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影院都在等諾蘭新片救市,他十年前拍的科幻片卻至今無人超越

2020-12-03 這胖子愛看電影

毫無疑問,在眾多好萊塢大片紛紛撤檔、改檔到明年後,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新片《信條》擔負起了重啟全球電影票房的重擔。

目前,影片暫定8月12日在美國上映。影片充滿了諾蘭的招牌元素,科幻元素,借用時間概念重塑過去、改變現在。《信條》講述整個世界的存亡危在旦夕,特工利用「時間逆轉」,努力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

光看故事梗概就充滿濃濃的「諾蘭味」。而且克里斯多福·諾蘭此次將採用IMAX和70mm膠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拍攝,再一次刷新了他在《敦刻爾克》時給影迷帶來的革命性觀看體驗。諾蘭酷愛IMAX 2D、膠片拍攝,並堅持不濫用CG,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實拍狂魔。

影片中有一架波音747飛機橫穿一棟大樓,最終炸毀的片段。據悉,那場戲是用一架真的波音747實拍,原本導演打算用縮微模型加布景,輔以特效來表現。結果劇組意外在勘景時,發現了一大批波音舊飛機,導演和工作人員在一番權衡之下決定用真飛機實拍,以此提高真實度,做到精益求精。

無論從故事還是風格,以及現在放出的預告片來看,《信條》的故事架構和他十年前的作品《盜夢空間》十分相似。

作為玩弄時間的「慣犯」,諾蘭的新片《信條》顯然要將「逆轉未來」這個出現在電影時空架構中很久的元素,玩出新的花活兒來,所以簡單理解為「穿越」,實在是小看了諾蘭實力。

在《信條》上映之前,所有的猜測都無意義,還是讓我們靜待影片上映,自己去看個明白吧。不過,通過諾蘭以前的影片,特別是《盜夢空間》還是能看出一些類型片的端倪。

毫不誇張的說,能夠超越《盜夢空間》成就的人,只有諾蘭自己,這個玩弄夢境和時間的大師,讓所有觀眾在影片結束之後,都不願意醒來,燈光亮起後也難以分辨現實與劇情的界限。

影評人更是做出「發生在意識結構內的當代動作科幻片」的超高評價。影片至今在影評網站上保持著9.3的超高分,好於99%的科幻片和懸疑片。

不安定的精神狀態和不可信的邏輯推理一直是諾蘭電影中反覆出現的主題,也是其影片懸疑部分的關鍵核心。《盜夢空間》講述了一個通過進入人類夢境,持續造夢,植入觀點,改變人類醒來後的行為的高概念故事。

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扮演的造夢者聯合一群盜夢高手,企圖改變一位即將接手父親公司的年輕總裁的選擇,令他在上位時,宣布解散公司,幫助競爭對手獲取暴利。

讓一個人自願改變選擇,而且來自根深蒂固的認知,這無疑是困難的。但諾蘭用極致誇張的影像元素還原了模糊神奇的夢境,以夢境影響現實。同時,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在故事的主體部分大量採用了一種嵌套式敘事結構,這種敘事結構對於構建影片的夢境敘事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是整部影片情節推進的核心。

當角色陷入第二層夢境中,位於墜落的客車時,劇情還精心編制了連接第一、第三、第四層夢境的敘事結構。被無限延長的下墜過程還讓重力法則徹底失效,失重狀態變成電影中最迷人、最招搖的標誌性事件,給影迷留下了多場記憶深刻的刺激段落。

其實《盜夢空間》並不難理解,它的主題可以用中國的典故「莊周夢蝶」來解釋。莊周夢蝶出自《莊子·齊物論》,莊子夢中幻化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記了自己原來是人,醒來後才發覺自己仍然是莊子。究竟是莊子夢中變為蝴蝶,還是蝴蝶夢中變為莊子,實在難以分辨。

《盜夢空間》中的男主角道姆·柯布的經歷就是一場莊周夢蝶的生動寫照。浮生若夢,柯布因為間接害死了自己的妻子而深感愧疚,他參加冒險行動,不為金錢,就是為了洗脫罪名,回家與自己的孩子重歸於好。

無論是她的妻子,亦或他自己,都遭受了夢境蠶食現實的困境。因為多年沉浸於夢境中,他們開始對現實產生懷疑。他們無法分清現實和夢境,對所有的現實產生懷疑,認為他們依然在夢中,被潛意識欺騙。

最後,妻子用死亡尋得解脫,認為夢境中的死亡可以帶來現實中的清醒。而柯布更進一步,他沉浸於夢境中,甚至認為夢境比現實更真實,更美好。因為在夢境中,他可以繼續與死去的妻子互動,可以見到孩子們,在夢境中,他們就是神,創造了滿足自我一切欲望的東西。

柯布既不願意離開他與妻子共同的夢境,以彌補他對妻子的思念和愧疚,又不願放棄現實的生活和家庭,柯布的內心掙扎形成強烈的情感衝突,導演運用敘事衝突極為精準地把控著柯布與妻子的至深愛情,進而將影片推向情感的高潮,引起觀影者的強烈共鳴。

這個時候,就不再是莊周夢蝶,而是蝶夢莊周了。到了片尾,諾蘭還留下了懸念,那個象徵著真實與夢境界限的陀螺旋轉不停,沒有告訴觀眾結尾,男主角柯布究竟是在夢境還是現實。

而影片中大量出現的鏡子式對照,包括摺疊的城市,由電梯構成的大樓,都表現了夢境與現實的同構關係。

諾蘭也從未做出解釋,他希望觀眾自己去選擇,相信夢境,亦或選擇現實。無論做出何種選擇,最後都希望達到「夢我合一」的境界,即無論是做夢還是回歸現實,都讓自己擺脫欲望,不被欲望控制,活出真實的自我。

看懂了《盜夢空間》,理解了諾蘭對於時間、空間和意識的闡釋,相信不少觀眾會充滿信心,去看懂他的新片《信條》。不過,大神會給我們何種全新認知,我們還是拭目以待吧。

相關焦點

  • 影評|諾蘭就是為了讓你去影院,才把《信條》拍得這麼難懂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新片《信條》正在影院上映,該片引發最大的爭議是,看不懂。諾蘭的電影一直以燒腦著稱。不論是《記憶碎片》、《致命魔術》、《盜夢空間》還是《星際穿越》,都屬於看了一遍要琢磨好幾天,會和別人討論好久的電影。《信條》的難懂程度在諾蘭作品表中,應該僅次於《記憶碎片》。
  • 諾蘭被封「救市英雄」 他真能在7月拯救全球電影業嗎?
    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 歐美各國院線都因疫情按下了「暫停鍵」,已經停工近兩個月的影院經營者最近都在呼喊一個人的名字——克里斯多福 諾蘭。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打亂了全年的「大片時間表」,眾多影片延期到聖誕檔或明年上映。而克里斯多福 諾蘭執導的《信條》是為數不多幾部堅持要在7月暑期檔上映的電影。
  • 諾蘭新片史上最炸裂!黴黴新片被噴成美版《逐夢演藝圈》
    諾蘭新片《信條》首發預告諾蘭式「燒腦」回歸!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新片《信條》(TEN)發布海報,《盜夢空間》的感覺回來了——首個預告(中字)也來了,玄乎+炸裂——看不懂?諾蘭同時對話《娛樂周刊》,首次為觀眾解讀該片。……其實並沒有解讀,諾蘭對採訪者表示:「關於這部電影,我能不講什麼?」
  • 等待諾蘭神作帶我們再次步入影院——《信條》值得我們期待嗎?
    原本野心勃勃霸佔全球暑期檔的《花木蘭》、《神奇女俠1984》、《信條》、《速度與激情9》、《007》等大片全都暫時無緣大銀幕。其中,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燒腦神片《信條》被寄予厚望,媒體與影迷們期待此片成為疫情之後全球電影市場的救世主。「去感受它,別嘗試理解它。」諾蘭導演的新片《信條》預告片裡有這樣一句話。(點擊閱讀創想基因執行董事長光子的演講:《世界是什麼?
  • 英國人諾蘭,一個忠誠的「電影騎士」
    對[信條]無論評價如何,所有人都不會否認的一點是。[信條]是天生的大銀幕電影。來了,請大家欣賞「實拍:炸飛機」或者說,諾蘭的所有電影,都是為影院而生。他所做的一切似乎都在致力提醒人們,為什麼在一個巨大而黑暗的隱秘空間裡分享電影,是如此重要。
  • 人物|諾蘭:不享受遊戲,而是製造遊戲規則
    妻子艾瑪·託馬斯是諾蘭的「黃金搭檔」,《信條》中兩人依舊合作,艾瑪說:「《信條》極具挑戰性,若是回到十年前,我們是做不出來的。因此,我認為諾蘭對這個故事的構思真是趕上了時候。從製片的角度來看,本片不僅是諾蘭製作的最為恢宏的電影,而且其敘事方式是前所未有的。」諾蘭以故事情節的高度保密性而著稱,他希望觀眾能夠在大銀幕上探索曲折的劇情。
  • 上映10周年,「盜夢空間」是諾蘭最好的電影嗎?
    《盜夢空間》之所以選在這個時候上映,一方面是為新片《信條》做足宣傳的鋪墊,畢竟新片上映前在銀幕上多刷一刷導演的存在感總是沒錯的;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盜夢空間》具有很強的可看性,每一遍都會有新的發現與體會,
  • 1.65億成本,經典科幻電影重映全球票房出爐,諾蘭再分一杯羹
    重工業科幻電影可以引導技術和科研,使得大國文化輸出,強國必備之武器,泱泱大中國如果想屹立於全球之巔,必須要有拿得出手的科幻片。這類題材已經被諾蘭玩的爐火純青了,他又一次貢獻了一部精品之作。
  • 《信條》導演諾蘭個人推薦了10部好電影,全都是戰爭片和科幻片
    9月4日,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新片《信條》登陸我國影院,根據權威平臺的預測,本片內地上映首日票房將接近1億人民幣,最終票房應該在6到7億人民幣之間,這是一個比《盜夢空間》略強,比《星際穿越》略低的成績。然而不可否認,克里斯多福·諾蘭是當代最成功的科幻片導演,就在中美兩國搶拍劉慈欣的《三體》時,很多影迷對中美版本都不看好,因為在他們心目中,能將《三體》完美視覺化的導演,放眼當今世界,只有諾蘭一人。很多人不禁要問:諾蘭是怎樣一步步走上「封神之路」的呢?有哪些電影對他的職業生涯起了決定性的影響呢?
  • 1.65億美元成本,經典科幻電影重映全球票房出爐,諾蘭再分一杯羹
    好萊塢從《星球大戰》、《異形》到漫威、DC旗下打造的電影宇宙,無疑都與科幻關聯甚廣,影迷在感嘆創造票房奇蹟的同時,更是對影片的技術嘆為觀止。重工業科幻電影可以引導技術和科研,使得大國文化輸出,強國必備之武器,泱泱大中國如果想屹立於全球之巔,必須要有拿得出手的科幻片。
  • 《信條》口碑兩極化:諾蘭這一次是創造了視覺的奇觀還是失敗的魔術?
    9月4日,克里斯多福·諾蘭重磅新片《信條》登陸中國院線首映。作為(後)疫情時代影院復工以來迎來的首部好萊塢超級大片,《信條》被寄予了救市厚望。上映三天以來,《信條》在中國內地累計票房為2.04億元,全球票房累計1.5億美元。票房之外,《信條》的口碑在IMDB、Metacritic、爛番茄、豆瓣等評分都低於諾蘭以往的作品。
  • 電影的焦慮,諾蘭的信條
    《信條》的基礎是一部諜戰片,小時候諾蘭最喜歡的電影類型就是諜戰片,1969 年那部《007 之女王密使》是他的最愛,執導一部諜戰片也是諾蘭一直以來的願望,甚至當年一度傳出他將接手 007 系列的第 25 部,可以說《信條》完成了諾蘭的夙願。 但是一部簡單的諜戰片顯然不能滿足他的野心。
  • 諾蘭導演《星際穿越》8月2日國內重映;全國影院有序復工 多部外片...
    該公司的CEO約翰·斯坦奇被問到是否會讓《信條》先上HBO Max來吸引訂戶,他的答覆是「肯定不會。」6、王晶新版《倚天屠龍記》曝新定妝照王晶導演透露,自己執導的新版《倚天屠龍記》已接近殺青,並曝光了紫白金青四大法王和光明左使的造型照。
  • 華納17部新片將線上線下同時播映 遭《信條》導演諾蘭斥責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院線與流媒體之戰升級 華納17部新片雙平臺上映2020年,北美電影票房為22.8億美元,跌回上世紀80年代初的水平。眼下,傳統電影行業從業者擔憂的是,等到疫情消散,這個行業能否恢復到之前的局面。
  • 諾蘭新片《信條》定檔,智商碾壓警告!
    對於諾蘭此人,小毒相信,就算你認不出他的臉,但一定有看過或聽說過他的作品,也見過「信諾蘭,得永生」這個在網際網路論壇裡流傳甚久的梗。對於《信條》這部號稱在諾蘭作品中耗資僅次於《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的燒錢大製作,很多諾蘭影迷已經期待很久了。
  • 5部震撼人心的災難片:《獨立日》上榜,最後一部至今無人超越!
    災難是可怕的,所有人都拒絕災難,而災難片卻是影迷們最津津樂道的電影,也是好萊塢歷史上最高票房的電影類型之一。那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那些震撼人心的災難片都有哪些吧!《獨立日》——這是美國1996年上映的一部科幻片,是一部經典老片,這部劇給我的震撼,不足以用語言形容,或許在今天看來這部劇的特效不過爾爾,但是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獨立日》確當屬電影工業發展一部令人震撼的裡程碑之作,而內在上藉以觀眾對未知的恐懼心靈,用外星人侵佔地球的杜撰,將美國英雄主義主旋律得以淋漓盡致的彰顯。
  • ...咒怨》劇版發布中字預告;諾蘭新片《信條》將涉及量子力學等...
    這部劇涉及價值觀、性取向、宗教信仰、女性自保權利等各個方面的探討,之前拍過法版、荷蘭版、西班牙版、德版、美版等,口碑都很不錯。 (大學校園兄弟情,duck不必) 【國際資訊】 -諾蘭的新片《信條》將涉及量子力學、時間扭曲等概念
  • 沒有觀眾沒有新片:美國電影院的悲情寒冬
    想看電影很久了,早期待著諾蘭的新片《信條》上映。因為在停業休整了整整七個月後,矽谷聖克拉拉郡的電影院直到10月底才獲準開業(舊金山灣區特別嚴格,其他地區的影院8月底就獲準開業了)。但地方政府也設置了嚴格的限制措施:每場觀眾只能入場四分之一,全場都必須佩戴口罩;影院必須每場間隙消毒,不得出售食物和飲料。
  • 《信條》口碑兩極化,諾蘭這一次失手了嗎?
    諾蘭感興趣的,或許從來都不是講故事,也不是人性或感情,他想借用電影探討的是時間、空間、宇宙這樣的命題。如果說在《盜夢空間》《星際穿越》中,諾蘭很好地利用了電影這一媒介服務於他的表達,《信條》卻令人懷疑他是不是應該寫一篇論文。電影當然不只是講故事的工具,但在本文作者看來,即使拋開故事,他也並未得到足夠嗨的觀影體驗,電影的弱點本身已經阻礙了觀眾去獲得感官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