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一位從事廣告文案工作的英國男子和一位漂亮的美國空姐在倫敦迎來了他們第二個兒子的呱呱墜地,他便是上有大哥馬修·諾蘭,後來又有小弟喬納森·諾蘭的英國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 。都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哥哥和弟弟後來都當了作家,唯有這老二偏偏醉心於攝影和導演。幸運的是,他們有開明的父母,有著不阻攔孩子志趣發展的家庭氛圍。
1 初心
上世紀70年代,在這一時期出生的諾蘭尚處於幼年階段,當時歐美正處於經濟滌蕩期,英國社會福利計劃的各項開支幾乎佔到了公共支出總額的50%,福利制度造成沉重的財政負擔。
而美國最富有的5%的家庭佔用了全部社會財富的58%,那些處於社會下層的50%的家庭只佔全社會財富的3%,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佔有之間衝突巨大。
在當時流行一種家用的超級8毫米攝影機,諾蘭的父親有條件便買了下來,這一年,諾蘭七歲。
這個七歲的男孩子帶著這部超級8攝影機開始拍攝自己的玩具,從此就迷上了!
超級8攝影機為整整一代業餘電影製作者降低了拍攝的技術門檻,最早提供了自己製作電影的可能。
諾蘭對超八毫米膠片的奇思幻想,激發出一生可能要從事電影事業的偉大靈感。
在當時的英國,「夜間經濟」開始復甦,人們開始有了娛樂、文化、影視、健身、休閒等現代城市的消費經濟,電影業的發展有了不錯的先天土壤。
2 追尋
從小跟著乘務員母親飛奔於兩國之間,擁有雙重國籍的諾蘭精通英式和美式雙重英語風格。
有一次,住在芝加哥時,諾蘭還和日後成為製片人及導演的羅科·貝利克一起嘗試拍攝了短片,那年他12歲。
在芝加哥居住的時光裡,諾蘭還經常把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工作、為阿波羅火箭建造導向系統的叔叔給他的一些衛星啟動影像資料,拷貝來練習剪輯。
對電影如此求知若渴,註定了他夢想的實現,父母也都全力支持他,在那個大家越來越喜歡看電影的時代。
3 涉足
在黑利伯瑞學院上大學的期間,他便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了「16毫米」社團,拍攝了大量短片。
基於財力物力人力的條件,諾蘭最初為大眾所知的作品都是從幾分鐘的短片開始的,除了在劍橋電影節上放映的《盜竊罪》,還有最知名的3分鐘短片《蟻蛉》。
當時光的車輪走向1996年,時年26歲的青年才俊諾蘭花了6000美元和大學社團的夥伴拍攝了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電影《追隨》,他的叔叔約翰·諾蘭作為一名演員,參演了侄子執導的「處女秀」作品。
自編自導,叔侄合作的這部講述怪癖性格作家故事的電影在豆瓣獲得8.9的評分,即使在沒有獲得其它獎項的情況下收穫民心,諾蘭的電影天賦開始真正顯山漏水。
人的熱情一旦被激發,便會產生無窮的力量。
在各有所好的特殊家庭環境中,天才作家弟弟給他提供了豐富的創作源泉。
於是很快在2000年,轉戰好萊塢發展的諾蘭執導編劇了影片《記憶碎片》,該片就改編自他弟弟喬納森·諾蘭的短篇小說《死亡象徵》。
這部通過黑白與彩色變換敘事時間線表達劇情方式的影片,一舉拿下了獨立精神獎最佳電影劇本及最佳導演獎、聖丹斯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劇本獎、廣播電影協會的最佳電影劇本獎、以及金球獎和奧斯卡獎的最佳電影劇本提名。
有多少問世幾部作品,便如此大紅大紫的「電影神才」呢?又有幾個殿堂級導演有著高產天才級小說作品的弟弟呢!這些都是諾蘭之所以成功所擁有的要素和條件。
2001年,諾蘭又玩起了翻拍,就是那部曾在1997年,在挪威上映的同名警匪片《白夜追兇》。
不拍則已,一拍便鳴,這部翻拍的影片很快被評論界讚譽為翻拍歐洲電影的美國片中少有的成功之作。
緊接著,《蝙蝠俠》系列電影開始爆發式俘獲大眾芳心。其中,《蝙蝠俠:黑暗騎士》這一部,上映一周就打破美國多項票房紀錄,最終獲得10.82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成為全球第四部票房超過10億美元的電影,也是第一部票房超過10億美元的超級英雄電影。
如果說之前的作品只是飽受讚譽的話,那麼接下來的《蝙蝠俠》系列影片就完全擁有著勢不可擋的商業價值。
但,收穫巨額財富的諾蘭並沒有止步。
2010年,很多看過電影《盜夢空間》的觀眾一定都都被諾蘭的奇妙敘事手法所震撼,他的故事結構中滲透著幾次元,「夢裡的夢裡的故事」,幾條脈絡來回更迭、有條不紊。
即便時隔十年後,這部經典影片還能再次登陸各大院線,依然取得不錯的票房成績,其商業價值不可小覷。
諾蘭的作品之所以部部匠心且標新立異,都源於這種將倒敘、插敘、順序不斷地交替變換方式。
《盜夢空間》毫無懸念地榮獲第37屆美國土星獎電影類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獎。
4 多元
在前面我提到過諾蘭的叔叔曾從事火箭研發工作,只是沒有料到這也可以成為這位奇思妙想大導的素材。
2015年,科幻冒險電影《星際穿越》帶著「黑洞理論」的合理演化誕生,然後,也獲獎了!第41屆美國科幻恐怖電影獎土星獎10項提名,包括最佳科幻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等等。
時隔兩年後,諾蘭又變換思路,首次執導了戰爭動作題材影片《敦刻爾克》,這部講述二戰人物命運的影片帶給大眾無限的思考,還將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剪輯、最佳音效剪輯、最佳音響效果等獎收入囊中。
很快,在2020年9月4日,諾蘭又帶著他導演兼編劇的新作《信條》登陸大銀幕,這又是一部關於「時空」的大製作影片,秉承了他一貫的導演風格。
5 合作
在諾蘭幾乎所有的電影背後,都離不開他的妻子艾瑪·託馬斯的支持,他們曾是倫敦大學的校友,艾瑪·託馬斯曾多次擔任諾蘭影片的製作人,電影《信條》也不例外。
基於曾在一家影業公司工作五年的經驗,艾瑪·託馬斯有著紮實的電影製作基礎,和諾蘭從大學戀愛到最終走到一起,完全出於志同道合。
從1997年,大學時期那部知名的短片《蟻蛉》開始,兩人就開啟了固定的電影製作搭檔模式,那一年,也是她們結婚的甜蜜時光。
每一位導演都有自己的屬性和標籤,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電影風格有著別具一格的撼人心魄。他從小立志,從對一部小小的攝影機感興趣開始,直到實現夢想,成就電影人生。他用自己的作品告訴大眾所思所想,並引起人們的反思和共鳴。
(你喜歡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哪部電影呢?歡迎您的評論、點讚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