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動物界只有人類有下巴?
為什麼人到中年都會禿頭?
為什么女性的觸覺比男性更敏感?
不得不承認,關於人體,我們所知道的實在太少啦。
最近看完了《人體簡史》,
一本從30億年前講到今天的人體科普神作,
也是《萬物簡史》作者比爾·布萊森的新作。
《人體簡史》
比爾·布萊森 著
看完這本書,你可能就是世界上最了解自己身體的人!
因為這是一本從頭講到腳、從裡講到外、從30億年前講到今天的人體百科全書。跟隨《人體簡史》的腳步,一起來了解你的身體吧!
在大約250種靈長類動物當中,只有我們選擇了站起來,只靠兩條腿行動。
直立行走讓我們骨盆變小,為分娩的婦女帶來了巨大的疼痛和風險。
人類社會進入近現代之前,地球上沒有任何其他動物在分娩時死亡的概率比人類更高,
甚至直到現在,也沒有任何動物在生育時要承受那麼大的痛苦。
大約60%的男性到50歲就基本上禿頂了;1/5的男人在30歲就禿了。
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一種叫作二氫睪酮的激素容易變得紊亂,使得頭上的毛囊關閉,鼻孔和耳朵裡的毛囊反而保留得較多,鼻毛耳毛肆意生長。
所以,閹割竟然是一種公認的治療禿頭的方法!
而且最諷刺的是,頭髮在活人頭上這麼容易禿,在墳墓裡卻能保存幾千年。
對於禿頭,最積極的看法大概是這樣的:
如果說我們身上必定要有某個部分向中年屈服,那麼,犧牲毛囊可以算是最明智之選。
說到底,畢竟沒有誰會死於禿頭呀!
人類的大腦很神奇,但是長得毫不起眼。大腦75%~80%都是水,其餘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和蛋白質。
就是這三種平平無奇的物質,凝聚起來竟然帶來了思考、記憶、視覺、審美。
大腦的一大悖論是,你對世界所知的一切,都來自一個從未親眼見過這個世界的器官。
對大腦來說,世界只是一股電脈衝,就像一連串的摩爾斯電碼敲擊。
而就是從這些赤裸裸的中立信息中,大腦創造出了一個充滿活力、三維立體、在感官上引人入勝的宇宙!
我們嘴裡大概有10000個味覺受體,同時還有更多的疼痛和其他體感受體。
因為這些受體在舌頭上並列存在,我們有時會將它們混合起來,吃到辣椒的時候就會「熱辣辣」的。
同樣地,當你抽菸時,哪怕香菸有熱乎乎的煙霧,薄荷醇感覺起來也是涼絲絲的。
發燒有可能是人的一種防禦機制,體溫僅升高1℃左右,病毒的複製速度就會降低到原來的1/200。
所以,讓發燒順其自然(當然,必須是在一定範圍內)有可能是最明智的做法!
但如果只要把體溫升高1℃~2℃,就能極大地幫助身體抵禦入侵的微生物,那為什麼不永久性地升高體溫呢?
答案是它太貴了。
只把體溫提高2℃,我們對能量的需求就將上升20%,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哪怕是正常體溫,也能不錯地抵擋微生物了。
通過錯誤的暗示,可以往人的腦袋裡植入完全錯誤的記憶。
科學家向受試者展示他們童年時坐在熱氣球裡的PS照片,儘管受試者都沒有坐過熱氣球,但他們會突然回憶起當時的經歷,並興奮地描述起來。
「911」事件之後,伊利諾伊大學的心理學家立刻找來700人,詳細地詢問他們聽說這件事時身在何處、在幹什麼。
一年後,心理學家向同一批人提出同樣的問題,結果近一半人的回答明顯矛盾。
就連作者自己也發生了「記憶造假」,記憶中事件發生時,自己跟兩個孩子一起在美國看直播,但後來才知道,有一個孩子在英格蘭。
記憶像是維基百科頁面,你可以動手去修改它,其他人也可以。
人類經常會產生很多莫名的瘙癢,比如當你看到「癢」這個字時,可能就會產生一股衝動,想抓一抓剛剛根本沒癢的某個地方。
最令人發狂的瘙癢是幻癢,有些截肢的患者,會在根本沒法抓撓到的部位產生持續的癢感。
美國有一位患者,她在染上帶狀皰疹後,前額產生了無法抵擋的癢感。
因為覺得癢,她抓掉了一塊直徑約一英寸半的頭皮,就連睡著了也會特別激動地抓撓這個位置。
有一天,她醒來時發現,腦脊液順著臉頰流了出來。原來是她撓穿了顱骨,手伸進了大腦。
據報導,這位患者現在已經能控制住抓癢的動作,但瘙癢從未消失。最令人費解的是,她幾乎徹底摧毀了那塊皮膚上的所有神經纖維,但令人抓狂的瘙癢仍然存在。
疫情中,各國政要明星富豪紛紛中招,硬核病毒顯然不打算放過任何嘴硬的人類。
科學家做了兩個小實驗,模擬病毒傳播的過程。
一個實驗中,實驗者的鼻孔被裝了一種裝置,能以流鼻涕的速率洩漏摻有螢光劑的稀薄液體。
他參加雞尾酒會一段時間後,打開紫外燈,螢光劑出現在了酒會上每個人身上、門把手上、沙發墊上、零食碗裡,以及所有能想像到的地方。
另一個實驗,研究員在辦公樓的金屬門把手上塗了顏料,四小時後,「病毒」擴散到了整棟大樓,感染了半數以上的員工,並出現在了每一臺複印機和咖啡機上。
以上內容摘自比爾·布萊森的《人體簡史》,一部從30億年講到今天的人體百科全書。
《人體簡史》出版當周就空降《紐約時報》暢銷榜,雄踞榜單長達18周;同時登上了亞馬遜科普榜第一名,還被《星期日泰晤士報》評選為2019年度科普書。
本書作者比爾·布萊森,正是科普巨著《萬物簡史》的作者。
他拿獎無數,獲得過大英帝國官佐勳章,《人體簡史》凝結了布萊森十七年的心血,
包攬著全球18個領先學術研究和醫療機構,38個國際傑出學者、專家、醫生的智慧。
他的科普書詼諧幽默,無論題材有多枯燥,看完他的文字都能會心一笑。
跟類似讀物不同,《人體簡史》不僅是就人體講人體,而是從進化的角度,讓我們看到了一幅令人驚奇的景象:
我們身上殘留著恐龍、鳥、魚、蟲,甚至是單細胞生物的基因;
我們只是因為大拇指中多了三塊小肌肉,就可以有力地抓握工具,從而創造了人類文明;
進化讓我們盆骨變小,成為自然界分娩最痛苦的生物;
進化也讓細胞不斷變異,我們因此每天都有5次得癌症的機會……
人類歷史、生物進化史,乃至地球的歷史,都鐫刻在我們身體裡的每一個角落,從這個維度可以說,我們的身體已經30億歲了!
國外有一個讀者說,自己是10歲孩子的父親,讀完《人體簡史》以後,他不再恐懼死亡。
看《人體簡史》是認識自己的過程,當我們認識到了人體的構造與運行,以及醫學進步的艱難歷程,
當我們從自然、宇宙的維度來看待自己,會讓人理解自己的渺小,進而不再恐懼個體的消失,
更重要的是,我們不會再糾結於生命中的很少小事,獲得全新的慰藉。
《人體簡史》
Kindle電子書限時獨家首發,
僅需16.99元!
喜歡讀紙書的朋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預訂《人體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