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的新電影《信條》正在全球熱映。有人說,這可能是第一部首映後沒有任何差評的電影,因為當你走出電影院的時候,甚至可能都沒有搞明白自己到底看沒看懂整個故事。
不過,你可以看不懂電影中關於"熵"和"時間鉗"的物理學原理,也可以想不通電影裡提到的"祖父悖論"。只是,當電影中男主帶著一幅戈雅的仿作藉機接近女主凱特的時候,你至少可以知道"戈雅"是誰。搞不懂《信條》中的物理學知識沒關係,我們還可以從藝術角度,和朋友暢談一番關於諾蘭的電影美學。
弗朗西斯科·戈雅,是西班牙浪漫主義畫派畫家,他出生於西班牙的薩拉戈薩。在他的一生中,皇室、宗教、戰爭、失聰……種種充滿戲劇性的命運,使得他的畫充滿了奇思妙想,風格奇異多變,能夠同時駕馭諷刺和優雅的題材。尤其是那場始於歐洲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的戰亂,不但讓戈雅見證了世紀交替,也使他的畫發生了重大變革。從早期浪漫的巴洛克畫風到後期的表現主義,浪漫、陰暗、怪誕、魔幻、神秘,這些戈雅獨有的繪畫哲學,啟發了包括畢卡索在內的許多大家。因此,在美術史上,他既被視為最後一位古典大師,也被譽為現代藝術之父。
弗朗西斯科·戈雅,《1808年5月3日的槍殺》
諾蘭之所以在《信條》這部電影裡選用戈雅的畫作為整部電影美學基調,是不是借用拿破崙發起的半島戰爭,暗喻著主角和他的朋友們所阻止的,人類即將發生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呢?
不僅如此,在諾蘭的電影世界裡,他一直十分偏愛抽象畫作。無論是早期的《記憶碎片》,還是《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玩弄時間、打破觀眾習以為常的直線思維,是諾蘭講故事的獨有方式。無論是時間還是思維,這些東西正都是"抽象"的,難以用語言描述的。也許只有如同戈雅這樣黑暗、深沉、陰鬱而充滿夢幻般藝術氛圍的術大師,才能真正表達出諾蘭心中的電影美學。
弗朗西斯科·戈雅,《農神吞噬其子》
電影、戲劇、芭蕾……這些曾經高懸在藝術殿堂的文藝活動,現在也逐漸走入我們的生活,面對迷人而深奧的藝術美學哲思,我們應該通過哪種途徑走近我們所嚮往的精神世界呢?或許能夠在大鵬教育"我為自己代言"的成長活動中找到答案。
在這裡,大鵬教育的學員們用自己的作品或者文字,記錄著從零基礎到可以進行創作的學習過程。無論年齡還是性別,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經常能夠看到他們用"展翅"這樣的詞彙形容自己的蛻變。
"我在美術學院,這是我來大鵬的第六個月,我為自己代言。 開始進入到了水彩畫階段,大鵬見證了我從一個畫畫小白,到慢慢畫出自己都不相信的畫作。謝謝各位老師耐心的指導和幫助,願大鵬教育越辦越好。"在活動中,名叫"巍兒雪夢"的學員這樣形容自己在大鵬教育的學習經歷。與此同時,她還曬出了自己近期的作品。
大鵬教育學員作品@巍兒雪夢
的確,對於那些真正熱愛和嚮往藝術殿堂的普通人來說,能夠利用碎片時間,足不出戶就可以在線學習高質量的興趣課程,是一件非常值得記錄的事。看著自己一筆一划,從線條到色彩,從輪廓到真正創造出自己想要的作品,這種充滿獲得感的欣喜是"為自己代言"活動能夠獲得全體學員喜愛的根本原因。
如果你也覺得生活枯燥無味,如果你也認為藝術和美學離自己很遠,不如來大鵬教育試試看,或許一個小小的舉動,就能夠為人生拓展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