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這裡是靚仔講知識,關注我,每天都會用心給大家分享有趣事件,感謝您的收看!
磁星體的磁場很強。假如磁星存在於地球100,000公裡之內,那麼它可能會抹除來自地球上所有電子設備的數據。假如人類離磁星有2公裡的距離,那麼人類所處的磁場足以將人類分裂成一個原子。為更直觀起見,我們使用了一組數據來說明地球磁場大約是1高斯,而磁星的磁場大約是幾十萬高斯,最強的可以達到1萬億高斯。
磁行星是一種特殊的中子星,它是在恆星死亡後形成的獨特天體。當太陽燃料燃燒完時,我們知道它的外層會發生爆炸,留下一個密集的核心,那就是白矮星。一般而言,太陽質量小於8倍的恆星將最後變成白矮星,大於8倍的恆星最後變成太陽質量小於20倍的中子星。
根據現有的理論和觀測資料,中子星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1.4-2.3倍,而中子星的直徑通常不超過20公裡。由於它的密度太大,其本身的重力會束縛住它,使原子中的質子和電子相互擠壓,形成中子。中子緻密產生的簡併壓力防止進一步坍塌。它的密度很大,大約有十億噸重,比地球的引力還要大20億倍。
並不是所有的中子星都是磁星,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僅發現了30多顆存在磁星。為了讓中子星成為一個磁星,必須具備適當的條件:自旋和溫度必須適當,以將能量轉化為強大的磁能。一般而言,中子星每秒鐘旋轉一次,而磁星則相對緩慢,大約是每8-10秒才旋轉一次。
但磁場要求帶電粒子,中子是中性的,那麼中子星怎麼會變成磁星呢?實際上,超新星爆發後,新近形成的中子星中仍然存在質子。這些質子常常互相排斥。但是中子星強大的引力使它們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極高密度的複雜物理現象產生了強大的磁場。
據科學家研究,由於中子星上剩餘的質子慢慢與電子結合成中子,這些磁場的壽命大約為1萬年。對人類而言,一萬年是相當遙遠的,但在宇宙尺度上,它只是短暫的。
磁星有很強的磁場,它會扭曲它自己的地殼,引起地震,從而產生宇宙中最強的伽馬射線爆發。在沒有警告的情況下,它也會爆發 X射線,其中一些會持續數小時,另一些會持續幾個月,然後逐漸變暗,再次消失。總之,對科學家來說,這是一個非常罕見的過程。所以我們並不是很了解這些細節。
最終,我們使用了美國宇航局科學家彼得·伍茲的結論:「目前,我們在銀河系中僅發現約10顆磁星,但推測銀河系中有數百顆磁星。磁星的磁場這麼強,我們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中子星的物理學也很粗糙。儘管經過萬年之後,磁星的磁場將慢慢地穩定下來,但它仍然非常密集,仍有異常磁力。現在,許多國家都在深入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找到答案。
今天的「靚仔講知識」就到這裡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有趣事件,關注我,讓大家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味,你的點讚、分享、收藏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