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身體存在哪些 bug?

2020-09-07 麗嘉科技

有人說:生物進化是朝著越來越完美的方向上前進的,那些因進化遭到淘汰的都是必要。但就目前的人類看來並非如此,本期我們就來講講人體依然存在的那些 bug。

大家應該都有過這種經歷,在家光著腳走路,一腳碰到家具上,當時就牙齒一咬,定睛一看,大拇指腳指甲直接被撞得掀開一半,鮮血直流,慘不忍睹。

其實人類的指甲就是是動物的爪子,隨著進化的進程,到了現代,人類不需要和那時的祖先那樣,刨地,扒樹皮,指甲也從厚厚的尖利的狀態變成了扁平狀態。女性可能會因為愛美留長指甲;而很多男性都喜歡留手上小拇指的指甲,這樣方便掏耳朵掏鼻子,那酸爽,懂的都懂。還有在被蚊子叮包後的各種這樣,那樣的用法。嗯,著實很實用。
人類身上的指甲與其叫做進化,不如認為是生物意義上的退化更為合適。對於現在的人類存在價值已經低了很多。
老師上課講重要內容的時候,常常會讓大家豎起耳朵認真聽。
然而豎起耳朵這個動作,其實從前是真的存在的。所有動物在認真聽得時候,真的會豎起耳朵。
你會看到豹子在尋找獵物的時候,會豎起耳朵。不止如此,他們還能控制耳廓的朝向。

在耳廓的下方,其實我們也依然保留了三塊動耳肌。是我們的哺乳動物祖先用來控制耳廓朝向,以更好地警戒危險。現代人類耳朵早已變形,其實隨著視力的發展,我們大部分時間處在安全的環境。已經不需要那麼靈敏的嗅覺、味覺和聽力,這三塊肌肉也就成了擺設,少部分人能重新領悟到技巧,可以表演個動耳朵來逗逗小孩。
很多人耳朵前面還有個小洞,這叫做耳盲管,也叫耳前瘻管,很多家長看到剛出生的孩子有個小洞,緊著得不得了,著急地抱著孩子來找我諮詢。其實,它看起來就是一個意義不明的小孔是在胚胎發育階段第一鰓弓封閉不完全的產物,現在認為可能是魚類祖先留下的遺蹟。
耳盲管在現代算是一種進化不全,我們平時完全不用管它,但是如果感染化膿,就要做手術把它切掉了。
說道耳朵順便提一下雙眼皮。有研究認為,雙眼皮是先天的,而單眼皮是為了抵禦風寒。
我們的祖先自歐洲大陸向亞洲地區遷移的時候,由於氣候太過寒冷,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人們原本的雙眼皮以及深陷的眼窩漸漸消失不見,逐漸被單眼皮所取代。目前的人口學的調查確實也提示了,南方人出現雙眼皮的概率更高,單雙眼皮具有顯著的南北方差異。

但是後來雙眼皮居然成為了一種審美需求,開刀都要整成雙眼皮。從人類的進化角度,似乎是進化之後,發現沒用,又退化了。

男性的乳腺有什麼用?
反正小時候別人跟我是區分正反面的,我居然還相信了。
其實連達爾文的進化論都無法解釋男性的乳頭到底是進化的結果,還是退化的結果。
不過,根據人類胚胎發展的規則,線索逐漸浮出水面。
胚胎發育的前 4 周,男性和女性都是毫無區別的。一律按照 X 染色體的基因編碼發育。生殖器官沒有發育,從形態上看不出男女,甚至都還擁有一個小尾巴。
第 7 周的時候,Y 染色體上的決定性別的基因得到表達,性腺開始發育成睪丸。如果是沒有 Y 染色體的女寶寶,則要等到第 13 周的時候性腺才會按照默認的女性性別發育成卵巢。
簡單來說就是乳頭的發育在胚胎性別分化的之前就完成了,後期沒辦法刪除了。
這也說明男性的乳腺不也是一個退化的器官,而只是一直保持著青春期前的未發育狀態。如果受到雌性激素的刺激它依舊能發育成一個功能完整的哺乳器官。

當然了,在實際的作用中,男性乳腺除了能讓男生的乳腺癌以外,還是男性的敏感點之一,乳頭附近布滿了豐富的神經纖維,相應地也十分脆弱,比如夏天穿著 T 恤跑步,被摩擦出血的那種感覺,想想都打寒戰。
非要繞路的奇葩神經——喉返神經
有人說,如果說人是造物主所造,那麼喉返神經絕對是他打著瞌睡的時候接錯了線。
甲狀腺手術之後,最嚴重的併發症就是傷到喉返神經。一旦損傷,患者會出現聲音嘶啞和喝水嗆咳,痛苦不已。
我讀解剖學的時候學習到這一章,我想醫生真的太冤了,這個神經簡直就是專門給手術上難度來的。


右側的喉返神經要向下繞過頸動脈,而左側的喉返神經更甚,向下延伸至心臟附近,繞過主動脈在返回喉部,這也就是喉返神經的名字由來。
快看看上面這張圖,這個路繞的感覺有太刻意了吧!這就相當於你在城南打車到城北的家,本來只要沿著路直接上城中的高架走 5 公裡直達就行了,結果司機二話不說,右拐下了高架,轉往城西人最多的火車站,圍著火車站繞一圈之後多走了 20 多公裡,再慢悠悠地又回到城中的高架上了。
那為什麼會捨近求遠呢?
其實魚類,屬於 4 迷走神經(vagus)分支,位於第六動脈弓之下。哺乳動物也是如此,也在第 6 動脈以下,只是因為上了陸地行走哺乳動物第 6 支動脈血管轉移到了胸部。神經也跟著一起繞了一大圈。
所以說,這可不是一天形成了,是人類直立行走千百年來一點點拉長的。不過人類還算好的,看看長頸鹿那長脖子,喉返神經足足 4.56 米,怪不得吃東西慢慢悠悠,神經傳導需要時間啊。

不止如此,人體內有很多走線不合理的地方。
比如輸尿管的生理性狹窄就是和髂血管交叉的地方。結石就特別容易卡在這裡,石頭掉不下來,搞得不好還會造成狹窄需要手術。


還有一種叫做胡桃夾症候群。人的左腎靜脈,腹主動脈與腸繫膜上動脈,這 3 條路擠在一起了。大部分患者為體型瘦長的青少年,因為尿中有血到醫院來檢查才發現。


還有一種疾病是胸廓出口症候群,鎖骨下動、靜脈和臂叢神經都要從這個狹窄的出口走。這時候是誰軟弱誰受壓。如果神經受壓就手麻,動脈受壓上肢和手部皮膚冷、疼痛、無力或易於疲勞,靜脈受壓就手部腫脹發紫。


還是那句話,其實醫生很多的工作都是要和人體本身的 BUG 打交道。有些是為了省資源出現的,比如男性乳腺;有些是進化過程中剛開始有用,後來又沒用了,比如立毛肌,耳肌,闌尾;有些是生活方式改變了,還沒來得及進化,比如膝蓋和脊柱。
或許人類的本身就是不完美的,只是在進化過程中湊合用吧。

相關焦點

  • 人類的善於思考是人類進化中最大的bug
    人類在社會治理方面幾乎陷入了死循環。為什麼人類思想已經快2500年沒有什麼進步?這個bug展示了自己的威力,人類的每次看似進步無非是把死循環的扣又繫緊了一下。可能有人說,我管他死循環還是活循環,我只負責我這輩子快樂生活就好了。
  • 人類會生病,這算不算人類基因中的一個bug?
    對此,我也談一下我的觀點,首先,我承認我對人類基因工程一竅不通,對此事無法從技術層面進行任何的評價,而作為一個偽碼農,我嘗試從編程的角度去理解這件事情。對一個碼農而言,bug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碼農每天做的兩件主要工作,一件是敲代碼,另一件是找bug。找到bug怎麼辦?
  • 虛擬網遊文,男主身體自帶bug,他一進入遊戲,系統就開始崩潰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幾本好看的虛擬網遊文,男主身體自帶bug,他一進入遊戲,系統就開始崩潰!雲梟寒並不是海軍類或商人類職業,對船隻並不是特別渴求,再說以目前玩家的財富,也頂多能造個小舢板之類的船隻。大部分海軍系玩家一轉都是轉成漁民,因為這是官方最為推薦的海軍系一轉職業,擁有捕魚類技能他們算得上半個生產系職業了,比其他戰鬥職業更容易混個溫飽,等到後面不需要了還可以再轉換成別的職業。
  • 微信回應分享bug是怎麼回事 微信如何回應分享bug
    具體微信回應分享bug是怎麼回事?微信如何回應分享bug?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微信回應分享bug是怎麼回事1月24日上午,微信發生故障,不少網友表示從網易雲音樂、知乎、蝦米音樂、QQ音樂甚至王者榮耀等分享到微信,均顯示紅色感嘆號,圖片、文檔也發送失敗。還有網友甚至反映存在朋友圈無法發布,微信登錄異常等現象。
  • 人體秘密:你的人體存在哪些bug?
    人類已經沒有那麼好的平衡能力了,當然,人類也已經不需要了。其實大部分哺乳動物在生命的某個階段都有尾巴,人類在子宮裡的發育過程中,也可以觀察到尾巴的雛形。的尾巴在妊娠期的第31至35天左右最明顯,尺寸大約為胚胎本身的六分之一左右。到了胚胎發展成胎兒的時候,這個尾巴就被身體所吸收,退化成四五塊融合在一起的尾椎骨。
  • 按自然學說,人類是不是一個bug,壓根不在食物鏈內?
    人類在自然界是一個很奇怪的物種,隨著科學界對達爾文進化論的懷疑,人類究竟是自然界演變而來,還是生物工程的產物,也越來越有不停的疑問出現。按自然學說,人類是不是一個bug,壓根不在食物鏈內?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按生物學的食物鏈來說,人類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享受著各種天時地利,並沒有天敵的存在,至少生物學上看起來是這樣的。
  • 淺談《靈籠》的科幻武器可能的實現方式和存在的bug
    現實中還沒有有實用意義的實物,但是還是可以通過一些細節,簡單推測一些武器的可能實現方式,不過只要是科幻的產物,多少有點注重外表而忽略了可行性,也可找出一些bug。首先最大的燈塔就是一個完全的科幻懸浮城。燈塔能懸浮在空中,有兩個明顯的動力,一個是燈塔下巨大的推進器。
  • 《權力的遊戲》綜合實力排行,小惡魔是最強大腦,而他成最大bug
    《權力的遊戲》綜合實力排行,小惡魔是最強大腦,而他成最大bug圖片來自網絡,內容原創 禁止轉載我想在這部劇中除了戰鬥力比較強大的幾位之外,還有許多依靠其它手段取勝的人物,當然他們同樣也非常的厲害。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排列一下,除了戰鬥力之外他們還有哪些出色的技能,令我們敬佩不已的,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吧。大家都知道夜王擁有著超強的感知能力,超強的標槍能力,可以說是這部劇中一個bug式的人物,所以我們把他放在最後來說。
  • 那些臭名昭著的軟體bug,史上留名的有哪些?
    在現今數字年代,計算機軟體史上有哪些著名的bug呢?(軟體史上第一蟲)1947年9月9日下午3點45分,Grace Murray Hopper在她的記錄本上記下了史上第一個計算機Bug——在Harvard Mark II計算機裡找到的一隻飛蛾,她把飛蛾貼在日記本上,並寫道」First actual case of
  • 人類的身體上存在幾個「洞」?男性和女性存在差異嗎?
    今天我們就來思考和討論一下,一個人的身上究竟有幾個「洞」,可能你會認為,人類的身體上存在大量的毛孔,如果把這些毛孔也看成一個個的從工程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把這些孔分為「通孔」和「盲孔」,簡單的來說,「有進有出」的孔被稱為通孔,有進無出的孔被稱為「盲孔」,人類身體上的大部分孔,其實都屬於盲孔,比如人類的嘴巴和體內的器官相連,因此我們吃進去的食物在被消化後,還可以再次被排洩出來,這樣前後貫通的洞,可以被叫做通孔。
  • 自動編程還能自主檢測Bug,有了機器編程人類可更專注於創造
    隨著異構時代的到來,海量數據由多樣化的專用處理器組合管理,系統功能日趨繁複,管理這些系統所需的軟體就越來越複雜,bug出現的可能性也越來越高。開發人員要花費越來越多的時間來修復bug,而不是編寫代碼。 寫代碼、改bug成了程式設計師996的工作核心;而軟體開發周期未知而漫長,怕是996都無法解決。
  • LOL無限彗星bug使用方法步驟 觸發無限彗星超強bug攻略
    lol無限彗星bug使用方法步驟有哪些?到底應該如何選擇符文才能觸發無限彗星,目前哪些英雄能夠觸發,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詳細的觸發無限彗星的方法。  這次的無限火力出現了一個BUG!那就是當你帶了彗星這個符文時,可以弄出無限彗星。
  • 第五人格:最罕見的四種bug,氪金一萬沒頭像框,小丑也有白無垢
    第五人格被玩家稱為第五bug,因為這個遊戲的bug實在是太多了,因為很多bug的存在,官方不得不補償給玩家很多線索。不過很多玩家沒有遇到過bug,因為一些bug很難觸發,十分罕見,只有一小部分玩家能夠遇到。有些bug玩家很喜歡,比如曾經的醫生無敵bug,而另一些bug卻被玩家嫌棄。
  • 天才發明家、人類史上第一工程師、這個人簡直是bug級人物!
    尼古拉·特斯拉——天才發明家、致命魔術師、人類史上第一工程師、bug級人物,不僅人生成就是bug,人格也是bug級的存在。僅憑這一點成就,特斯拉便足以和愛迪生並稱為人類社會的「電氣革命之父」。特斯拉是一個技術偏執狂,除了交流電,他還有無數bug級的發現發明,這些這些發現發明放在其他人身上,每一項都是一次重大的成就。1、美國人馬可尼發明了無線電,並因此獲得19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流浪地球》雖然有笑死人的bug,但人類如何自救始終是主線
    然而作為一部硬核科幻片,它也難免有一些不符合現實規律的幻想,在此我來給大家指出一些很搞笑的bug。 一、流浪地球中的大bug 1、劉啟、韓子昂一行被王磊帶領的CN171-11中隊攔下並徵用,要求其前往杭州運送火石。途經上海的時候他們看到東方明珠塔都已經成了廢墟。
  • 紅警OL無限資源bug怎麼卡 無限資源bug教程
    紅警OL遊戲中有很多小夥伴們都不知道無限資源bug怎麼卡,那麼下面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帶來無限資源bug
  • 玩家:那是bug,永遠無法修復
    就算他有非常多的bug,但是他還是可以正常遊戲。在我的世界中,bug太多太多,而這些bug被玩家笑稱為特性。就比如這個圖片中展示的內容一樣,工具臺不會這麼長,也無法打開。但是在我的世界中總會出現一些奇奇怪怪的內容,讓玩家根本無法習慣這麼多bug。所以mc玩家說我的世界這款遊戲非常的奇特,雖然bug多,但是還是能給我們帶來歡樂。
  • 這個世界真的存在BUG嗎?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為我們活在虛擬中
    地球上的一切都被栩栩如生的模擬了出來,人類的歷史就在這套程序下發展、隨機演變。牛津大學哲學家尼克博斯特羅姆通過一個被他稱為模擬論證的「三難困境」論文,得出一個震驚的結論:我們極有可能是未來人類模擬出來的虛擬存在,甚至天體物理學家尼爾泰森,企業家伊隆馬斯克都認為,世界是一個被設計的程序。
  • bug什麼意思,網絡語言bug什麼意思,什麼是bug一起來看看
    大家在日常工作或者生活中經常會聽到bug這詞,例如遊戲bug,軟體bug以及程序bug,那麼bug究竟是什麼意思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吧。bug英文的意思是昆蟲蟲子,竊聽使人惱怒意思,但是網絡上經常說的遊戲或者軟體bug並不是這意思,這裡bug指電腦系統或程序故障,遊戲中的漏洞,軟體以及遊戲中的缺陷,很多程序在製作過程中就會出現很多漏洞bug,因為遊戲是電腦程式設計的,所以很多遊戲也會出現很多bug,尤其是新開發遊戲會有很多漏洞,破壞遊戲內的平衡,嚴重的程序漏洞,對我們電腦安全以及財富安全造成很大的影響
  • 小米10屏幕忽明忽暗問題找到原因,並非bug,而是主題導致
    不知道大家的小米10更新MIUI12後有沒有遇到過,在關閉自動亮度後,屏幕偶爾還會忽明忽暗,這個問題我在MIUI12內測初期就有遇到過,本以為是bug已經修復,而而換到小米10更新最新開發版後,又遇到了這個問題,本以為bug仍然存在,但同樣使用小米10的朋友卻並沒有遇到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