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在眾多好萊塢大片紛紛撤檔、改檔到明年後,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新片《信條》擔負起了重啟全球電影票房的重擔。
目前,影片暫定8月12日在美國上映。影片充滿了諾蘭的招牌元素,科幻元素,借用時間概念重塑過去、改變現在。《信條》講述整個世界的存亡危在旦夕,特工利用「時間逆轉」,努力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
光看故事梗概就充滿濃濃的「諾蘭味」。而且克里斯多福·諾蘭此次將採用IMAX和70mm膠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拍攝,再一次刷新了他在《敦刻爾克》時給影迷帶來的革命性觀看體驗。諾蘭酷愛IMAX 2D、膠片拍攝,並堅持不濫用CG,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實拍狂魔。
影片中有一架波音747飛機橫穿一棟大樓,最終炸毀的片段。據悉,那場戲是用一架真的波音747實拍,原本導演打算用縮微模型加布景,輔以特效來表現。結果劇組意外在勘景時,發現了一大批波音舊飛機,導演和工作人員在一番權衡之下決定用真飛機實拍,以此提高真實度,做到精益求精。
無論從故事還是風格,以及現在放出的預告片來看,《信條》的故事架構和他十年前的作品《盜夢空間》十分相似。
作為玩弄時間的「慣犯」,諾蘭的新片《信條》顯然要將「逆轉未來」這個出現在電影時空架構中很久的元素,玩出新的花活兒來,所以簡單理解為「穿越」,實在是小看了諾蘭實力。
在《信條》上映之前,所有的猜測都無意義,還是讓我們靜待影片上映,自己去看個明白吧。不過,通過諾蘭以前的影片,特別是《盜夢空間》還是能看出一些類型片的端倪。
毫不誇張的說,能夠超越《盜夢空間》成就的人,只有諾蘭自己,這個玩弄夢境和時間的大師,讓所有觀眾在影片結束之後,都不願意醒來,燈光亮起後也難以分辨現實與劇情的界限。
影評人更是做出「發生在意識結構內的當代動作科幻片」的超高評價。影片至今在影評網站上保持著9.3的超高分,好於99%的科幻片和懸疑片。
不安定的精神狀態和不可信的邏輯推理一直是諾蘭電影中反覆出現的主題,也是其影片懸疑部分的關鍵核心。《盜夢空間》講述了一個通過進入人類夢境,持續造夢,植入觀點,改變人類醒來後的行為的高概念故事。
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扮演的造夢者聯合一群盜夢高手,企圖改變一位即將接手父親公司的年輕總裁的選擇,令他在上位時,宣布解散公司,幫助競爭對手獲取暴利。
讓一個人自願改變選擇,而且來自根深蒂固的認知,這無疑是困難的。但諾蘭用極致誇張的影像元素還原了模糊神奇的夢境,以夢境影響現實。同時,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在故事的主體部分大量採用了一種嵌套式敘事結構,這種敘事結構對於構建影片的夢境敘事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是整部影片情節推進的核心。
當角色陷入第二層夢境中,位於墜落的客車時,劇情還精心編制了連接第一、第三、第四層夢境的敘事結構。被無限延長的下墜過程還讓重力法則徹底失效,失重狀態變成電影中最迷人、最招搖的標誌性事件,給影迷留下了多場記憶深刻的刺激段落。
其實《盜夢空間》並不難理解,它的主題可以用中國的典故「莊周夢蝶」來解釋。莊周夢蝶出自《莊子·齊物論》,莊子夢中幻化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記了自己原來是人,醒來後才發覺自己仍然是莊子。究竟是莊子夢中變為蝴蝶,還是蝴蝶夢中變為莊子,實在難以分辨。
《盜夢空間》中的男主角道姆·柯布的經歷就是一場莊周夢蝶的生動寫照。浮生若夢,柯布因為間接害死了自己的妻子而深感愧疚,他參加冒險行動,不為金錢,就是為了洗脫罪名,回家與自己的孩子重歸於好。
無論是她的妻子,亦或他自己,都遭受了夢境蠶食現實的困境。因為多年沉浸於夢境中,他們開始對現實產生懷疑。他們無法分清現實和夢境,對所有的現實產生懷疑,認為他們依然在夢中,被潛意識欺騙。
最後,妻子用死亡尋得解脫,認為夢境中的死亡可以帶來現實中的清醒。而柯布更進一步,他沉浸於夢境中,甚至認為夢境比現實更真實,更美好。因為在夢境中,他可以繼續與死去的妻子互動,可以見到孩子們,在夢境中,他們就是神,創造了滿足自我一切欲望的東西。
柯布既不願意離開他與妻子共同的夢境,以彌補他對妻子的思念和愧疚,又不願放棄現實的生活和家庭,柯布的內心掙扎形成強烈的情感衝突,導演運用敘事衝突極為精準地把控著柯布與妻子的至深愛情,進而將影片推向情感的高潮,引起觀影者的強烈共鳴。
這個時候,就不再是莊周夢蝶,而是蝶夢莊周了。到了片尾,諾蘭還留下了懸念,那個象徵著真實與夢境界限的陀螺旋轉不停,沒有告訴觀眾結尾,男主角柯布究竟是在夢境還是現實。
而影片中大量出現的鏡子式對照,包括摺疊的城市,由電梯構成的大樓,都表現了夢境與現實的同構關係。
諾蘭也從未做出解釋,他希望觀眾自己去選擇,相信夢境,亦或選擇現實。無論做出何種選擇,最後都希望達到「夢我合一」的境界,即無論是做夢還是回歸現實,都讓自己擺脫欲望,不被欲望控制,活出真實的自我。
看懂了《盜夢空間》,理解了諾蘭對於時間、空間和意識的闡釋,相信不少觀眾會充滿信心,去看懂他的新片《信條》。不過,大神會給我們何種全新認知,我們還是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