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被封「救市英雄」 他真能在7月拯救全球電影業嗎?

2021-01-11 人民網

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

歐美各國院線都因疫情按下了「暫停鍵」,已經停工近兩個月的影院經營者最近都在呼喊一個人的名字——克里斯多福 諾蘭。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打亂了全年的「大片時間表」,眾多影片延期到聖誕檔或明年上映。而克里斯多福 諾蘭執導的《信條》是為數不多幾部堅持要在7月暑期檔上映的電影。

《信條》英文版海報

7月17日它將登陸各大院線,緊接著是迪士尼的《木蘭》將於7月24日上映,這兩部電影將承載著盤活全球院線的重任。甚至還有一些國外影院老闆放話出來:「《信條》什麼時候上映,我們的影院就什麼時候開門!」在這悲壯與決絕的口號中,他們已將自己的命運和《信條》捆綁在了一起。

《信條》動圖海報

為大銀幕而生 絕不向流媒體低頭

因為疫情作怪,不少好萊塢片商都轉投流媒體陣營,為了避免0票房帶來的損失,一些電影選擇在線付費上映。更有甚者無視行業規則,擅自打破「窗口期」,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魔法精靈2》被眾多院線抵制就是一個典型案例,環球影業打破慣例,讓該片提前上線流媒體吸金1億美元。連日來,該片一直都招致業內的口誅筆伐,5月8日最新的新聞是「賈老闆」賈斯汀·汀布萊克向片方索要巨額分成。

《信條》英文片名暗藏玄機

在這個「禮樂崩壞」的時代,諾蘭的《信條》和出品方華納影業依然要做「一諾千金」的君子:這部電影堅決要在大銀幕上映,絕不向流媒體低頭。從2008 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 開始,粉絲們絕對不難發現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不斷展現出自己對於IMAX 電影拍攝規格的熱愛,接下來除了《盜夢空間》 之外,他所執導的每一部電影無論部分片段或整部電影,幾乎都使用了超高畫質的IMAX 規格拍攝。而《信條》則是全片IMAX攝影機拍攝,而且用的全是70mm膠片,屆時也只選擇2D上映。因為只有2D才能真正詮釋膠片之美,那種光影流動的魅力,是浮誇且暗淡的3D放映所無法替代的。諾蘭是電影院堅定的擁護者,而《信條》只為大銀幕而生。

《信條》劇照

堅持用IMAX膠片機拍攝的克里斯多福 諾蘭

院線從業者的心聲:和諾蘭「同生共死」

「獻祭自己,盤活整個影市,拉動市場大盤」,或許也成為諾蘭心中的目標。顯然,《信條》如果正常上映,在北美7月的「復工檔」註定難以獲得超出預期的票房成績,但是對於北美影市的復甦的確能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或許諾蘭心裡早就做好了最壞的準備。其實早在2019年,《信條》就已定檔2020年7月17日上映,任憑病毒如何肆虐,任憑周圍同行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這部電影如同陣地上最後一面屹立不倒的軍旗,它上面的上映時間沒有絲毫改變。

從5月7日到5月8日,《好萊塢報導者》網站和《綜藝》雜誌都發表了不少關於《信條》能否成為「救市英雄」的文章和預測。歐美影院老闆最近還流行一句口頭禪:「等到《信條》上映。」旗下成員公司擁有2000多塊銀幕、12萬名員工的澳大利亞全國電影運營商協會本周二晚間發表聲明稱,該協會「對重新開業的前景充滿熱情」,並計劃在7月中旬恢復影院營業。目前,他們把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的信心寄托在諾蘭的《信條》上,希望憑藉諾蘭影片的吸引力,「指引著電影業走向復興。」

《信條》的魔力 繼續把「穿越時空」玩到極致

《信條》就是諾蘭手中的「魔法棒」,這部投資超過2億美元電影有怎樣的魔力,能夠讓所有人視之為救市之作?諾蘭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拍攝了大量和「時空」有關的電影。其代表作從一鳴驚人的《記憶碎片》,到《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無不是和時空緊密相連,諾蘭也因此被影迷們戲稱為「玩弄時空的男人」。《信條》同樣是一部關於時空穿越的科幻片,該片的英文片名「TENET」是一個有趣的詞,字母正序和反序都是「原則」和「信條」的意思,字母N則是這個詞的對稱軸。

《星際穿越》海報

《盜夢空間》海報

此前片方發布的動態海報中,這個單詞在黑白變換的背景裡不斷地旋轉,就像鐘錶的指針。該片講述兩條故事時間線,一條為不久的未來,另一條是1950年。兩名互相對立的科學家,試圖穿越到過去,但卻陷入了一場紅顏禍水的陰謀。主角們同時存在於過去和未來兩條時間線,能穿越到多遠的過去以及能做的事,比如黑人主角遏制了即將爆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出演這個角色的約翰 · 大衛 · 華盛頓是丹澤爾 · 華盛頓的兒子,男二號則是憑藉《暮光之城》走紅的羅伯特 · 帕金森。

延伸閱讀

一周內定「生死」? 華納正在考慮《信條》是否延期

此前,諾蘭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過一篇評論,他認為電影院是「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得到保護,他向院線從業者保證,他將盡一切努力幫助他們重新站起來。不過,面對北美疫情仍沒有太大好轉,華納影業對該片的上映計劃近日出現了「動搖」。

《信條》劇照

公眾一直寄希望於北美7月17日上映的 《信條》刺激影市的復甦。受到疫情影響,眾多影片已經集體延期到年末或明年, 《信條》將是目前第一部公映的大片,加上諾蘭的金字招牌,無論是影院還是觀眾都對本片抱以十足的期待。

業內預測北美影院全面復工最早也得6月;如果疫情不結束,即使復工也不一定會為新片帶來好票房。特別是美國兩個最大電影市場、貢獻全美10%-20%票房的紐約和洛杉磯也是疫情重災區。

外媒報導,華納兄弟將在一周內確定是否讓《信條》如期公映,或是推遲到2020年。 《信條》光製作成本就高達2.05億多美元,宣發預算高昂,一旦確定,將不會再變動。這不僅將決定影片的命運,也影響到未來北美影市、以及後續 《花木蘭》《神奇女俠2》等片的決策。

(責編:羅彬月、陳康清)

相關焦點

  • 影評|諾蘭就是為了讓你去影院,才把《信條》拍得這麼難懂
    一直來,諾蘭都在努力顛覆類型片,《蝙蝠俠》、《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敦克爾克》都不是普通的超級英雄片、偷盜片、太空片和戰爭片。《信條》自然也不是普通的特工片。喜歡諾蘭的影迷也都知道,看諾蘭電影的樂趣,就在於去影院多刷幾遍。這位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英國文學專業畢業的導演,用巨大的腦洞創作的蘊含海量信息的電影,每刷一遍都會給人帶來新發現。
  • 全球影院都在等諾蘭新片救市,他十年前拍的科幻片卻至今無人超越
    毫無疑問,在眾多好萊塢大片紛紛撤檔、改檔到明年後,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新片《信條》擔負起了重啟全球電影票房的重擔。目前,影片暫定8月12日在美國上映。影片充滿了諾蘭的招牌元素,科幻元素,借用時間概念重塑過去、改變現在。《信條》講述整個世界的存亡危在旦夕,特工利用「時間逆轉」,努力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
  • 等待諾蘭神作帶我們再次步入影院——《信條》值得我們期待嗎?
    7月中,國家電影局宣布,低風險地區的電影院在7月20日有序開放,影迷們總算等到了再次走進電影院的這一天。但遠望國外,作為影壇風向標的北美電影市場目前還尚未開市。原本野心勃勃霸佔全球暑期檔的《花木蘭》、《神奇女俠1984》、《信條》、《速度與激情9》、《007》等大片全都暫時無緣大銀幕。
  • 諾蘭新片《信條》定檔,智商碾壓警告!
    如果你是諾蘭的影迷,那這個8月,一定是你最快樂的一個月。繼《星際穿越》、《盜夢空間》內地重映後,諾蘭新作《信條》終於宣布定檔9月4日,影迷甚至可以一天三部一起看,盡享「諾蘭豪華燒腦套餐」。在豆瓣電影中,已經有超7萬的人標記《信條》為想看,來瞅瞅各位網友給這部電影的標籤,其中#想拍爛片但實力不允許#、#不知道是啥我也要看#這兩個tag真是說出了大家的心聲,諾蘭大神的片,就是閉眼買票都不會錯的水平。講到這裡,是不是已經按捺不住內心的興奮了,真想直接穿越到9月4號,在電影院接受諾蘭式電影美學的洗禮。
  • 1.65億成本,經典科幻電影重映全球票房出爐,諾蘭再分一杯羹
    這必然引起筆者的注意,自全球疫情肆虐之後,7月20日中國內地院線終於復業了,為了復甦內地影市,相繼定檔了一大批好萊塢電影,是諾蘭2001年和妻子艾瑪共同創辦的,高層核心管理成員還有他的弟弟喬納森·諾蘭及妻子。
  • 他7歲拿起攝影機,後來拍出第一部票房超10億美元超級英雄電影
    在當時的英國,「夜間經濟」開始復甦,人們開始有了娛樂、文化、影視、健身、休閒等現代城市的消費經濟,電影業的發展有了不錯的先天土壤。2 追尋從小跟著乘務員母親飛奔於兩國之間,擁有雙重國籍的諾蘭精通英式和美式雙重英語風格。有一次,住在芝加哥時,諾蘭還和日後成為製片人及導演的羅科·貝利克一起嘗試拍攝了短片,那年他12歲。
  • 《信條》口碑兩極化,諾蘭這一次失手了嗎?
    上映三天以來,《信條》在中國內地累計票房為2.04億元,全球票房累計1.5億美元。票房之外,《信條》的口碑在IMDB、Metacritic、爛番茄、豆瓣等評分都低於諾蘭以往的作品。國內書影音網站豆瓣上的評分目前為21萬人打出的7.8分。
  • 1.65億美元成本,經典科幻電影重映全球票房出爐,諾蘭再分一杯羹
    這必然引起筆者的注意,自全球疫情肆虐之後,7月20日中國內地院線終於復業了,為了復甦內地影市,相繼定檔了一大批好萊塢電影。如《喋血戰士》、《多力特的奇幻冒險》、《刺蝟索尼克》、《1917》和《極速車王》,其中就包括克里斯多福·諾蘭的經典科幻電影《星際穿越》。
  • 揭秘深交所「誕生日記」,專訪禹國剛,操刀「絕密救市」拯救「稚子」
    為什麼要堅持「四化」在禹國剛的從業生涯中,除了在深圳市委市政府領導下,他與王健等一眾老同事建立起了深圳證券交易所外,還有一件令他頗為自豪的事情,那就是他推動深交所同步實現了「四化」,即交易電腦化、交收無紙化、通信衛星化、運作無大堂化。這一高瞻遠矚的決策,也讓深圳證券交易所證券交易系統技術水平至今仍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 人物|諾蘭:不享受遊戲,而是製造遊戲規則
    剛剛50歲的諾蘭,在影迷心中已被「封神」。諾蘭此前執導的十部電影中,除了2002年的《失眠症》豆瓣評分7.5外,其餘9部均在8.4以上,更有《蝙蝠俠:黑暗騎士》《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三部在9.2以上。這個成績足以讓諾蘭成為影史傳奇,也難怪人們將其第11部電影《信條》視為疫情之後的救市之作。
  • 《信條》口碑兩極化:諾蘭這一次是創造了視覺的奇觀還是失敗的魔術?
    9月4日,克里斯多福·諾蘭重磅新片《信條》登陸中國院線首映。作為(後)疫情時代影院復工以來迎來的首部好萊塢超級大片,《信條》被寄予了救市厚望。上映三天以來,《信條》在中國內地累計票房為2.04億元,全球票房累計1.5億美元。票房之外,《信條》的口碑在IMDB、Metacritic、爛番茄、豆瓣等評分都低於諾蘭以往的作品。
  • 諾蘭親解《星際穿越》的秘密 「時間是影片的頭號反派」 – Mtime...
    在如今傳統太空科幻片式微,超級英雄電影強勢的電影工業中,諾蘭對與影片的期望不限於只完成自己兒時的太空夢。「我很希望《星際穿越》能點燃孩子們對科學和宇宙的熱情,這當然是我的願望,但我們能做的只是儘量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我相信本片展現出人們對太空旅行始終如一的興趣,顯然在美國大家一直對太空旅行很感興趣,我當然很希望能看到這股潮流的復興。」
  • 解析《信條》:如何讀懂諾蘭「操控時空」的花樣
    信條植入,似夢非夢當一切「全景解析」式影評都在圍繞「時間鉗形運動」等沒點量子力學基礎基本拎不清的概念打轉之時,對於《信條》我們最需要關注的,恐怕是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封「從這個理論出發,《信條》中直至最後時刻方知事件「起始」的主人公(是的,他在片中的名稱就是The Protagonist 「主人公」),正是與導演一體、帶領觀眾跳入迷局的「造夢者」——而觀眾,則是影片「造夢者」諾蘭預想中的「夢中人」。
  • 致諾蘭:倘若電影只剩下娛樂一個信條,一定拯救不了全世界
    諾蘭的票房號召力究竟有多大?恐怕《信條》的上映才真正體現出他在當代商業片導演中的巔峰地位:對疫情嚴重程度不一的國家和地區的觀眾有無差別的吸引,全球人民自新冠病毒危機爆發以後第一次找到了必須「聚眾」娛樂的理由,半年多來「搶票看首映」這件事頭回被提上日程——似乎只要諾蘭說《信條》這部電影不屬於流媒體,那我們就該暫停隔離,去電影院支持觀看。
  • 《盜夢空間》上映 好萊塢天才導演諾蘭作品盤點
    導演諾蘭經典作品無數,被影迷追捧為曠世奇才。網易娛樂7月16日報導 他是備受影評人追捧的曠世奇才,他是投資人眼中的票房保障。一部《蝙蝠俠黑暗騎士》令全球為他瘋狂。 《跟蹤》是諾蘭處女作。諾蘭接手後,整個蝙蝠俠系列出現了重大轉變,不再是曾經的偏幻想路線,而是實打實的寫實風格。蝙蝠俠的扮演者是新一代的演技派帥哥克裡斯蒂安•貝爾,剛拍完《機械師》而變得骨瘦如柴的貝爾為了能撐起堅實的蝙蝠衣,在短短數月內增重25公斤,他的敬業精神超乎所有人的想像。
  • 諾蘭:10年《盜夢空間》,50年迷宮夢影-虎嗅網
    7月13日,是諾蘭最著名的作品《盜夢空間》上映十周年的日子;本月30日,獅子座的諾蘭也將迎來成長者克里斯多福·諾蘭,1970年7月30號出生於倫敦北郊的海格特。其父是英國人,廣告創意總監;母親則是美國人,曾是空乘人員,後來當了老師。由於父母跨國戀,諾蘭小時候經常兩頭跑,往來於倫敦和芝加哥。
  • 諾蘭導演作品《信條》,你看懂了嗎?
    畢竟導演是諾蘭。諾蘭是誰?《盜夢空間》《記憶碎片》《星際穿越》《致命魔術》《黑暗騎士》的導演啊。在很多影迷心中是神一樣的存在。「諾蘭是神」「老諾蘭吹了」「諾蘭出品,必屬精品」,這種話,大家都說膩了吧。似乎這次《信條》出現了意外,其中不乏一些人,像我一樣,認為看不懂《信條》是自己的問題。也有另一些人,則認為《信條》是一部諾蘭玩崩了的電影。
  • 「星期五文藝」360度解讀諾蘭《信條》
    你若把他當成個拿科學哲學拍電影的導演,那真沒什麼好說的,可你要把他當成個借電影展現時間概念搞實驗創作的理科男,那他還真能給你帶出點意外!他就像哲學界的薩特——誰都知道他的文筆又臭又囉嗦,可誰都追捧他的哲學觀點。帶著以上觀念,我們再力圖對這部正在國內院線上映的電影《信條》做它一番解讀,解讀分三部分:1.電影時間理論解讀。2.電影結構解讀。3.故事設計解讀。
  • 9300億美元頁巖油企業債券風險高懸 美國救市原油價格成效幾何?
    然而,美國救市舉措能否徹底扭轉油價低迷頹勢,仍是未知數。3月19日,高盛分析師Damien Courvalin發布最新報告指出,即便美國令沙特與俄羅斯達成新減產協議,加之德克薩斯州落實限制原油產量,但這些舉措未必能抵消疫情擴散所造成的每日約800萬桶原油需求降幅。
  • 時間逆轉,拯救世界?諾蘭新作《信條》委實燒腦
    這句話可以貫穿該影片…作為諾蘭大神燒腦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信條》千呼萬喚始出來。大神果然就是大神…一刷果然沒讓我失望,智商被碾壓的老陳內牛滿面的準備明天找個物理大神一起二刷。劇情倒是很美國大片。一個特工服務一個名為「信條」的組織,任務就是為了阻止一個俄羅斯的大亨瘋狂毀滅世界的行動。光看劇情主線,平平無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