多網友們的認知,在大家的眼裡女兒國中應該全都是女性,而並非有男性的出現。根據《舊唐書》記載,東女國位於今日四川大渡河流域,阿壩藏族自治州一帶。雨水充沛,氣候溫和,適合宜居。生活在「東女國」中的人們主要發展農作物有大麥和青稞,在「東女國」中男性地位非常低下,很多畜牧業和打獵都是以男人為主,包括開墾土地,重體力活都會落在男人身上。東女國的女性是可以一生更換伴侶的,很多家庭中都是一妻多夫制,女性在家庭中佔主導地位,掌握經濟大權,生下的後代也隨母姓,包括所有家產都是由女性負責。執政的國王是女性,朝中大部分官員也多為女性。每年進貢時,劍南西山羌女國使團都會來長安。現代歷史學家也曾指出,這個女國是在四川以西的青藏高原上。
動物界中也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女兒國」——鞭尾蜥很另類
總體來講,「東女國」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女兒國」,因為在人類社會中,繁衍生命是離不開男性和女性的。如果說單靠女性,沒有男性提供「種子」是完全不可能的。不過放眼於動物界中,的的確確存在完全是雌性的動物種類,這種動物是蜥蜴家族的一種——鞭尾蜥。
蜥蜴家族很龐大,在地球中扮演著「我醜但是我很溫柔」的角色,各類蜥蜴醜得各有千秋、醜得讓人只一眼就知道不是善茬。當然在龐大的蜥蜴家族中,還存在著一種被稱為「女兒國」鞭尾蜥。
鞭尾蜥是完全的雌性,主要生活在北美洲。在它的種群中只有雌性,沒有雄性,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女兒國。鞭尾蜥的尾巴比身體還要長,整體看上去就像是一個長鞭,這也是它們名字由來的原因。鞭尾蜥體型是纖細的,喜歡在巖石中曬太陽,平日裡喜歡吃一些小植物和蟲子。
此外,鞭尾蜥的體內是沒有雄性激素,全都是雌性激素,很多網友不禁會問道:"沒有雄性鞭尾蜥,它們是怎麼繁殖後代的呢?"沒有雄性鞭尾蜥,雌性鞭尾蜥照樣可以繁殖後代,但這種繁殖方式被動物學家們稱為"單性繁衍"! 在繁殖過程中,鞭尾蜥可以自行成卵,也可以靠著兩隻"鞭尾蜥"相互刺激,其中的一條鞭尾蜥趴在另外一條身上,胚胎不用經過受精就可以直接發育,形成卵!換句話理解,鞭尾蜥的受孕方式是通過一種性別就可以獨立完成的,它們的的確確是不需要那些令人厭煩的雄性,通過無性繁殖,它們會孕育出跟自己一模一樣的後代!
這麼來看,即便在鞭尾蜥的物種中存在雄性,雄性動物也毫無作用。
孤雌生殖物種,如何保證基因多樣性?
對於動物們來說「生殖」是它們與生俱來必備的技能,總體來講生物的繁衍後代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有性生殖,另外一種是無性生殖,也被稱為「孤雌生殖」。「孤雌生殖」也被稱為「單性」生殖,它是指生殖動物的卵子不用受精就可以被激活,進行胚胎發育。
那麼「孤雌生殖物種」是如何保證基因的多樣性呢?要知道基因多樣性代表生物種群之內和種群之間的遺傳結構的變異,比如媽媽長大漂亮,大眼睛雙眼皮,爸爸長得普通,單眼皮,那麼生出來的寶貝就有可能會出現像媽媽一樣都是雙眼皮,顏值很高,也有可能會出現像爸爸一樣,變成單眼皮,這種就是基因遺傳的多樣性。
對於孤雌生殖動物來說它的基因遺傳多樣性應該會慢慢退化,最終不能應對環境而滅亡,不過動物學家在對鞭尾蜥的染色體進行深入分析時,發現它們的基因是多樣化的,通過另外雌性鞭尾蜥染色體配對完成了其它動物需要通過「交配」才能做到的事。在它們的細胞染色體中,動物學家發現,鞭尾蜥體內的染色體是其他物種的兩倍,所以雌性鞭尾蜥可以通過自身姐妹染色體進行基因重組,彌補「遺傳基因退化」,防止它們的種群不能應對環境變化而滅絕。
簡單點說:鞭尾蜥可以自己與自己進行基因互換。
並不是所有孤雌生殖物種一直都保持「單性生殖方式」
孤雌生殖物種主要分為偶發性孤雌生殖物種和恆定性孤雌生殖物種,偶發性孤雌生殖物種指的是某些昆蟲在非正常環境下,發生的偶爾未經受精也能出現個體發育的現象,比如家蠶,還有枯葉蛾等等。家蠶有偶爾會發生孤雌生殖方式,不過人工幹預用理化因素刺激可獲得一定比例的孤雌生殖發展育卵和幼蟲。而恆定性的孤雌生殖也被稱為永久性的孤雌生殖,比如我們前面跟大家提到的鞭尾蜥,它就是永久性的孤雌生殖物種。
在自然界中,還存在哪些其他孤雌生殖物種呢?
1、螞蟻是偶發性孤雌生殖物種
在自然界中,孤雌生殖物種最常見於無脊椎動物,比如螞蟻。螞蟻生命力之頑強,被稱為社會性昆蟲。所謂社會性,就是有類似人類社會的各種特性。螞蟻家族很龐大,常見的就是雙針稜胸切葉蟻,它被認為是孤雌生殖,但現在的研究表明他們有固定的有性工蟻,因此並不是嚴格意義的孤雌生殖物種,是偶發性孤雌生殖物種。雌性螞蟻的卵可以不經過受精作用,就能夠直接在雌蟻體內完成胚胎發育,一生出來就是新的個體。
2、蜜蜂是孤雌生殖物種
蜜蜂是群集動物,是一個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中 蜂王承擔生育工作。也就是說蜜蜂的後代延續全都依靠著蜂王。蜂王可以自由選擇受精卵和沒受精的卵,如果蜂王選擇了生產的沒受精卵最後會變成雄蜂,算是是偶發性孤雌生殖物種。一般蜂王繁殖力會下降,生命只有3到5年,根據情況,就可以更換掉。更換之前,蜜蜂家族會先培育新蜂王。
3、孤雌生殖物種中還有火雞
從嚴格意義上講,火雞不完全是孤雌生殖物種,它是偶爾的孤雌生殖物種,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火雞才會進行孤雌生殖。美國動物學家在研究中發現火雞孤雌生殖的原理是:卵細胞和與其同來源的第二極體結合形成的「合子」發育成了胚胎。因此,所產生的後代也均為雌性。
4、蟒蛇也是孤雌生殖物種
在很多人眼中蟒蛇一直被認為只能夠進行有性生殖。但在美國路易斯維爾動物園中有一條蟒蛇獨自生活了四年,而且從未與其它任何雄性同類接觸過。出乎意料的是這隻蟒蛇竟然產下了61枚卵。動物學家在對其研究發現這條蟒蛇是世界上第一條無性生殖的網紋蟒。研究人員在對這條蟒蛇基因細胞進行深入分析時發現,這條蟒蛇體內取代精子的是生殖細胞分裂時的副產物——極體,這隻極體與卵細胞結合,最終發育成胚胎。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條蟒蛇能夠自身就可以實現克隆,這種生殖方式就屬於孤雌生殖。
孤雌生殖物種出現後,雄性對其沒有興趣,到底是進化還是退化?
隨著孤雌生殖物種的不斷出現,有網友不禁會問道:「如果都靠雌性物種繁衍後代,雄性的此失去興趣,在繁衍中這種是進化還是退化呢?」在所有物種中,它們的繁衍方式除了孤雌生殖外,還有雌雄同體、雌雄異體。在巨大的環境生存壓力下,自然選擇會篩選出能最好繁育後代的生物品種;在有性生殖的大背景下,擁有大量精子的雄性之間總是有著更大的競爭壓力。
如果在雌性動物和雄性動物分布均勻的情況下,雄性沒有那麼強的競爭欲望,對於雌性動物,它們也會逐漸失去興致。這就好比一個人在擇偶過程中,遇到的相親對象基本條件都差不多,長相也很一般,他會理所當然隨意去選擇自己想要的伴侶,畢竟兩者之間是沒有什麼對比的。作為人類不管是男人對女人失去了興趣,還是女人對男人失去了興趣這都是一種退化方式的表現。
大自然為雄性動物和雌性動物賦予的義務是將其遺傳物質傳遞下去——因為不想將多元化基因傳遞下去,就會逐漸走向滅絕了。要想傳遞下去,雄性動物必須對雌性動物感興趣,換句話說,雄性渴望交配是常態。
總體來說孤雌生殖物種的存在是有一定道理的,雖然這種生殖方式比較單一,甚至讓有些物種走向滅絕,但對它本身種群來說具有重要意義。這是大自然賦予的神奇魅力,在全世界物種中,女兒國的繁殖方式是物種進化的一個小插曲,這種方式放在現代社會的人類中,在女兒國,風景絕美,女子香豔,世間再無男子的社會,這種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