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尾巴草,別名狗尾草、阿羅漢草、稗子草,屬禾本科、狗尾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
分布中國各地;原產歐亞大陸的溫帶和暖溫帶地區,現廣布於全世界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
生於海拔4000米以下的荒野、道旁,為旱地作物常見的一種雜草。狗尾巴草種子發芽適宜溫度為15~30℃。種子借風、灌溉澆水及收穫物進行傳播。
種子經越冬休眠後萌發。適生性強,耐旱耐貧瘠,酸性或鹼性土壤均可生長。生於農田、路邊、荒地。
狗尾巴草稈、葉可作飼料,是牛驢馬羊愛吃的植物。秋季的乾草還可以作燃料生火燒水做飯,取暖鋪床。小穗可提煉糠醛,全草含粗脂肪2.6%,粗蛋白10.27%,無氮浸出物34.55%,粗纖維34.40%,粗灰分10.60%。全草加水煮沸20分鐘後,濾出液可噴殺菜蟲。
危害麥類、穀子、玉米、棉花、豆類、花生、薯類、蔬菜、甜菜、馬鈴薯、苗圃、果樹等旱作物。發生嚴重時可形成優勢種群密被田間,爭奪肥水,造成作物減產。且狗尾巴草是葉蟬、薊馬、蚜蟲、小地老虎等諸多害蟲的寄主,生命力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