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自旋波電子學物理、材料與器件」啟動會在北京...

2020-11-22 北大新聞網

2016年10月3-4日,由北京大學物理學院俞大鵬院士牽頭,北京大學、南京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共同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自旋波電子學物理、材料與器件」項目啟動會在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召開。

北京大學王傑副校長、科學研究部周輝部長應邀出席了會議。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於笑瀟、吳根處長代表項目管理部門出席會議並指導項目啟動的相關工作。王傑首先代表項目承擔單位北京大學熱烈祝賀該項目的正式啟動,對與會專家表示熱烈歡迎,並表示北京大學將從方方面面對該項目予以應有的支持和配合,預祝項目組取得重大研究突破。周輝對該項目予以厚望,並表示北大科研部將積極配合項目組做出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項目專家組成員由校內外15位著名的專家學者組成,包括夏建白院士、李樹深院士、沈保根院士、劉明院士、歐陽頎院士、黃如院士、龔旗煌院士,以及王玉鵬研究員、沈健教授、趙建華研究員、韓秀峰研究員、夏鈳教授、肖江教授等。與會專家們對項目給予了專業指導和中肯建議。

會議現場

項目負責人俞大鵬院士代表項目組對項目作了總體匯報,張懷武教授、廖志敏副教授、何亮教授和慄佳研究員分別匯報了各個課題組的人員組成、項目內容和研究方案、技術路線、年度任務和指標等。與會人員圍繞項目的具體內容進行了熱烈發言和深入討論。

與會專家對項目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本項目既有前沿的基礎研究又有強大的應用背景,新穎前沿,現有基礎好,在自旋電子探測手段上獨具特色。與會專家還就下一步在如何高質量完成項目任務、如何體現自身優勢走在世界前沿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專家們建議:加強與自旋波理論研究人員的合作,除了YIG體系外探索新的自旋波電子材料,圍繞國家需求做出有顯示度的工作。項目組成員認真聽取了專家意見和建議,俞大鵬院士表示,項目組將充分吸收專家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研究方案,細化研究制度,建立課題組間的交流機制,保證圓滿完成項目任務。

與會人員合影

項目簡介:

自旋波是在磁有序材料中電子自旋進動的集體傳播過程,具有無熱耗散、非歐姆接觸、極高工作頻率範圍、容易實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磁子超流等宏觀量子效應等優點。基於自旋波的信息傳輸、邏輯計算有可能成為後摩爾時代信息傳輸、處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自旋波電子學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潛力,在自旋波物理、材料和器件上的突破將有可能催生低能耗、可重寫、高頻率的自旋波計算機的誕生。本重點研發項目屬於「量子調控-量子信息」專項、「新型磁性材料、磁結構和自旋電子學」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重點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尋找適合於研究自旋波電子器件的極低阻尼係數、低損耗磁性絕緣體/半金屬及異質結材料、拓撲材料以及二維材料、反鐵磁材料、磁電耦合材料等新材料;2、研究自旋波的激發、傳播、幹涉、探測,包括自旋波的多場激發與調控、幹涉、相位調控,特別是自旋波傳播速度與弛豫長度探測等本徵性質;利用增強的SOC效應通過外電場激發和操控自旋波;3、研究磁微結構中的磁疇、磁渦旋、司格明子等自旋波動力學問題;通過應變調控磁彈耦合、自旋軌道耦合;製備自旋波平面波導、自旋波天線、自旋波邏輯器件、存儲器等器件;4、建立建全自旋波全電學探測、矢量網絡分析系統、元素與時間分辨的微區布裡淵光散射譜(BLS)、原子分辨的EMCD譜、球差矯正的洛倫茲成像技術、渦旋電子學等自旋表徵手段。

編輯:安寧


相關焦點

  • 「自旋波電子學物理、材料與器件」香山科學會議在京召開
    2016年2月23~24日,香山科學會議第553次學術討論會在北京香山飯店召開,此次會議以「自旋波電子學物理、材料與器件」為主題,潘建偉教授、沈保根研究員、李樹深研究員和俞大鵬教授擔任會議執行主席
  • 自旋電子學新突破:在簡單材料中生成超短自旋波!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研究電子自旋的科學稱為「自旋電子學」。自旋可以被迅速改變,並且能避免電荷帶來的發熱問題,從而降低功耗。因此,自旋電子學有望使得計算機和智慧型手機等電子產品變得更快速、更節能。自旋電子學被認為是研究未來電子器件的一個非常有前景方向。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重點專項「氮化物半導體...
    2020年9月21日下午,由北京大學作為牽頭單位,聯合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北京郵電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東省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湖南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合肥彩虹藍光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單位共同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 北大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氮化物半導體新結構材料和新功能...
    近日,由北京大學作為牽頭單位,聯合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北京郵電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東省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全量子化效應的原子級調控」項目啟動會召開
    2016年10月24日上午,由北京大學王恩哥院士牽頭,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復旦大學、湖南大學共同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全量子化效應的原子級調控」項目啟動會在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召開。王傑首先代表項目承擔單位北京大學熱烈祝賀該項目的正式啟動,對與會專家表示熱烈歡迎,預祝項目組取得重大研究突破。韋宇表示,北京大學將對該項目予以應有的支持和配合。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於笑瀟博士代表項目管理部門出席會議,並強調了項目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 在磁性材料中利用自旋波
    Divinskiy等人,《自然·通訊》)更小、更快、更高效,作為電子器件研發者努力的目標已經很多年了。例如,為使行動電話或計算機的單個組件小型化,目前,磁波被視為傳統數據傳輸方式即電流的優良替代者。隨著晶片越來越小,電子數據傳輸在某個時刻將達到極限,因為相距很近的電子會釋放大量熱量,這就會導致物理過程的中斷。
  • 物理學院王譯教授在《Science》上發表自旋電子學領域突破性工作
    物理學院王譯教授在《Science》上發表自旋電子學領域突破性工作 2019-11-29 21: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南交通大學主持的兩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啟動實施
    10月22日,西南交通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潘煒教授和閆連山教授主持的兩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寬帶微波光子信號調控核心器件與技術」(「光電子與微電子器件及集成」重點專項)和「新型光纖傳輸系統架構與關鍵技術研究」(「寬帶通信和信息網絡」重點專項)啟動。
  • 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重點專項——「新一代有機電致發光材料與器件...
    近日,2016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重點專項——「新一代有機電致發光材料與器件」項目啟動會在華南理工大學召開。    「新一代有機電致發光材料與器件」項目旨在開發和完善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一代有機發光材料/主體材料體系,使發光效率和壽命達到實用化的水平;掌握新一代有機發光材料的發光機制、構效關係、激發態過程及其調控規律,實現兼顧結構簡單、高效率、長壽命的新型器件結構,明確其內在物理機制和規律,為高性能材料和器件開發提供科學指導和解決方案;實現顯示器件的優化設計、集成和可控制備,使其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 無需電力,「波運算」邁出重要一步:MIT發明自旋波計算關鍵器件
    圖 | 英國物理學家焦耳對於不以發熱為應用目的的電子產品,例如手機、計算機等,我們是不希望它們產熱的,一方面,這是能源的浪費;另一方面,溫度升高也許會對電子在導體和半導體中的運動產生影響,甚至使得一些半導體元器件失效。並且如果一個電路或者一個器件出現局部過熱的情況,也許會在電路的封裝內部發生爆炸。
  • 68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匯總
    2020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指南已陸續公布。據動源君初步統計,截至6月2日,已發布指南(徵求意見)的專項(含定向)43個,其中6月1日新徵求意見的「引力波探測」重點專項 為2020年新增專項,至此,2015年啟動專項試點以來的重點專項數達到68個。
  • 自旋電子學新進展:生成並控制波長極短的自旋波!
    導讀近日,德國亥姆霍茲德勒斯登羅森道夫研究中心以及其他國家的科研人員們合作,成功生成並控制波長極短的自旋波。這項研究為進一步開發基於自旋波的電路奠定了重要基礎。背景近年來,小型化成為了電子器件的主要發展趨勢,電子元件的設計尺寸已縮小至納米級別。「摩爾定律」指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啟動暨年度總結會舉行
    12月20日上午,由河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張立新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植物高光效迴路的設計與系統優化」項目啟動會暨年度總結會在開封順利召開。
  • 進展 | 電子級二維半導體與柔性電子器件
    二維半導體材料具有超薄厚度(單原子層或少原子層),優異的電學、光學、機械性能及多自由度可調控性,使其在未來的更輕、更薄、更快、更靈敏的電子學器件中具有優勢。然而,現階段以器件應用為背景的單層二硫化鉬研究仍然存在以下兩個關鍵的科學問題:1.
  • 從電子到磁振子,自旋波計算開啟新篇章
    磁振子,電子的替代品 電子器件中信息的傳輸和處理是通過對電子的操控完成的,但是電子移動所產生的焦耳熱限制了電子器件向小型化和低功耗方向的發展。於是科學家不斷尋找電子的替代品,例如光子或磁振子。 在量子力學的等效波圖中,磁振子可以被看作是量化的自旋波。
  • 威高產品研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分子材料項目在威高正式啟動
    威高產品研發:11月1日,威高集團作為牽頭單位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醫用級聚氨酯熱塑性彈性體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樹脂研發、器械製造及產業化」項目啟動會在威高舉辦。研發項目責任專家、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研究員馮曉明,萬華化學集團新材料事業部總經理黃岐善、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石恆衝、上海化工研究院公司總工程師吳向陽、湖北大學教授施德安以及項目課題負責人及研究骨幹,威高集團副總工程師王晗、欒世方,威高留置針公司總經理張德海等參加了會議。
  • 自旋電子學的新突破可能會推動高速數據技術的發展
    自旋電子學 ,英語:Spintronics,是自旋(spin)和電子學(electronics)的一個混成詞,是關於除了基本的電子電荷之外,在固態電子器件中電子內在自旋的及其關聯磁矩的研究的一門新興的學科和技術。
  • 大連理工大學在自旋電子學領域取得突破性研究進展
    大連理工大學在自旋電子學領域取得突破性研究進展 作者:謝小芳 2019-12-01 01:18   來源:大連日報   月29日,大連理工大學物理學院、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王譯教授與新加坡國立大學Hyunsoo Yang教授,在世界頂級期刊《科學》(Science )上發表突破性成果:利用自旋波翻轉磁矩實現數據存儲與邏輯運算。
  • 自旋電子學領域獲突破性進展—新聞—科學網
    11月29日,大連理工大學物理學院、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王譯教授與新加坡國立大學Hyunsoo Yang教授,在 《科學》上發表重要工作:利用自旋波翻轉磁矩實現數據存儲與邏輯運算。 遵循摩爾定律飛速發展的現代電子器件尺寸越來越小,晶片因電荷高速運動和頻繁碰撞引發嚴重發熱,不但造成高能耗,同時限制處理速度與集成密度的提高,成為阻礙當前器件發展的一個嚴重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能切身體會到電子產品耗電、發熱而帶來的嚴重不便。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青年項目啟動會召開
    11月17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青年項目「面向腫瘤精準免疫治療的活體內活性氧自由基動態可視化定量檢測」啟動會以線上會議的方式召開。該項目由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分析科學研究中心劉書琳研究員牽頭承擔。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院士出席並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