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我國經歷了太多的風雨和痛苦,但時至如今,我國已經不再是當初的狀況,整個民族都已經站了起來,中國也不再是那個時候暮氣沉沉的狀態,而是蓬勃又極具希望的一個國家。
過去的血淚教訓,都會是中國未來向前發展的不竭動力,儘管如今的國際局勢風雲變幻,但中國秉承著自古以來的奮鬥精神定能無往不勝。
中國於1971年以壓倒性優勢重返聯合國,歐洲僅一張反對票
隨著我國逐漸發展起來的時候,也要開始將屬於自己的東西拿回來,1971年,我國順利地恢復了本該在聯合國擁有的地位。在當初聯合國對於我國重返聯合國的投票中,結果可以說讓全球以及中國自己都感到意外的,會議最後以76贊成票的絕對優勢順利通過表決,而整個歐洲地區更是只出現了一個國家表示反對。
面對這樣的壓倒性局勢,總理也曾經表示,美國對此的周密計算似乎出現了差錯,這不僅出乎美國的意料,對中國政府也是意料之外的結局。
在這次會議上對我國重返聯合國進行表決時,眾多的亞非國家都投下了極為重要的贊成票,甚至眾多的歐洲國家也對此表示贊同。
按照那時候的情況,歐洲可以說是美國一直以來的堅實盟友,但在這次表決中卻和美國背道而馳,紛紛贊成中國重返聯合國,最後僅僅只有一個國家投了反對。
美國以及馬爾他相繼和我國建交,代表著中國綜合國力越發強盛
我國之所以能夠恢復在聯合國中的常任理事國地位,也是因為我國的影響力已經不容小覷,兩彈一星的研發讓眾多國家開始重視我國,儘管那個時候中國的經濟情況還不甚理想,但通過兩彈一星也沒有其他國家敢於輕視中國。
也正是依靠我國的自力更生、不斷發展,讓中國陳工在1971年拿回了合法席位,為全球的和平穩定做出貢獻。
而當初投出歐洲地區反對票的國家,是一個名叫馬爾他的歐洲小國,儘管只是地中海的一些島嶼所形成的,但卻是世界上的一個旅遊勝地。同時由於國家弱小,加之地位較為特殊,多次遭受其他國家的殖民,一直到1965年才在美國方面的影響下實現了獨立。
而在此之後,馬爾他都始終將美國作為自己的「老大哥」,對於美國的指示更是不遺餘力地去執行,也正是因此,面對當時和美國敵對的中國政府,馬爾他很自然的選擇投了反對票。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之後中美兩國建交之後,馬爾他也很快和我國建立了外交關係。這代表的不僅是我國的政治地位,更是我國不斷強盛起來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