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園林植物食葉類害蟲種類和防治技術
園林植物食葉類害蟲種類很多,主要分屬於四個目,常見的主要有鱗翅目的刺蛾、袋蛾、舟蛾、毒蛾、燈蛾、天蛾、夜蛾、螟蛾、卷蛾、枯葉蛾、尺蛾、大蠶蛾、斑蛾及蝶類,鞘翅目的葉甲、金龜甲、蕪菁、象甲、植食性瓢蟲,膜翅目的葉蜂,直翅目的蝗蟲等。
(1)蝶類:如菜粉蝶,又稱菜青蟲、菜白蝶,屬粉蝶科。成蟲體呈灰黑色,頭、胸部有白色絨毛,前後翅都為粉白色。卵呈長瓶形,表面有規則的縱橫隆起線,初產時為黃綠色,後變為淡黃色。幼蟲全體青綠。蛹呈紡錘形,體背有3條縱脊,體色有青綠色和灰褐色等。其他蝶類:柑橘鳳蝶、香蕉弄蝶、茶褐樟蛺蝶、曲紋紫灰蝶等。
(2)刺蛾類:如黃刺蛾,又稱刺毛蟲,初齡幼蟲只食葉肉,4齡後蠶食整葉,常將葉片吃光,嚴重影響植物生長和觀賞效果。其他刺蛾:褐邊綠刺蛾(青刺蛾)、扁刺蛾、褐刺蛾。
(3)袋蛾類:如大袋蛾。幼蟲取食樹葉、嫩枝皮。袋蛾大量發生時,幾天能將全樹葉片食盡,殘存禿枝光幹,嚴重影響樹木生長,使枝條枯萎或整株枯死。其他袋蛾:白囊袋蛾、茶袋蛾、桉袋蛾等。
(4)螟蛾類:如黃楊絹野螟,又稱黃楊野螟,危害黃楊、雀舌黃楊、瓜子黃楊等黃楊科植物。幼蟲常以絲連接周圍葉片作為臨時性巢穴,在其中取食,發生嚴重時,將葉片吃光,造成整株死亡。成蟲的前胸、前翅前緣、外緣、後翅外緣均有黑褐色寬帶,前翅前緣黑褐色寬帶在中室部位具2個白斑,翅其餘部分均為白色,半透明,並有紫色閃光。腹部為白色。幼蟲的頭部呈黑褐色,胸腹部呈黃綠色。中後胸背面各有1對黑褐色圓錐形瘤突。腹部各節背面各有2對黑褐色瘤突。各節體側也各有1個黑褐色圓形瘤突,各瘤突上均有剛毛著生。其他常見螟蛾:樟葉瘤叢螟、棉大卷葉螟、竹織葉野螟、雙突絹須野螟。
(5)卷蛾類:如茶長卷蛾,又稱茶捲葉蛾、褐帶長捲葉蛾,危害茶、櫟、樟、柑橘、柿、梨、桃等。初孵幼蟲綴結葉尖,潛居其中取食上表皮和葉肉,殘留下表皮,致卷葉呈枯黃薄膜斑,大齡幼蟲食葉成缺刻或孔洞。其他卷蛾:杉梢小卷蛾、蘋黑痣小卷蛾等。
(6)燈蛾類:如人文汙燈蛾,又名紅腹白燈蛾、人字紋燈蛾,幼蟲食葉,吃成孔洞或缺刻。其他燈蛾:美國白蛾、星白雪燈蛾等。
(7)夜蛾類:斜紋夜蛾,又名蓮紋夜蛾,初孵幼蟲取食葉肉,2齡後分散危害,4齡後進入暴食期,將整株葉片吃光,影響觀賞。其他夜蛾:銀紋夜蛾。
(8)舟蛾類:如黃掌舟蛾,又稱榆掌舟蛾,幼蟲危害慄樹葉片,把葉片食成缺刻狀,嚴重時將葉片吃光,殘留葉柄。其他舟蛾:楊二尾舟蛾、櫟黃掌舟蛾。
(9)金龜甲類:金龜甲類屬鞘翅目金龜甲科。成蟲觸角為鰓片狀,前足脛節端部擴展,外緣有齒。幼蟲稱為「蠐螬」,體肥胖,呈「C」字形彎曲。成蟲取食植物葉片,幼蟲危害植株根部。代表種大綠金龜,銅綠麗金龜,大雲鰓金龜,小青花金龜,琉璃弧麗金龜,大慄鰓角金龜,白星花金龜,東南大黑鰓金龜。
(10)蝗蟲類:如短額負蝗。在華北1年1代,江西年生2代,以卵在溝邊土中越冬。5月下旬~6月中旬為孵化盛期,7~8月羽化為成蟲。喜棲於地被多、溼度大、雙子葉植物茂密的環境,在灌渠兩側較多。
食葉類害蟲綜合防治措施
加強檢疫。美國白蛾是檢疫對象,嚴禁從疫區調動苗木,防止其擴散蔓延。
人工防治。人工摘除蟲卵、蟲苞,捕殺幼蟲。結合冬季養護管理,清除枯枝落葉,剷除越冬蟲繭。
生物防治。食葉類害蟲天敵很多,自然界中捕食性的有蜘蛛、蝽象、螞蟻、螳螂等,採用生物防治的方法,通過保護利用這些食葉害蟲的天敵進行防治。以菌治蟲,在幼蟲期噴施青蟲菌粉(100億/g)500倍液。
黑燈光誘殺。成蟲有趨光性,在成蟲發生季節,可用黑光燈誘殺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