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發布報告稱,科研人員在「冰橋行動」中發現,位於南極西部的思韋茨冰川之下驚現巨大空洞。有分析認為,這一發現「細思極恐」,表明冰川正以「爆炸性」速度融化甚至崩解。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有必要對南極冰川進行仔細研究。
驚現大洞
報告指出,這個大洞高約300米,面積大約40平方公裡,相當於紐約曼哈頓區域面積的三分之二。此外,這個空洞大到足以容納140億噸冰,但大部分冰在過去三年裡「消失」了,唯一合理的解釋似乎只有上百億噸冰在短短三年裡融化並流入了南大洋。
這個大洞是由NASA「冰橋行動」的探冰雷達發現的。「冰橋行動」始於2009年,致力於研究觀測極地冰川的變化情況,收集有關極地和海冰變化的數據。
科研人員指出,思韋茨冰川是地球上最難到達的地方之一,無法從地面長期監測南極冰川。因此,他們使用飛行或衛星探冰雷達來觀察冰川的變化特徵,例如流速和表面高度。科研人員還借用義大利和德國的星載合成孔徑雷達數據,採用高解析度的雷達幹涉測量技術進行處理,進一步揭示冰川之下的變化。
科研人員原先計劃探測冰川和基巖之間是否存在縫隙,以證實海水是否通過縫隙流入並融化南極冰川。然而,意外發現的空洞大小和及其增長速度駭人聽聞。
「多年來,我們一直懷疑思韋茨冰川沒有緊緊附著在基巖上,」報告合著者、來自JPL的埃裡克·裡格諾特說,「多虧新一代衛星給力,我們終於可以看到細節」。
報告首席作者、來自JPL的彼得羅·米利洛指出,空洞的大小在冰川融化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更多的水和熱量進入,冰川會融化得更快。
這項新發現還表明,過去的冰川數值模型採用固定標準,並不反映內部空洞的變化過程,這種限制很可能導致科研人員低估了思韋茨冰川的融化速度。
「細思極恐」
為什麼說這項新發現「細思極恐」?其一,思韋茨冰川面積接近18萬平方公裡,與美國佛羅裡達州面積相當。一旦這座冰川融化,或使全球海平面上升大約65釐米,約佔全球海平面上升總量的4%。
其二,思韋茨冰川驚現大洞可能引發惡性循環。因為空洞越大,接觸水面的冰就越多,冰川融化就會更快。這也會使得冰川「接地線」(接地部分與漂浮部分的分界線)進一步向內移動,加劇冰川不穩定。
其三,思韋茨冰川還是南極西側冰蓋的「基石」,它的「消失」可能帶動整個南極西部冰蓋坍塌,進而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大約2.4米。曾有專家認為,思韋茨冰川的狀態是預測未來全球海平面上升情況的關鍵。
思韋茨冰川已經開始引起各界關注,除NASA外,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英國國家自然環境研究委員會去年聯合啟動一個國際合作項目,探究斯韋茨冰川是否穩定及其對海平面的影響。
氣候變化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已是科學界的一項共識。通過觀察南極冰川,科研人員希望計算出全球海平面的上升速度,以應對氣候變化。裡格諾特說:「展望未來幾十年,了解海水如何融化這座冰川,對於預測它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至關重要。」
如今,全球所有沿海低洼城市無不面臨海平面上升的威脅。氣候變化究竟會不會帶來世界末日,環保主義者和氣候變化懷疑論者各執一詞。然而,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沒有備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沒有備選方案」。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