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諾蘭的影迷,那這個8月,一定是你最快樂的一個月。
繼《星際穿越》、《盜夢空間》內地重映後,諾蘭新作《信條》終於宣布定檔9月4日,影迷甚至可以一天三部一起看,盡享「諾蘭豪華燒腦套餐」。
對於諾蘭此人,小毒相信,就算你認不出他的臉,但一定有看過或聽說過他的作品,也見過「信諾蘭,得永生」這個在網際網路論壇裡流傳甚久的梗。
對於《信條》這部號稱在諾蘭作品中耗資僅次於《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的燒錢大製作,很多諾蘭影迷已經期待很久了。
在豆瓣電影中,已經有超7萬的人標記《信條》為想看,來瞅瞅各位網友給這部電影的標籤,其中#想拍爛片但實力不允許#、#不知道是啥我也要看#這兩個tag真是說出了大家的心聲,諾蘭大神的片,就是閉眼買票都不會錯的水平。
講到這裡,是不是已經按捺不住內心的興奮了,真想直接穿越到9月4號,在電影院接受諾蘭式電影美學的洗禮。
別說小毒瘋言瘋語,實在是諾蘭之前的電影作品帶給大家的震撼太大了。
《盜夢空間》中,諾蘭帶我們遁入夢境,一遍遍衝洗並重塑觀眾對電影的感官體驗;《星際穿越》,他帶我們穿過銀河彼端、群星盡頭,去探索宇宙;《敦刻爾克》描寫二戰中最艱難的一次撤退,讓我們去感受勇氣;《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他用光明與黑暗是同一個人的兩張臉的手法,重塑英雄傳奇。
而在嘗試了太空、戰爭、超級英雄等多種題材後,諾蘭時隔多年再玩時空迷局,怎能不讓苦等多年的影迷興奮?
只是這一次,他將挑戰間諜片的極限,顛覆人們對傳統間諜片的認知。
《信條》開啟全新的時空概念:逆轉時空。
預告片中,男主在時間中逆向行走,對這個倒帶的世界茫然失措,一瞬間就將觀眾帶向了無垠的想像。
究竟是人在時間中逆行?還是時間在倒流?
不過,透過預告片能夠窺探冰山一角,從畫面中可以看出,這可能取決於諾蘭給出的兩個參考系。一個靜止,一個運動。
比如,預告片中兩次乘船。它們處於同一片海域。
一個是順時針的風力發電機,和正常的浪花軌跡。但另一個,卻是逆時針旋轉,並且旁邊的船隻都是逆行。
這樣一個細節,足以看出用心。
除了值得思考與推敲的電影內核和細節,諾蘭片中也從不缺讓坐在影院的觀眾產生「顱內高潮」的硬核特效。
最讓人感覺不可思議的是,《信條》片中一架波音747橫穿大樓並爆炸的鏡頭,竟然用真飛機拍攝的。
電影藝術喜歡追求呈現真實的感覺與畫面是沒錯,但真沒聽說過有人會為了炸飛機特效,而去炸飛機。
諾蘭對實景拍攝的執著追求,已經到了一個著魔的境界。因為他相信,實拍不僅能讓畫面達到最完美的真實,也能幫助演員快速進入角色,融入特定氛圍。
在拍攝《星際穿越》時,影片需體現地球上最不適合種玉米的地方也種起了玉米(玉米喜高溫,而艾伯塔省氣候寒冷,冬天最低溫為零下50度左右)。對於諾蘭來說,找一片現成的玉米地然後用電腦拼上雪山背景這種事他是不屑於做的,因此團隊費盡功夫終於在加拿大找到了可以實現的環境,提前半年種植在了卡爾加裡拍攝地上,一種就是500畝。
而在《星際穿越》上映後,那一望無際的玉米地就像是一片茫茫的宇宙,給了觀眾無限的想像空間,也成為影迷心中最值得銘記的經典畫面之一。
諾蘭這種對待拍電影的態度,真的讓人respect。
這大概也是諾蘭能在全球收割影迷、成為世界級Top導演的原因吧。
說回電影本身。
前有《回到未來》,後有《復仇者聯盟4》,時空旅行已然成為一種「不會錯」的科幻設定,而在《信條》,諾蘭則借角色之口否定了對「時空旅行」的興趣,在電影中向時間箭頭髮起逆轉。
爆炸迴轉、子彈回膛、諜戰、第三次世界大戰……《信條》中集結的這些元素,光看文字就讓我激動不已了,看來諾蘭勢必是要將燒腦進行到底了。
此次《信條》上映,希望能讓大家重拾去電影院的儀式感,通過電影的力量去感受另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電影是造夢的藝術,諾蘭無疑是那個最有想像力的造夢人。
2020年初我們說願望時常說,活著就行,幸好還有諾蘭提醒我們——無論經歷什麼,都要繼續夢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