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的喀喀湖位處南美洲安第斯山脈中段、崇山境嶺之中的玻利維亞高原北部,橫跨秘魯和玻利維亞兩國邊界,長200公裡,寬66公裡,面積8330平方公裡,湖面海拔為3812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南美第二大湖。
關於的的客喀湖名的由來,有著許多美留的神話故事,傳說水神的女幾伊喀喀愛上了青年水手的託,但水神不同意。於是他們偷偷結為夫歸。水神得知後非常生氣,立即在湖面興風作浪,將的託淹死,伊喀喀閱知後十分悲傷,將丈夫的託的屍體推出水面,並將他轉化為山丘,而自己則投身浩瀚的湖水之中,以期生生世世,山水相依,湖名即由兩人的名字結合面成。又傳,大陽神的兒子外出遊玩,被山神所養的一群豹子吃掉了。大陽神思念兒子,放聲痛哭,淚流成湖,印第安人同情太陽神喪子之痛,紛紛上山獵豹,並建起大陽神廟,將一塊象徵豹子的大石頭放在大陽神廟裡,作為祭祀之用,湖名「的的喀喀」,在印第安克丘亞語中,就是「石豹」之意。
的的喀喀湖水深平均為100米,最深處達256米。它是一個內陸湖,但不同於世界上許多高山、高原上的鹹水湖,而是一個淡水湖。它海拔高而不凍,處於內陸而不威。這是因為湖的四周雪峰環抱,湖水不斷得到高山冰雪融水的補充,故而湖水不威;又因為湖泊位處安第斯山的屏蔽之中,高大的安第斯山脈阻擋了冷氣流的侵襲,湖水故面終年不凍。湖岸蜿蜒曲折,形成許多半島和港海,湖畔水草豐美,湖水清激似鏡,湖中魚蝦眾多,其秀麗的景色、豐盛的物產,被稱為「高原上的明珠」,已成為南美洲著名的旅遊勝地。
的的喀喀潮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印第安人稱之為「聖湖」,湖中有36美麗,兩島上有豐富的印第安人遭跡,月亮島上有公元前的古城流址,精美壯觀的宮殿、廟字、金字塔及其他石頭建築物,埃斯特維斯島中部建有一座旅遊者飯店,遊客住在此店,從臥室和餐廳都可以觀湖光山色,頗有樂趣。湖中還有許多浮動小島,這些小島是用當地的香蒲草和蘆葦綑紮而成的,香蒲草堆鋪在一起,浮力很大,上面益起簡陋小屋,可以住上幾戶人家。當地的印第安烏羅族就居住在這種浮動小島上,以捕魚為生。他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種用香蒲草綑紮起來名叫「託託拉」的小船,約有2米多長,可載4-5個人,在湖中遊弋,因此,到的的喀喀湖旅遊,觀察了解烏羅人的生活習俗,別具一番風味的的喀喀湖的湖中島嶼,還是麋集水島的地方。據估計,島上棲息著幾千萬隻水鳥。如受到遊艇的驚擾,水鳥就會咯喀咯地叫著群起而飛,天空一下子黑壓壓地一片,仿佛被烏雲建住一樣,其中有一種野鴨,頭呈墨綠色,而面卻雪白如銀,兩翅又五彩繽紛,像是一個玩皮淘氣的小孩給自己臉上塗上一層厚厚的白粉,格外討人喜愛。
的的喀喀湖西北岸有湖港普諾,它也是秘魯普諾省首府。海拔3826米,城市始建於1668年,現在是安第斯山區南部的貿易和交通中心,附近地區的美洲駝和羊駝的皮毛都在這裡集散。有定期班輪經的的喀喀湖通玻利維亞的瓜基,鐵路和公路連接庫斯科和阿雷基帕、莫延多,市內建築多西班牙殖民時期風格,有考古文物和18世紀的教堂,是的的喀喀湖畔的一個旅遊勝地。
在的的客喀湖東南21公裡處,有一座蒂亞瓦納科文化遺址。這是一座海拔3800米的巨石建築,距今已有1000多年,是印第安人最早的宗教禮儀中心,遺址主要包括卡拉薩塞亞祭壇、阿卡帕納金字塔、石棺、陵墓和大陽門,整個建築群布局嚴謹,碑石都是按東西南北的方位而立。卡拉薩塞亞祭壇是一個長118米、寬112米的長方形臺面,由巨石堆砌而成,這些巨石都雕鑿得方正、句稱,重幾十噸、幾百噸。與這座建築相連的是美洲最著名的古蹟之一「大陽門」,它是用整塊巨石雕刻而成的門,高2.73米,寬3.84米,厚0.5米,石上有人形浮雕每年秋分時節(即9月21日),當旭日升起時,陽光可由門的中央射出,把人形浮雕包圍起來,使浮雕顯得富有生氣,考古學家還在這兒發據出古印加帝國的公路路基、古天文臺等等遺扯附近建有一座私人博物館,這兒作為古印加帝國文化的一個發樣地,一定會吸引世界各地更多的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