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晶片從晶片廠產出後,距離成為各種功能組件,還有最後一道程續:封裝測試。封裝,這是為了提供晶片機械支撐、物理保護和散熱功能,並將晶片連上印刷電路板(PCB)或其他電子組件,讓信號與電流能夠傳遞的步驟。至於測試,則必須在晶片製作過程的各個階段,進行不同程度的檢測,確認晶片的可靠度和良率。
基於臺灣晶片製造優勢,封測廠日月光歷經超過30年耕耘,締造全球市場佔有率21.8%龍頭地位,若整合計算同集團下的矽品,市場佔有率更高達36.2%。
不過,因應客戶需求及技術挑戰,「整個封測業正開始迎來質變跟量變,」日月光半導體資深副總陳光雄如此形容目前的現況。
封測龍頭拿出秘密武器,對上「質變、量變」雙重考驗
「質變」是當前半導體產業共同面臨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物理極限,而日月光所處的封測產業也無法置外。陳光雄說,如何跳脫以往技術,滿足現階段客戶對於晶片性能的需求,尤其是電子設備力求輕薄短小,更成了日月光的挑戰。
至於「量變」,在5G、AI時代,人類創造的資料量空前龐雜,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便指出,2030年全球物聯網(IoT)設備將高達500億個。影響所及,不僅是設備運算力,物聯網設備的數量也將大幅增加,陳光雄解釋,這將呈現「少樣多量」的特性,更考驗封測解決方案的彈性,及技術上的廣度,「勢必要走向異質集成的路。」
「異質集成」在這的意思是,將兩個、甚至多個不同性質的電子組件(如邏輯晶片、傳感器、內存等)集成進單一封裝裡;或從晶片的布局下手,利用2.5D或3D等多維度空間設計,將不同電子組件堆棧、集成在一個晶片中,解決空間限制。
過去是同質晶粒(die)封裝一起,未來則可能把微機電系統(MEMS)或被動組件都集成在SiP(系統級封裝)晶片中,改善功耗和性能、大幅縮小體積,而這正是「先進封裝」可著墨的地方。
舉例來說,蘋果AirPod Pro採用日月光SiP封裝技術,加入降噪及力度傳感,功能變得更強大,電池續航力卻不減反增。「SiP會是接下來的機會。只要有半導體在,就會有SiP需求。」陳光雄表示。
「SiP會是接下來的機會。只要有半導體在,就會有SiP需求。」陳光雄表示
據市調公司Yole Développement研究,SiP市場規模將從2019年的134億美元,以每年6%的年複合增長率,到2025年將增至188億美元。
而日月光2019年的SiP業績,已較前一年增長13%,達到25億美元,換算全球SiP市場佔比約18.6%。
日月光在SiP先進封裝技術已握有先機,也是面對包括臺積電在內的晶片代工企業,開始將觸角延伸到封測領域的有利防禦。
「他們的主力還是在矽相關的封裝上。」日月光也不會只做矽產品的處理器封裝,可能還必須集成三五族半導體、電源管理、微機電等不同組件。
進一步而言,臺積電的封裝技術是構建在先進位程,主力項目多以智慧型手機或高性能計算(HPC)應用為主。然而,日月光面向更多市場跟機會,通過封裝技術來協助客戶達到產品所要的性能表現。
一款晶片集成多樣功能,成為不同產品心臟
SiP封裝技術能集成多種異質組件晶片、縮小產品體積,因此很適合強調輕薄、續航力的穿戴設備;當然,要將多種異質組件集成為同一個晶片,肯定會遇上散熱、排列組合、電磁波等挑戰。此外,物聯網時代設備碎片化現象,要如何設計出一個晶片集成的「公用版型」,滿足龐大消費需求?
陳光雄以手機舉例,市場上的型號可能百百種,但經過拆解,內裡的晶片可能都來自同一家IC設計企業。
拿真無線藍牙耳機來說,日月光能開發一個SiP的公用版型,集成優化藍牙耳機性能跟功耗的組件,銷售給客戶,讓採用同種音頻晶片的不同企業,除了耳機設計不一樣,也能通過軟體調校,做出差異功能產品;同時,產品上市時間也從過去的半年縮短至2個月,降低製作成本。
日月光半導體資深副總陳光雄表示,先進封裝是日月光大顯身手的舞臺。
預期未來,手機鏡頭可能承擔越來越多圖片處理功能,車用鏡頭的應用將加入深度傳感或溫度偵測,功能更加多樣,都將需要SiP技術支持,也是日月光可以把握的商機。
陳光雄表示,在先進封裝帶動下,日月光也積極在各廠區成立實驗室,以因應集成不同組件時,可能需要解決的困難,同時也能預先模擬集成後的良率跟性能,確保公用版型的可行性。
質變和量變,帶來的不只是技術挑戰,更是潛在商機。「所以你看,日月光還是在持續擴廠。」陳光雄說,每年將投入營收4~5%,注資廠房建設和技術研發,「異質集成下,先進封裝需求將是日月光可以大展身手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