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測得迄今最精確電子質量

2020-11-26 人民網

原標題:德測得迄今最精確電子質量

正在圍繞原子核旋轉的電子(示意圖)

  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小龍)德國科學家宣布對電子質量做出了迄今為止最精確的估算,精度比目前採用的數據提高了13倍。研究人員稱,該成果對基礎物理研究具有重要價值,為科學家探索物質世界提供了一個更為精確的工具。相關論文發表在19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電子是構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之一,在原子中圍繞原子核旋轉,帶負電,質量極小。1897年,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約瑟夫·湯姆遜在稀薄氣體放電的實驗中首次證明了電子的存在,並測定了電子的荷質比(帶電體的電荷量和質量的比值)。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月20日(北京時間)報導,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的斯文·斯特姆和他的團隊通過使用一種名為「彭寧離子阱」的裝置,測到電子的精確質量為0.000548579909067原子質量單位,比2006年國際科技數據委員會採用的電子質量精確了13倍。

  「彭寧離子阱」是一種能夠在足夠長的時間內「囚禁」少量帶電原子或電子的電磁設備,藉助它研究人員能夠對電子的性質進行空前精確的測量。原子質量單位是用來衡量原子或分子質量的基本單位,被定義為碳-12原子質量的1/12。

  斯特姆的團隊將一個質量已知的參考離子與被其束縛的一個電子一起「關入」彭寧離子阱,通過測定兩者的總質量,得到了電子的質量。

  研究人員稱,這項成果將物理學的實驗精度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為未來重大物理實驗和標準模型的精準測試打下了基礎。

  總編輯圈點

  在科學研究過程中,與實驗結果的可重複性同樣重要而又密切相關的,是實驗結果的精確度。對不同實驗結果的精確度有不同的要求,要求過高是一種浪費,給人以殺雞焉用牛刀之譏,過低則不能滿足需要。原子中的電子質量極小,但正因如此,對其測量精度的要求就更高。文中提到的迄今最精確電子質量,比目前採用的數據精確13倍,這一精度的大幅提升,非但沒有過高之嫌,還將產生一系列的連鎖效應,進而大大提高相關實驗的精度。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德測得迄今最精確電子質量 比目前數據精確13倍
    德國科學家宣布對電子質量做出了迄今為止最精確的估算,精度比目前採用的數據提高了13倍。研究人員稱,該成果對基礎物理研究具有重要價值,為科學家探索物質世界提供了一個更為精確的工具。相關論文發表在2月19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電子是構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之一,在原子中圍繞原子核旋轉,帶負電,質量極小。
  • 科學家測得迄今最精確電子質量
    核心提示:電子的質量出現在亞原子領域的許多基本法則裡,但是由於粒子的質量極小,直接測量非常困難。現在,一個物理學家小組克服了這些挑戰,得出了迄今為止最精確的電子質量測量結果。
  • 迄今最精確質子電荷半徑測出
    科技日報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劉霞)氫是宇宙中最常見、最基礎的元素,但其質子電荷半徑大小仍是未解之謎。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指出,他們利用高精度頻梳技術,在高解析度氫光譜中激發氫原子,首次將量子動力學的測試精確到小數點後13位,在此過程中測得質子電荷半徑為0.8482(38)飛米(1飛米為10-15米),精度是此前所有測量結果的2倍。  無處不在的質子,位於每個原子的核心,已成為許多研究和實驗的主題,但質子電荷半徑究竟有多大,一直是個未解之謎。
  • 中外科學家繪製出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4條主旋臂美得像一顆...
    中外科學家繪製出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4條主旋臂美得像一顆「眼」   Cathy Shen • 2020-04-24 17
  • 迄今最精確質子電荷半徑測出—新聞—科學網
    氫是宇宙中最常見、最基礎的元素,但其質子電荷半徑大小仍是未解之謎。
  • 科學家繪出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 四條旋臂星系
    該團隊用甚長基線幹涉技術精確測量位於銀盤上近200個大質量恆星的距離和自行,得到銀河系旋臂的結構、太陽系的位置以及它繞銀河系中心旋轉的速度,繪製出尺度為10萬×10萬光年的全新銀河繫結構圖。該圖是迄今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
  • 澳德科學家提出量子力學「精確測不準」方程
    「精確測不準」方程
  • 中美科學家繪出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4條旋臂的棒旋星系
    中美科學家繪出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4條旋臂的棒旋星系 科技日報南京4月21日電 銀河系直徑約為10萬至18萬光年,太陽系離銀河系中心很遠,且位置接近銀道面,因此我們所看到的旋臂都重疊投影在天球上而無法分辨。
  • 迄今最精確質子電荷半徑測出 精度是此前所有測量結果的2倍
    氫是宇宙中最常見、最基礎的元素,但其質子電荷半徑大小仍是未解之謎。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指出,他們利用高精度頻梳技術... 氫是宇宙中最常見、最基礎的元素,但其質子電荷半徑大小仍是未解之謎。
  • 德科學家精確模擬電子與光相互作用
    科技日報柏林9月2日電 (記者李山)近日,德國基爾大學發布公告稱,該校實驗和應用物理研究所(IEAP)的納希德·塔勒比教授成功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可以儘可能精確地描述電子與光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一理論模型將有助於開發新的光譜幹涉儀。相關研究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為解牛頓未解之謎 中國科學家測得迄今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
    萬有引力定律認為,大到宇宙天體,小到看不見的粒子,任何物體之間都像蘋果和地球之間一樣,具有相互吸引力,這個力的大小與各個物體的質量成正比例,與它們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定律雖好,要想派上實際用場,還得知道G的值。然而,這個值到底是多少,連牛頓本人都不清楚。
  • 牛頓未解之謎 中國科學家測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
    萬有引力定律認為,大到宇宙天體,小到看不見的粒子,任何物體之間都像蘋果和地球之間一樣,具有相互吸引力,這個力的大小與各個物體的質量成正比例,與它們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定律雖好,要想派上實際用場,還得知道G的值。然而,這個值到底是多少,連牛頓本人都不清楚。300多年來,不少科學家在努力測量G值並讓它更精確。
  • 著名「魔數」的最精確測量
    比如一個氫原子的結合能大約是與電子質量相應的能量的α²/2倍;再比如,電子的磁矩約比一個帶電的點狀粒子的磁矩稍微大1 +α/(2π)倍。可以說,其數值的大小塑造了我們宇宙現在的樣子。如果這個數字比1/137再小一點,那麼碳就無法在恆星中形成,我們所知的生命就不會存在。
  • 中外科學家繪製出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
    來源:【人民日報】核心閱讀 近日,中外科學家繪製出目前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明確銀河系是一個具有4條旋臂的棒旋星系。 銀河繫結構是天文學中長期懸而未決的重大科學問題。歷經17年,美國、德國和中國天文學家主導的重大科學研究團隊繪製出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清晰地展示銀河系是一個具有4條旋臂的棒旋星系。 美國哈佛—斯密松天體物理中心資深天文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馬克·裡德和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鄭興武聯合撰寫的《銀河系新視野》,刊登在近日的《科學美國人》雜誌上,成為封面文章。
  • 4條旋臂 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出鍋」了
    記者23日從南京大學獲悉,由中美德三國天文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歷經15年研究,繪製出目前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明確銀河系是一個具有4條旋臂的棒旋星系。據鄭興武介紹,團隊用甚長基線幹涉技術精確測量了位於銀盤上近200個大質量恆星形成區,得到了銀河系旋臂的結構、太陽系的位置以及太陽系繞銀河系中心旋轉的速度,繪製出尺度約為10萬光年見方的銀河繫結構圖。
  • 中美聯合繪製迄今最精細全銀河系地圖
    21世紀初,中、美、德、意、荷、韓、日、波8國22位天文學家籌劃建立了「銀河系棒和旋臂結構遺珍巡天」重大科學計劃。該計劃用等效口徑大小為地球直徑的甚長基線幹涉陣,採用幾何三角視差方法直接測量大質量恆星中脈澤源的距離和自行。
  • ...德回應「瑞德西韋中國臨床試驗失敗」,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
    論文指出,通過 AI 分析 800 多萬份臨床數據後發現,腹瀉是最值得關注的早期症狀之一。在測試 4-7 天前,絕大多數患者會同時出現咳嗽和腹瀉症狀,伴隨著味覺或嗅覺喪失和大量出汗。這些綜合起來組成了新冠肺炎最早期的症狀清單。
  • Nature:迄今最精確人類大腦圖譜出爐
    不過最近美國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稱,他們繪製出迄今最全面、最精確的人類大腦圖譜,其中97個人類大腦皮層區域此前從未描述過,屬於首次公布。我們都知道,大腦可以劃分為若干個不同的區域,包括大腦、小腦、邊緣系統以及腦幹,這些區域可以因功能的不同再劃分為許多小型的區間。
  • 南京大學與哈佛合作繪製出「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
    該團隊用甚長基線幹涉(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技術精確測量位於銀盤上近200個大質量恆星形成區的距離和自行,得到銀河系旋臂的結構、太陽系的位置以及它繞銀河系中心旋轉的速度,繪製出尺度為10萬x10萬光年的全新銀河繫結構圖。
  • 科學家利用離子「綁定」方法 測出更加精確電子質量
    【科技訊】5月13日消息,據媒體報導,在我們生活中,那些原子電子的質量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但在基礎物理研究中來講,每一個電子的質量可意義重大。而對於電子質量的測算,是科學家一直在探索的。近期,科學家測出了比之前精確13倍的電子質量。  以一種碳-12原子質量的十二分之一作為標準,其他粒子的質量與之相比所得數值即為相對質量。根據此次測得的結果,電子質量為0.000548579909067,這比2006年國際科技數據委員會採用的電子質量精確了13倍。  由於電子的質量極小,對其進行精確測定十分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