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氮化物半導體新結構材料和新功能...

2020-11-27 電子產品世界

  近日,由北京大學作為牽頭單位,聯合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北京郵電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東省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湖南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合肥彩虹藍光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單位共同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重點專項「氮化物半導體新結構材料和新功能器件研究」項目啟動會,在北京西郊賓館會議中心舉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10/393349.htm

  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材料處處長史冬梅、「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專項主管楊斌代表項目管理部門出席並指導項目啟動的相關工作。出席項目啟動會的專家包括南京大學鄭有炓院士、北京大學甘子釗院士、基金委信息學部主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郝躍院士、基金委信息學部綜合處潘慶處長、香港科技大學葛惟昆教授、蘇州納米所徐科研究員、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邱宇峰教授、半導體所陳弘達研究員、李晉閩研究員、南京大學施毅教授、物理所韓秀峰研究員、北京大學沈波教授和王新強教授等。北京大學科研部副部長韋宇也應邀出席了啟動會。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寬禁帶半導體研究中心唐寧副教授作為項目負責人介紹了項目總體情況以及項目的實施方案。項目各課題負責人清華大學郝智彪教授、蘇州納米所邊歷峰研究員和唐寧分別匯報了所負責課題的概況、實施方案及近期研究進展。

  該項目圍繞後摩爾時代信息領域對分立光電子和電子器件的需求,開展基於氮化物半導體新結構材料和新功能器件的研究,重點突破氮化物半導體的零維量子點、一維量子線和二維量子阱及其複合結構等低維量子結構的製備,深入研究低維量子結構中載流子的輸運/複合/躍遷及其調控規律,研製出單光子源、紫外紅外雙色探測器、太赫茲發射及探測器件和自旋場效應電晶體器件,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為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和器件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專家組針對項目的研究內容進行了研討與分析,在對項目充分肯定的同時,也對項目的基礎科學創新、關鍵考核指標以及團隊合作、項目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並預祝項目組順利完成項目任務,推動我國在寬禁帶半導體材料和器件領域的進一步發展。


相關焦點

  • ...重點專項「氮化物半導體新結構材料和新功能器件研究」 項目...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湖南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合肥彩虹藍光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單位共同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專項項目——「氮化物半導體新結構材料和新功能器件研究」項目課題中期檢查會議在北京西郊賓館會議中心舉行。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重點專項「氮化物半導體...
    2020年9月21日下午,由北京大學作為牽頭單位,聯合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北京郵電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東省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湖南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合肥彩虹藍光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單位共同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 ...項目啟動,北大、清華等14家單位聯手發力第三代半導體氮化物研發
    摘要:10月18日,由北大、清華等14家單位共同承擔的 「氮化物半導體新結構材料和新功能器件研究」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是「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研發計劃的一個重點專項。集微網消息,2018年10月18日,由北京大學作為牽頭單位,聯合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等14家單位共同承擔的 「氮化物半導體新結構材料和新功能器件研究」項目啟動會在北京舉行。(圖片來源:北京大學新聞網)該項目是「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研發計劃的一個重點專項。
  • 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重點專項—「大失配、強極化第三代半導體材料...
    近日,2016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重點專項—「大失配、強極化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體系外延生長動力學和載流子調控規律」項目啟動會在北京召開。    「大失配、強極化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體系外延生長動力學和載流子調控規律」項目旨在系統掌握氮化物半導體的外延生長、應力缺陷、載流子輸運/複合及調控規律,攻克藍光發光效率限制瓶頸,突破高Al和高In氮化物材料製備難題,實現高發光效率量子阱和高遷移率異質結構,為推動高性能氮化物半導體器件研究和產業化進程提供技術支撐,帶動電子材料產業轉型升級。
  • 「大失配、強極化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體系外延生長動力學和載流子...
    為積極有序推進「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重點專項「大失配、強極化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體系外延生長動力學和載流子調控規律」項目的組織實施工作,2016年10月23日此專項項目啟動會在北京順利召開。會議由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指導,項目牽頭單位北京大學主持,共14家支持單位協辦召開。此次會議共有16家單位50位代表參加,項目負責人、北京大學王新強教授主持會議。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有機二維異質結構的輸運性質調控及其微納器件...
    本站訊(通訊員 宋肖瑜、陳婧文)11月21日,由天津大學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共同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有機二維異質結構的輸運性質調控及其微納器件」青年項目2018年度報告會在天津大學衛津路校區第三教學樓會議室召開
  • 聚燦光電: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籤訂新型氮化物智慧光電...
    一、協議的基本情況 (一)協議籤訂的基本情況 為了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相關應用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應用技術發展,以高性能新型氮化物光電器件與集成為主要對象,瞄準超越照明等創新應用領域,結合國家科技創新發展規劃中新型光電子器件與集成的前沿戰略需求,共同開展面向光通信的氮化物光電器件與集成研究。
  • 西北大學牽頭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近日,由西北大學牽頭,南京工業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南京農業大學、蘇州大學等單位共同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人造蛋白合成的細胞設計構建及應用」啟動會暨年度匯報會在太白校區召開。
  • 第三代半導體固態紫外光源材料及器件關鍵技術
    與矽(Silicon, Si)、GaAs等半導體材料相比,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禁帶寬度大,具有擊穿電場高、熱導率高、電子飽和速率高等優越性質。其中氮化物材料是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中最引人矚目的材料,尤其是GaN(氮化鎵)基光電子器件在白光照明領域非常成功。然而藍光LED(發光二極體)的技術專利受制於歐美日等從事該行業較早的國家。
  • ...強極化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體系外延生長動力學和載流子調控規律...
    近日,2016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重點專項—「大失配、強極化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體系外延生長動力學和載流子調控規律」項目啟動會在北京召開。    「大失配、強極化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體系外延生長動力學和載流子調控規律」項目旨在系統掌握氮化物半導體的外延生長、應力缺陷、載流子輸運/複合及調控規律,攻克藍光發光效率限制瓶頸,突破高Al和高In氮化物材料製備難題,實現高發光效率量子阱和高遷移率異質結構,為推動高性能氮化物半導體器件研究和產業化進程提供技術支撐,帶動電子材料產業轉型升級。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自旋波電子學物理、材料與器件」啟動會在北京...
    2016年10月3-4日,由北京大學物理學院俞大鵬院士牽頭,北京大學、南京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共同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自旋波電子學物理、材料與器件」項目啟動會在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召開。北京大學王傑副校長、科學研究部周輝部長應邀出席了會議。
  • 半導體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儀器配置清單
    2013年1月實驗室在荷蘭設立其海外研發實體機構—「半導體照明聯合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代爾夫特研究中心」,成為中國首個在海外建立分中心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自成立以來,實驗室承擔了近百個科技部、基金委和科學院的重大和重點項目,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5項;黃昆先生獲得200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4年半導體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被授予國家重點實驗室計劃先進集體稱號。實驗室具有良好的科研氛圍、科研設備和環境條件,擁有雄厚的科研積累和奮發向上的科研團隊,並多次獲得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的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
  • 寧波材料所突破氮化物螢光粉綠色低成本合成技術
    由於能源的緊缺,目前全世界節能產品的研發和替代已經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趨勢,而日常生活中的照明和顯示器件佔據了電能消費的大部分份額,因此LED(光電二極體)半導體照明技術已經成為世界各地競相發展的焦點。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項目「拓撲超導...
    2018年9月7日下午,由北京大學作為牽頭單位,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參與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項目「拓撲超導等關聯體系的量子態」啟動會在北京大學物理學院西樓563報告廳舉行。
  • 從第四屆國際氮化物相關材料研討會掌握最新的研發現況
    Spinel Nitrides and Related Materials)按照往例在德國南邊萊茵河河畔的Ruedesheim舉行,該會自1992年第一屆起就選定高溫高壓γ-Si3N4等超硬材料為研究領域,重要貢獻為陸續研擬許多國際合作的研發方向。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型納米結構的高能量長壽命鋰/鈉複合空氣電池...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海霞 嚴振華)7月20日,南開大學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型納米結構的高能量長壽命鋰/鈉複合空氣電池」納米項目中期總結會在天津召開。南開大學副校長李靖出席會議。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我校科技處、項目組成員參加會議。
  • 迎來新突破!北大碳基晶片研發成功,碳納米管成第3代半導體材料
    矽的提純工藝歷經60年的發展,目前應該是人類最先進的水平了,但是無奈「矽速」慢,想要繼續提升晶片的性能,那就改變晶片的裡面半導體電晶體的製作材料,在第二代半導體材料的研發中出現了砷化鎵(GaAs)、銻化銦(InSb)、三元化合物半導體等一些材料,其中以砷化鎵技術最為成熟。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項目落戶江蘇-蘇州相城
    近日,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公共服務平臺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重點專項2020年度項目進行了公示,共9個項目立項。位於蘇州相城的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的企業運作主體集萃新材料研發有限公司牽頭申報的《面向工業製造的金屬工程部件應力場探測與調控原位實驗集成系統》項目成功立項,這是今年江蘇唯一一個立項的「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重點專項,也是此次立項的9個項目中,唯一一個由企業承擔的重大專項,是科技改革「研發作為產業、技術作為商品
  • 【科技之星】新能源新材料研發和產業化轉化的踐行者——陳繼濤
    近年來,陳繼濤作為項目負責人已承擔並完成多項國家863計劃項目和省部級科技項目,包括863計劃重點項目—磷酸鐵鋰規模化生產技術研究。這種新型高安全性、長壽命性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出現,使得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能和循環壽命大幅度提高,從而使得鋰離子電池在電動汽車中的應用成為可能。
  • 發現丨臺灣團隊研發出革命性半導體材料
    陳志泰團隊克服許多限制找到新的磊晶成長方式,他指出,團隊研發出來的方法,可以有效抑制結構缺陷發生,缺陷比傳統的少100到1000倍,幾乎完美的緩衝層,讓材料厚度只有不到300奈米,比傳統方式薄20倍,承載電壓可以達到1500伏特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