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應用的量子計算機中,一個很大的技術挑戰是,需要大量的物理量子比特來處理計算過程中累積的計算錯誤,而此行為需要耗費大量資源和時間。
近日,日本國立信息學研究所(NII)和日本電報電話公司(NTT)的研究人員們,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效的軟體方法,該方法可將量子線路顯著壓縮,從而降低了對硬體開發的要求。
壓縮的前因
雖然量子計算機離商業化還有一定的距離,但在早期的實驗中,量子計算機的「量子優勢」——即比經典計算機計算速度快數百甚至數千倍的能力,確實已得到了驗證,且是在嘈雜中型量子(NISQ)處理器上實現的。
不幸的是,NISQ設備在運行中依舊會出現大量錯誤。為了在現實世界中,真正應用「量子優勢」,我們需要設計一個高容錯的、可全面運行的大型量子計算機。
目前,可將100個量子比特放置於NISQ設備中,但容錯計算機需要至少數百萬個量子比特,才能以足夠低的錯誤率對邏輯信息進行編碼。
容錯量子計算線路的實現,不僅可以使量子計算機變得更大,也使其運行時間變得更長(數量級別的增長)。反之,擴展的運行時間意味著計算更容易出錯。
雖然硬體的進步會彌補這一缺口,但是NII和NTT的研究人員們從軟體開發角度,通過壓縮大規模容錯量子計算機中的量子線路,解決了這個問題。
壓縮的結果
NII的研究人員表示,通過壓縮量子線路,我們可以縮小量子計算機的體積和其運行時間,從而減少了對容錯能力的要求。
為了保證大規模量子計算機體系結構的正常運行,需要通過糾錯碼來實現,而其中最常用的是表面碼及其變體。
研究人員們將重心放在其中的3D拓撲代碼上,該代碼特別適用於分布式量子計算機,且對不同的硬體都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在3D拓撲代碼中,因為量子線路看起來像交錯的管道,所以又被稱為「編織線路」。可以對編織線路的3D圖進行壓縮,來減少其所佔體積。
圖2|編織線路(來源:Quantum Computing)
迄今為止,這種對於管道的操縱技術都是臨時特設的,實際操作中可以參照的規則少之又少。
NII的另一研究人員表示,以前的壓縮方法並不能保證量子線路都是正確的,在參照鮮有的壓縮規則進行壓縮時,必須再次小心翼翼核檢其正確性。而這一系列的操作,堪比運行整個量子線路的困難性。
研究團隊建議在中間編譯階段時使用ZX演算作為語言,ZX演算是一種2D圖形語言(使用圖表和圖像代替文字),專門用於直觀表示量子比特的處理過程。更重要的是,它帶有一整套操作規則。
圖3|ZX演算語言(來源:zxcalculus)
研究人員通過ZX演算與編織線路組件之間的平移關係,來運用ZX演算。且他們已經證明,可以將邏輯門線路的這兩種表示,利用一種一直隱藏在ZX演算中的新解釋實現相互映射。
ZX演算語言可以運用一組轉換規則來改變線路結構,而不改變其基本的數學含義,從而確保其正確性。
通過改變這種概念性結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縮減線路的體積,一旦將這種新結構映射到實際的編織量子線路中,就可以獲得相當大的壓縮率。
研究報告顯示,採用這種技術後,壓縮率最高可降低77%,比之前的最佳程度還降低了40%。
同樣參與此次研究的NTT的研究科學家表示,壓縮方法及其進一步的發展,可以提前數年實現現實世界中的容錯量子計算機。
NII的量子信息科學官方表示,這可能成為未來作業系統開發的基礎。雖然在完全可擴展的量子計算機上,實現這些軟體的開發仍需要一些時間,但我們的方法可以大幅度減少硬體開發類的工作。
#網際網路##百度##谷歌##阿里巴巴##微軟#
關注@量子客,獲取量子領域一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