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沈怡然11月17日,銀河航天創始人、CEO徐鳴表示,傳統的低軌衛星的成本約有上億元人民幣,未來通過工業和技術的發展,企業有希望把衛星單價降至百萬元級別的水平,而這樣的水平才是商業航天的開始。
銀河航天公司專注衛星網際網路,通俗理解,衛星網際網路是一種新型通信方式,多次發射數百顆乃至上千顆小型衛星,在低軌組成衛星星座,以這些衛星作為「空中基站」, 國際上衛星網際網路正在興起,以SpaceX和OneWeb公司為代表的民間航天公司正以數百甚至上千顆的低成本的通信衛星,實現太空網際網路的星座計劃。但對於一家民營企業,實現該願景需要航天和通信等技術的融合,成本高昂。
銀河航天成立於2018年,公司在2020年1月發射了中國首顆通信能力達24Gbps的民營5G衛星,根據公司提供數據,該星在今年6月完成了5G基站回傳測試,5G手機測速達382Mbps。 徐鳴認為, 衛星網際網路的批產、發射、組網背後,正在經歷一場技術和製造的革命,需要在硬碟、能源、工業批產、大數據管理系統方面具備技術條件,而這四大技術到目前已經基本成熟,商業公司已經可以通過衛星組網,實現一個太空的基礎設施。
徐鳴在11月17日表示, 銀河航天完成最新一輪的B1輪融資,投後估值近80億元人民幣,本輪融資由南通開發區智能製造產業投資基金領投,混沌投資、經緯中國、中金資本旗下中金基礎設施基金等跟投,老股東是順為資本、五源資本(原晨興資本)、君聯資本、源碼資本等持續跟投。
對於衛星的批產能力,徐鳴表示,公司當前已經具備一個月做兩顆衛星的產能,未來計劃在2023年,實現一天一顆衛星的產能。本輪融資後,公司將持續發力衛星網際網路技術研發,並快速構建新一代網際網路衛星的低成本批量化製造能力。
同時,為放大批產能力,銀河航天的衛星工廠正在加速擴建。公司原本在西安已有一家載荷工廠, 目前正在把該廠放大成衛星的批產工廠。公司另在上海有一家整星工廠,目前正把整星工廠放大至南通地區,未來將在南通重點打造新一代衛星智能製造超級工廠,向年產300-500顆衛星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