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中外專家都對「三星堆文明」充滿了好奇心,因為其出土文物都十分「特別」甚至有像方向盤一樣的文物引發網友們無限遐想。
姿態奇怪的大立人
1986年,三星堆2號祭祀坑內出土了一堆青銅殘骸,之後文物專家花了幾年的時間進行修復、復原,終於一個高1.8米的青銅大立人站在世人面前,加上他腳下的高臺,總共有2.62米。他是世界上最高、最完整的青銅立人像,人稱「東方巨人」,又被親切地稱為「大立人」。
大立人手裡到底拿的啥?引發網友對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像展開了大猜想:火炬說、青龍劍說,甚至冰淇淋說,讓人「腦洞」大開。三星堆博物館相關工作人員回應說,目前有5種說法有根據,其中是象牙最靠譜,較符合三星堆的歷史特徵。#靈異奇聞故事匯#
作為三星堆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大立人賺足了遊客的眼球,從整體上看他頭戴花冠,身穿華服,衣服看似繁複而精麗,上有龍紋、鳥紋、蟲紋等紋飾,衣服的後端形狀似「燕尾」,站在高高的神獸上,氣勢不凡。大立人最引人矚目的是他的兩隻手,兩臂環抱,兩手呈虛握的圈圈,那麼他手裡原本拿的啥?大立人出土於祭祀坑,從他的穿著外形看地位不一般,很可能是一名祭師。另外從其他祭祀坑出土的青銅器上,有大量的龍或蛇的形象,這會不會是一個以龍蛇為圖騰的群體,祭師手握龍蛇來祭祀?令人欣喜的是,三星堆後來修復的一條青銅大蛇就出土於2號坑。
如果說以上只是猜測的話,那麼民間收藏的一幅三星堆玉石雕刻上更坐實了這一點,上面清楚明了雕刻了一個祭師模樣的人,與大立人如出一轍,他手中握著一條巨大的龍蛇,後面跟著朝拜者,最後兩位手裡各自握著一條小蛇。
奇怪的文物
耳三漏,亦作「耳參漏」,謂兩耳各有三孔。舊傳為聖人的異相。古籍說:「禹耳三漏」,就是說大禹的耳朵上有三個洞。"堯眉八彩,舜目重瞳,禹耳三漏"眉分八彩:堯眉分八彩,舜目有重瞳。古書記載堯幼時生有異相,眉分八彩。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 不驕不舒。傳說堯的眉毛有八種顏色,舜的眼中有 兩顆瞳仁,都是帝王之相。禹耳三漏:傳說大禹有三個耳朵眼兒。
三星堆出土文物中,也是有相同特徵的文物出土。那三星堆文明會不會和夏文明有什麼聯繫……
三星堆有文字嗎?
三星堆文化器物出現古老文字,多數不是簡單的刻符,而是很成熟的文字,部份可用彝文釋讀,字形、字音和字意都是古彝文。為什麼上古時期的文物上有彝文呢?因為彝文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應該是彝文和漢文的前身,即語言學所謂的「先語言」。
彝文歷史有千年、萬年說,可考年代不明,因古彝文創造時間太久遠了。遠古的時候華夷不分,現在稱為漢族的人和稱為彝族的人同宗同祖,彝文字和漢文字也是同源關係。彝族和漢族就像棵大樹,莖杆是一根,多頭分枝,逐漸分化而成,文字也就此發展成兩種文字。
即使現在,部份漢字部首和小寫數目字與古彝文也相同。漢文分支後,比較規範,使用人口多,便枝繁葉茂;彝文使用人口比少,流行區域偏僻,不易受外來文化衝擊,所以仍保留著最古老的樣式。彝族先民希慕遮部約在商末周初時自旄牛徼外入居於『邛之滷』,即成都平原達31代之久,與當地土著濮人融合,並與自西北遷來的昆夷通婚,故三星堆的文字體系混合古彝文理所當然。
彝族是中國土著人,彝族先民上古時期居於成都平原,是古夷人和古蜀人的後裔。現在的彝族也主要居於成都周邊滇川黔桂等地,與漢族和其他民族雜居,與漢藏語系的華人一脈相承、同舟共濟。正是共同的祖先,創造了三星堆這樣發達非凡的古文化,或也只有共同的研究,方能尋到出路。
中華文明是一種多民族融合的文化,為何四大文明只有華夏文明一直延續,因為其包容性強,隨著中國文物專家不斷的深入研究,終於一日會探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