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書丨認識身體:探索人體微宇宙,一部罕見的人體構造散文,帶你看見...

2020-12-04 享書社群

認識身體:探索人體微宇宙,一部罕見的人體構造散文,帶你看見「醫生眼中的人體微宇宙」

感謝加文醫生,讓人體解剖知識不再高冷,讓醫學史和神話故事一樣引人入勝。一部罕見的人體構造散文,帶你看見「醫生眼中的人體微宇宙」,還有那些我們天天使用卻一知半解的身體內部秘密……饒毅、遲春花、紀小龍推薦!

【 編輯推薦 】

1、普通人看得懂的醫學科普書,不!故事書!

從大醫生弗朗西斯作為醫學院學生的經歷寫起,你可以跟著他成長的視角,一點點重新認識自己。身體這部複雜的機器,其運行機制是如何的?生病的時候你的身體都發生了什麼?這本書裡面都有。

一部罕見的人體構造散文,帶你看見「醫生眼中的人體微觀世界——身體」,還有那些我們天天使用卻一知半解的人類內部運作秘密……

2、人體解剖知識不再高冷,醫學史和神話故事一樣引人入勝。

加文弗朗西斯是一位走遍世界的全科醫生,他用自己的經歷講述了人們熟悉又陌生的軀殼——身體的故事,貫穿了醫學史、神話等,不僅包含了海量知識,更在字裡行間流露出醫者仁心,對生命的歌頌,以及醫學之美。在譯者細膩的再造過程中,更是凸顯了這種美。即便是常人眼中冷冰冰的手術,醫療檢查中的影像,在作者眼中都可以幻化成各種美好的景觀,不僅具有了溫度,更是令人拍案叫絕的藝術。

3、西方媒體好評如潮:

★蘇格蘭Saltire Literary Award年度非文學書

★《經濟學人》年度選書

★《衛報》年度科學類選書

★《泰晤士報》年度選書

★《紐約書評》、《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衛報》、《獨立報》推薦圖書

4、探索無止境,別以為你看到的就是真的,好奇星人的福利,腦洞青年的大愛。一部可以讓人會心一笑,又不時沉思的醫學普及佳作。跳出百科窠臼,換個視角看人體。

【 內容簡介 】

你知道博爾赫斯失明的故事嗎?

你了解《*後的晚餐》中人物的表情嗎?

你體會過眩暈的滋味嗎?

你經歷過手術後的煎熬嗎?

你注意過生命的氣息嗎?

你聽說過胎盤的歸宿嗎?

這是一部罕見的人體構造散文,帶你看見「醫生眼中的人體微宇宙」,還有那些我們天天使用卻一知半解的身體內部運作秘密……

·········

【 作者簡介 】

[英]加文弗朗西斯(Gavin Francis),1975年生於英國愛丁堡,畢業於愛丁堡大學醫學院。弗朗西斯醫生不僅是一名全科醫生,從事過兒科、產科與內科(老年科)工作,接受過骨科與神經外科培訓,還是《倫敦書評》、《衛報》與《紐約書評》的撰稿人,曾經用十年時間環球旅行,走遍了全球七大洲。他擔任過英國南極考察隊醫生,參加極地探險,也曾經在非洲與印度鄉村的診所工作。他的作品曾經入圍翁達傑獎(Ondaatje Prize)與科斯塔獎(Costa Prize)的短名單,榮獲蘇格蘭年度圖書獎。

------

【 譯者簡介 】

目  錄

第1 章 大腦 // 001

神經:高級中樞 // 003

精神:異度空間 // 012

第2 章 頭部 // 027

眼睛:感官世界 // 029

面部:麻痺之美 // 042

內耳:神秘眩暈 // 059

第3 章 胸部 // 069

肺部:生命氣息 // 071

心臟:海鷗低鳴,潮起潮落 // 082

乳房:身心康復 // 093

第4 章 上肢 // 101

肩膀:堅甲利兵 // 103

手腕:坎坷磨難 // 116

··············

前  言

如果人體是由土、水、風與火構成的,那麼世間萬物也不過如此;如果人體內流淌著血液……那麼它也會像海洋一樣潮起潮落。

——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我在孩提時代的夢想不是成為一名醫生,而是地理學家。地圖與圖冊為我們探尋世界美景提供了簡單實用的手段。由於我對於地理知識寶庫充滿了好奇,因此不願將生活局限於實驗室或者圖書館,並且希望能夠開啟探究未知生命的旅程。假如我能夠掌握宇宙運行的規律,那麼就可以揭開人體器官的奧秘,同時也可以讓自己在社會上安身立命。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興趣逐漸從博覽世界地理轉移到探索人體奧秘上,於是我的地理圖冊也變成了人體解剖圖譜。其實從一開始,我就感覺這兩者之間具有許多相似之處:在解剖圖譜中,靜脈、動脈與神經分別用藍色、紅色與黃色標註,而在我擁有的第一本地理圖冊中,山川河流、主幹道與鄉村小路也是用各種顏色加以區別的。除此之外,二者還另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兩類書籍均深入淺出地詮釋了自然界的紛繁複雜,並且其生動活潑的內容均便於人們學習掌握。

············

【 媒體評論 】

★蘇格蘭Saltire Literary Award年度非文學書

★《經濟學人》年度選書

★《衛報》年度科學類選書

★《泰晤士報》年度選書

★《紐約書評》、《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衛報》、《獨立報》推薦圖書

這部作品巧妙地將人體知識通過文學與藝術的形式展現出來,令讀者在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中心潮澎湃。

——饒毅(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知識分子》主編)

··········

【搶先閱讀 】

第1章 大腦

神經:高級中樞

人類的靈魂構成錯綜複雜,其內在聯繫決定了我們的生存或死亡。

——瑪麗雪萊(Mary Shelley),《科學怪人》(Frankenstein)

我19 歲那年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了人類大腦標本。它比我想像的要重一些,在灰白顏色之間透著一股冰冷的實驗室氣息。腦組織表面非常光滑,摸上去就像河床裡長滿水藻的鵝卵石。我當時不禁有些恐懼,失手將標本摔在鋪有瓷磚的地面上,並且眼睜睜地看著腦組織在自己面前支離破碎。

其實我就是在這種惶恐中開始了在醫學院第二年的生活。作為新生,我們在大學第一年所做的事情就是奔波於教室與圖書館之間,當然偶爾也會去參加各種社團與教會活動。醫學生不僅要掌握晦澀的希臘文與拉丁文術語,還要接受人體解剖學、生物化學、生理學、力學以及數學等基礎課的強化訓練。中樞神經系統解剖是二年級的課程,除此之外各種器官解剖課均應在一年級完成。

我就讀的維多利亞醫學院位於愛丁堡市中心,神經解剖學實驗室就在這座建築的二層。在入口的石質門楣上刻著這樣一行字:

解剖學是外科學與內科學實踐基礎

其中解剖學這三個字被刻意放大,反映了這門學科在研究人體結構方面的重要性,而外科與內科等其他專業均以此為基礎。

·············

相關焦點

  • 老遊評書:人體構造的條分縷析 身體奧秘的探索之旅
    《認識身體 探索人體微宇宙》 你了解《最後的晚餐》中人物的表情嗎?你體會過眩暈的滋味嗎?你聽說過胎盤的歸宿嗎?在《認識身體:探索人體微宇宙》一書中,英國作家加文·弗朗西斯從鮮為人知的名人軼事入手,帶領讀者探索皮囊之下常人難以察覺的人體奧秘,讚嘆人體構造的玄妙與複雜。弗朗西斯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全科醫生,在多年的行醫生涯中,他診治過數以萬計的患者,見識了千奇百怪的病症,對人體結構及其發生的異常,有著比普羅大眾更深刻的認識。
  • App今日免費:人體科普"神奇的身體構造"
    活了這麼多年你對自己的身體了解多少呢?人體作為生命體的一部分有著極其複雜的構造,而這種奧秘如果不深入探索就很難熟悉。這裡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款叫做「My Incredible Body」 的App,讓我們以3D視角了解身體的奧秘。
  • 女老師上課被脫裙子 以自己的身體為模型講授人體構造等知識
    女老師上課被脫裙子 講人體器官時邊說邊脫衣這名叫做德比・希爾肯斯的教師在上課時,會站在講桌上脫掉衣服,穿著印有骨骼或內臟圖樣的緊身衣,以自己的身體為模型講授人體構造等知識。報導說,希爾肯斯在街上看到有人穿這樣的衣服時,想到了這一教學方法。她將印有肌肉、內臟、骨骼圖樣的緊身衣套穿在身上,講課時一件件脫掉,分別講解。
  • 世界最大人體博物館,內部構造太真實,讓很多人驚嘆不已!
    我們上學的時候都學過有關於人體構造的知識,但是通過書去了解並不全面。我們不僅在學習人體構造的知識,科學家們也在竭盡全力探索和深入研究人類身體的構造,他們試圖弄清人類大腦思考的真正原因。小朋友問,知道人體構造有什麼作用呢?
  • 人體的生理構造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
    不管什麼生物,生命活動的本身都需要依賴於身體構造的本身,也就是說,我們人類可以改造環境,改造自然,但卻沒辦法改造人體本身,至少目前的科技水平還不允許我們改變自身的人體結構。那麼,目前來看,人體構造有沒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呢?其實有很多,我們簡單來看一下。
  • 名家薦書 暢談閱讀
    閱讀,是紐帶,連接你我,溝通未來,幾多精彩。時值世界閱讀日來臨之際,本報近期持續誠邀各界名家暢談閱讀體會、薦書與讀者分享閱讀,也希望各界名家毛遂自薦,與本報聯繫,暢談閱讀體驗。■孫立群 百家講壇主講人 南開大學教授 我的閱讀主要是自己從事的專業——中國古代史方面,在我的書架中,這方面的書佔了大多數。我的研究方向是秦漢魏晉南北朝史,這方面的書更多。
  • 谷歌研製3D人體構造瀏覽器 可清晰觀看人體內部
    近日,谷歌再推新技術,即研製出了一款3D人體構造瀏覽器,人們通過此瀏覽器可以清晰的看到人體內部及外部的一切三維立體結構。雖然谷歌對這個高科技瀏覽器的相關信息一直守口如瓶,但網絡還是有視頻流露出關於這個瀏覽器如何工作的信息。
  • 「身體力行」講人體構造(組圖)
    她在上課時會站在講桌上穿著印有骨骼或內臟圖樣的緊身衣,以自己的身體為模型講授人體構造等知識。德比將印有肌肉、內臟、骨骼圖樣的緊身衣套穿在身上,講課時一件件脫掉,分別講解。她在上課時會站在講桌上穿著印有骨骼或內臟圖樣的緊身衣,以自己的身體為模型講授人體構造等知識。德比將印有肌肉、 ");}
  • 了解天文學,從這本《DK天文大百科》開始丨蝌學薦書
    這本書,由諾頓星圖手冊作者伊恩·裡德帕斯和DK出版社聯合打造,由專業天文學家團隊精心撰寫和審訂,內容科學權威,可以告訴你關於宇宙的你想知道的一切秘密。《DK天文大百科》,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DK天文大百科》目錄書中通過生動的講解,珍貴的資料,精確的圖表和1300多幅專業機構提供的寶貴圖片和照片,帶你暢遊天文世界。
  • 全球最大的「人體博物館」,具現身體所有構造,將在中國開設分館
    但人體裡面蘊藏的秘密一直還有很多,並非一朝一夕能夠研究得通透的。而且其實普通人對人體的構造其實都是一知半解的,或許我們知道器官位於哪個位置,但很少有人能夠了解到它的作用和運作過程。所以為了提升民智,位於荷蘭這裡就有一個很是獨特的建築。它就是荷蘭人體博物館。
  • 終於有人把人體科學畫成漫畫書,真牛!豆瓣評分9.1是有道理的
    我先說一個關於身體的小知識,看看你知道嗎?你知道胃液中所含的胃酸,腐蝕的能力有多強嗎?如果將一滴胃酸滴在你的手上,那你的皮膚會被燒透!我第一次知道這個冷知識的時候,別提我的眼睛睜得有多大!這是因為胃酸主要由氯化鉀和氯化鈉和鹽酸組成,PH值能達到1-3,可見其酸性的強度!那這樣的胃酸為什麼不腐蝕我們的胃壁呢?
  • BBC《人體漫遊》
    中文名人體漫遊英文名The Human Body別名人體世界 / Intimate Universe: The Human Body發行時間1998-05-20片長49分鐘 * 6  一個令人驚嘆的探險之旅,帶你一同探索世界上最複雜的生物工學--人體生命系統,英國廣播公司以此系列與您一同探討人體的世界,從生命意識的形成到無邊界的死亡之地...
  • 薦書丨中國地質圖(西北)(1:150萬)及說明書
    薦書丨中國地質圖(西北)(1:150萬)及說明書 2020-06-08 02: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補團 | 美亞NO.1暢銷的超逼真人體模型玩具,生理科學啟蒙從這裡開始!
    通過逼真的人體模型,和每個器官的說明書,教小孩子去認識自己的身體,而且形象化的以「吃下一塊披薩」為例,帶孩子認識各器官是如何運作消化的。對於人體的學習屬於生命科學,國外學校會在課堂上講解人體,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知道食物和水如何使自己茁壯成長。
  • 生命只有一次,為了自己和孩子,這些人體醫學常識要知道!
    書中的內容非常全面,基本上涵蓋了人體的八大系統——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 而且,圍繞這些人體系統又劃分了近20個小節內容,循序漸進,由表及裡,帶孩子探索生命的奧秘。
  • 醫學院裡的達·文西 用畫筆為你揭開人體奧秘
    誰說醫學院的學生每天只會死讀書,讀死書呢?蒙娜麗莎的微笑很神秘更神秘的是人體我們還有太多的秘密沒有揭開讓散隱藏在醫學院的達·文西們用畫筆帶領你探索人體的奧秘胸腹藏著我們的五臟六腑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重要的器官同時也展示了奔流在我們身體的動靜脈但人體的奧秘實在是太多,無法通過一張圖片完整的展示在人體面前,我們還有很多未知世界
  • 這是探索人體的「哈勃望遠鏡」?丨未來邀請函
    1895年11月8日,德國物理學家倫琴在實驗時發現了X射線,從此打開了一扇通向身體內部「宮殿」的窗戶。一個多世紀過去,2019年4月,在上海,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全球第一臺全景動態成像系統「uEXPLORER探索者」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完成裝機,開始了人體微觀世界的進一步探索。
  • 8條匪夷所思的人體秘密,奇奇怪怪的知識又增加了!
    看完這本書,你可能就是世界上最了解自己身體的人!因為這是一本從頭講到腳、從裡講到外、從30億年前講到今天的人體百科全書。為了在奔跑中更好地呼吸,你拋棄了哺乳動物常見的拱嘴,進化出挺拔的鼻子;你是唯一把空氣和食物送往同一條通道的哺乳動物,所以要特別小心被噎著;你的大腦比一萬年前小了,但現在的它30秒處理的信息比哈勃望遠鏡30年的還多……跟隨《人體簡史》的腳步,一起來了解你的身體吧!
  • 薦骨沒有回應怎麼辦?丨淺談薦骨權威
    薦骨是人背後尾椎骨從下往上數的第二個骨節,從人體前面看,就是大致丹田的位置。薦骨回應是建設者的獨有的決策回應機制。根據人類圖的理論,當你向一個建設者提出一個閉環式的問題,比如說「你想出去吃飯嗎?」「你想今天晚上去看電影嗎?」
  • 人體3D 微觀圖展示人體內部構造
    這一圖集其實是對人體內部構造極其真實的展示,旨在以新穎而具創意的方式幫助學生和科學家了解錯綜複雜的科學和生物進程。   據報導,美國康乃狄克州哈特福特市XVIVO工作室的動畫師將人體內耳和骨髓的運動圖像及胃腸道裡的免疫系統放大了十倍。儘管採用了真實的數據,但設備制出的微觀圖像不是彩色的。因此,插圖專家增加了形狀和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