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檔最值得期待IMAX大作的《盜夢空間》(又譯《奠基》)16日在北美上映,影片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是備受影評人追捧的曠世奇才,一部《蝙蝠俠黑暗騎士》令全球為他瘋狂。《盜夢空間》內地上映時間已經提上日程,在期待的同時,讓我們帶您走進諾蘭的神奇世界。
諾蘭新作《盜夢空間》16日北美上映。
導演諾蘭經典作品無數,被影迷追捧為曠世奇才。
網易娛樂7月16日報導 他是備受影評人追捧的曠世奇才,他是投資人眼中的票房保障。一部《蝙蝠俠黑暗騎士》令全球為他瘋狂。
有人說他是當代的希區柯克,因為他們都是來自英倫的懸念大師;有人將他和庫布裡克相提並論,因為他們的作品都已超越電影本身,參透了對終極意義的探索。他有著獨一無二的敘事方法,他的作品如漩渦般讓人深陷其中,徹底癲狂。
他就是:克裡斯託佛•諾蘭。
作為當今好萊塢最具王者氣質的天才級導演,12年來,諾蘭已為我們帶來了6部驚豔的曠世傑作。他的第7部作品,暑期檔最值得期待IMAX大作《盜夢空間》於7月16日登陸北美院線,在期待的同時,讓我們帶您走進諾蘭的神奇世界:
《跟蹤》是諾蘭處女作。
1998 《跟蹤》(Following)
克裡斯託佛•諾蘭,1970年生於英國倫敦。和很多大師級導演一樣,諾蘭剛出道時便鋒芒畢露:1998年,年僅28歲的他用了6000美金打造了一部獨具匠心的處女作:《跟蹤》。
在這部電影中,諾蘭首次展示了後來成為他標誌性特色的高超技巧:非線性敘事,也就是故意將一個故事打亂順序,再講給觀眾聽。
為了不讓觀眾看得毫無頭緒,諾蘭極具創意地選擇了一種很有效的方法來進行區分,那就是「傷疤」。
《跟蹤》的男主角在片中有3種不同的造型,按照故事的時間順序分別是:「鬍渣皮裝型」、「油頭粉面型」,和「油頭粉面有疤型」。
只要注意到主角的不同外形,觀眾心中的時間線就不會亂。就好像看到一幅打碎的拼圖,但依然能想像出拼起來以後的樣子。而傷疤這一元素也幾乎出現在了他的每一部電影中。
這部具有先鋒派藝術風格的實驗電影很快就贏得了嗅覺敏銳的好萊塢電影投資人的青睞,不久後諾蘭就獲得了一筆投資,進一步將內心的抱負化為現實。
《記憶碎片》驚世駭俗。
2000 《記憶碎片》(Memento)
2000年,一部驚世駭俗的《記憶碎片》橫空出世。這部影片改編自克裡斯託佛•諾蘭的弟弟,喬納森•諾蘭的短片小說,講述了一個患有短期失憶症的男子為妻子報仇的故事。所謂短期失憶症,就是任何事情只要過了五分鐘,患者就不記得了。
如果您在事先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觀看此片,可能至少要看半個小時以上才會剛剛理出思路,因為這是一部完全倒敘的影片。換言之這個故事先講結局,再講結局前五分鐘的事,然後再講再前五分鐘的事,以此類推,而且這後一個五分鐘又會推翻前一個五分鐘的結論,到了真正的大結局又會把前面的故事全盤推翻,給人無比的震撼。
之所以採用如此極端的做法,是由於諾蘭想讓觀眾也一同體驗一下短期失憶症的痛苦,因為觀眾和男主人公一樣,不知道五分鐘前發生了什麼,永遠都深陷在周圍人的謊言中。
克裡斯託佛•諾蘭翻拍北歐電影《白夜追兇》。
2002《白夜追兇》(Insomnia)
2002年,克裡斯託佛•諾蘭翻拍了北歐電影《白夜追兇》,這部警匪驚悚題材的作品匯集了兩大影帝級的老戲骨:Robin Williams和Al Pacino。此片充分體現了諾蘭在為角色選演員時的獨特品味,他總是讓演員來演與自身形象反差很大的角色。
經常在喜劇裡逗人開心的老頑童羅賓•威廉士扮演一個行蹤詭秘的殺手,而演慣了黑幫教父的Al Pacino則變身為一名為破案而備受煎熬的老警察。
這個老警察不僅被命案折磨得心力交瘁,更要命的是,北極圈所特有的極晝現象讓他患上了嚴重的失眠症。我們看到的不再是那個猶如雄獅般的Al Pacino,而是一個老態龍鍾、睡眼惺忪的可憐人。
《蝙蝠俠》是諾蘭事業的轉折點。
2005 《蝙蝠俠:俠影之謎》(Batman Begins)
2005年,是諾蘭事業的轉折點,他的老東家華納兄弟公司決定重啟雪藏了7年之久的《蝙蝠俠》系列,而這一讓蝙蝠俠重現輝煌的重任就落在了諾蘭的身上。原來諾蘭也是蝙蝠俠的超級粉絲,在他的第一部影片《跟蹤》裡,就能看到男主角進入的一扇門上有一個明顯的蝙蝠俠Logo。
諾蘭接手後,整個蝙蝠俠系列出現了重大轉變,不再是曾經的偏幻想路線,而是實打實的寫實風格。
蝙蝠俠的扮演者是新一代的演技派帥哥克裡斯蒂安•貝爾,剛拍完《機械師》而變得骨瘦如柴的貝爾為了能撐起堅實的蝙蝠衣,在短短數月內增重25公斤,他的敬業精神超乎所有人的想像。
而配角的陣容更是空前強大:加裡•奧德曼收起一臉邪氣,扮演對現實無奈的副警長;老戲骨摩根•弗裡曼和麥可•凱恩甘當綠葉,成為蝙蝠俠的左膀右臂;利亞姆•尼森則不再如《辛德勒的名單》裡那樣悲天憫人,化身為不可戰勝的終極Boss。
這部全面升級的新蝙蝠俠上映後獲得了評論界的高度讚揚,它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正義戰勝邪惡式」的英雄神話,而是深入探討了正義、復仇與私人執法權之間的辯證關係,厚重的現實色彩為這個系列的下一個高潮奠定了基礎。
《致命魔術》讓人感到諾蘭骨子裡對於復仇的一絲曖昧態度。
2006 《致命魔術》(The Prestige)
首部蝙蝠俠獲得巨大反響後,諾蘭並沒有馬上開拍續集,而是轉向一部更加風格化的電影,那就是《致命魔術》。這是一部在敘事層面上複雜到無以復加的電影。因為它幾乎每一句臺詞都是雙關語,每一句臺詞都在暗示觀眾下一步的劇情。
《致命魔術》的劇情本身就極具看點,故事講述了兩位性格迥異、天賦超高的魔術師,通過互相偷窺對方的日記,與對方進行寸步不讓的競爭,最後升格為不共戴天、你死我活宿敵的故事。
諾蘭所有的電影都包含了「復仇」這個主題,儘管我們常說「冤冤相報何時了」,但通過這部《致命魔術》,可以讓人感到諾蘭骨子裡對於復仇的一絲曖昧態度。
《黑暗騎士》都是好萊塢史上裡程碑式的電影。
2008 《蝙蝠俠: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
2008年暑期檔是超級英雄電影大爆發的一年,但無論是像《通緝令》這樣的水準之作,還是《地獄男爵2》和《鋼鐵俠》這樣的票房炸彈,在一部電影前都瞬間黯淡無光:那就是08年一整年的影壇話題焦點:《蝙蝠俠:黑暗騎士》。
無論從哪一個指標來看,《黑暗騎士》都是好萊塢史上裡程碑式的電影,這部影評人眼中的全滿分電影一開畫就打破了十幾項票房紀錄。但事實上最令人瞠目結舌的,則是在imdb前250部電影的排名中,將曾穩居冠軍寶座長達十餘年的黑幫史詩《教父》拉下神壇,成為了新一屆的霸主。
希斯•萊傑扮演的小丑Joker成為經典。
任何人談論《黑暗騎士》,都有一個無法繞開的話題,那就是亙古絕倫的至尊反派:由希斯•萊傑扮演的小丑Joker。
新小丑在選角之時就已備受關注。諾蘭在對其描述時說:「他不僅僅是一個銀行搶劫犯或普通的犯罪分子,他的主要動機其實在於根深蒂固的無政府主義」。而當問及為何啟用向來被冠以「澳洲陽光」之名的希斯•萊傑來扮演此角兒時,諾蘭只說了一句很簡單的話「Because he is Fearless.(因為他無所畏懼)」
2008年1月22日,希斯•萊傑的遺體被發現在自家的臥室裡,突如其來的噩耗使整個影壇為之震驚。這位當代最具才華的演員在演藝生涯的巔峰處意外死於混合藥物中毒,令所有人扼腕嘆息。當影院裡再次迴蕩起小丑歇斯底裡的狂笑聲時,不知又有多少人在潸然淚下。
諾蘭新作《盜夢空間》16日上映。
2010 盜夢空間(Inception)
在經歷了世界之巔的高潮後,諾蘭的每一個舉動都會引起全球影迷的關注。2009年初,諾蘭正式向外界公布了由他親自撰寫劇本、並導演的一部完全原創的電影:《盜夢空間》。
《盜夢空間》就像之前諾蘭所有的作品一樣,別指望能從預告片和各種花絮裡猜出劇情,因為這位全世界智商最高的導演最擅長的就是玩弄觀眾的潛意識,造成各種誤導。
諾蘭對這部電影的定義是「一部發生在意識結構內的當代科幻動作片」,他用鋼筋水泥澆鑄成迷宮般的夢境,在無數次顛覆了觀眾的時間觀念後企圖進一步顛覆觀眾的空間觀念,探尋電影對人腦運作表現力的極致。
每次看諾蘭的電影,就好象參與一次無比過癮的頭腦風暴。諾蘭不會留下一絲讓人喘息的機會。他經常通過角色之口表達自己對現實世界的虛無主義態度:儘管個人可以通過努力改變很多事情,但在真正宏大的意義面前,所有的人和事都不過是渺小的井底之蛙。
觀眾可以從中深深體會到諾蘭作為一個不可知論者的幻滅感。他之所以總是把電影拍得那麼難懂就是出於對觀眾的信任,他相信觀眾有能力理解他的作品,商業與藝術的平衡點在這裡得到完美顯現,剎那間令眾多庸庸碌碌的好萊塢導演們感到遙不可及。
·概覽:《盜夢空間》今日公映 諾蘭再度衝擊影史紀錄
·解讀:諾蘭親自解讀——《盜夢空間》是我的007電影
·人物:《盜夢空間》人物角色解碼
·視效:《盜夢空間》攝影師全程揭秘重力變化視效打造過程
·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指導商業大片的作者導演
·盤點:好萊塢天才導演諾蘭12年電影作品完整盤點
·造勢:《盜夢空間》獲全球媒體盛讚 發漫畫曝電影序章
·《盜夢空間》洛杉磯盛大首映(組圖)
·《盜夢空間》高清劇照及人物海報(組圖)
·視頻:《盜夢空間》預告片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 作者:Applejojo & Petergy & Phil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