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除了是人類的家園,更是其他不止1,400個物種的居住地4,我們一起共享著這個地球的資源。每一個物種都有他們特徵,生活方式更是獨特的引人入勝。你知道熊狸的味道聞起來像甜甜的爆米花、河馬有紅色的汗、有些羚羊會吃鳥嗎?小劉說寵物,今天就跟大家分享20個連生物老師也沒有教你的動物驚奇小知識,我估計這些知識可能會讓生物老師汗顏,讓動物學家沉默吧
#1——爪子告訴你年齡-北極熊
北極熊雖然有著透明白色的皮毛,卻有著黑色的皮膚。它們的皮毛並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變成灰白色,只有爪子的顏色會改變。動物學家可以根據北極熊爪子的顏色,來判斷它們大概的年齡。
#2——超毒辣競爭手段-羊駝
雄性羊駝在交配季節時,如果求愛時遇到其他雄性羊駝爭奪對象,會咬掉對方的蛋蛋以擊退和擺脫競爭對手。
#3——無腳爬蟲不一定是蛇
如果你看到有一條蛇看起來形狀像根香腸,而且會眨眼,有頭側耳洞。它不是一條蛇,而是一條無腿蜥蜴。
#4——吃巖石的蟲子-蛀船蟲
新發現的蟲子蛀船蟲(Lithoredoabatanica)是半透明的白色軟體動物,它們不吃木頭,而是依附在石頭上面,吃的是石頭,排出的是沙。
#5——熊貓不是一直都有黑白斑紋
新出生的熊貓寶寶皮膚顏色是淡粉紅色的,沒有黑色斑紋。大概在出生後十天到二十天左右,熊貓的皮膚上才會慢慢的浮現黑色斑紋。
#6——河馬保護自己的方式
河馬的汗水是紅色的,而小河馬的汗水則是粉紅色的,看起來像稀釋過的血水一樣。其實那是河馬排除的有色素分泌物,不但可以幫助河馬防曬、抗菌,更能調節它們身體的體溫。
#7——混血兒才能遊泳-老虎
老虎喜歡遊泳,獅子則討厭遊泳,這是遺傳學所證實的。但是混血兒卻不同了,雄獅與母虎交配生下「獅虎(彪)」可以輕鬆的遊泳,雄虎與母獅交配生下的「虎獅」則在有必要時才會遊泳。
#8——太冷不會感染細菌-負鼠
負鼠是冷血動物,它們可以吃下數十條毒蛇、千萬條的蜱蟲也幾乎不會感染狂犬病。原因是它們的血液太冷了,細菌無法在體內活躍。
#9——自己吃自己補鈣-小龍蝦
小龍蝦在退殼之後,會吃掉自己的殼,這樣做能夠補回它們流失的鈣,回復鈣平衡。
#10——熊狸像爆米花-熊狸
熊狸會用尾部的嗅腺在樹上蹭擦來標記領土,與同類進行嗅覺交流。而它們的嗅腺分泌的物質,氣味聞起來常常被形容為「黃油爆米花」的味道。
#11——用臭味擊退敵人-小食蟻獸
小食蟻獸如果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會發出嘶嘶的警告聲,如果警告沒用,它們竪起尾巴,肛門腺體會分泌出麝香般的惡臭味以擊退敵人。臭味攻勢的範圍可達50米,有人形容味道比臭鼬還要臭。
#12——素食肉食都適合的羚羊
黃背小羚羊除了吃草和果子外,也會吃昆蟲、鳥類甚至腐肉果腹,並不是完全的素食動物。
#13——超粘媽媽的穿山甲
剛出生的穿山甲保護殼太過柔軟,沒有太大的保護作用,容易受傷。因此初生的穿山甲會一直待在媽媽身邊,趴在媽媽粗壯的尾巴上一起行動。遇到危險時,媽媽會捲曲自己的身體,以外殼保護自己與寶寶。
#14——不是為了保溫的毛髮
大象其實是有毛髮的,只是非常稀少和稀疏。毛髮的存在不失為了讓大象們保持溫暖,而是為了降溫。因為毛髮可以反射皮膚上的熱量,能夠在炎熱天氣是調節大象的體溫。
#15——浣熊洗棉花糖的原因
其實浣熊的爪子長著特殊的受體,所以爪子的觸覺非常敏感,而且在水中的感知敏感度更會增加。浣熊都會依靠「觸摸」來了解物品,所以當碰觸到難以理解的棉花糖時,會選擇放到水裡透過水中的感知度來來了解它。
#16——長大後差異巨大的體重-小熊
初生的小熊體重大概是500公克,人類輕鬆就能抱起來。而長大變為成熊時,它們的體重會是初生時候的1,000倍。
#17——用打扮吸引異性的鹿
在交配季節時,雄鹿除了要與競爭對方搏鬥爭奪對象外,也要搜尋可用的物資,頭上戴上樹枝以及蕨菜來吸引雌鹿。
#18——以反芻獲得營養-短尾矮袋鼠
短尾矮袋鼠吃食物時,會先吞嚥消化一次,再將胃裡的食物反芻出來,再吃一次。這樣可以讓它們從吃下的肉中,獲得更好的營養。
#19——聽聲音辨雌雄-烏龜
分辨烏龜的雌雄除了能夠透過體型和外表特徵區分外,仔細聼聲音也能分辨出來。雄性烏龜會發出「嘰嘰」的聲音,雌性烏龜則會發出「嘶嘶」的聲音。
#20——魟魚其實有嗅覺
魟魚的眼睛跟嘴巴分超開,所以其實它們從來都不會看到自己吃東西的模樣。它們的眼睛因為長在外面,能夠看到周圍的事物,在黑暗裡也可以清楚視物。不過,因為它們的口腔和鼻孔不互通,嗅覺其實非常靈敏,都會依靠嗅覺獵食。
看完這20個小知識,覺得有些真的滿新奇的第一次知道,也的確解開了一些在網絡上瘋傳的片段疑惑。下次去動物園、水族館,或是在國外自然區域看到這些生物,也可以跟家人朋友們分享這些冷知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