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外科醫生,我發現除了和癌症、心血管疾病打交道之外。手術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修補人體自身的Bug,比如拔智齒、割包皮、闌尾炎手術、疝氣手術、前列腺手術等等,有些甚至需要換零件,比如人工的膝關節、髖關節。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些Bug,在人體設計之初,又能否避免呢?
下面來就先說說人體的BUG。
——都沒有預留好走線的位置
尿道這個東西,使用非常頻繁,每天至少3次。
各種東西進進出出,大家都會覺得這裡可能「藏汙納垢」,不是很乾淨。確實,尿道是人體非常容易感染細菌炎症的地方,最常見的就是尿道炎,這種病男女都會得。
但是,女性的發病率居然是男性的1000倍。
為什麼呢?
就是因為女性的尿道比較——短。正常男性的尿道大約在 18 cm 左右,而女性的只有 4~6 cm,而且男性尿道不僅長,而且細,而女性尿道,短就算了,還寬且直。
通俗點說,就好比一個是細口長瓶,一個是寬口闊杯, 哪個更容易落灰,一目了然。
而且女性的尿道和陰道還非常接近,容易出現各種「難言之隱」,廣大男性同胞,你們是無法理解的。
話又說回來,作為男性,就開心了麼?
同樣是這個又長、又彎曲的尿道,太長了,再加上有的地方擁擠狹窄,一不小心,就要從前列腺上面經過。
古代人,壽命短倒是不要緊。現代人壽命長,到了60歲以後,大部分男性的前列腺就開始出現了增生,一旦增生的厲害,就會壓迫尿道。
這時候,小便就出現了問題,男性站在小便池前1分鐘,卻什麼都沒有,這種尷尬誰能懂。
可以控制排尿,無論是對於3歲還是80歲的男性來說,都無比重要!
闌尾——一不小心讓系統崩潰
闌尾這個器官好像是專門用來「發炎」的,除了闌尾炎,真的沒聽說它到底有什麼作用。
據統計,近年來該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西方國家高達10%,我國發病率為4%—8.5%。也就是說,在中國,可能有接近1億人接受過闌尾的切除術手術,也可以說這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器官養活了許多外科醫生。
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為,人類祖先在以植物為食物的生存階段,需要闌尾幫助消化,隨著食物結構的改變,闌尾不斷萎縮,對現代人已經沒有任何實際用途。
不過,近年來科學界也有一些研究,提出闌尾對腸道有益菌起到了儲存和保護作用,但目前缺少直接的證據。
至少許多得過闌尾炎的人都懂,這個東西真是「要命的小妖精」!
智齒——拖慢系統的多餘備份
智齒算是牙齒麼?又不能咬東西,算哪門子牙齒?!
智齒也稱智慧齒、是人類的第三磨牙,由於它萌出時間很晚,一般在16~25歲間萌出,此時人的生理、心理髮育都接近成熟,有「智慧到來」的象徵,因此被俗稱為「智齒」。以前人類還在茹毛飲血的時候,牙齒磨損得比較快,到長智齒時,有很多牙齒已經脫落了,新長的智齒正好可以接替壞掉的牙齒,發揮作用。
但現在,人類已經不需要這四顆「替補」了,並且,由於現代人類臉變小了,沒有多餘的空間留給智齒生長,所以現代人的智齒很多都是歪的,必須拔除,不然會壓迫相鄰的磨牙,弄壞其他牙齒。
在過去,人類的牙齒結構類似黑猩猩,在遠古時期人的牙齒遠比現在大,數量也更多。強壯的牙齒,如鋒利的刀具,在那個茹毛飲血的時代,可以咬碎堅硬的動物肌腱。
現代人類的食物越來越精細,不需要那麼強大的咀嚼力,智齒能做到不給人們惹禍,就算謝天謝地了。
尾骨——磨人的小妖精
與之類似的還有尾骨,是椎骨的最後一部分,是從一根長長的尾巴,一天天地萎縮至今。
尾巴可以提供很好的平衡能力,猴子可以在樹枝上閃轉騰挪,甚至用尾巴蕩鞦韆,靠的就是強健有力的長尾巴。
人類已經沒有那麼好的平衡能力了,當然,人類也已經不需要了。
其實大部分哺乳動物在生命的某個階段都有尾巴,人類在子宮裡的發育過程中,也可以觀察到尾巴的雛形。的尾巴在妊娠期的第31至35天左右最明顯,尺寸大約為胚胎本身的六分之一左右。到了胚胎發展成胎兒的時候,這個尾巴就被身體所吸收,退化成四五塊融合在一起的尾椎骨。
不止如此,對於動物來說,尾巴也是一個集中貯存能量的部位。例如,鴨嘴獸的尾巴毛茸茸的又粗又壯,是因為裡面積蓄著很多的脂肪,當冬季來臨時,鴨嘴獸就用尾巴積蓄脂肪禦寒和提供必需的營養。狐猴把尾巴當作倉庫。在食物豐富的雨季,狐猴就在尾巴裡儲存起大量營養品;在食源缺乏的旱季,狐猴靠消耗尾巴裡儲備的營養來度日。綿羊的尾巴就像糧庫,又肥又大,裡面藏滿了脂肪油。
對於人類來說,我們發展至今,顯然側重選擇了大腦的發育。通常,成人的腦重量雖然只佔體重的2%-3%,但卻要消耗身體總能量的20%左右,尾巴會消耗寶貴的能量,對於那些不再需要尾巴來生存的人來說,尾巴是沒有意義的。
當然,現在已經不需要了。除了不小心摔跤,一屁股坐到地上,會造成尾椎骨折,已經無法引起我們的注意了。而且如果你發現寶寶出生的時候有個小尾巴,要立刻就診,因為很可能得了「脊膜膨出」和「脊柱裂」。
體毛和立毛肌——動物時代的產物
當我們感到寒冷或壓力過大時,皮下的平滑肌纖維會不由自主地收縮,為我們帶來一身的雞皮疙瘩。
對於動物來說,它也可以讓動物看起來起來更大,嚇跑對手!
回到遠古,當我們生活在空曠的地方時,體毛可以讓我們遠離昆蟲,保持溫暖,給我們額外的安全感。自從穿上衣服開始,人類的汗毛已經褪去了。有毛的人,也要用脫毛膏、剃毛刀把汗毛處理乾淨。一身的「雞皮疙瘩」,變成了恐懼、憤怒、驚嚇的副產品。
但是,人體的毛髮還是有很用的:頭髮可以保護我們的頭皮免受陽光的直射;睫毛可以防止汗水流進眼睛;陰毛和腋毛可以緩衝摩擦;男性面部的毛髮有助於表現男性魅力,增加女性選擇的衝動等等。
薄弱的腹壁,脆弱的膝蓋——新老系統不兼容
在很多醫院,疝氣和闌尾切除手術是需求量最多的手術,也是一名普外科醫生需要操作的最基本的手術。
疝氣,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小腸氣」,指人體內某個臟器或組織離開其正常解剖位置,通過先天或後天形成的薄弱點、缺損或孔隙進入另一部位。
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小孩子的腹壁薄弱,蹦蹦跳跳之後,男孩腸子從「薄弱口」進入了腹股溝和陰囊,女孩是卵巢、網膜甚至是卵巢掉落到會陰部,再躺下來,腸子又回到了肚子裡。但這樣反反覆覆不是辦法,一不小心腸子卡住回不來了,就可能有生命危險。
於是,我們需要手術,修補這段腹壁的破口。
人類本不需要承受這個痛苦,怪就怪,當初選擇了直立行走。牛羊馬之類的動物,他們的內臟壓力由整個腹腔均勻承受,而人類站起來,這就把壓力集中到了下腹壁。孩子的腹壁肌肉薄弱,老人的腹壁肌肉萎縮,都容易出現「疝氣」。
還有一個問題是膝蓋。
人老先老腿,年紀一大,膝蓋往往難以承受壓力。
需要人工關節置換的老年人也成倍地增長。
人類為什麼會進化出直立行走的能力呢?普遍的觀點認為:人類直立行走會比四肢爬行更省力。
直立行走比大猩猩四肢前進要節約75% 的能量,節約能量的同時,也就意味著消耗的食物也會更少。
本來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進化事件,但問題是,當人類物質豐富後,豐富的物質讓他們常常難以控制體重;人類壽命延長之後,對膝蓋的承重能力和壽命的要求都提高了。
站起來和行走時膝蓋的負重是體重的1~2倍,上下坡或上下階梯時膝蓋的負重是體重的3~4倍,打籃球時膝蓋的負重是體重的6倍甚至更高。還有很多人愛上了「馬拉松」。但人的膝蓋是不可再生資源,如果磨損過多,使用不當,就會提前癱瘓。
我們學會了直立行走,但是硬體卻還是那些,一些小小的不兼容,是難以避免的。
很遺憾,我們沒有辦法避免這些Bug,人體不是上帝設計出來的,而是從猿到人一步步進化而來。這些漏洞其實也是進化的遺蹟,就像我們不可能一開始就擁有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和無線網絡;就像每個電腦的機箱上都會留下一些常年積灰的接口、光碟機,甚至是軟碟機。他們是適應時代所必須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逐漸淘汰,但是如果沒有他們,人類無法生存至此。我們每個人其實就像每一代的蘋果電腦一樣,沒有一代是完美無缺的,新的產品總會淘汰老的產品。我們身上都存在無數的BUG,也是終將被進化淘汰的,我們的子女會進化得比我們更好,這是毋庸置疑的。
Dr.X說:
也許有一天生物技術的發展會如理察·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裡所言:通過自己特有的方式操控生物,並在這個軀體衰老死亡之前,二話不說扭頭就拋棄它,用自我複製的手段,把自己轉移到下一個軀體身上。但是,在這一天到來之前,還是讓我們先好好保護自己的身體,與我們並不完美的身體和諧相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