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2004年12月27日,地球曾遭遇巨型「耀斑」的襲擊,它源於一場爆炸,一場宇宙電磁的爆炸。各種衛星的測量儀器在沒有測出實際數據的情況下均已爆表。在地球背後,發現了明顯被月亮反射的輻射。是什麼發生了爆炸?發生了什麼呢?事實證明,這是一個僅在0.2秒就能發出相當於太陽在50萬年釋放能量總和的物體——一顆磁星。
圖源:news.youth
現在我們知道恆星是核聚變反應堆。這意味著原子核在恆星內部聚集。在此聚變能量釋放期間,恆星通過引力效應把能量推向外部,使該能量趨於穩定。奇妙的是,只要這一方法實施,恆星的能量釋放就會變得穩定。宇宙中存在著不同質量的恆星。太陽有太陽的質量,還有一些大型的恆星具有30、40、50倍太陽的質量。因為它們重得多也承受更大的重力,使得它們的生命變得更加短暫。簡而言之就是大恆星的壽命會比小恆星短。今天,太陽已經誕生了4.567億年。當涉及到我們生活著的銀河系中可能存在的危險區域時,它仍起著一定的作用。
迄今為止我們在宇宙中觀察到的最強磁場之一,是磁場強度高達10到11特斯拉的磁星。在宇宙中有些恆星的壽命十分短暫,並在一次巨大的爆炸中消亡,通常僅留下幾千米大小的原子核,即所謂的中子星。它實際上佔據了該恆星的所有剩餘空間,包括磁場。因為這種結構的角動量,恆星是守恆的,這樣一個星體的殘骸便以極快的速度旋轉。我們不得不說這種角動量的保持,是類似於花樣滑冰運動員的著名故事。首先,他們張開雙臂,然後開始旋轉,並越來越快。這就是這顆星星的狀態。因此,當它收縮時,它開始以越來越快的速度旋轉,當恆星的磁場也被向內拉動並瘋狂地自轉時,就會形成超強磁場。
圖源: dkj1997
這一超強磁體有可能平行於旋轉軸,導致你幾乎根本看不到它旋轉;或者磁體垂直於旋轉軸,使得你看到它瘋狂地旋轉;亦或是磁體傾斜於旋轉軸……讓我們做這樣一種假設:如果來自恆星的磁場實際上被撕裂成只有幾公裡的小區域,會產生什麼結果呢?因為恆星(例如我們的太陽)具有擴展範圍,因此半徑可以達到700,000 千米,有的大恆星甚至長達數十億公裡,這是非常巨大的。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其中有非常強的磁場,一切都壓縮在這個核心中。
宇宙中最強的磁場。 2004年12月27日探測到的這個物體,是有史以來最強的磁場之一。它的磁場是我們地球的幾百萬倍,甚至數十億倍。現在您已經知道磁場與物質有關,這沒什麼神奇的。很明顯的是,電場中含有帶電粒子。我們都知道電場的原理:我有一個正極,一個負極。現在我可以給它加一個電荷,根據它的電荷,如果帶正電,那麼它將移動到負極,如果帶負電,它將移動到正極。那麼磁場又是如何影響帶電粒子的呢?嗯,這有點複雜,但從根本上講,也很簡單:磁場會在帶電粒子上施加力,而不會平行於磁力線。那裡的電荷可以完全自由地移動,但不垂直於它。如果現在的磁場強度與這些磁星相同,那麼原本球星的原子就會被壓扁,如雪茄一般。磁場的存在使物質受到非常強的約束力。
圖源:sohu
現在,人們可以想像磁場在物體上的作用,就像磁場的星空一樣緊密,如果該磁場開始運動,旋轉並重複地旋轉,同時施加力,那麼磁場就會帶動某種物質,發生地殼地震。這意味著在這種恆星殘骸中集中磁場產生的強大力量會導致恆星破裂,該恆星殘骸破裂,產生超熱氣體,並釋放出具有極其高能量的等離子體。粒子被加速,產生伽瑪射線和這種巨大的伽瑪射線閃光,最後在銀河系中傳播50,000年。
圖源:mo.ifeng
當恆星解體時,原子被壓縮,使得電子和質子一起成為中子。原子核的密度是如此之高,以至於一立方釐米的中子星所具有的重量相當於世界上所有人在一起的重量,可謂極其緻密了。但是,在這個恆星殘骸的形成過程中,並不是所有的電子和質子都被擠壓在一起,仍然有足夠的電磁帶電粒子保留了下來。因此,這顆恆星的旋轉像發電機一樣,會增強磁場並使其變形。就像我們在2004年觀察到的那樣,強磁場扭曲摧毀著物質,同時伴隨著地殼地震最終導致了爆發。然而,這種恆星殘骸只存在於非常大的恆星中。大恆星的壽命較為短暫。我們的太陽在銀河系的中心遊蕩了45.67億年。這就是我們不再有年輕的恆星,亦或是大的恆星的原因。我們生活在銀河系的一個角落中,這裡沒有恆星的形成區,沒有大恆星,也沒有磁星。因此,感謝上帝,銀河系和宇宙中最危險的物體離我們還很遠很遠。
圖源:miui
作者: Toni Sementana
FY: you弋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