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是目前人類最關心的問題,11月12日,一項新的模型研究表明,即使從現在開始人類停止排放溫室氣體,地球也將繼續變暖數百年,海平面將會上升1米。
受全球變暖最嚴重的地區應該屬於南極,如今它的冰川已經開始融化,並且時常發生冰山崩裂的情況。眾所周知,南極的冰封存了大量的淡水資源,它也控制著海平面的高度。如今,冰的融化導致了海平面上升,而且水的反照率比冰還要小,這意味著水要比冰吸收更多的太陽熱量,因此就產生了惡性循環。
目前,科學家發現了南極冰層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空洞,這個空洞的面積有時候可以達到48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我國四川省的面積。這是一個被海冰包圍的區域,它被命名為波利尼亞河。
事實上,早在1973年,科學家就發現了這個南極冰層空洞,但是它還沒有發展到這麼大,而且它的形成反反覆覆。如今,因為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變暖,這個空洞正在擴大。科學家很好奇,為什麼周圍的冰都不融化,而單獨這個地方就融化出這麼大的面積?
其實,這需要一系列的氣候巧合,這需要多種效應進行融合,這些效應包括:空氣團中的熱量釋放;水蒸氣造成的局部溫室效應;旋風動力學的貢獻;大氣環流的影響。而且,在這點融化之後,它所發生的一切都符合我們對理論的預測。
這片四川省大小的冰層如果不融化,那麼它將反射80%的太陽光線,此時它可以降低自身的溫度。但是,當它融化成水時,原本這些被反射的光線就會被吸收,造成了這片區域溫度的升高,而這又會造成周圍的融化,因此它的面積不斷擴大。而且,當水變成水蒸氣時,它就是一種溫室氣體,雖然比不上二氧化碳的危害,但也對變暖做了一點貢獻,因此這裡的溫度將持續變暖,這就是惡性循環。
冰層還覆蓋著大量的甲烷,一旦它開始融化,甲烷就會大量的釋放。我們知道,甲烷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還要嚴重,它能吸收地球向外太空輻射的紅外線,使原本應該向外排的熱量繼續留在地球上,地球的溫度就會急劇上升。
也就是說,冰的存在與地球的溫度存在著負反饋作用。冰的融化會造成一系列的效應,導致地球的變暖更加厲害。冰層越多,全球變暖的速度就會越慢;反之,則全球變暖速度會加快。目前,我們地表的平均溫度已經比19世紀中葉多了1.2攝氏度了。
現在,人類不僅要減少排放,而且要多種植樹木,主動消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科學家估計,我們需要種植十億棵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