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的14天隔離:倒著時差上課,帶著餘悸生活

2021-01-08 芥末堆

上海浦東,工作人員和入境旅客  圖丨人民視覺

* 來源:穀雨實驗室,作者:姜思羽,編輯:張亞利,金赫

飛機降落的瞬間,他們重新有了安全感,那種死裡逃生的感覺。接下來隔離的日子裡,為了「儘可能少地麻煩別人」,他們網購了自來水過濾器,用來取代購買礦泉水,選擇吃壓縮餅乾,把垃圾存在冰箱,防止腐敗。

不好意思麻煩別人,也不想引起太多人注意,這是他們的普遍心理。

1

李曉然洗澡時突然覺得胸悶,可能因為洗得時間太長,她有點低血糖。蒸騰的水氣布滿浴室玻璃,白茫茫一片。她出來吃了塊巧克力,那是在一樓隔離的英國留學生給的。

酒店桌子上有很多東西是同一個航班的留學生支援的:充電寶、充電線、免洗洗手液、巧克力。她拿起一本書,外包裝裹著一層氣泡紙,她把氣泡一個個擠破,這是她解壓的方式。她手上的指甲油掉了一多半,她想等疫情結束,重新做紅指甲,去去黴氣。

已是到廣州的酒店隔離的第五天,但她還會做噩夢。夢見走在路上,突然發現沒戴口罩,或者突然學校決定,不讓她入學。時差的原因,她也睡不好,還有一次,夢見從房門的貓眼裡看外面,看見了病毒。「一個圓球,渾身都是眼睛」。駐點的醫護人員給她帶了安眠藥,她才逐漸緩和一點。

3月20日從義大利回來那天,她只帶了一個口罩和墨鏡。墨鏡充當護目鏡,「全程沒怎麼摘過,就需要拍照的時候才摘下來。」

陳楠也睡不著,翻個身,把床頭的檯燈擰開。從枕頭底下掏出手機,凌晨四點多。樓下隱約能聽到大掃帚「譁啦啦」的掃地聲,她下意識看了眼門——鎖鏈掛上了。這是她從荷蘭回國,隔離的第12天。由於時差,上完網課已經是凌晨3點,她睡不著了。

這一天可怎麼過呢?鬧鐘設在七點鐘。準時響。陳楠關上檯燈。為了省電,她晚上只開一個檯燈。雖然知道疫情期間不斷電,但她還是擔心,「這個房子不能在線上繳電費。」拉開窗簾,天亮了。

她起來做飯,一般早上會做出一整天的飯。冰箱裡的蔬菜和水果不少,蔬菜有圓生菜、菠菜、豆角,「買的都是洗完就能吃的」。她以前很喜歡吃土豆,回國她沒買過,因為要削皮,果皮是多餘的廚餘垃圾。類似的考慮還有水果,她只買蘋果、梨、小番茄這些,可以直接吃進肚子裡,香蕉、橘子、葡萄這些帶皮,不及時扔容易腐敗,她不會買。

她計劃一周最多在生鮮APP上買兩次菜,垃圾也儘量一周丟一次。社區工作人員來送菜時,剛好可以把垃圾提下去。有一次他們送來一兜水果,是親戚送來的,這算是給她「添了麻煩」,因為其中有個菠蘿,吃完菠蘿,為防止皮腐敗,她一直放在冰箱冷凍層裡,5天後扔垃圾才拿出來。


工作人員集中扔隔離點產生的垃圾  圖丨新華社

陳楠燒了壺水,用的是網上買的濾水器。她其實喝不慣自來水,但看到網上留學生因為礦泉水的事兒被罵,她心有餘悸。於是在網上看如何過濾水,買了個濾水器。「礦泉水沉,工作人員拎上來也麻煩。」

還有一個箱子,用來裝方便食品。巧克力、壓縮餅乾、方便麵等,她擔心工作人員可能有事兒不能及時送菜,就買了以備不時之需。方便食品中有一個滷蛋和麵包,是在回北京的飛機上空姐發的。那會兒她沒心思,也不敢吃,直接擺手說不要——網上很多攻略說飛機上不要吃喝——空姐還是放在了她的小桌板上,「拿著吧,後面時間還很長。」

2

如何買最少的東西和產生最少的垃圾?如何滿足基本生活和減少麻煩別人,這是陳楠想過最多的。12天前,她從北京轉運點打電話,得到社區允許,回小區居家隔離。是專車把她送回來的。籤完承諾書,在社區工作人員一路陪同下,一直到家門口。中間什麼都沒摸過,電梯按鈕、門把手,所有設施碰都沒碰過,而且戴著口罩、手套。

等待是回國當天的主要狀態。陳楠在飛機上等了近4小時,健康檢疫、過海關、坐大巴到轉運點。一路秩序井然,多數人都很自覺。穿著防護服、戴護目鏡和口罩的工作人員讓陳楠感覺到一種安全感。

填入境健康表時,她事無巨細地寫了自己的症狀和病史:花粉過敏、輕微鼻炎和咽炎、小時候得過腦炎,曾得過水痘。

有兩種特殊情況可以申請居家觀察。一是70周歲以上老年人、未成年人、孕產婦、有基礎性疾病的;二是有單獨住所,且無他人同住的,可申請居家觀察。她屬於第二種。

3月17日下午,車剛到小區門口。陳楠透過窗戶,認出了等她的社區工作人員,四女一男,最高的一個中年女性,黑色的普通口罩,外面套了一層醫用的。顧不上寒暄,她拉著行李箱跟他們往小區裡走。那天天氣很陰,從門口到居委會,不足200米,她卻覺得異常漫長。往來的行人不少,她總感覺有很多人盯著她——從荷蘭回來,一路上太緊張了——保安亭裡的保安、查出門證的志願者、量體溫的工作人員。


北京某小區,志願者為進入社區人員測量體溫  圖丨新華社

居委會一個12平米的單獨小屋裡,一進門就能聞到濃鬱的84消毒水味。桌子上放著一沓社區防疫通知,四五桶84消毒液。先量體溫,給行李箱噴上酒精。

隨後開始回答一路上回答了很多遍的問題,你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14天不出門,社區的人會給她送菜和扔垃圾。「可以點外賣、買東西,我們給你送過去,但也別頻次太高了,我們社區工作挺多的。」陳楠連連點頭,鞠躬致謝。

「那個姑娘!」

從居委會回出租屋的最後一段路,身後突然有人喊,她一哆嗦,瞬時腦補了很多場景:整個小區的人知道回來了一個留學生,陌生人過來問她,從哪裡回來?——從荷蘭回來,一路上太緊張了——回頭看,只是社區的人提醒她:

「口罩戴反了,深色的在外頭。」

能回小區隔離並不容易。當天在轉運點,陳楠接通社區的電話,傾訴了自己的難處:回國退票和返程費用已經讓她花了近5萬,她經濟條件有限,想節約點成本。「活了30多年,第一次那麼求人。」對方說再問問領導,讓她等一會兒。

轉運點人很多,多數在打電話。有的和社區報備,有的在和家人聯繫。藍色大牌子上寫著「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陳楠蹲在一個人相對少的角落裡,盯著手機屏幕,像等待判決。腿麻了,她心神不寧,去了廁所,竟然在衛生間突然大哭起來。

「回國就安全了姑娘,別哭了 。」洗手池邊,一個中年阿姨給她遞紙巾,眼淚把口罩都打溼了,但她控制不住。這也是積壓了幾十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情緒釋放。

阿姨說了很多話。不要想不開,她說,年紀輕輕沒有過不去的事。她只記得阿姨是單眼皮、很瘦、不高,頭頂有很多白頭髮。

終於,社區回電話了,同意她回去。

3

趙賢在廈門的隔離酒店已經待了一周。24歲的大男孩,胃口正好,隔離點配送的標準盒飯他每餐都吃不飽,但也不好意思再要,「不想麻煩別人,當減肥了。」

有件事卻不得不麻煩。他發現,他的房間和隔壁共用一個大窗戶,中間的隔斷連接處留下一道縫。隔壁住的是一個從馬來西亞回來的人,他思來想去,決定跟駐點的醫務人員說一下。

醫務人員過來看了一圈,確實不符合隔離條件,應該給他重新安排一個房間。但酒店已經住滿,唯一剩下的是曾經的辦公室,窗外是工廠,因為房間隔音不好,汽車鳴笛聲和轟隆聲不斷。他選擇回到那個房間,要來透明膠帶,決定貼補一下。


酒店隔離點,工作人員例行消毒  圖丨人民視覺

不上網課的時候,他晚上12點就睡了。早上六七點,外面的工廠開始吵。南方天氣很悶,但他不敢開空調。

不好意思麻煩別人,也不想引起太多人注意。這是歸來留學生的普遍心理。趙賢也很氣憤一些不遵守規則的留學生,但一竿子打死所有留學生的言辭,他覺得委屈。「留學生回來多數很守規矩,該等就等。」

落地廈門時,趙賢經歷了一場虛驚。他在入境表格裡填:嗓子幹,喉嚨癢。雖然知道也可能是因為慢性咽炎,但他還是如實地寫了。隨後量了體溫,37.7度,他嚇了一跳——直接安排做核酸檢測。

雖然加拿大不是疫區,但回來時已有100多例確診患者。去醫院檢查的路上,他坐在救護車上穿著防護服,心情複雜。廈門平均溫度18度左右,密不透風的防護服貼在身上不太舒服。但他想到醫務人員要全天穿著,確實挺不容易的。到醫院抽完血,做完CT已經中午12點。

他坐在醫院裡等結果,爸媽一直在微信上問他情況怎麼樣。他偶爾回幾句,就不回了,「有點煩。」等待的間隙,他找做中醫的朋友,說了自己的情況。「看舌頭,你應該就是上火了。」醫生朋友給的答覆,讓他稍微緩解了一下情緒。一直到晚上6點,結果終於出來了,只是上呼吸道感染,醫生給他開了清火的藥。

從醫院到酒店已經是晚上9點。從早上5點下飛機,他在外奔波了近16個小時,沒怎麼吃東西。

4

李曉然還在酒店隔離,但已經在網上買了很多食物,還有生活用品,都寄回了家裡。她之前學日本的山下英子斷舍離,現在她覺得,人活著要有危機意識,吃的喝的用的都得屯滿才安全。

她剛滿23歲,回國一半原因是為了父母——義大利情況越來越糟,媽媽一天三遍地問她:「今天出門了嗎?不要出門。」父母40多歲才有的她,對她萬般寵愛。隨著國外疫情升級,媽媽已經連續一個月睡不好覺,心臟病也犯了好幾次。雖然擔心學業,但她還是選擇了回來,「命沒了,一切都是0。」

義大利已確診11萬新肺患者,延長「封城」  圖丨新華社

在荷蘭時,陳楠感覺到的危險更具體,他在荷蘭的室友,是當地人。疫情發生後,他曾感冒,在家裡不斷咳嗽。陳楠很害怕,提醒他戴口罩。他說,「你是年輕人。怕啥?」說她小題大做。歐洲人對待疫情的冷靜,讓她感到恐懼。

留學生活只進行了不到半年。那是陳楠孤注一擲的決定。2018年,30歲的陳楠遭遇公司裁員。北漂八年,沒房沒車沒戶口的大齡單身女青年,決定踏上出國留學的路。「緩一年,回來是應屆生,能落戶口。」從工作切換到學習狀態,「壓力真挺大的。」準備了3個月,她最終雅思7.0高分通過,在2019年9月順利入學。

然而還沒等到畢業,卻先等到了新冠病毒。眼前的困難是:學業如何繼續,能否順利畢業,至於未來的就業、落戶,更是充滿了未知。

「想到這些就心裡難受。」她花錢在一個在線英語外教的軟體上買了英語課每天和外教對話2個小時。利用一切機會去學習,「沒有條件也得創造條件」。有一次她的外教是來自荷蘭,剛開始對話時,她很關心地問陳楠還好嗎?中國情況怎麼樣?課程開始半小時,外教突然咳嗽了兩聲,陳楠又被拉回到了那種恐懼裡。

沒有人知道學業最終會怎麼樣。李曉然在義大利的學費照繳,網課有時差,她不知道能否順利畢業,學校暫時沒有出臺什麼政策,只能等待。趙賢也是這樣。他在加拿大的房子依然繳著房租,籤證7月就要到期了。如果到時候疫情還沒結束,他無法辦理籤證的話,不知道學業要怎麼辦。

陳楠的困境更為現實。比起其他經濟寬裕、有父母支持的留學生,一點風險都可能壓垮她。更近的問題是,她要繳納一個季度的北京房租了。回到國內,她感受到安全,同樣又感受到巨大的生存壓力。

除了做飯和學習,她已經開始委託朋友、在網上尋找兼職,做一些平面設計。3月底,她甚至開始嘗試投簡歷,想著如果真的再有一年半載回不去,多賺錢養活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陳楠身邊只有幾個人知道她回來,她不敢讓太多人知道。隔離的12天中,她很少說話。有時候,玻璃外飛過來一隻蟲子,陳楠就觀察它,跟它打招呼。「早啊,你今天早飯、午飯吃什麼啊?」

每天稍微幸福點的時間是下午三四點鐘,房子朝西南,陽光能曬到書桌上。她會看樓下的白玉蘭和櫻花,樓上的油煙味也會灌進她的房間,有時候能聞到辣椒味,有時候好像能聽到,「刺啦」一聲的熗鍋聲。


工作人員等待旅客入境  圖丨人民視覺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穀雨實驗室」,作者姜思羽,撰文姜思羽,編輯張亞利、金赫,騰訊新聞&穀雨工作室出品。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轉載文章,原文:

穀雨實驗室;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穀雨實驗室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滯留美國,有的人出國喝頓喜酒喝了48天,有的人天天凌晨倒時差...
    上海的應先生去美國參加朋友女兒的婚禮原本計劃去一個星期左右連返程機票都買好了但卻因為疫情被耽擱了48天男子出國喝頓喜酒喝了40多天,太難了!從3月28日零時起,對所有入境來滬人員一律實施為期14天的集中隔離健康觀察。
  • 疫情下在國內的留學生倒時差上美國網課生存指南!
    希望分享自己這個學期倒時差上網課的一些經歷與心得,可以給同樣受到倒時差困擾的同學們一點幫助與參考。 樓主這個學期一共選了4門課,兩節課是實時上直播的課程,另外兩門課程決定看錄播。由於時差的緣故,所有的直播課程都是在凌晨三點或者四點半開始(冬令時後是四點以及五點半),因此需要在周中感受美西的作息,周末會恢復成正常作息,所以整個學期都感覺有點吃力。
  • 歸國留學生隔離日記:14天3次核酸檢測是什麼體驗?
    3月22日晚,留學生伊人(化名)從澳大利亞雪梨抵達上海,後轉乘大巴回到浙江湖州的隔離點,開始接受為期14天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從3月23日至4月5日,伊人遵守隔離規定接受了完完整整的14天隔離,在核酸檢測呈陰性後,終于于4月6日回到自己的家中。伊人鬆了一口氣,她想,終於結束了。
  • 花20萬半夜倒時差上網課,真的值嗎?
    對於在澳大利亞學習的中國留學生來說,今年也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在整個疫情期間,有些人被遣返,有些人被迫到第三國中轉,剩下的一些人則經歷了14天的強制隔離。因此,也讓大多數學生經歷了最特別的體驗:宅在家上網課的體驗。隨著天氣的變暖,澳大利亞也在10月4日進入到了他們的2020年夏令時,中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時差也從2小時變為3小時。
  • 外國留學生倒時差同步學習 向家鄉分享中國抗疫經驗
    留學生「倒時差」同步學習 向家鄉分享中國抗疫經驗受疫情影響,許多高校尚未正式開學,採用網絡課堂的方式確保學生「停課不停學」。不少來華求學的留學生為了跟上學習進度,也堅持每天上網課,他們還積極向身邊的朋友分享中國的防疫經驗,期待自己的國家能與中國攜手,降低疫情所帶來的衝擊。
  • 開學了,我們一起「倒時差」
    所以,開學了,家長、學生、學校、社區都要一起開始「倒時差」! 學生:「我有些擔心,害怕起不來!」「我有些擔心,害怕起不來!我現在每天早上都是8點才起床,我們8∶20上網課,都能來得及。可是我家離學校坐車要半個小時,開學後,我最遲7點就得起床!」四年級的小劉同學最擔心的是自己起不來床。
  • 逾百名中國留學生網上請願返澳上課
    對此,州政府發言人表示將在今年年初恢復試點,期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歡迎留學生們回來。根據《SBS》的報導,隨著新學期的臨近,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希望能重返澳洲,在澳洲的校園中親身體驗留學生活。很多中國留學生都認為,遠程學習和面對面課堂學習有很大的差距,線上學習往往缺乏學習氛圍。
  • 從臺灣飛上海 臺灣學生畫漫畫記錄隔離14天的抗疫生活
    央廣網上海7月1日消息(記者張瑜瑜)「我畫了量體溫的小黑熊、吃飯的小黑熊、運動的小黑熊、做作業的小黑熊……我想讓萌萌的小黑熊,告訴大家我14天的隔離生活是怎樣的。」今年即將從清華大學繪畫專業畢業的臺灣碩士生梁紘銘,剛剛結束了14天的隔離生活,創作了《小黑熊的隔離日常》插畫作品。
  • 貴州最新通知:3類人員14天集中隔離+14天居家隔離+5次核酸檢測
    1.以上重點人員均按照「14天集中隔離+14天居家隔離+5次核酸檢測(當天或次日、第3-7天、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的原則進行嚴格管理。2.在省外首站入境的人員,如在首站地集中隔離不滿14天的,入黔後需補足14天集中隔離,並嚴格落實14天居家隔離和5次核酸檢測。
  • 多國政策利好留學生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美兩國尚未取消各自的旅行限制,兩國公民需要在第三國隔離14天後才能入境。因此航班全面恢復面前似乎難以實現。所有抵達英國者都需要進行為期14天的自我隔離。在自我隔離過程中,相關部門將與隔離者取得聯繫,確認隔離情況。有很多英國大學都為學生提供14天的免費隔離期住宿,對於學生來說可謂是非常友好了。
  • 怎樣科學地倒時差?不論你是旅行還是熬夜都有用
    要說時差有多可怕,圈哥舉個例子,王源2019年剛到美國,前腳剛說想家,後腳就倒時差+發燒了……倒時差雖然很痛苦,但好在有很多科學家孜孜不倦地在研究這個問題——2017年度的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就頒給了三位研究時差問題的美國科學家(Michael W.
  • 被綁在美國網課上的中國留學生
    剛剛到來的開學季,對於這些無法出國的留學生來說,是由一個個疲憊的夜晚和一個個混亂的白天組成的。在網課上,「我帶著晚上九點的疲憊,屏幕那邊是早上九點剛醒的疲憊,大家都託著下巴,很少人發言」。一位上網課的留學生在午夜時分發朋友圈,「早安,一天開始了」,在下午兩三點的時候又發了條朋友圈,「下課了,準備睡覺,晚安」。 2020年9月的一天,清晨五時三十九分,天剛蒙蒙亮的時候,一位熬了一宿沒睡的留學生在社交媒體打出一行句子,「Shining through the city with a little funk and soul(光亮穿過這座城市,帶著一絲恐懼和靈魂)」。
  • 貴州下發最新通知:3類人員14天集中隔離+14天居家隔離+5次核酸檢測!
    1.以上重點人員均按照「14天集中隔離+14天居家隔離+5次核酸檢測(當天或次日、第3-7天、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的原則進行嚴格管理。2.在省外首站入境的人員,如在首站地集中隔離不滿14天的,入黔後需補足14天集中隔離,並嚴格落實14天居家隔離和5次核酸檢測。
  • 晝夜顛倒讓生物鐘亂了,學幾招「倒時差」
    這種晝夜顛倒的生活,不僅讓早起上班變得艱難,更影響了身體健康。長期熬夜,睡眠不規律,則會擾亂這一節律,讓身體機能出現「時差」。4步幫你科學「倒時差」「倒時差」最好提前5~7天開始,讓身體逐步調整適應:比如每天比以前早睡早起的時間提前30分鐘到1小時,直至恢復到與工作時作息時間一致。
  • 這所高校留學生克服各種困難,只為同上...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開好留學生在線教學課程,有利於疫情防控,確保『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該校國際交流學院對外漢語教研室主任傅曉煒坦言道,「組織留學生上網課,學的還是『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不僅實效性較難把握的問題更加凸顯,還要考慮時差問題、網絡便利程度等各方面的因素,確實給我們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 澳洲留學:近期澳洲各高校留學生返校政策匯總
    每位報名搭乘這架包機的同學須提前支付$2500費用,用於支付這趟航程的機票及抵達達爾文之後的隔離住所(14天)費用。澳洲教育部長Dan Tehan上周表示,要求所有州和領地必須在這個月底前向聯邦政府提交疫情後留學生安全返校的方案,以防止留學生們轉學其他國家!小編為大家匯總了澳大利亞各大高校目前已經出臺的2021年度返校計劃,請大家根據所就讀的學校自行查看。
  • 倒時差 | 用英語怎麼說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倒時差。為什麼會有時差?簡單的理解是因為地球是圓的,這就導致地球在自轉的時候,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每個經度所在的點的日出時間都不一樣,就使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區產生了時刻的差異,簡稱時差(Time Difference)。
  • 澳洲政府將繼續推動留學生返澳,提供免費接種疫苗
    達爾文試點計劃  此前,查爾斯達爾文大學迎會了澳洲第一批返校的留學生。據悉,首批國際學生來自於中國大陸、香港、日本、越南和印度尼西亞。  首批返澳的航班得到了北領地政府和聯邦政府的完全批准,而在學會抵達澳洲後,則被集體送到Howard Springs的隔離地點隔離14天。
  • 疫情之後,留學生與澳洲,誰需要誰更多一點?
    眼看著2020年上半學期就要結束了,再看看目前的疫情,也不知道這個網課上到啥時候是個頭……雖然澳洲留學生不用像北美的留學生一樣倒時差上課,但是花著天價的學費就這樣上網課實在是是心在滴血!!!而且,也不好意思跟被人說自己是留學生了,尷尬!好在,有好消息傳來!!澳洲政府將考慮對留學生進行豁免,以便留學生可以早日返校上課!
  • 入京隔離14天時間怎麼計算?
    入京隔離14天時間怎麼計算?  答:以小編的個人經歷是到京的第二天為隔離期的第一天,具體隔離期開始時間以社區或是集中隔離點規定的為準,隔離期間每天需要配合做測溫等健康監測,隔離期14天滿後,經有關負責部門評估後,方可解除隔離。  哪些人員入京需要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