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Do it by yourself)組裝臺式機是許多電腦達人的樂趣,他們因為對電腦硬體了解,從而可以在多種多樣的電腦配件中挑選組合,時常對某個配件,某個配置清單評頭論足,看性能,看性價比,看入手時間,這樣組合出來的電腦靈活度和自由度高,又能對電腦本身有更深刻的認識,使用過程中會有別樣的體驗。因為這些人的存在,所以,一直以來都有很多人熱衷於此,DIY很酷,但並不適合所有人。
更多人喜歡直接購買整機,因為,一方面,整機購買能節省成本,另一方面,因為他們對所要用的產品並不了解,從CPU、主板、顯卡、內存、電源等一個個散件買來組裝需要一一驗證兼容性問題,需要研究一番才行。於是整機就有了流行的價值,IBM的光譜套件與裝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把零散的東西靈活地組織在一起獲取價值。
第一個純軟體的存儲產品——光譜存儲
2015年年初,IBM存儲硬體部門推出了史上第一個純軟體的存儲產品,推出多個產品的軟體版,Spectrum Storage包括以網格塊存儲技術XIV為核心的Spectrum Accelerate 、以並行文件系統GPFS(Elastic Storage)為核心的IBM Spectrum Scale 、以塊存儲虛擬化SVC技術為核心的IBM Spectrum Virtualize,此外原來的數據和存儲管理解決方案調整為IBM Spectrum Control ,數據備份恢復解決方案調整為IBM Spectrum Protect ,近線磁帶文件系統調整為IBM Spectrum Archive ,這其中Spectrum Accelerate是最為搶眼,它可以看做是IBM高端存儲XIV的軟體版本。
據了解,Spectrum產品線可以集中管理超過三百多種存儲設備,是業內可以管理的設備種類最多的產品,IBM和非IBM的硬體和磁帶系統都支持,使用Spectrum存儲,客戶可以不用買硬體,利用現有的舊的存儲基礎設施即可。
通過自動化的把數據遷移到有成本效益的存儲設備,IBM Spectrum最多可以幫助減少90%的成本。加上與SoftLayer的對接,跨各種雲資源實現集中統一管理,還可提高混合雲演進過程中的業務連續性。
IBM發布光譜存儲只是硬體部門向存儲軟體傾斜的開始,IBM的存儲在軟體上本來就有很多積累,2014年前三季度,IBM被IDC評為軟體定義存儲平臺領導者。
2015年,當此次純軟體存儲產品發布的同時,還宣布將在存儲軟體上投入十億美金,新的雲存儲軟體、對象存儲與包括OpenStack在內的開放標準技術的研發,2015年十月,IBM宣布以十三億美金收購對象存儲初創公司Cleversafe,這是IBM存儲軟體又一個大動作(這次收購是一次存儲和雲計算部門的聯合收購),先知先覺瞄準了企業級對象存儲市場。
從光譜存儲到光譜套件
這還遠沒有停止腳步,差不多是光譜存儲發布一周年的前後,IBM宣布推出光譜套件,光譜存儲將分布式網格存儲XIV,存儲虛擬化軟體SVC,磁帶備份管理LTFS,存儲系統監控管理TPC,存儲備份管理TSM,並行文件系統GPFS等軟體產品整合成一套產品,而光譜存儲套件在這一基礎上簡化了許可(licence)模式,使整個 IBM 光譜存儲系列產品以及 IBM 光譜存儲套件都擁有可預測成本。
光譜套件直接按TB量定價使成本與軟體定義存儲容量相關聯,而與用途無關。這使得 IT 管理人員能夠輕鬆擴展和轉變存儲使用方法,並且便於財務長預計成本。同時與單獨許可所有功能相比,該套件幫助客戶節約成本高達 40%。
除了提升成本效益,還可提升對IT管理員的管理能力,比如:軟體定義存儲適用於資料庫、電子郵件和 ERP 系統等傳統工作任務以及分析、移動、大數據、雲和認知業務等工作負載;主數據以及備份或存檔複本所需功能;通過模塊、文件和項目協議進行訪問;在傳統SAN存儲架構上運行,也適用於採用大存儲量伺服器的更新擴展架構;所有功能均採用統一界面和術語進行完美整合。
為什麼存儲硬體部要向軟體傾斜?
IBM存儲在軟體方面的工作越來越多,這與存儲面臨的變革有直接關係。一項 ESG 研究表明 90% 以上存儲專業人士預計超融合或雲軟體定義存儲將在未來 5 年中為存儲領域帶來本質上的變革;60% 致力於 SDS – 另外 23% 感興趣 – 大約 70% 正在部署對象存儲或計劃在 24 個月內部署。
很難說這股變動的力量來自於誰,是超融合技術,是雲計算理念,是軟體定義存儲概念,還是對象存儲需求,但能感受到變化的方向就是在保證正常運行的情況下,讓IT系統更有經濟型,靈活性。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DOIT » 從光譜存儲到光譜套件,軟體定義帶來存儲經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