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祖一片石,青天掃畫屏。題詩留萬古,綠字錦苔。——《秋浦歌十七首》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畫》對古人佳畫的形容便是這麼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在國畫流行的時候,古代畫家畫出了很多優秀的畫作,有很多畫作流傳到了現在,依舊是傳世瑰寶,只是可惜了那些因為戰亂被毀壞或流失的畫作,人們不能觀摩其中的韻味,甚至不能在書本上看到原畫。這對藝術界是損失,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來說也是很大的損失。所以只要市面上出現一種失傳已久的畫,就會引來大家的哄搶,造成這些畫有價無市的局面。但曾經有個老人叫價800萬賣祖傳字畫,卻被專家估價1萬,老人轉身就賣了1980萬元。同樣的一幅畫,為什麼會出現跳樓價般的差距?如果老人相信了這個專家的話,豈不是要虧大了?
1995年,這個年近七旬的老人,拿著自己祖傳的畫作到當地的文物局找專家,想請他們幫忙鑑定自己的這幅畫到底值多少錢。因為自己著急用錢,所以他把自己內心的估價告訴了這裡的專家。當他們聽到老人800萬的要價時並沒有很大的反應,而是自顧自的鑑定一番,然後確定的告訴老人,這幅畫只值1萬元。一聽這價格,老人瞬間就不樂意了,他感覺自己的這幅畫至少能值800萬,而這個專家竟然想只用1萬就把自己的畫買走。顯然,他不可能以1萬的價格賣出去,於是他拿起自己的畫離開了,準備去古玩市場找人再看看。
在北京著名的文玩交易場所琉璃廠那兒,老人找到了當地著名的書畫鑑定專家秦先生。這個秦先生拿到這幅畫,仔細辨別斟酌,終於得知這幅畫其實是失傳已久的宋代名畫《十詠圖》。按照市場價估計,這幅畫的價值難以真正被估量出來。這幅《十詠圖》的作者名叫張先,是北宋年間有名的畫家。當時這幅圖被畫出來的時候,就被大家所追捧,沒多久就被皇家收藏起來,平民百姓就再也沒有觀摩的機會。這也導致很多人雖然知道這幅名畫,卻沒有多少人見過《十詠圖》的真面目,直到清王朝覆滅,這幅畫被最後一代皇帝溥儀帶出皇宮。
當時中國的時局動蕩,不是八國聯軍,就是日本侵華,導致溥儀也是居無定所,時常搬家,他所帶出來的寶貝也到處遺落。而這幅畫就被他當時的侍衛收藏起來了,這個侍衛也就是老人的祖先。了解到這幅畫的來源,也知道老人想賣掉這幅畫,所以秦先生還心善的幫他聯繫了拍賣行。《十詠圖》拍賣的消息一出,各個收藏家紛紛前來,都想看看這幅畫的真容。
在這些來參加拍賣的人中,故宮博物館的人竟也赫然在列,他們表示《十詠圖》是一幅十分珍貴的畫作,它對研究宋代歷史具有很大幫助,所以,他們願意不惜任何代價買下這幅圖。拍賣最後,故宮博物院的人也確實買到了這幅畫,他們花費了1980萬,而老人就直接獲得了包括佣金在內的1980萬。比自己預想的價格還要多出1000萬,這些財富不僅解了他的燃眉之急,甚至還能在後半生有一個好的生活。因此,拍賣結束後,他拿著屬於自己的財富心滿意足地離去。
1萬不僅和800萬差距巨大,更和1980萬差距巨大,當初那個文物局的專家要不是想貪墨老人的這幅畫,要麼就是專業度太差,竟然差點兒讓明珠蒙塵,讓老人損失一大筆財富。文物不僅能大家觀賞,更是國家研究古代歷史重要依據,如果沒有文物,他們對歷史的研究就只能停留在古籍上,不能更直觀的體會。所以每個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對文物都十分重視,對他們和國家來說,文物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本身所具備的物質價值,其中的文化底蘊更為重要,它甚至是我國歷史文化最有力的證明。所以,每一個文物都是大家的財富,都應該被完好保存。
參考資料:《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