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是軟體定義網絡,
再後是軟體定義數據中心,
再再後來是軟體定義基礎構架,
現在時興起軟體定義一切,
可是遺憾的是軟體卻定義不了自己。
軟體定義亂像叢生
以軟體定義存儲(Software defined storage)為例,SDS之後還發展出來了軟體定義基礎架構 (SDI, Software Defined Infrastructure),軟體定義一切(SDX)。可是軟體定義的概念越來越火,軟體定義存儲的概念卻越來越模糊。於是乎不同企業按照自己的方法各自為戰,SDS的領域發展處一份別致的勢態。
調研市場界認為,SDS是將數據中心或者跨數據中心的各種存儲資源抽象化、池化,以服務的形式提供給應用,滿足應用按需(如容量、性能、QoS、SLA等)自動化使用存儲的需求。
而首先提出SDS的VMware則認為,軟體定義的存儲產品是一個將硬體抽象化的解決方案,它使你可以輕鬆地將所有資源池化並通過一個友好的用戶界面(UI)或API來提供給消費者。而SDS解決方案幫助用戶在不增加工作量的情況下進行縱向或橫向擴展。
軟體定義存儲惹來一片爭議
但是EMC卻和VMware的理解不同,EMC認為SDS是跨越所有廠商的陣列,跨越所有的商品伺服器,為達到軟體定義數據中心的需求而提供的完整的解決方案。其具備敏捷性、靈活性、易於拓展以及平臺開放等特點。
深藍巨人IBM也提出了其不同的見解,SDS是通過全面的軟體定義環境構建存儲基礎設施,提供自動化,策略驅動,應用感知存儲服務。使用標準化硬體並通過智能軟體實現所有重要的存儲和管理功能的企業級存儲。
而目前比較權威的說法來自於全球網絡存儲工業協會 (SNIA,Storage Networking Industry Association)。SNIA認為SDS的定義是,具備自動化、標準接口、虛擬數據路徑、擴展性以及透明性,提供自助的服務接口,用於分配和管理虛擬存儲空間。而這一說法也得到了很多業內人士的支持。
軟體定義存儲越來越模糊
儘管各家定義不同,但是SDS的共性還是得到了認同,雲存儲火起來以後,傳統存儲已經無力回天,雲存儲帶動的新的產業也就隨之興起。但是軟體定義存儲才是作為存儲產業生態的革命。
越來越模糊的軟體定義存儲
自從雲計算出現以來,很多行業都開始出現巨變。存儲行業首當其衝成為了變化最為嚴重的一個,傳統存儲在雲的力量面前岌岌可危。這一點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會有所體驗,而根據個人市場表現來看,雲存儲興起後移動硬碟和U盤等銷量也呈現下滑趨勢。
可是相應的,雲存儲繼承了所有新興技術的問題,那就是相關產業鏈未發展起來,管理混亂,數據服務問題依然存在。那麼是否還存在其他方式進行存儲呢?
SDS的概念是VMware在2012年首先提出的,而隨後其東家EMC也發布了SDS戰略,迅速引發了業界的關注,而SDS在接下來的這幾年之中也迅速發展。但是他卻始終有個問題,那就是我到底是啥?
說起來有點奇怪,SDS引發的爭論不僅僅存在於技術層面,在定義層面也被業界吵個不停。雖然各個巨頭都對SDS情有獨鍾,但是其定義卻始終未能達成統一標準。
打開虛擬存儲的後花園
而依照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存儲虛擬化這一趨勢已經無法更改,而SDS的特性也很可能成為未來存儲行業的關鍵所在。
新形勢下,存儲變革驚人
雲存儲改變了人們對存儲的看法,而軟體定義存儲或許將會是殺死傳統存儲的溫柔一刀。現代存儲的方向更多的在向虛擬化方向發展,這不僅僅可以為企業提高存儲效率,還能減少企業成本以及相關投入。
企業存儲設備通常價格不菲,可是企業真的需要這些嗎?姑且不論企業存儲設備的硬體成本、維護成本和管理成本,單從其實用性來看,企業存儲設備正在逐漸被時代淘汰。
首先,存儲設備不同於計算設備,其最大意義並不在於頻繁的使用,而是在於為企業提供後備力量以及數據資料指導。這種屬性讓存儲設備可以完全虛擬化而不必在意網絡速度等方面問題的影響。
其次,當前的企業存儲已經出現了很多問題,存儲空間利用率低下,長久存儲不僅佔用設備空間還會佔用物理空間,而維護成本高居不下,容災情況卻令人擔憂,而且,數據管理工作困難讓其使用時便捷性大打折扣,而這些問題在虛擬化存儲面前都不是問題。
虛擬存儲大勢所趨
再者,安全問題已經不是困擾企業存儲虛擬化的問題。很多人認為虛擬化存儲會讓企業數據直面網絡攻擊,因此私有雲才是存儲的未來。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公有雲供應商在安全方面的技術要更為專業,而且攻擊配合處理能力也要比一般用戶強很多,即便發生數據安全問題,其損失也必然較低。
而相應的,軟體定義存儲這一概念的出現更是把企業存儲虛擬化推上了改革的前沿。軟體定義存儲的特點也決定了其在虛擬化存儲管理等方面具備先天優勢。雲存儲如果說打開了虛擬存儲的大門,那麼軟體定義存儲就是虛擬存儲的後花園,為企業創造一個更為繽紛絢麗的虛擬存儲新世界。
結束語
可能在軟體定義一切中還有很多亂像無解,軟體定義存儲也還存在著發展的問題。軟體定義一切卻不能定義自己,這是壞事嗎?在各家公司的紛爭之中,或許軟體定義依然不能有統一標準,但是就像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也唯有「亂」才能帶給未來「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