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四大名著,算是高中語文中最讓人興致勃發的課題了。比起課本中那些光一句,就可以有一頁含義的文章,名著中曲折離奇的經歷不更讓人產生共鳴嗎?
高中時候我總把看名著的時間當作是偷懶,其中最令我覺得魂牽夢繞的,那必須是我們的國民著作——《西遊記》!每年寒暑假都瘋狂重播,完全把還珠格格壓了一頭。要問我最喜歡哪一回,作為一個成熟男性,我必須誠實的說:「第五十四回,女兒國!」
光喝河水就能生娃,全國上下全是女性,聽起來魔幻至極。然而自然界真的有隻存在雌性的動物,它就是咱們本期的主角——鞭尾蜥。
鞭尾蜥大約有50種,這種蜥蜴第一次被發現只有雌性是在1962年。當時的科學家糾結於它是如何用一套染色體就能發育成熟卵;也困惑於這樣的繁殖方式,不會導致遺傳多樣性的缺失嗎?
今天的我們馬上就能知道結論,真的很感謝科學家們的奉獻。
鞭尾蜥屬於單性生殖,它們的卵無需受精就能直接形成胚胎,原因在於:動物孤雌生殖的3種細胞遺傳學機制依次是:
1.源於單倍性卵細胞的孤雌生殖;
2.未受精的卵融合發育為二倍體子代;
3.經特殊減數分裂產生二倍體子代。
這3種細胞遺傳學機制中,後兩種都可以像有性生殖一樣,進行染色體的組合和重組,不能進行染色體的組合和重組的只有第一種。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孤雌生殖的後代也具有強大的環境適應力,因此它們的遺傳多樣性也不比有性繁殖的蜥蜴差多少。
網上很多資料說:鞭尾蜥的遺傳多樣性很差,早晚會因不能適應環境變化而滅絕。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他們可能是把鞭尾蜥的孤雌生殖與無性生殖搞混了,或者斷定鞭尾蜥就是源於單倍卵細胞的生殖。
無性生殖的個體,使用自己全部的染色體獨自產生後代,本質是基因克隆,這種情況確實遺傳多樣性堪憂。也有人說鞭尾蜥生下來的後代和自己長的一模一樣,這也是完全是搞混了兩種生殖方式,大家千萬別相信了。
自然界中的單性生殖其實並不少見,最常見的鵪鶉,火雞等鳥類,甚至兔子都產生孤雌生殖的能力。2004年,日本東京農業大學的河野友宏(KonoTomohiro),甚至通過實驗成功產生世界上首例孤雌生殖的老鼠。
這不禁讓人聯想,既然孤雌生殖可行,而且不會影響遺傳多樣性。那地球有沒有可能在未來變成真的「女兒國」?
很多遺傳學家認為:數百萬年來,人類男性的Y染色體一直在丟失基因和退化,未來也許真的男性會消失殆盡。
其實情況遠沒有這麼嚴重,男性的Y染色體確實會不斷的丟失個別基因,但是Y染色體在演化狀態上已經趨於穩定。即使未來人類女性真的完成孤雌生殖,男性也不會滅亡。
《西遊記》不愧是中國魔幻大作,確實也給我不少寫文的靈感,也許之後可以來一波《西遊記》妖怪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