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導演作品《信條》,你看懂了嗎?

2021-01-09 鹹魚的童謠

電影院看了一遍,B站看了一遍,各種解析看了個遍,明白了一個道理:果然《信條》不是那種多看幾遍就能懂的電影。相信還有很多和我一樣的朋友。看了很多遍,還是看不懂《信條》,但是仍舊覺得一定不是導演的問題,一定是我太笨太膚淺。

畢竟導演是諾蘭。諾蘭是誰?《盜夢空間》《記憶碎片》《星際穿越》《致命魔術》《黑暗騎士》的導演啊。在很多影迷心中是神一樣的存在。「諾蘭是神」「老諾蘭吹了」「諾蘭出品,必屬精品」,這種話,大家都說膩了吧。

似乎這次《信條》出現了意外,其中不乏一些人,像我一樣,認為看不懂《信條》是自己的問題。也有另一些人,則認為《信條》是一部諾蘭玩崩了的電影。前者認為《信條》的逆熵設定,邏輯自洽。後者認為,《信條》的複雜流於表面,信息冗餘,經不起推敲。影片上映那麼久,這類的觀點有很多了。有興趣可以去看看,這裡就不說了。

對於這種討論,可能電影的燒腦展示在表面,討論反而過於深刻,更像是上學時期在做奧數題。我要能解出來,今天也就不會被一個「熵」搞得雲裡霧裡了。所以,放棄掙扎吧。來看看《信條》的主題吧。

拯救世界,找回自己。大概是這樣吧。要說就要說這兒。反觀諾蘭之前的作品,無論是《盜夢空間》,還是《星際穿越》,主人公都有很強的感情動因。虛頭巴腦的學術討論,花裡胡哨的視覺特效,諾蘭也能玩,但是這不是諾蘭。諾蘭真正區別於其他科幻電影導演的是他電影裡一貫的充沛的感情。

私以為,《信條》刺激但不動人。你可以說我沒看懂。我確實在時間逆轉這個事情上有很多想不通的地方。歡迎大家來交流分享。所有關於《信條》這部電影的看法。最後,很喜歡尼爾這個角色。寫到這,謝謝你。

相關焦點

  • 了解這些,幫你150分鐘看懂諾蘭新片《信條》
    由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操刀的最新科幻驚悚動作片《信條》(Tenet)在經歷堪稱一波三折的過程之後,終於正式定檔9月4日登陸中國內地院線與觀眾們見面。片方同時還發布了正式版海報和名為「逆時存亡」的中文簡體版預告片。
  • 《信條》口碑兩極化,諾蘭這一次失手了嗎?
    上映三天以來,《信條》在中國內地累計票房為2.04億元,全球票房累計1.5億美元。票房之外,《信條》的口碑在IMDB、Metacritic、爛番茄、豆瓣等評分都低於諾蘭以往的作品。國內書影音網站豆瓣上的評分目前為21萬人打出的7.8分。
  • 影評|諾蘭就是為了讓你去影院,才把《信條》拍得這麼難懂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新片《信條》正在影院上映,該片引發最大的爭議是,看不懂。諾蘭的電影一直以燒腦著稱。不論是《記憶碎片》、《致命魔術》、《盜夢空間》還是《星際穿越》,都屬於看了一遍要琢磨好幾天,會和別人討論好久的電影。《信條》的難懂程度在諾蘭作品表中,應該僅次於《記憶碎片》。
  • 「星期五文藝」360度解讀諾蘭《信條》
    星期五言:如果你看完諾蘭的《信條》後一臉懵,再或者乾脆你中途睡過去了,千萬彆氣急敗壞,責任不在你!本人壓根就沒覺得諾蘭算的上是好萊塢式的合格編劇。換句話說,他的強項並不是講故事!再退一步說,即便諾蘭是個好編劇,在我看來,要把如此一個複雜的「時間」概念講明白,那麼電影150分鐘的時長至少要翻倍。
  • 《信條》燒腦到反人類嗎?也許是未來的諾蘭回到過去,寫了一個流水...
    「字文的放倒讀閱法無類人像就,我們看不懂諾蘭的《信條》」。寫這篇影評之前,我原本想了這樣一個標題,因為擔心影響讀者閱讀而放棄了,但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顯然不擔心這樣的表述方式會影響觀眾觀影。這句話的正常表述順序是「我們看不懂諾蘭的《信條》,就像人類無法閱讀倒放的文字」。
  • 電影的焦慮,諾蘭的信條
    是的,這種複雜程度放在以燒腦著稱的克里斯多福·諾蘭身上也是罕見的,哪怕是過往《記憶碎片》、《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這些所謂的高智商電影,只要你集中注意力,一遍就看懂並不是什麼難事。 不過我並不認為這種所有人大呼看不懂,必須二刷三刷才能將將打開的狀態,是一個確實的誇獎。
  • 諾蘭電影《信條》:弄清5個燒腦問題,就能看懂劇情了
    克里斯多福·諾蘭改編並執導的科幻電影《信條》可以說是非常燒腦的,堪稱是他所有作品裡最深奧難懂的一部。其實,只要弄清以下5個燒腦問題,自然就能看懂了。01.如何「逆轉時空」?如果你對整部電影的故事完全一頭霧水,那麼你首先得去理解電影最基本的「逆轉時空」概念。
  • 解析《信條》:如何讀懂諾蘭「操控時空」的花樣
    」等沒點量子力學基礎基本拎不清的概念打轉之時,對於《信條》我們最需要關注的,恐怕是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封「神」軌跡。這一次的《信條》,顯然也是這一題材時隔十年的歸來。當我們細究上述每一部作品的內核時,往往會得出與華麗表面截然不同的樸素概念。追蹤、失憶、複製人、思想植入……所有概念都難言初創,可被諾蘭包裝後卻是另一番「不明覺厲」風味。
  • 《信條》有哪些讓你疑惑的地方
    疑惑點一電影推薦高中物理物理學習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作品電影電視 - 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作品《信條》裡向人們展現了多少物理知識?疑惑點四《信條》的觀影體驗《信條》的觀影體驗不太好,從多個方面可以看出來.例如豆瓣評分僅為7.9分票房也才艱難破兩億。《信條》作為諾蘭的最新作品,可以說是將這種觀影體驗發揮到了極致,讓人驚嘆於他對於電影細節的考究。
  • 因為電影《信條》,諾蘭應該獲得一個諾貝爾獎
    後面的觀眾狀態不得而知,但在影片結束後,後排的聲音傳來:這片兒,沒看懂啊。這就是《信條》的觀影體驗,如果有人說《盜夢空間》沒看懂,你還能給他講解一下,《星際穿越》沒看懂,你還能嘲笑他一下,如果他說《信條》沒看懂,你恐怕連科普的動機都沒有,因為你就算看懂了,你也很難說明白。片中尼爾的話就是原因:我是物理學碩士,我能聽懂。
  • 諾蘭導演的電影《信條》,英文原名「TENET」究竟什麼意思?
    2020年慘澹的國際影壇卻有一部石破天驚的大作橫空出世,諾蘭導演為2020年幾乎空白的人類電影歷史濃墨重彩地寫下一筆,一部《信條》讓多少人為之驚嘆。電影《信條》再次證明不用試圖去理解諾蘭導演電影複雜的內涵,就連電影的名字「TENET」都是一個值得琢磨的事情。
  • 《信條》男主手機是怎麼回事 諾蘭燒腦新作《信條》到底講了個啥
    《信條》男主手機是怎麼回事諾蘭燒腦新作《信條》到底講了個啥此次上映的《信條》聚焦時間逆轉與多重平行宇宙,將諾蘭的燒腦系列再次拓展。擦拳抹掌的觀影者帶著對大師新作的期待興奮的進入影院,又帶著無限的迷惘走出影廳。
  • 《信條》口碑兩極化:諾蘭這一次是創造了視覺的奇觀還是失敗的魔術?
    9月4日,克里斯多福·諾蘭重磅新片《信條》登陸中國院線首映。作為(後)疫情時代影院復工以來迎來的首部好萊塢超級大片,《信條》被寄予了救市厚望。上映三天以來,《信條》在中國內地累計票房為2.04億元,全球票房累計1.5億美元。票房之外,《信條》的口碑在IMDB、Metacritic、爛番茄、豆瓣等評分都低於諾蘭以往的作品。
  • 諾蘭新片《信條》定檔,智商碾壓警告!
    如果你是諾蘭的影迷,那這個8月,一定是你最快樂的一個月。繼《星際穿越》、《盜夢空間》內地重映後,諾蘭新作《信條》終於宣布定檔9月4日,影迷甚至可以一天三部一起看,盡享「諾蘭豪華燒腦套餐」。對於諾蘭此人,小毒相信,就算你認不出他的臉,但一定有看過或聽說過他的作品,也見過「信諾蘭,得永生」這個在網際網路論壇裡流傳甚久的梗。對於《信條》這部號稱在諾蘭作品中耗資僅次於《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的燒錢大製作,很多諾蘭影迷已經期待很久了。
  • 《信條》豆瓣評分7.9分,影評過分精彩:最燒腦,最好的動作戲
    《信條》豆瓣評分7.9分,影評過分精彩:最燒腦,最好的動作戲今日,諾蘭導演的新片《信條》系列影評一舉衝上了熱搜,目前《信條》豆瓣評分為7.9分,打四星、五星的人居多,但也有少數人打一星和二星,該片於9月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豆瓣方顯示已經有16
  • 諾蘭再上物理課,看懂《信條》得知道什麼是「「熵值可逆「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9月4日,由好萊塢大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最新原創科幻動作奇觀大片《信條》將正式登陸中國內地大銀幕。在諾蘭導演執著實拍的感染下,全劇組親身投入,幾位主演更是全程拒絕替身,親自上陣逆時開打。而輾轉七國、全程啟用IMAX膠片攝影機,也將諾蘭的實拍原則貫徹到底,為這場規模宏大的特工行動增添了磅礴氣勢。
  • 《信條》到底在講什麼 被譽為今年最值得期待也最燒腦的外語電影
    影迷們喜歡諾蘭電影中建構的新世界,因此解讀諾蘭電影劇情也成為觀影之後的一種儀式感。那這部《信條》究竟有多難懂,連電影主演們都看不懂劇本。 相信面對諾蘭這樣一個以「燒腦」著稱的導演,《信條》究竟好不好看懂是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諾蘭電影每次在國內上映,總有那麼一幫人,一上來就要無腦吹。還沒看片就奉上五星,不管劇情什麼樣都要直呼燒腦,看過以後還要拿著自己的無知給這個導演臉上貼金,最後一句看不懂,配上一句諾蘭牛逼,諾蘭封神,口碑和票房似乎就都有了。
  • 《信條》與時間之謎
    假如回到從前,你會重新選擇嗎?9月4日起開始上映的電影《信條》(右圖)裡,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不但讓時間實現了倒流,並借男二號尼爾(羅伯特·帕丁森飾)之口,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已經發生的事情,是既成事實;即便時光倒流,你只能改變進程,但無法改變結果。看完《信條》後,媒體從業人員趙琳說:「沒看懂。」
  • 電影《信條》豆瓣評分跌至7.9分,諾蘭這回腦迴路跑得太快了
    英國導演諾蘭的新作《信條》,播出之前被寄予厚望。可上映後卻反響平平,觀眾紛紛詬病跟不上諾蘭的思路,整個觀影的過程就是迷茫的2個半小時,出電影院整個人感到很累。影片由於節奏太快,導致觀眾在觀影過程中產生思維脫節,沒有幾個人能在第一遍看完電影後完全明白故事所有內容,這使得本片的觀後感非常一般。在豆瓣上評分由一開始的八點幾分跌至7.9分。
  • 《信條》評分跌至7.8,諾蘭走火入魔,科幻版「007」一言難盡
    所以諾蘭這次真拍了新作《信條》,於9月4日在內地上映。堪稱一場聲勢浩大的末日騎士「時間之戰」,「科幻版007」。為了實現兒時夢想,導演諾蘭是下了苦功的。據說影片開拍前,他已經在腦海裡用20年的時間思考了電影中的一些畫面和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