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蟬類害蟲都是小型昆蟲,其成蟲和若蟲均借刺吸式口器刺吸獼猴桃葉片與枝蔓內部汁液,以維持其生長、發育、繁殖和生命活動。致使樹體營養成分受到損失,使葉片及較嫩的莖、枝條等被害部位出現蒼白斑點,嚴重時整個葉片變成黃白到蒼白色,引起早落葉,影響樹勢,嚴重影響葉片光合作用功能。
葉蟬又名浮塵子,屬同翅目、葉蟬科害蟲。葉蟬類是危害獼猴桃的重要蟲害之一,常見種類有20餘種,其中在獼猴桃種植管理上發生較普遍,危害較嚴重的有下列6種:小綠葉蟬、大青葉蟬、猩紅小綠葉蟬、點葉蟬、電光葉蟬和黑尾大葉蟬,在四川成都和蒼溪地區危害獼猴桃的主要是大青葉蟬。

大青葉蟬又被叫做大綠浮塵子、青頭蟲、青葉跳蟬,屬於分布廣泛的雜食性害蟲,可為害玉米、高粱、水稻、小麥、豆類、蔬菜、果樹等眾多植物體。被害植物均出現葉片細小白斑,葉片枯卷,幼苗嚴重受害時,葉片發黃捲曲,甚至枯死。
本文主要針對大青葉蟬危害獼猴桃展開研究,下面一起來看看這個害蟲的一些詳細信息以及防治方法吧。
一、大青葉蟬危害獼猴桃都有哪些特點?
葉蟬以成蟲、若蟲刺吸獼猴桃葉片、枝蔓的汁液,常造成葉片失綠呈灰白色提早脫落等,生長發育受到嚴重影響。

大青葉蟬成蟲產卵於獼猴桃葉片、枝蔓組織中,被產卵處遭到破壞,組織枯死,對樹體生長有極大的影響。
二、大青葉蟬的生活習性是怎樣構成的
大青葉蟬在四川蒼溪地區一年發生3代,以卵在枝蔓表皮下越冬,越冬卵翌年3月孵化,4月為第一代成蟲盛發期,6月為第二代成蟲盛發期。第三代成蟲出現於9月份,9月中下旬為產卵盛期,隨即進入越冬狀態。

其成、若蟲喜歡棲息在潮溼蔭蔽處,早晨或氣溫低時,成、若蟲多潛伏不動,午間氣溫高時較為活躍。
成蟲飛翔活動能力強,有較強的趨光性,特別是夏季氣溫較高的夜晚表現更為顯著,往往一夜一燈下可誘到千頭;若蟲受驚動後即斜行或橫行向背陰處逃避,或四處跳動。

非越冬代卵多產於寄主葉背組織中,卵痕為月牙狀,每卵塊有卵3~15粒,一般為10粒左右,較整齊排列呈弧形口袋狀;越冬代卵多產於幼樹枝幹的皮層內,對獼猴桃影響最大。單雌產卵量30~70粒。初孵若蟲喜集主枝葉上,以後逐漸分散危害。
三、總結獼猴桃害蟲大青葉蟬及其他蟬類三點有效防治方法
1、清潔果園:清潔果園,有目的地降低越冬蟲口基數。冬季和早春,徹底清除園區內的殘枝落葉,帶出園區集中燒毀處理,並剷除園內外以及附近的雜草雜樹,降低害蟲通過其他寄主越冬傳染園區果樹。

2、燈光誘殺:在大青葉蟬成蟲盛發期,利用燈光誘殺成蟲。葉蟬類害蟲有較強的趨光性,可利用此特點使用殺蟲燈進行誘殺蟬類成蟲,效果較為明顯。
3、藥劑防治:藥劑防治應抓好3個關鍵時期:一是越冬代成蟲出蟄活動的盛期。二是第一代若蟲孵化盛期;三是第二代若蟲孵化盛期。
這3個時期蟲態較為一致,及時噴藥防治可以收到較好的防治效果。常用藥劑有:前期使用5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後期噴用植物源農藥40%硫酸菸鹼800~1000倍液,並加入0.2%肥皂水。
結語
蟬類害蟲作為危害獼猴桃的重要害蟲之一,應在日常的管護中重點巡查,特別是冬季清園時,園區內利於蟲卵越冬的寄主物品一定要清理出園區集中處理,或燒毀或深埋。還有一定需注意的是在獼猴桃開春生長階段,葉片幼嫩的時候,應特別注意該類害蟲的預防,幼嫩組織往往是蟲害、病害的首選危害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