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有著很多人類並不知道的秘密,雖說人類是地球的霸主,也是食物鏈的頂端,但人類對其它動物的一些體態或行為,至今還有著許多疑惑。對人類來說,雌性一般都是美麗且優雅的,但這個現象在其它低級動物裡卻不是這樣的。尤其是在鳥類中,一般來說,雄性是美麗的,這是為什麼呢?
19世紀中期,達爾文將多年觀察自然界所總結的理論編撰成一本書,即《物種起源》。此書詳細說明了地球上生物是怎麼來的,還有一些古代的生物是怎麼演化至今的。此外,達爾文還在書中描述了進化論的基本原因:其一,是後代存活率;其二,是物種差距;其三,是遺傳。總的來說,小部分後代存活下來後會遺傳一些利於生存的基因。因此,下一代基本都比上一代更適應環境。
可進化論的理論並不能說明自然界中的雄性比雌性美麗的原因,因為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是不一樣的,這是雌雄區別的第一特徵。而雌雄之間還有存在著第二特徵,這個特徵對繁殖的影響非常大的。下面,我們可以用孔雀的例子來說明。
若仔細觀察孔雀的話,你會發現孔雀有時會張開美麗的尾巴,而這張開美麗尾巴的孔雀其實是雄性孔雀,這是孔雀的一種求偶行為。雄性孔雀尾巴的鮮亮度與它的健康有著一定的聯繫,一般來說,孔雀的尾巴越好看、越光亮,就說明此雄性孔雀是一隻勤勞修理自身的健康孔雀。如果雄性孔雀沒有修理自己的羽毛,那麼一些寄生蟲就會在其尾巴中生存,這有可能會導致孔雀生病。
通常,雌性孔雀會根據雄性孔雀的尾巴鮮亮度來選擇交配的對象。此外,雌性動物還要負責許多事情,除了與雄性交配外,還要負責養育後代。所以,雌性動物會尋找那些更優秀的雄性進行交配。如此一來,它們生出優秀後代的概率就大一些,其存活的概率也就大一些。
一般來說,動物都是一夫多妻制,雄性對所有的雌性基本不會拒絕,而雌性會有目的性的選擇雄性。不過,雌性在哺育後代的過程中較為艱辛,所以它們對自己的樣貌並沒有什麼要求。相反,如果雄性沒有對自己的樣貌有一定的要求,那麼雄性就會因為找不到伴侶而沒有後代,其基因也就無法得到傳承。
其實,自然界中的「雄性比雌性更好看」的原因,總結起來就是基因的傳承。一代代雄性優秀的基因得以傳承下去,所以也就有越來越多的美麗雄性。不過,自然界是變化無常的,其最後會變成什麼樣,沒有人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