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電路壓縮新方法:有望提前實現商用量子計算機

2020-11-24 量子認知

要達到任何實際的、現實世界中的量子計算機,最重要的技術挑戰在於需要大量的物理量子位來處理在計算過程中所累積的誤差。正是這種量子誤差校正耗費密集資源並且計算耗時,從而嚴重阻礙了量子計算機的商用化。

現在,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有效的軟體方法,可以顯著壓縮量子電路,從而緩解了對量子計算機硬體開發的要求。

量子計算機遠未達到商業現實,所謂的「量子優勢」,即量子計算機的計算能力比傳統計算機快很多倍,實際上是在一個被稱為「嘈雜的中級量子技術」基礎上實現的。

「嘈雜的中級量子」技術,英語:Noisy Intermediate-Scale Quantum technology,簡稱:NISQ,這一術語由著名量子物理學家、量子信息科學先驅、加州理工學院量子信息與物質研究所所長、約翰·普雷斯基爾(John Preskilll)提出。許多人可能沒聽說過普雷斯基爾,但可能聽說過他所提出的著名的「量子優勢」或「量子霸權」一詞。

「嘈雜的中級量子」技術NISAQ

普雷斯基爾提出,NISQ技術,對具有50-100量子位的量子計算機,可能能夠執行超越當今經典數字計算機能力的任務,但是量子門的噪聲將限制可以可靠執行的量子電路的大小。NISQ設備將成為探索多體量子物理學的有用工具,並可能具有其他有用的應用程式,但是100量子位的量子計算機不會立即改變世界,我們應該將其視為邁向更強大功能的重要一步未來的量子技術。

問題在於,NISQ設備易於在運行過程中累積許多錯誤。為了在現實世界中應用量子優勢,需要設計一種具有高容錯性的、可全面運行的大規模量子計算機。當前,可以將NISQ設備設計成具有大約100量子比特,但是容錯計算機將至少需要數百萬個物理量子比特,才能以足夠低的錯誤率對邏輯信息進行編碼。量子計算電路的容錯實現,不僅使量子計算機更大,而且使運行時間更長了幾個數量級,擴展的運行本身反過來意味著計算更容易出錯,從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儘管量子計算硬體的進步將可能解決這一資源缺口,但從目前來看還需要較長的一段時期才能有所突破。

現在,日本國立信息學研究所(NII)和日本日本電報電話公司(NTT)的研究人員,通過壓縮大規模容錯的量子電路,從軟體開發方面解決了這一問題,潛在地減少了對量子計算機硬體改進的需求,有望通過這一電路壓縮的新方法,可以提前數年交付現實世界的量子計算機。該最新研究發現論文,題為:「ZX演算輔助量子編織電路的有效壓縮」,發表在最新的《物理評論X》上。

論文第一作者之一、NII研究員、麥可·漢克斯(Michael Hanks)說:「通過壓縮量子電路,我們可以減小量子計算機的尺寸及其運行時間,從而減少對錯誤保護的要求。」如圖所示使用建議的方法壓縮初始體積為882的電路,壓縮後的精簡電路的體積為420,小於原始體積的一半。

ZX演算電路壓縮

大規模量子計算機體系結構依賴於糾錯碼才能正常運行,其中最常用的是表面碼及其變體。研究人員專注於這些變體之一的電路壓縮:3D拓撲代碼(3-D-topological code)。該代碼在分布式量子計算機方法中表現特別出色,並且對不同種類的硬體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3D拓撲代碼

在3D拓撲代碼中,量子電路看起來像是交錯的管子或管道,通常稱為「編織電路」(braided circuits)。編織電路的3D圖可以進行壓縮,從而減小其佔據的體積。到目前為止,挑戰在於這種「管道操縱」是以臨時方式執行的,而且,如何做到這一點僅存在一部分規則。

論文作者之一、NII研究員、瑪塔·埃斯塔雷拉斯(Marta Estarellas)說:「以前的壓縮方法不能保證所得的量子電路是否正確。」 「每次應用這些壓縮規則之一時,都必須非常小心地檢查其正確性。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因為這樣的任務就像運行整個量子電路一樣困難。」

研究團隊建議使用稱為ZX演算(ZX calculus)作為此中間編譯階段的語言。 ZX演算是2000年代後期開發的一種二維圖解語言,即使用圖表和圖像代替詞彙,專門用於直觀表示量子位過程。更重要的是,它帶有一整套操作規則。

ZX演算圖解語言

研究人員通過發現ZX演算與編織電路組件之間的平移關係來利用ZX演算。研究人員表明,通過識別一直隱藏在ZX演算中的新解釋,可以將邏輯門電路的這兩種表示形式相互映射。

3D拓撲代碼ZX演算

ZX演算語言可以應用一組轉換規則來更改電路的結構,而無需更改其基本的數學含義,因此也可以更改其操作,從而確保其正確性。通過仔細更改該概念結構,可以將電路的體積降至最小,一旦將這種新結構映射到實際的編織量子電路,就可以實現相當大的壓縮率。

研究人員報告說,採用這種技術後,壓縮率降低了77%,與以前的最佳努力相比,降低了40%。論文作者之一、NTT研究科學家、William J. Munro表示:「壓縮方法及其進一步的開發可以提前數年實現現實世界的容錯量子計算機的實現。」

該研究論文主導、NII量子信息科學全球研究中心主任、根本香絵表示:「有趣的是,它也可能是未來作業系統開發的基礎。 「要在完全可擴展的量子計算機中實施這些軟體開發,仍需要花費很多年,但與此同時,我們的方法可以節省與硬體開發相關的大量工作。」

根本香絵

根本香絵,英文名:Kae Nemoto,著名日本理論物理學家,她以在光子學、超輻射、量子能量傳輸、和線性光學量子計算方面的研究而聞名,同時是美國國立信息學研究所和研究生院教授、日本-法國信息學實驗室聯合主任。她於1993年獲得碩士學位,並於1995年獲得博士學位。2015年為美國物理學會(APS)院士、物理研究院院士,被譽為「是開拓了量子信息處理和通信的量子光學實現理論的先驅」。

參考:Effective Compression of Quantum Braided Circuits Aided by ZX-Calculus, Physical Review X.Published 11 November 2020. DOI: 10.1103/PhysRevX.10.041030

#量子計算機對人類發展的影響#

相關焦點

  • 量子電路壓縮新方法:有望提前實現商用量子計算機
    ,可以顯著壓縮量子電路,從而緩解了對量子計算機硬體開發的要求。為了在現實世界中應用量子優勢,需要設計一種具有高容錯性的、可全面運行的大規模量子計算機。當前,可以將NISQ設備設計成具有大約100量子比特,但是容錯計算機將至少需要數百萬個物理量子比特,才能以足夠低的錯誤率對邏輯信息進行編碼。量子計算電路的容錯實現,不僅使量子計算機更大,而且使運行時間更長了幾個數量級,擴展的運行本身反過來意味著計算更容易出錯,從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 IBM將推出53量子比特的可「商用」量子計算機
    新華社華盛頓9月18日電(記者周舟)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18日宣布,將在下月推出53量子比特的可「商用」量子計算機,向外部用戶開放使用。IBM說,這是該公司迄今開發的最強大的量子計算系統。新的量子計算系統安裝在IBM位於紐約州新的量子計算中心。目前該中心擁有5個20量子比特的系統、1個14量子比特的系統和4個5量子比特的系統。下月該中心將擴充到14個量子計算系統,其中包括這個新的53量子比特計算機。IBM研究院院長達裡奧·吉爾說,新的量子計算系統可以讓用戶運行「更加複雜的糾纏和連接設備」。
  • 谷歌開源量子算法框架Criq,有望找到量子計算機真正用途
    擁有50-100量子比特、以及高保真量子門 (Quantum Gate) 的計算機,便可稱為NISQ計算機。谷歌開發出的具有72個量子比特的Bristlecone晶片便是NISQ。谷歌希望藉助NISQ在五年內實現商業化。 據了解,該框架尚未在真正的量子計算機上運行(只是模擬一個),但有望幫助量子計算機找到一些用途。Criq能提供什麼樣的算法開發支持呢?
  • 量子計算機有望突破,新理論提示開發量子算法更有效方法
    普渡大學的科學家們說,但是大多數時候,創造一種可以擊敗傳統計算機的量子算法是一個偶然的過程。為了給該過程帶來更多指導並減少其隨意性,這些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理論,該理論可能最終導致對量子算法進行更系統的設計。發表在《高級量子技術》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描述的新理論是確定可以用可接受數量的量子門來創建和處理哪些量子態以勝過普通算法的首次已知嘗試。
  • 日本科研人員使得量子計算機提前交付?
    在現實應用的量子計算機中,一個很大的技術挑戰是,需要大量的物理量子比特來處理計算過程中累積的計算錯誤,而此行為需要耗費大量資源和時間。近日,日本國立信息學研究所(NII)和日本電報電話公司(NTT)的研究人員們,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效的軟體方法,該方法可將量子線路顯著壓縮,從而降低了對硬體開發的要求。
  • 谷歌發現構建量子計算機簡便方法,大大提前量子計算機問世時間
    量子計算機是一種基於量子物理機制處理數據的計算機,能夠以遠高於目前計算機的速度運行。政府和技術企業巨頭已對量子計算機的研發投入了海量資源,但是沒人能說清量子計算機離實用化到底還有多久。前日,谷歌和西班牙巴斯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公布了一項研究成果,人類有望以較之前簡便的多的方法構建一臺能充分發揮量子計算能力的驗證樣機。
  • 量子計算機誕生,再連接光量子通信網絡,就能實現量子網際網路啦!
    研究團隊正在努力研製一種64量子比特的設備,並希望在未來三年內推出,然後是一個100量子比特的設備,作為國家資助研究計劃的一部分,再過五年,或將最終能實現在單個晶片上集成多達1000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
  • 量子計算機誕生,再連接光量子通信網絡,就能實現量子網際網路啦
    研究團隊正在努力研製一種64量子比特的設備,並希望在未來三年內推出,然後是一個100量子比特的設備,作為國家資助研究計劃的一部分,再過五年,或將最終能實現在單個晶片上集成多達1000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挑戰二:穩定性量子計算機面臨的另一個主要挑戰是:如何處理量子比特對溫度波動和噪音等的影響。
  • 量子糾纏或讓「絕熱量子計算機」有了實現途徑
    相對經典計算機而言,基於量子力學的量子計算機,越來越成為科學家關注的熱點。如何通過量子計算實現量子霸權,也成為理論研究者建模的重點對象。近日,國際物理學期刊《物理學評論快報》上,發表的一篇名為《量子可積條件下的量子退火和熱化》的論文,提出一種引入了量子糾纏機制、嚴格可解的絕熱量子計算模型。
  • 我國量子計算新成果!全新半導體量子晶片架構有望實現多量子比特...
    近日,本源量子與中科大郭光燦團隊合作,在利用微波諧振腔耦合與擴展半導體量子比特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兩個半導體量子比特與微波諧振腔強耦合,並初步探索了利用片上微波光子耦合多量子比特的半導體量子晶片架構。該研究成果近期在線發表在國產綜合性旗艦期刊Science Bulletin上。
  • 量子計算機問世將會是比特幣的終結者嗎
    真正到商用階段可能還需些時日。那麼有了大算力的量子計算機對生物科技、航天航天技術、基礎物理學的研發時間周期肯定有一個加速製造的過程。是一件好事。當然有人提到對區塊鏈比特幣這類虛擬貨幣的算法是否構成威脅,那麼咱們就此展開一些推論來看看他對數字貨幣有多大的衝擊。
  • 量子計算機革命性突破!量子門疊加態首次實現
    奧地利物理學家成功在實驗室將兩個邏輯門疊加構建出全新量子計算機模型,能比標準量子計算機更高效地完成量子計算任務。新研究有望為全新量子計算建立理論基礎,並設計出計算速度更快的量子計算機。
  • 量子計算機首次正式投入商用 要價一千萬美元
    加拿大量子計算公司D-Wave近日正式發布了全球第一款商用型量子計算機「D-Wave One」,量子電腦的夢想距離我們又近了一大步。D-Wave公司的口號就是——「Yes, you can have one.」。
  • 我國量子計算機領域創造多個世界紀錄,美國將發布最強量子計算機
    本次霍尼韋爾聲稱,其將在未來三個月內發布全球量子體積(Quantum Volume)最強大的量子計算機,量子體積至少為64,是目前世界排名第一IBM量子計算機的一倍!量子體積,是IBM提出用于衡量量子計算機強大程度的一個專用性能指標,其影響因素包括量子比特數、門和測量誤差、設備交叉通信、以及設備連接和電路編譯效率等。
  • 美、日、中,三國的量子計算機,進度如何?
    該一體機包含啟動一個量子計算實驗所需的全部裝置,如量子計算硬體冷卻設備等,這是通用近似超導量子計算機(Universal Approximate Superconducting Quantum Computer)首次脫離實驗室實現商用。但一些業界人士認為,該機器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商用量子計算機,其算力還遠不如手機,主要將用於研究和教育方向。
  • 科普問答 | 現有的量子計算機能否破解rsa等商用軍用加密技術?
    群友問:現有的量子計算機能否破解rsa等商用軍用加密技術?實用型的通用量子計算機能做出嗎?如果不能,是因為計算原理導致的嗎?回答者 科學家謝頓傳統計算機用0和1來存儲數據,這些數字是用電路中特定位置的電壓來表示的。量子計算機用來存儲數據的對象是量子比特,它使用量子算法來進行數據操作。量子比特表現出一些在經典物理學世界中不存在的特殊性質。比如,它存在疊加態,可以同時既是0又是1,它們還可以形成量子糾纏。
  • 新紀錄!光—物質量子糾纏實現50公裡光纖傳輸,量子網際網路要來了?
    新紀錄!光—物質量子糾纏實現50公裡光纖傳輸,量子網際網路要來了?因斯布魯克的實驗物理學家本·蘭寧(Ben Lanyon)正在研究未來量子網際網路的這些重要交叉點。近日,他在因斯布魯克大學實驗物理系和奧地利科學院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研究所的團隊已經創造了物質和光之間量子糾纏轉移的新紀錄。他們首次用光纜將量子糾纏傳輸了50公裡,比以前的數字高出兩個數量級。本•蘭寧表示,這是可以開始建設城際量子網絡的實際距離。
  • 廉價緊湊型量子級聯雷射器 實現6G電信連接有望指日可待
    在QCL中,電子負責發射光子進入隨後的量子阱中,由此一個電子可以產生幾個光子,效率非常高。從一個量子阱到另一個量子阱的過渡稱為「量子級聯」。圖片來源:網絡近日,一個來自德國、義大利和英國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關鍵的光子組件,實現了半導體量子阱的子帶間躍遷與金屬腔的光子模式超強耦合,有望用可飽和吸收體(SA)來製造廉價的、可引發短太赫茲脈衝的量子級聯雷射器(QCL)。
  • 光學布線新技術:有望用於打造大型量子計算機
    導讀據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演示了一項新技術,可以在原子上開展敏感的量子運算。在這項技術中,控制雷射直接在晶片內部傳送,從有望打造基於囚禁離子的大規模量子計算機。任何多餘的顫動都會嚴重幹擾量子計算機的運作。創新近日,在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喬納森·霍姆(Jonathan Home)及其在量子電子研究所的同事們演示了一種新方法,以一種穩定的方式,將多個雷射束準確地照射到晶片內適當的位置,甚至可以在原子上執行最細微的量子運算。
  • 光學布線新技術:有望用於打造大型量子計算機!
    導讀據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演示了一項新技術,可以在原子上開展敏感的量子運算。在這項技術中,控制雷射直接在晶片內部傳送,從有望打造基於囚禁離子的大規模量子計算機。任何多餘的顫動都會嚴重幹擾量子計算機的運作。創新近日,在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喬納森·霍姆(Jonathan Home)及其在量子電子研究所的同事們演示了一種新方法,以一種穩定的方式,將多個雷射束準確地照射到晶片內適當的位置,甚至可以在原子上執行最細微的量子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