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三五族半導體三維異質納米線原位構築與紅外探測應用」「基於集成光子器件的量子信息基礎研究」2019中期檢查會召開

2021-02-15 三五族異質納米線構築和紅外探測

2019年7月22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III-V族半導體三維異質納米線的原位構築與紅外探測應用」、「基於集成光子器件的量子信息基礎研究」 2019年度項目中期檢查會在山東大學中心校區順利舉行。科技部高技術中心項目主管於笑瀟,項目責任專家尹浩院士、王慧田教授、程亞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都有為院士,項目諮詢專家,山東大學科研院副主任劉全芬,微電子學院副院長林兆軍教授,項目組成員等出席該會議。

會議伊始,山東大學微電子學院副院長林兆軍教授致歡迎辭,他代表學校以及微電子學院對各位專家領導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參加會議表示歡迎,以及對項目組的工作給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隨後,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教授主持「基於集成光子器件的量子信息基礎研究」部分的會議。由中山大學的周曉祺教授為代表的三位該項目的負責人依次做了報告,取得了許多階段性成果:(1)實現可以執行任意兩量子比特信息處理的矽基光子晶片;(2)首次實現光學量子自動機;(3)提出解析量子系統能級結構的新型量子算法,在矽基光量子晶片上成功地演示了該算法。清華大學龍桂魯教授、中國科技大學史保森教授對該項目的總體進展情況表示肯定,建議進一步保持特色研究,努力攻克更多技術難題。

隨後,南京大學的王慧田教授主持「III-V族半導體三維異質納米線的原位構築與紅外探測應用」部分的會議。項目首席楊再興教授與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的王林副研究員、東南大學的賀龍兵副教授、南京理工大學的顧宇副教授依次做了匯報工作,圍繞高質量III-V族半導體三維異質納米線的原位構築研發,高性能III-V族半導體三維異質納米線陣列紅外探測器,探索高效「熱電子」產生及注入機制等方面匯報了立項以來的項目進展與成果,同時也匯報了財務情況以及下一步的研究計劃。專家組仔細審閱課題中期報告和年度報告,並在認真聽取項目負責人匯報的基礎上,對項目工作內容和研究前景進行了討論評議,提出了非常多的建設性意見。確立了「加強團隊之間合作,圍繞關鍵詞做工作,合理分配財務支出,集中力量攻克難點,保質保量完成指標,加強團隊人才培養」等原則。此次會議全面總結了項目的中期進展情況,在加強團隊之間技術交流的同時汲取了專家組的中肯意見,並確定了接下來的工作計劃和研究目標。

國家重點研發項目「III-V族半導體三維異質納米線的原位構築與紅外探測應用」是2017年6月獲批,屬於「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主題青年科學家項目,由國家科技部高技術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組織和指導實施。項目研究經費共計488萬元,其中國撥經費488萬元。項目牽頭單位為山東大學,項目負責人為楊再興教授。項目參與單位還有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南京理工大學、東南大學共四家單位。立項兩年以來,共發表論文23篇,其中影響因子大於10的有5篇,包括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no Letters, ACS Nano, Materials Today Nano, NPG Asia Materials等著名期刊。

相關焦點

  • 「納米科技」重點專項項目「高性能中遠紅外半導體雷射器與探測...
    2018年9月25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項目「高性能中遠紅外半導體雷射器與探測成像晶片及應用」和「多場耦合納米異質結構光電子器件的基礎研究」在北京聯合召開啟動實施會議。
  • 光電集成技術研究綜述
    目前基於納米光子波導、光子晶體、表面等離激元以及人工電磁超材料的微納光電子新型功能器件,能夠調控微納尺度下的光場,產生奇異電磁響應和色散特性,並已用來初步實現微納尺度的集成光源、全光交換器、光開關、光調製器等。在基於砷化鎵、磷化銦、氮化鎵等無機半導體材料的光電子器件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新型複合納米光電材料和多種異質光電材料的微納加工技術和集成技術,是目前國際研究熱點。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重點專項「氮化物半導體...
    2020年9月21日下午,由北京大學作為牽頭單位,聯合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北京郵電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東省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湖南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合肥彩虹藍光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單位共同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 4個國家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定向項目出爐,分別由誰牽頭?
    6月18日,科技部網站發布消息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2019年擬支持4個定向委託項目,國撥經費總概算1.1億元。分別為北京大學牽頭的「自旋超導等新型關聯體系的量子態」、中科院物理所牽頭的「小量子體系」、上海交通大學牽頭的「馬約拉納零能模的構築與操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牽頭的「光學量子計算」。
  • 淺析光電集成技術發展現狀與趨勢
    在基於砷化鎵、磷化銦、氮化鎵等無機半導體材料的光電子器件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新型複合納米光電材料和多種異質光電材料的微納加工技術和集成技術,是目前國際研究熱點。此外,採用有機半導體材料的功能型器件,如OLED、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OSC)、有機薄膜電晶體(OTFT)等,也獲得了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
  • 半導體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儀器配置清單
    實驗室以研究和探索半導體體系中的新現象和新效應為主要目標,通過對固體半導體中的電子、自旋和光子的調控,探索其在電子/自旋量子信息技術、光電子及光子器件中的潛在應用,從最基礎的層面上提升我國電子、光電子、光子信息技術的創新能力,提升我國在半導體研究領域的國際競爭力。實驗室先後有5位成長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2位成長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 復旦大學在超分子組裝合成新型半導體納米線氣敏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作為一類重要的納米結構材料,半導體納米線(semiconductor nanowires)因其獨特的電學、光學、熱學以及電化學特性日益成為國際納米科學領域的前沿研究課題。半導體納米材料與器件涉及化學、材料科學、微電子、信息科學以及生物醫學諸多學科,並在新能源、智能納米傳感器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自旋波電子學物理、材料與器件」啟動會在北京...
    2016年10月3-4日,由北京大學物理學院俞大鵬院士牽頭,北京大學、南京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共同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自旋波電子學物理、材料與器件」項目啟動會在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召開。北京大學王傑副校長、科學研究部周輝部長應邀出席了會議。
  • 半導體所製備成功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和紅外量子級聯雷射器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半導體材料科學重點實驗室、低維半導體材料與器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及中科院等項目的支持下,經過努力探索,製備成功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和紅外量子級聯雷射器(QCL)系列產品系列產品。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有機二維異質結構的輸運性質調控及其微納器件...
    本站訊(通訊員 宋肖瑜、陳婧文)11月21日,由天津大學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共同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有機二維異質結構的輸運性質調控及其微納器件」青年項目2018年度報告會在天津大學衛津路校區第三教學樓會議室召開
  • ...重點專項「氮化物半導體新結構材料和新功能器件研究」 項目...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湖南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合肥彩虹藍光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單位共同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專項項目——「氮化物半導體新結構材料和新功能器件研究」項目課題中期檢查會議在北京西郊賓館會議中心舉行。
  • 研究首次證明可在二維垂直異質結中實現彈道雪崩
    但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肖沐/施毅課題組與該校物理學院教授繆峰課題組密切合作,讓兩者「邂逅」,首次在二維材料垂直異質結中提出和實現一種新型PN結擊穿機制:彈道雪崩。  基於傳統雪崩反向擊穿機制的光電探測器是實現單光子探測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成為通信網絡、光譜技術以及量子通訊等應用中的核心部件。
  • 徵求意見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
    徵求意見時間為2019年10月11日至2019年10月25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相關重點專項的凝練布局和任務部署已經戰略諮詢與綜合評審特邀委員會諮詢評議,國家科技計劃管理部際聯席會議研究審議,並報國務院批准實施。本次徵求意見重點針對各專項指南方向提出的目標指標和相關內容的合理性、科學性、先進性等方面聽取各方意見。
  • 我國科學家低維材料紅外探測器件的非對稱光耦合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靖、陳效雙和陸衛團隊提出了等離激元納米諧振腔非對稱集成的石墨烯紅外探測器件,揭示了該複合結構器件高對比度非對稱光耦合的原理,驗證了基於非對稱光耦合突破金屬-低維材料-金屬探測結構的兩大瓶頸問題,實現了泛光照射下顯著的自驅動光響應,超越常規的等離激元耦合光柵1個量級。
  • 「光電通信」未來光器件的主流發展方向:光子集成技術
    光集成技術是未來光器件的主流發展方向,近年來一直是業內關注和研究的焦點。當前,各種新的光集成技術層出不窮,各有所長,大有百花齊放的勢頭,但在未來的發展中,究竟何種技術會成為真正的熱點、將獨佔鰲頭主導光子集成領域?國內光集成研究現狀又究竟如何?
  • 半導體所等在納米線量子點單光子發射研究中獲得新發現
    半導體自組織InAs量子點因其具有「類原子」特性,是目前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器件研究最重要的固態量子結構之一。基於InAs量子點的高品質單光子的發射、讀取、操縱、存儲以及並行計算等是熱點研究方向。而InAs單量子點的可控制備(如精確定位、有序擴展、與光學諧振腔耦合等)是目前面臨的挑戰性問題。
  • 世界首臺晶圓級氮化矽異質集成雷射器
    02研究背景矽晶圓是製造半導體電晶體或集成電路(IC)的襯底,隨著微電子行業的開發能力不斷提高和更多資金注入,高品質矽晶圓的製造加工在光子學領域已逐漸撕掉「航天級尖端技術難題」的標籤,而基於矽光子集成技術的晶圓級矽基光子器件將是未來光通信、光互聯領域的具有革新意義產品。
  • 「大規模光子集成晶片」2018年度工作會召開
    」2018年度工作會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嘉定園區召開。  為了更好地總結「大規模光子集成晶片」先導專項2017年的工作完成情況,研究確定2018年亮點工作,切實做好工作計劃及任務分解,「大規模光子集成晶片」先導專項召開了2018年度工作會,會議邀請了院機關、承擔單位主管所負責人、科技處負責人、項目負責人以及相關核心人員參加。  會議由西安光機所副所長謝小平主持。
  • 中國信通院量子信息技術發展與應用研究報告(2020年)
    科技部和中科院通過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97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戰略先導專項等多項科技項目,對量子信息基礎科研應用探索進行支持。發改委牽頭組織實施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國家廣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等試點項目和網絡建設。工信部組織開展量子保密通信應用與產業研究,支持和引導量子信息技術的標準化研究和產學研協同創新。
  • 紅外光電子學研究
    紅外光電子學與低維半導體物理學交叉形成了低維子帶物理學分支,並導致了基於子帶物理學的新一代紅外光電子器件,其中包括已實現實用化的量子阱紅外探測器和紅外級聯雷射器[1-3]。依然是基於子帶物理,通過量子點特殊的少電子系統特性實現遠紅外波段的單光子探測則成為納光電子學方面成果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