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衣服褲子發明過程
太冷——批個樹葉——披著獸皮——發明布——裁剪成衣服褲子——各種各樣的衣服。
傳說衣服的發明:
傳說是黃帝的妻子嫘祖,有一天黃帝看到一位少女穿著金色彩衣,地上還有一堆蠶繭。黃帝心想人們一年四季都是衣不蔽體,夏披樹葉,冬穿獸皮,所以感覺這是一項偉大的發明,並與這位少女結為夫妻,就是後來被人們稱的嫘祖。後來她向百官、百姓傳授這種技術,讓人們穿衣禦寒。
據考古資料,中國紡織生產習俗,大約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已見萌芽,距今約 2 萬年左右的北京山頂洞人已學會利用骨針來縫製葦、皮衣服。這種原始的縫紉術雖不是嚴格的紡織,但卻可以說是原始紡織的發軔。而真正紡織技術和習俗的誕生流行當在新石器文化時期。
史載,元代黃道婆發明了彈花、紡棉、織布的機具及其技術。黃道婆是元代棉紡織革新家。又稱黃婆。生卒年不詳。松江府烏泥涇(今屬上海)人。元貞年間,她將在崖州(今海南島)學到的紡織技術進行改革,製成一套扦、彈、紡、織工具(如攪車、椎弓、三錠腳踏紡車等),提高了紡紗效率。在織造方面,她用錯紗、配色、綜線、花工藝技術,織制出有名的烏泥涇被,推動了松江一帶棉紡織技術和棉紡織業的發展。
總結,衣服就是這樣的發明的。如果說是誰發明的,可以算到嫘祖頭上。
2、鞋子發明過程
巖石割腳——拿個東西遮蔽——隨便用草包裹——容易壞——更細緻的編制——草鞋——獸皮——抓捕到野獸——皮鞋——抓捕到野獸——布的發明——布鞋——皮鞋——各種各樣的鞋子。
之前聽說一個外國的童話故事。說一個國王非常不喜歡下雨,只要他去哪兒就要讓當地鋪上牛皮,如果達不到要求就要屠戮那一族人。然後他的大臣告訴他,只要在你的腳上包裹上牛皮就好了,根本不需要用牛皮鋪地的。這就是皮鞋最初的由來。
至於高跟鞋的發明,有人說是路易十四。
另一說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特製了高跟鞋,以抬高王者的高度。按時下的說法,他身材矮小,屬於「三等殘疾」。
(關於高跟鞋是路易十四發明的傳說,應該是不靠譜的,路易十四生於1638年,而在凡·代克1635年完成的布上油畫《查理一世行獵圖》中,查理一世的腳上已經穿著高跟鞋了。)這就說明高跟鞋是路易十四發明的根本站不住腳。
綜上鞋子算是找不到誰發明的啦。
不過世界上一起使用倒不是偶然,畢竟石頭無論是中國的還是外國都會紮腳的。無論是中國的冬天還是外國的冬天很多都是寒冷的。
至於很多熱的地方,他們在進入現代化之後還屬於半裸性質的生活著。這也說明了氣候對人們的塑造作用。
3、中國服裝發展變化歷史
(1)遠古樹葉時代的衣服
(2)獸皮衣服時代
堯舜禹時期,人們意識到,葛麻蠶絲,鳥獸毛羽經過搓、績、織、編,也可以做成簡單的衣服,而且用野獸的韌帶縫補,要容易穿戴一些。於是平民穿的葛麻,部落領導穿的原始毛皮衣就應運而生。
孫悟空的虎皮裙套裝
(3)夏商至戰國時期
夏商至戰國時期,紡織工藝飛速發展,紡織工具也改進了不少,人們將繅、紡、織、染工藝整合,使之成為一個連貫的流程。這樣做出來的衣服不再像之前那樣粗陋,而是走向精細化,精緻可人。也是在這個時候,因為一件衣服凝聚了太多勞動和創造,衣服的價值得以彰顯。
(4)大秦之後
大秦一統後,人們就進入了安居樂業,四象繁榮美好時光。這個時期的衣服面料基本以絲綢為主。另外,在紡織工藝上更是有突破性的進步,我國的提花機就是在這個時候降生的,紡織從業人員利用提花機配合人工,在衣服和絲織物上勾勒了許多花鳥蟲魚等美好畫面。魏晉南北朝,在服飾面料上面承襲秦,用得較多的還是葛麻和絲綢,只是紡織工藝在勾勒技巧上千變萬化,染色工藝能更好地提煉純度和明度了。
其實這是一個不停地尋找替代品的過程。很多時候只是不得已而為之。
(5)大宋之後
最後一個新的發展是宋朝以後,人們開始大面積種植棉花,生產棉織物,配合已經成熟的染色和紡織工藝。棉質產品一躍成為大眾新寵。不難發現,棉織物之所以繁盛的原因,是其材質柔暖透氣,能對皮膚更好呵護。所以到現在,純棉產品仍然是我們的心頭最愛之一,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僅花紋繁複,而且溫暖透氣。
(5)現代
各色衣服應有盡有,還有定製衣服,滿足任何人的需求。
閱讀修身,再次多謝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