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境與現實,你分得清嗎?
據說諾蘭花費了十年時間才寫就了《盜夢空間》的劇本。構思這樣一個故事一定花費了大量心思,就像是在蒙著眼睛走鋼絲,並且同時還在下棋,一招不慎滿盤皆。
影片中,萊昂納多扮演的柯布為了測試一個年輕的造夢師艾裡阿德妮,讓她設計一個迷宮。
諾蘭則通過這部電影給我們設計了一個迷宮。我們必須相信他能夠引領我們走出去,因為我們已經迷失在時空中了。
諾蘭必須不斷調整故事的時間線,每個細微的改變都會產生蝴蝶效應,影響整個劇情發展。
影片的劇情不能說,一說就破。這是一部不能劇透的電影。如果你知道了電影的結局,但是不知道導致結局的過程,那將無意義。但如果告訴你整個過程,就會阻礙你到達結局。
整部電影的精髓就在於其過程:人們是如何在夢境和現實之間掙扎。整個過程緊張刺激。《記憶碎片》只是諾蘭的初步嘗試,他可能在拍這部影片的時候就在構思《盜夢空間》了。
如同《記憶碎片》的主人公,觀眾在《盜夢空間》的時候,也是不斷遊走在夢境和現實之間。
柯布在電影中說,你無法記得自己是如何陷入夢境的,而夢境中的幾小時可能在現實中只過了幾分鐘。當你做夢的時候,你並不知道自己在做夢。
如果你陷入到別人的夢境中,會發生什麼呢?你的時間如何與他的時間同步?你如何區分現實和夢境?
其實我不太滿意《盜夢空間》這個翻譯,電影的英文名Inception的意思是「植入」,這個名字更能代表電影的主題。
柯布是一個盜夢者,他會潛入他人的意識,竊取他人的想法。在一次針對能源大亨的行動失敗後,他被對方要求做一件完全相反的事情:在競爭對手的頭腦中植入一個想法,並且讓對方相信這個想法是自己的。
柯布從未做過類似的事情。我們的大腦對於外部植入的信息是非常敏感的。這位叫做齊藤的能源大亨提出了一個他無法拒絕的條件:消除柯布的罪名,讓他和家人團聚。
柯布組建了一個團隊:阿瑟,柯布的老同事;艾姆斯,偽裝大師;約瑟夫,天才藥劑師;艾裡阿德妮 ,一個傑出的造夢師。
柯布還聯繫了他的嶽父邁爾斯,他是柯布的老師。邁爾斯的扮演者麥可·凱恩是英國的老戲骨,他在電影裡無需多言,我們就會認為他是全片最有智慧的人。這就是天賦。
不過,為什麼柯布需要一個造夢師呢?他對艾裡阿德妮解釋說,夢境是不斷變化的,我們可以改造夢境。柯布的任務是「inception」「植入」,或者說是培育一個嶄新的想法,讓繼承父親能源帝國的富二代羅伯特·費希爾相信這個想法是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齊藤想藉此讓羅伯特·費希爾把他父親的能源帝國解體。
柯布需要艾裡阿德妮在富二代的大腦中創建一個夢境,讓柯布在富二代無意識的情況下接受植入的想法。艾裡阿德妮(Ariadne)是古希臘神話中克裡特國王公主的名字,她幫助英雄Theseus在殺死怪物後走出迷宮。
柯布教給艾裡阿德妮關於造夢的知識,如何控制夢境和挖掘夢境。諾蘭也是在通過柯布在教給我們相關的知識。
影片一個高潮就是柯布和艾裡阿德妮在咖啡店外令人瞠目結舌的特效。
電影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是柯布和艾裡阿德妮遊走在巴黎街頭,把城市摺疊翻轉過來。
令他們沒想到的是,富二代受過思想盜取防禦訓練,在他的夢境中有武裝保護他的思想不受侵犯。因此電影中有很多槍戰爆炸和追逐戲碼,這是好萊塢電影的常規操作。
但是諾蘭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能夠讓這些老套的打鬥戲碼變得煥然一新。影片不斷轉換視角,讓你一直想弄清楚到底是誰在追誰。
電影營造的複雜迷宮不是輕易能解開的,要想說清楚那得需要另一篇文章了。
諾蘭用情感的線索引導著我們,避免我迷失在電影中。柯布之所以冒著這麼大的風險接受齊藤的任務,是因為他對他的妻子梅爾和兒女懷有深深的負罪感。這裡我就不劇透了。梅爾在電影中就像是一個磁鐵,讓柯布一次次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我們可以從《盜夢空間》中得到一些啟示。就像《記憶碎片》中的主人公一樣,我們是活在當下的,在我們到達當下之前,我們寫下了一些紙條,提示我們,但是當我們再看這些紙條的時候,我們已經忘記當初為什麼寫下它們。
《盜夢空間》不僅僅是單純的科幻懸疑片,它包括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死亡和愛。
近些年的電影總是在已有的類型片框架內打轉。《盜夢空間》做了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它是一部全新的原創類型電影,雖然也有一些動作片戲碼,但是這讓整部片子更加獨特。
在看《記憶碎片》的時候,我一直在想:一個患有「短期記憶喪失」的病人怎麼會知道自己患有「短期記憶喪失」?
在《盜夢空間》最後,諾蘭也留給了我們一個疑問:到底柯布是回到了現實,還是依舊在夢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