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戈雅與疾病

2020-12-06 界面新聞

文 | 金瑩

在愛爾蘭國家美術館的二樓,有一幅戈雅(Francisco José de Goya y Lucientes,1746-1828)的畫作,名為《夢》(El Sueño)。睡夢中的女孩飄浮在畫面上,四周的背景很暗,扎在發尾和腰間的金色絲帶格外耀眼。女孩的臉轉向側面,灑在她胸前的光線和褪去一半的薄薄外衣,戈雅用明暗筆觸營造出一起一伏的呼吸。駐足觀看,很難不被吸引,觀者似乎是在偷窺她的夢境和睡姿。屏氣凝神地站在畫前感受《夢》所要傳達的信息,既有一種難以言說的靜謐和美,又有一種無法預料的危險和不平靜。這是怎樣的夢境?安靜的、沉溺的、面向希望的,抑或是不確定的、窒息的、無聲的。該畫在一九六九年由愛爾蘭國家美術館藉助蕭伯納基金的力量收為館藏,其繪製年代是在戈雅得病耳聾之後。一七九二年至一七九三年之間,戈雅經歷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這場病使他最終完全喪失了聽力。

戈雅自畫像

對於戈雅的耳聾是由何種疾病造成的,學界一直以來都沒有定論,他的疾病也是兩百多年來醫學界孜孜不倦探討的一個課題。在深入研究的過程中,大家紛紛大膽假設他患有多種疾病的可能性。對戈雅疾病的推測大致分成四個類別:第一類是傳染性疾病,包括梅毒、瘧疾、黃熱病等;第二類是血管系統疾病,如動脈硬化;第三類是中毒,如水銀、金雞納、白色顏料等引起的中毒;第四類是炎症和免疫系統疾病,除了風溼和腦膜炎之外,還有兩種症候群榜上有名,柯根症候群(Cogan syndrome,即耳蝸前庭症候群)和蘇薩克氏症候群(Susacʼs syndrome)。後者是極其罕見的一種病症,近年來出現了藝術工作者患有此病的新案例,也引起了醫生們的興趣。馬德裡生物醫學研究所的醫生卡斯特洛(C. Guijarro-Castro)在二〇一三年發表的論文中指出,根據戈雅與朋友的通信中所描述的行為習慣和病程行進狀況,戈雅最有可能患上的正是蘇薩克氏症候群——一種視網膜耳蝸腦血管病變的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患者常伴有劇烈頭痛、畏光、視力和聽力的平行受損等症狀。但這一結論尚未獲得公認。

的確,人類歷史上尚未解決的疑難雜症數不勝數,戈雅看起來得的也不止一種病,很可能是在對一種疾病「以毒攻毒」的治療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地推進了多種病程的發展。對戈雅來說,疾病即人生。一七九二年十一月,戈雅在塞維亞病倒了,出現眩暈、視力問題以及右臂麻木等症狀,隨後他心情抑鬱,體重銳減。他在友人馬丁內斯(Sebastián Martínez)位於加的斯(Cádiz)的家中療養。一七九三年一月十七日,在寫給好友馬丁·薩帕特爾(Martín Zapater)的信裡,戈雅描述了自己的「失序」狀態,好友則在回信中暗示這是否是其「無序」的生活所帶來的疾病(指性病)。戈雅年少時盡情追逐男歡女愛,據說因此而受懲罰,並被逐出教會。他的妻子何塞芙(Maria Joseph Bayeu)懷孕二十次,流產十四次,生下的六個孩子中只有一個兒子活到成年,為戈雅續下DNA的片段。戈雅患有梅毒,鑑於他和妻子的親密關係,何塞芙不可倖免地傳染上了同一疾病,而這也是導致她頻繁流產和產子夭折的真正原因。

戈雅的妻子何塞芙是西班牙卡洛斯三世時期的宮廷畫家巴約(Francisco Bayeu y Subías,1734-1795)的妹妹,巴約和戈雅的家庭一樣,都是薩拉戈薩的鍍金匠出身。一七三六年,戈雅的父母在薩拉戈薩結婚,在他們生育的六個孩子中,戈雅排行第四。戈雅雖然出生在薩拉戈薩近郊的福恩特德斯(Fuendetodos),但他的學習生活都在薩拉戈薩進行。薩拉戈薩作為西班牙阿拉貢大區的首府,一直以來都是伊比利亞半島上的重要城市,它是巴塞隆納、馬德裡、塞維亞之間的貿易通道,距離這幾座城市都是三百公裡。駕車行駛在伊比利亞半島上,所見最多的風景是小山丘和成片的橄欖樹,而從巴塞隆納向薩拉戈薩行進,則是從風光旖旎的地中海到了陽光下滿眼的風車發電機陣。薩拉戈薩被稱為西班牙的風口,也是西班牙的水資源戰略要地。

從張承志到崛田善衛,他們都為西班牙所著迷,因為那裡是一個地層鮮明的「考古遺址」,至少有古羅馬時代、伊斯蘭時代、天主教時代的三重地層,而且紋理清晰,接續分明。薩拉戈薩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薩拉戈薩所在之地,早先是伊比利亞民族定居的薩爾杜巴(Salduba),意思是「羊的渡口」。公元前一世紀末,羅馬人徵服此地,作為奧古斯都的屬地,稱其為「凱撒奧古斯都的榮譽」(Ceasarea Augusta)。隨後這裡又經歷了摩爾人的入侵。一一一八年,薩拉戈薩由阿拉貢國王阿方索一世從摩爾人手中收復,並宣布為阿拉貢王國的首都。一四六九年,阿拉貢國王費爾南多二世與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聯姻,開啟了天主教雙王時代。隨後,兩人收復了摩爾人在伊比利亞半島的最後一個據點格拉納達,離開阿爾罕布拉宮的摩爾人流下了最後一滴眼淚,西班牙則開啟了帝國的全盛時代。今日西班牙國旗盾徽圖上的城堡、條紋與石榴分別代表著卡斯蒂利亞、阿拉貢和格拉納達。也是這一對國王夫妻,後來贊助了哥倫布的大航海事業。

學者們認為戈雅非常清楚自己的風流疾病對家庭傳宗接代所造成的不可逆的傷害,為了補償,他對唯一的兒子哈維爾(Javier)傾注了多倍的愛。戈雅在與好友薩帕特爾的通信中經常提到哈維爾,說他是如何美麗可愛,又是如何多病易感。一旦羸弱的哈維爾生病了,戈雅總是會在信中和薩帕特爾提起,字裡行間流露出憐愛和擔憂。戈雅與薩帕特爾的通信也成了醫學界研究戈雅疾病的另類檔案。兩人之間存世的通信共計一百四十七封,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Pardo Museum)收藏了其中的一百一十八封。薩帕特爾年少時便與戈雅成為好友,因為繼承了家族產業加上他本人經營有道,薩帕特爾成了一名有聲望的商人。他在一七八九年被西班牙國王卡洛斯四世封為阿拉貢貴族。他本人熱愛藝術,長期以來在財力上支持薩拉戈薩的聖路易斯皇家藝術學院。戈雅與薩帕特爾之間的通信都是在日常環境中記錄下來的,探討繪畫的內容很少,除了記述家庭、孩子和他們的共同愛好——狩獵、金錢的使用(比如投資、購置高檔的衣物)外,還有很多對疾病的討論,無論是嚴重的還是輕度的,戈雅都在信中記述下自己的病症,這些也成為醫學專家分析的對象。

梅毒早期的主要表現除了生殖器潰瘍外,還有身體表皮的癰腫和潰爛,會嚴重影響人的形象,特別是對於那些擁有良好社會地位和大筆財富的人來說,簡直忍無可忍。在尚未發明抗生素的年代,歐洲大陸上的人們用水銀療法來對抗梅毒,直接貼水銀膏藥或蒸水銀桑拿,這種有毒性的療法令不少人還沒等到治癒就先中毒身亡了,因水銀中毒而引發神經系統的損傷並影響聽力也不奇怪。而當梅毒感染的第一階段過去,皮膚不再潰腫時,有的人也許痊癒了,有的人則進入了感染加重後的第二階段,俗稱「神經梅毒」(neurosyphilis)。病毒侵蝕患者的大腦和中樞神經,累及腦膜、脊髓等,偏癱、共濟失調、行進性痴呆都有可能出現。戈雅的各種身體失衡、眩暈、頭痛等症狀,與之有許多相似性。戈雅還曾患有瘧疾,治療這種疾病需要服用金雞納樹皮,這也是一種會導致耳聾的有毒植物。有趣的是,奧地利醫生賈雷格(Julius Wagner-Jauregg)執著於發熱療法對神經梅毒的抑制作用,經過多次實驗,他最終採用誘發瘧疾致高燒來治療和緩解神經梅毒,再通過服用金雞納來終止瘧疾。他還因這一療法在青黴素被發現的前一年(1927)摘得了諾貝爾獎。雖然這是戈雅去世近一百年後的事情,其中環環相扣的巧合還是讓人腦洞大開,興致勃勃。梅毒會帶來皮膚病痛和風溼,風溼也是戈雅記錄在案的一種疾病。晚年的戈雅請求自我流放,他所到的波爾多的普隆比耶爾 (Plombières)便是歐洲治療皮膚頑疾和緩解風溼的一處優良溫泉。

傳記作家喜歡將戈雅的繪畫生涯分成兩個時間段,以他得病喪失聽力為界,第一階段似乎滿是喜悅與光明,第二階段則只剩恐懼和鬼魅。那麼耳聾是否對戈雅的繪畫風格產生了影響?一部分學者認為沒有太大影響,或者說耳聾並不是完全扭轉戈雅繪畫風格的分界線。在戈雅耳聾之前的作品裡,也有噩夢的形式、悲劇的元素和黑暗的曲調。一直以來,拒斥「美」是西班牙文化的一種特徵。從西方美學史上看,美的概念總是與形式相關,將美定義為一系列必須遵守的模型,古希臘羅馬的雕塑便是其中典型。西班牙的藝術家們則從「負面的價值」中得到審美的愉悅,他們認為美並不是藝術的全部,對理想「美」的追逐會遠離真實,使所描繪的對象失去鮮明個性而僵化成粗淺、平凡和陳腐的代表。

文藝復興時期很少有西班牙畫家去義大利旅行或學習,可是到了戈雅的時代則出現了變化。一九九三年十月,普拉多博物館購入了戈雅的義大利素描本(又稱「義大利筆記本」),原本以為這本筆記本已消亡在柏林的戰事裡,它的再發現滿足了公眾和學界對戈雅的好奇心。一七七一年,戈雅在義大利購買了這本筆記本。對當時的畫家來說,能擁有一本製作精良、紙張優異的義大利產素描本是一種時髦。普拉多博物館認為,戈雅的義大利筆記本屬於「藝術家筆記本」的範疇,是解密藝術家的創造性的關鍵詞。從中可以看到他是如何繪畫和構思的,他對義大利印象如何,他主要關心的問題是什麼。戈雅聲稱他到過的城市可以列很長的清單,手寫的筆記記錄了那些義大利城市的名字,除了羅馬、威尼斯和佛羅倫斯等藝術重鎮,他在熱那亞、博洛尼亞、帕爾馬等地都逗留過,也曾經過都靈、米蘭等重要中心。他從羅馬的雕塑中學習人體解剖和完美造型,受古典繪畫的啟發讀懂衣物在呈現美時的多樣性,以及揣摩人物表情和面孔所承載的信息。筆記本中保留了戈雅最早的一批畫作,包括他從義大利返回西班牙後不久所作繪畫的草稿和一些準備工作。筆記本裡的一些素描,後來還出現在了他著名的版畫集《狂想曲》(Los Caprichos,也稱《奇想集》)裡。

這本筆記本記錄的時間並不止於戈雅在義大利的時光。回到西班牙後戈雅繼續使用這本筆記本,裡面還記錄有一七七六年前後戈雅寫給門格斯(Anton Raphael Mengs)的信件。十八世紀的西班牙藝術受到來自歐洲主流藝術的影響,卡洛斯三世國王引入德意志畫家門格斯作為宮廷畫師。門格斯在西班牙創作了大量作品,培養了一批年輕藝術家。戈雅的妻兄巴約正是門格斯的學生之一。他們的肖像畫特徵是將所繪者穿戴的服飾、背景裡昂貴的家具布置一同凸顯,烘託出所繪者的貴族氣質。巴約被當時的同行們認為是西班牙最好的畫家。戈雅年少時曾跟隨巴約學畫。一七六三年,在門格斯的召喚下,巴約參與王宮的裝潢,並開始擔任門格斯的助手,戈雅隨巴約一起去了馬德裡,也在門格斯的門下學習。一直以來,巴約都是門格斯忠實的追隨者,從聖巴巴拉皇家掛毯廠到費爾南多皇家美術學院,依靠門格斯的引薦和自身實力,巴約成了重要的管理者。一七七七年門格斯去羅馬之後,巴約更是理所當然地在各項職務上成為他的繼任者。不可否認的是,戈雅與巴約的關係很像巴約與門格斯的關係,一七七三年七月,戈雅和何塞芙結為夫婦,兩人的關係升格為家人。不過,兩人在繪畫才能上的競爭和繪畫理念上的差別使得彼此之間的關係相當微妙。作為兄長和上級,巴約總是對戈雅進行著種種設計和安排。戈雅從義大利返回西班牙後,獲得的第一份固定工作——聖巴巴拉皇家掛毯廠的圖稿設計師——也是來自巴約的舉薦。一七七六年,巴約參與並監管家鄉皮拉爾大教堂的穹頂溼壁畫繪製工程,戈雅也被安排了一些任務。皮拉爾大教堂是薩拉戈薩的標誌,直譯為柱子教堂,據說在西班牙內戰時期,有三顆炮彈投在了教堂屋頂,卻都沒有爆炸,其中兩顆仍懸掛在教堂的柱子上。戈雅被指派為教堂的殉教者瑪利亞穹頂(Cupola Regina Martyrum)繪製溼壁畫。一七八一年教堂理事會拒絕接收他的畫作,理由是戈雅在人物繪製上出現了錯誤,以及畫作整體框架過於暗淡。他們要求巴約出面「監管」戈雅,並為他擔保,卻遭到了巴約的拒絕。為此戈雅和巴約之間鬧翻,並造成了此後長年的隔閡,原本巴約答應他的一些工作承諾也化為白紙一張。事實上,戈雅對門格斯的繪畫風格從未予以肯定,儘管他十分享受門格斯的名聲帶給他的間接好處。戈雅的肖像畫背景通常很暗,在描繪人物穿著的同時更著力於人物的微表情,哪怕是抽搐的臉部肌肉,微微張開的嘴角,或入神或曖昧或不知所思的瞳孔。這些都與門格斯的肖像畫繪製風格截然不同。戈雅只承認自己有三位老師:委拉斯開茲、倫勃朗和大自然。在今日的皮拉爾大教堂,戈雅於一七七二年完成的位於聖母小禮拜堂前的穹頂壁畫赫然在目,成為遊客們爭相觀賞的內容。據教堂介紹,這是戈雅從義大利學成歸來時在薩拉戈薩完成的第一幅重要作品。教堂主建築所在地的薩拉戈薩皮拉爾廣場上有一座戈雅的雕像,身後是他的博物館和禮品商店。

皮拉爾大教堂
薩拉戈薩皮拉爾廣場上的戈雅雕像

相比於淡化耳聾對戈雅繪畫風格的影響,人們似乎更熱衷於斷定這一人生突發事件是戈雅藝術生涯的轉折點。西班牙藝術史學家拉恩福特將戈雅的失聰定義為其藝術創作的有利因素,假如他沒有在一七九二年遭遇這一個人健康方面的重大危機,假如耳聾沒有把他從歡愉的世界中拽出來,他是不會找到自己的。失聰後的戈雅聽不見周圍的嘈雜,也不用再去聽那些會使他陷於誘惑的聲音。他被迫與世隔絕,面對自己。疾病無法治癒的苦楚或者對治癒疾病的期望改變了他的內心世界,目睹他眼前那個躁動不安的世界,他捕捉到了那些還沒有被表達出來的時代焦慮和需求,並且直面它們。一直以來,藝術家都不是被動地解釋他的時代的人。戈雅的疾病催促他更加尖利、敏銳地貼近生活,把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畫下來,而且越快越好,因為他覺得死亡正在臨近。不容否定的事實是,耳聾之後的戈雅迎來了職業生涯的巔峰。一七九四年三月,戈雅寫信給好友薩帕特爾說:「我焦慮不安,自己都無法忍受,我努力使自己冷靜下來,去拿筆給你寫信,可提起筆我發現自己已經累了。」但是戈雅並沒有放棄,一個月之後,他回到馬德裡,這時他已完全失去聽力。十八世紀,耳聾會令人遭遇社會隔離。一七九四年三月時,皇家掛毯廠的負責人就在四處散播流言,說戈雅已經喪失了繪畫能力。戈雅知道聲望對畫家來說比財富和權力更寶貴。為了維持自己的聲望,當戈雅能行走時,便竭盡所能要讓馬德裡藝術圈裡的人知道他作為畫家的技能並沒有喪失。戈雅寫信給皇家美術學院的院長波爾那多(Bernardo de Iriarte),表示自己願意承擔更多的繪畫訂單,甚至包括那些尺寸很小並不帶有很大裝飾性意義的畫作。

同時,戈雅追求更加遵從自己內心、更有自由度的工作。一七九五年對戈雅來說是個重要的時間點。那年八月,妻兄巴約去世,那股讓他隱隱有些窒息的力量消失了。戈雅早在一七九〇年就出現了身體不適的症狀,力不從心的他開始推脫掛毯廠主任的命令,打算不再承擔為皇家掛毯廠進行圖稿設計的工作。巴約得知後,介入其中,以威脅減薪的方式使戈雅屈服(掛毯廠的年薪為8000裡爾)。但是戈雅最終還是只完成了原定工作中的六張,這組原本十三張的掛毯系列是為國王的辦公室設計的,也成了他在掛毯廠的最後作品。一七九二年戈雅籤約費爾南多皇家美術學院,教授藝術課程。當時他就提出要追求「繪畫研究中的自由」,並將這一自由定義為「神聖的科學」。因為耳聾,戈雅聽不到學生的提問,所以他決定不再帶學生和上課。

一七九五年,戈雅恢復了肖像畫定製的工作,他的地位逐步抬升,擔任了皇家美術學院的院長,並在一七九九年晉升為首席宮廷畫師(1789年成為宮廷畫師)。戈雅產出的畫作中,肖像畫在當代最受欣賞,無論是站立或坐著、全身或半身的肖像,人物均處於暗色的背景中,並忠誠地捕捉了描繪對象的表情。繪畫的一個決定性因素是贊助,在西班牙主要指教會和宮廷兩個系統。西班牙宮廷中的王室成員和貴族一直都青睞肖像畫。也是在一七九五年,戈雅和瑪利亞·路易莎王后(Luisa María Teresa Ana)的寵臣曼努埃爾·德·戈多伊(Manuel de Godoy,1792-1798、1801-1808兩度擔任西班牙首相)走得很近。戈多伊是定製兩幅瑪哈畫作的人(《裸體的瑪哈》和《著衣的瑪哈》),根據普拉多博物館的官方介紹,繪畫中瑪哈的模特便是戈多伊的情人圖朵(Pepita Tudó)。戈雅在寫給好友薩帕特爾的信裡說,貴族們為他瘋狂,都爭相定製肖像畫。戈雅的資產和賺錢能力大大提升,他開始置換房產,他的舊房子則賣給了戈多伊。戈雅畫筆下的路易莎王后有一種掩飾不住的未老先衰和蠻橫無知,相信觀畫者都有同感,可王后卻一直堅稱戈雅給她繪製的肖像是最真切和最好的,除了解釋為「皇帝的新裝」效應,也可見王后是多麼痴迷於戈雅。戈雅三十七歲時才開始進行肖像畫的創作,而他最早的肖像畫是應國王卡洛斯三世的弟弟路易斯(Luis Antonio Jaime of Spain)的要求,為其女兒特蕾莎(María Teresa de Borbón)所作(Portait of Maria Teresa de Borbón y Vallabriga,1783)。看得出戈雅十分喜歡這個小女孩,畫中的她可愛而高貴。多年以後,小女孩長大成人,她的第二個婚姻對象便是戈多伊這一臭名昭著的寵臣。一八〇八年三月拿破崙軍隊侵入西班牙時,戈多伊曾試圖勸卡洛斯四世出逃美洲殖民地,而特蕾莎對西班牙獨立的支持為她贏得了愛戴。戈雅擁有超然的政治觀,他將有權有勢的貴族都當成自己的資助者,即使委託的僱主之間處於敵對狀態。他為西班牙的三位國王作過畫,卡洛斯三世、卡洛斯四世和費爾南多七世。法國佔領西班牙期間,他還為拿破崙兄長、曾任西班牙國王的約瑟夫·波拿巴繪畫,同時他也為在滑鐵盧戰役中打敗拿破崙的英國惠靈頓公爵繪製肖像畫。

《著衣的瑪哈》(Clothed Maja)

還是在一七九五年,戈雅與他的贊助人阿爾巴公爵夫人(Maria Teresa Cayetana de Silva)陷入了甜蜜的情事。這使戈雅進入了快樂的精神狀態,也為他帶來了旺盛的創作欲望。普拉多博物館的官方網站在戈雅簡介部分提及戈雅滿懷深情地陷入了對阿爾巴公爵夫人的愛戀,但表示關於兩人是否相戀並沒有「實錘」。戈雅有兩幅著名的阿爾巴公爵夫人畫像,一張著白裙繫著紅色腰帶;另一張著黑裙,披著黑頭紗,手指上戴著兩隻分別刻著「阿爾巴」和「戈雅」的戒指,手指向地面的字「唯有戈雅」。黑裙那張是戈雅的私藏,據說阿爾巴公爵夫人本人並不知有此畫,這讓她的家人和後代憤懣不已。阿爾巴家族無論門第還是經濟實力,都是堪與王室匹敵的名門望族。阿爾巴公爵夫人十二歲結婚,她美麗、與眾不同,而且脾氣壞。戈雅為她繪製的畫像尤其凸顯了服飾的精緻、神情的高貴,以及表情和身段細部掩藏不住的性感和戈雅眼中的欲望之火。二〇一九年是普拉多博物館開館二百周年,作為這一盛事不可缺少的戈雅板塊裡展出了一本繪製於一七九四年至一七九五年間的素描本,名為「桑盧卡爾素描本」(Sanlúcar Sketchbook)。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一七九六年至一七九七年間,戈雅大部分時間待在安達盧西亞,因為桑盧卡爾有阿爾巴公爵夫人的居所。這本素描本讓我們看到他們開始相處的時間更加提前。可惜素描本只剩下九頁,其中一張是《梳發的年輕女子》,畫面中女子面孔傾斜看著床上的男子,十分親密。稍有些眼力的都可以看出這對男女是誰。從戈雅筆下的畫作來看,他對阿爾巴公爵夫人想必是在熱戀和失戀間搖擺的。愛她時,畫上的她是超乎理想的,恨她時,則將其妖魔化,於是也有夫人與其他女性扭打在一起的油畫(The Duchess of Alba and La Beata,1795)以及她被三個巫師託舉著飛上天的版畫(《狂想曲》61,Volaverunt,1799)。阿爾巴公爵夫人在四十歲時驟然去世。

「桑盧卡爾素描本」中的《梳發的年輕女子》(Young Woman Stroking Her Hair)
阿爾巴公爵夫人被三個巫師託舉著飛上天的版畫(Volaverunt)

一八一九年至一八二〇年期間,戈雅再次重病。當時他已經搬到馬德裡郊外的「聾人之居」(Quinta del Sordo),這並不是戈雅給這個住處起的名字,而是同為聾者的前任居住者所為。當時陪伴戈雅左右的佐利婭(Leocadia Zorrilla)是他兒媳婦的表妹,她十七歲時(1805)與戈雅相遇。一八一二年,戈雅的妻子何塞芙去世,三年後佐利婭和她的兩個孩子便住進了畫家家裡照顧他並為他處理家務。雖然戈雅的朋友們認為佐利婭就是戈雅的伴侶並為他生下了女兒,普拉多博物館則沒有官方說法。這一時期,被病魔纏身的戈雅在「聾人之居」裡創作了大量的黑暗系列畫作。對於這次重病的原因,學界仍無定論,但傾向於認為是黃熱病。一八二〇年,戈雅創作了《與阿雷塔醫生的自畫像》(Self-portrait with Dr. Arrieta),畫作中的戈雅坐在床上,因為疾病而顯得相當虛弱,滿臉痛苦與疲憊。他抓著被套,向後傾倒的身軀被阿雷塔醫生的手臂支撐著。醫生右手託起一杯水,暗示幫助他服藥。這一時段,黃熱病在西班牙大爆發,戈雅的醫生阿雷塔恰是這方面的專家,他還在一八二〇年前往北非研究疫情,似乎也成為戈雅染有此病的側面證據。這幅畫的創作是為了表達對阿雷塔醫生的感謝,生動地呈現了醫患之間的密切關係,這類主題在藝術家的創作中並不多見。躺在阿雷塔懷裡的戈雅對醫生充滿了信任,這也是他第一次以尊重和滿懷感激之情來描繪醫者。在戈雅的《狂想曲》版畫集中,醫生有的被描繪成驢的形象,意指蠢笨和平庸,有的則被描繪成巫師的形象,意味著迷信和妖術。 

《與阿雷塔醫生的自畫像》(Self-portrait with Dr. Arrieta)

在阿雷塔醫生的精心照顧下,戈雅的生命得到了延長。一八二四年,戈雅在波爾多去世,對於他的死因,又有各種致病說,膀胱疾病、會陰腫瘤、骨癌、中風等。對於戈雅所患的疾病至今無法定論,他不可避免地患上了他所處時代那些普遍的疾病,也得了一些特別的疾病。據說他的屍骨遺失,遺物在一九〇一年被運回馬德裡,安葬於聖母百花教堂,而那裡穹頂的溼壁畫正是他繪製的。

戈雅的畫作也展現了與疾病相關的內容。戈雅的《狂想曲》是了解十八世紀晚期的一扇窗,是他對當時的罪惡、迷信以及所處時代的鞭笞。一七九八年完成,一七九九年開始售賣,但兩天之後,宗教裁判所便禁止了畫冊的流通,一千四百份印刷品是在畫家去世後才發行的。《狂想曲》中有一幅名為《齒獵》(A caza de dientes,1798)的畫作,描繪一名女子在晚間偷一具被絞死的屍體上的牙齒。在當時有一種迷信的說法,橫死的人的牙齒可以治療牙科疾病,而這幅畫所揭示的社會現象便是牙齒販賣的盛行。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有錢而缺牙的人願意出高價獲得堅固完好的假牙,從死者身上取下牙齒裝到活人口中是一門好生意。在當時的歐洲,每一場大型戰役後都有一大堆等著獵牙的人,與其從病人和墳墓中的死人身上獲取替代牙,不如用死於炮火的健壯青年身上的牙齒。戰爭幫助填補了供應的短缺。後來的拿破崙戰爭到滑鐵盧戰役,都有規模空前的獵牙者跟在軍隊後面。滑鐵盧戰場供應的牙齒數量巨大,甚至被運送到了歐洲以外,這種假牙也被冠名為「滑鐵盧牙」。

醫學史家們認為戈雅的繪畫可以被用作醫學授課的演示材料。畫作《託美思的小拉撒洛》(Lazarillo de Tormes,1819)描述的是西班牙名著《小癩子》第一章中的場景。小癩子偷吃了香腸,並用一塊爛蘿蔔冒充,想要欺騙盲人乞丐,不料盲人掰開他的嘴,將長鼻子伸進去聞。這幅畫所展現的畫面和醫生用手刮出白喉偽膜的方式一模一樣,因此經常被醫生用來示教。白喉是由白喉棒狀桿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因在咽部鼻喉部迅速產生灰白色的偽膜而得名,腫脹的偽膜可引起氣道梗阻而窒息死亡。在沒有抗生素的時代,這種疾病曾在歐洲廣泛流行。對於新生兒來說,是一種具有相當隱蔽性的疾病,如果沒有及時通過喉部檢查發現,則很容易喪命。馬勒、德彪西以及馬克·吐溫的孩子都因患白喉而去世。

戈雅雖然疾病纏身,可他卻是長壽的。在《狂想曲》系列中那一幅著名的畫作《理性沉睡,夢魘浮現》裡,睡夢人的身後是貓頭鷹、蝙蝠、長著山羊頭的罪惡的飛行生物。這是一幅充滿爭議的繪畫,戈雅用一些怪誕恐怖的符號作為他的藝術語言。夢魘中的形象可以視作是我們的各種欲望,也可以理解為戈雅身上揮之不去的疾病。

《理性沉睡,夢魘浮現》(The Sleep of Reason Produces Monsters)

西班牙哲學家奧爾特加說:「我就是我和我的境遇。」(Yo soy yo y mi circunstancia.)對戈雅而言,疾病便是他的境遇。當疾病不可避免地來臨時,它便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人類天生恐懼疾病,人類的歷史就是與疾病抗爭的歷史。疾病首先帶給人的危害是痛苦,而最大的威脅則是死亡。疾病作為人生一部分,甚至就是其世界本身。疾病對於個人來說,往往是關於他/她如何改變思維方式來面對近乎混亂的自身環境,在低落情緒中冷靜思考並生存下去的記錄。疾病使人更加深層次地體會了生命的寶貴、偉大和脆弱。畫家對疾病的感受更加敏銳和深刻。面對疾病和痛苦,生命力旺盛的藝術家總是能從內心深處感受到生命本身給人的震撼,於是從更深層思索人類存在的意義。

在普拉多美術館開館二百周年的紀念大展上,戈雅特展是以戈雅晚年畫作《我還在學習》中他自己標註的語句來命名的:「唯有我意志的力量長存」(solo la voluntad me sobra),畫中的老者披著長發,拄著拐杖,舉步維艱,卻正在前行。

本文原刊於《書城》2020年4月號

 

相關焦點

  • Goya(戈雅)作品賞讀:以及讓·斯塔羅賓斯基談戈雅觀點
    《狗》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盧西恩特斯(Francisco José de Goya y Lucientes,1746年3月30日-1828年4月15日),出生於西班牙薩拉戈薩,西班牙浪漫主義畫派畫家。
  • 《信條》裡的戈雅是誰?淺談諾蘭電影裡的藝術美學
    只是,當電影中男主帶著一幅戈雅的仿作藉機接近女主凱特的時候,你至少可以知道"戈雅"是誰。搞不懂《信條》中的物理學知識沒關係,我們還可以從藝術角度,和朋友暢談一番關於諾蘭的電影美學。弗朗西斯科·戈雅,是西班牙浪漫主義畫派畫家,他出生於西班牙的薩拉戈薩。在他的一生中,皇室、宗教、戰爭、失聰……種種充滿戲劇性的命運,使得他的畫充滿了奇思妙想,風格奇異多變,能夠同時駕馭諷刺和優雅的題材。
  • 看西方版畫家筆下的乾隆,北大呈現館藏版畫十二年
    根據法國詩人夏爾·波德萊爾所說,歐仁·德拉克洛瓦是「古今社會中最富有創意的畫家」。德拉克洛瓦生動地描繪了莎士比亞的作品,尤其見於《哈姆雷特》石版畫系列。其創作的《浮士德》作品,被歌德稱讚道:「德拉克洛瓦在某些圖中已經超越了我對浮士德的理解。」
  • 歐洲美術史:印象主義時期的畫家
    在印象主義時期,哪些畫家是屬於印象派,而哪些畫家又不能歸入印象主義者之列,曾經是過去美術史上爭論不休的問題。一種藝術流派的形成,除了曾經共同在藝術運動上一起工作活動以及在表現技法上互相接近以外,更重要的還在於這一群畫家藝術觀點、美學思想、創作原則上都趨於一致,在對於藝術的認識上,在畫家對待生活事物的態度和觀察生活事物的方法上,都持著同一的見解。
  • 畫家王水 一位筆墨為其所用的畫家
    我們評論一位畫家的作品或者畫家本身,談筆墨
  • 疾病與藝術:名作中的心血管病
    在寫實風格的繪畫或雕塑中,作者會儘量把描繪對象的細節記錄下來,當然也包括疾病留下的痕跡。通過這些蛛絲馬跡,我們可以跨越時間的限制對畫中人物做出診斷,同時也加深了對疾病的認知。
  • 藝術與疾病
    提起災難性的疾病,容我再用中世紀舉個例子。中世紀出名不僅僅因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咖啡——是在此時被推廣的,還因為那場在歐洲殺死了5000萬人的黑死病。很多學者覺得中世紀是一個沒有靈魂的時代,尤其是它的藝術——太多聖經故事的複製粘貼使藝術家的想像力無處棲身。但喬爾喬·瓦薩裡(1511-1574),一個義大利畫家和建築家的作品形成了一個完美的反例。
  • 中國古代畫家名錄
    ---    隋唐畫家       展子虔(約531——604年前後),隋朝山水畫家,渤海(今山東陽信)人,他的人物、山水、界畫和車馬無不精湛,尤長人物山水。代表作品《遊春圖卷》是現存捲軸山水畫中最古老的一幅。       閻立本(?——673年)唐代初年,人物畫家,雍州萬年(今陝西臨潼)人。
  • 畫家張峰濤的作品賞析
    【張峰濤簡介】張峰濤 字 豐壽,號 灞上硯青,1978年生,西安市灞橋區人,自幼喜愛中國傳統藝術,尤愛丹青,畫家擅長花鳥畫,因為屬馬,所以畫家對馬情有獨鍾,作者筆下的寫意馬瀟灑自然,多年來一直潛心於寫意馬的研究與創作,力求從傳統技法與現代表現形式中兼收並蓄,形成自我。
  • 怪誕的超現實主義畫家勒內·馬格裡特
    來源: 月半三秋 舉報    說起超現實主義,人們可能會想起大名鼎鼎的西班牙畫家達利
  • 傑出的瑞典畫家——安德斯·佐恩
    年輕一代的藝術家對國內美術學院所規定的舊的教學內容表露出不滿,而對當時自巴黎盛行的現實主義繪畫,以及對直接利用外光的印象主義畫法更感興趣,於是畫家們紛紛走出畫室直面生活,研究戶外景物如何受到不斷變化的光線的影響。瑞畫家陸續去法國學習,在那裡參加各種美術活動,包括在一年一度的巴黎沙龍展出自己的作品。
  • 印象派的光色,義大利畫家龐培·馬裡亞尼
    Pompeo Mariani 龐培·馬裡亞尼 義大利畫家, (1857 龐培·馬裡亞尼( Pompeo Mariani,1857年9月9日- 1927年9月9日 ),義大利畫家和版畫家,出生在米蘭省蒙扎。
  • 畫家們繼續在戰鬥
    在抗疫期間,一大批畫家用畫筆當作戰鬥的武器,盡情謳歌戰鬥在第一線的英雄們。疫情阻擊戰取得階段性成果後,他們仍然戰鬥不止,繼續描繪抗擊疫情戰役中不畏生死的英雄,歌頌堅守崗位的楷模,讚美無私奉獻的榜樣,敘述復工復產的故事。作品展示:南山春晚 胡傳滿畫作紫氣東來(左)、丹豔(右) 胡傳滿畫作胡傳滿,1944年出生。現居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