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售電網訊:一、新能源發展現狀及挑戰
截至2019年底,我國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分別達到2.1億千瓦和2.04億千瓦,新能源成為我國第二大電源。新能源利用率連續3年遞增,2019年達到97%。2019年,我國6個省(區)新能源裝機佔比超過30%,7個電網新能源發電量佔比超過20%,局部地區形成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面臨的問題除了目前的棄風/棄光外,還會出現電力不足的問題。多能互補是提升新能源消納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系統側互補和場站側互補兩種方式。
(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電力」ID:ELECTRIC-POWER 作者:王偉勝)
二、電力系統級多能互補
廣域多點布局的風/光資源具有非常強的互補性。通過廣域優化配置風/光,可實現新能源總出力波動與負荷波動一致,減少新能源波動性帶來的調峰壓力。通過2個算例分析驗證,多省份的風/光組合和風/光/光熱組合均可以實現新能源總出力與負荷形狀的優化匹配,大幅降低電網的調峰難度。而且光熱接入後,可使新能源出力與負荷匹配偏差更小。
三、新能源場站級多能互補
以青海海西州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範工程為例,說明通過風電、光伏發電、光熱發電、電儲能多能互補一體化運行,可提高電力輸出功率的穩定性,提升新能源的消納能力和綜合效益。
計算分析系統棄電率不超過5%、系統運行效益最大情況下的儲能電池容量、光熱電站需要增裝的儲熱罐容量和需要配置的電加熱額定功率。結果表明:風/光具有明顯的互補作用,結合光熱電站的發電調節能力,可以顯著降低系統的棄風/棄光率;由於電加熱設備和儲熱罐的單位成本較低,通過配置電加熱設備和增裝儲熱罐容量,可以降低系統投資成本,保證系統棄電率小於5%。
四、結論
◆ 當前高比例新能源地區的裝機佔比仍將進一步增加。新能源棄電與電力供應不足將交替存在。
◆ 光熱發電與風電、光伏發電相比,具有更好的調節能力。利用光熱的可調節性以及風電的廣域互補性,可以實現新能源與負荷優化匹配,減少系統調峰壓力,提升新能源消納。
◆ 風/光資源廣域特性研究、儲能等調節電源的投資效益優化等是多能互補系統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原標題:太陽能熱發電在多能互補系統中的作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