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佩服那些敢於直面慘澹人生的猛士,同時也非常佩服敢於直視太陽的「猛士」。
哪怕幾乎所有科普日食的文章都做了提醒,「千萬不要用肉眼直視太陽!」但因為觀測不當而造成眼睛損傷的幾乎每場日食都有。
這裡舉幾例實例,而像這樣的例子隨手就能搜到:
1997年4月,黑龍江漠河地區日全食, 一名電視臺記者用攝像機拍攝日食錄像時,發生眼視網膜黃斑區光損傷。
2005年10月3日,法國地區一名19歲的白人男子無保護地觀察部分日食後,遭受了雙側視網膜太陽光創傷。
2011年1月4日,西班牙某地出現4例急性重症太陽視網膜病變患者,4名患者年齡皆在14~29歲間,且觀察日食時無保護措施。
……
早在柏拉圖時代,人們就已經認識到了長時間肉眼直視太陽會引起視力衰減。近現代,「日光性視網膜病變」的概念開始出現於文獻中。
從波長<400nm的紫外線到波長>780nm的紅外光,這些光都能對人眼造成傷害,但波長最短、能量最大的紫外線對人眼的損傷力最強。這裡主要介紹紫外線對人眼的損傷。
光通常通過3種機制引起視網膜損傷:熱損傷,機械損傷和光化學損傷。其中,紫外線主要通過光化學作用損傷視網膜。簡單來說,射入眼內的紫外線會產生一種自由基,它會引起組織過氧化,從而破壞眼內的一些細胞。
很多人在生活中會忽視紫外線的影響,尤其是年輕人。因為年輕人的晶體過於透明,可進入眼內的紫外光要比年長者多很多,且更易聚焦光線。這裡也要提醒一下,去到陽光強烈的地區,戴墨鏡或打遮陽傘是必要的,不僅是為了裝飾,還能起到保護眼睛和皮膚的作用。
首先,千萬不能用肉眼直接觀測!!!
雖然6月21日的日環食食分達到了0.995(僅在某些地區),但剩餘0.5%的光球所發出的光也十分明亮,依然有導致視網膜損傷的風險。這裡介紹幾種安全觀測日食的方法,希望帶給大家既安全又震撼的享受。
1.投影法
使用針孔或小開口,將太陽的圖像投影在距離半米或更遠的屏幕上。我們小學就知道,在枝葉繁茂的樹下,陽光透過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這個光影就是太陽的投影。而將手指交叉形成小口,然後將太陽投影在地上也是可以的。或者使用望遠鏡將太陽的放大圖像投射在白卡上,但千萬不可用望遠鏡直接觀測。
2.濾鏡
想要直視太陽,專業的太陽濾光鏡自然是沒問題的,但也不可長時間觀看。然而在使用一些不那麼專業的濾鏡時就要注意了,像煙燻玻璃、普通膠片、普通墨鏡等等,都是不安全的。或許有人想用相機和望遠鏡進行攝影,那就需要用到巴德膜或其他濾光片了。
總之,願大家能好好享受這一次的日環食,希望可觀測地區都是晴天~
這裡是@小A的花園,致力於發現地球科學之美,喜歡就點個關注吧~
參考資料&事例來源:
①Sunlight and ultraviolet radiation—pertinent retinal implications and current management.
Tedi Begaj, Shlomit Schaal.
②Acute eclipse retinopathy: A small case seriesRetinopatía aguda causada por eclipse: pequeña serie de casos.
Nur Khatib, Boris Knyazer, Tova Lifshitz, Jaime Levy
③Suivi d』un cas de maculopathie solaire par OCT.
R. Macarez, M. Vanimschoot, P. Ocamica, J. -L. Kovalski
④視網膜光損傷的研究進展. 嚴密
⑤https://eclipse.gsfc.nasa.gov/SEhelp/safet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