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名字,將被歷史銘記。
9月8日在京舉行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溫州人蔡玉偉、餘向華、柯海鷗、周鵬及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新冠肺炎救治團隊受表彰。每一個閃閃發光的名字背後,代表著930萬溫州人民同心戰「疫」的光榮歷史。
表彰大會結束後,記者第一時間連線北京,向英雄致敬,聆聽他們的心聲。
從左至右:周鵬、夏景林(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黨委書記)、柯海鷗、餘向華、蔡玉偉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先進個人:蔡玉偉
溫州市中心醫院南白象院區隔離病區臨時黨支部書記
「抗擊新冠肺炎」青年突擊隊隊長榮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蔡玉偉:在參加表彰大會時,無數醫護人員和社會各界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畫面在我的腦海裡閃過,心中激蕩著生命至上的力量。
大會現場,總書記提到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讓我感觸頗深。國內抗疫期間,共出動346支國家醫療隊,4萬多名醫護人員奔赴武漢一線。在國際疫情蔓延的情況下,我們提供了數以億計的口罩、防護服、護目鏡、呼吸機、檢測盒等物資,充分彰顯了國家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擔當。
彩虹和風雨共生,機遇與挑戰共存,國際疫情還在蔓延,我是一名醫生,我將繼續做好本職工作,為復工復產,復學複課保駕護航。
戰鬥沒結束
堅決不撤離
2020年1月17日,溫州接報第一例新冠肺炎觀察病例,1月20日該病例確診,成為浙江首例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例。
接到收治患者的指令後,該院立刻啟動緊急預案,17人救治先鋒隊率先組建,火速進入實戰。有著十多年感染科一線防治經驗的蔡玉偉,是第一批進駐隔離病區的先鋒隊中的一員。接到科主任電話,他就匆匆交代好家中事宜直奔前線,此時他的妻子剛生下二胎尚未滿月。
在隔離病區的第一輪戰鬥中,沉悶的防護服、壓眼的護目鏡、憋氣的口罩、一天浸泡20多次消毒液的雙手、耳邊一陣陣的咳嗽聲、不到一小時就溼透的衣服和脫下隔離服身上的皮膚過敏,都不曾讓他退縮。為了可以節約防護服,蔡玉偉想了很多辦法,少喝水、不喝水,一個人一次頂兩個人的任務量,不處理完手頭的病歷絕不輕易和同事換班,「一次能做完的事情,我絕不分開兩次。」
第一輪「戰鬥」結束後,身為隔離病房臨時黨支部書記、「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青年突擊隊隊長的蔡玉偉,又主動提出再戰一回:「我了解這個病情,希望能夠留下來帶帶其他新來支援的同事。而且我是黨員,就應該留下。」簡單的幾句話,堅定卻有力量。一個月的時間裡,他經手管理的病人有72人,佔該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半數以上,其中一個晚上就收治了13人。
餘向華
溫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
先後經歷了「非典」戰役,汶川大地震災後防病,「甲流」防控、H7N9禽流感防控等,是溫州市防疫戰線名副其實的老兵榮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餘向華:作為疾控工作人員和醫務人員代表出席表彰大會,我感到非常光榮,這次抗疫是習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的,在人民大會堂親耳聆聽習總書記重要講話,我非常激動。
疾控中心在戰役中勇當參謀員、偵察員、勤務員,技術員、研究員和宣傳員,阻斷新冠肺炎傳播、控制疫情增量,在有效防範疫情擴散蔓延上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鍾南山院士說欣逢盛世當不負盛世,作為疾控工作者和共產黨員,我們將不負習總書記和人民的重託,弘揚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慎終如始,不斷提高疾病控制和應急處置能力、勇扛戰疫先鋒旗幟,爭當人民健康衛士,為健康溫州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100天無休
和病毒戰鬥
「我的爸爸是一位在疫情前線工作的人,自從疫情開始在溫州蔓延後,他不僅每天早出晚歸,而且往往凌晨兩三點才能回家,天還沒亮就消失不見…他雖然很累很疲勞但是仍然為我們奮鬥著……」這段話摘錄自餘向華兒子的校園徵文《同心戰疫》,在兒子眼中,爸爸是披上戰衣的「超人」。
作為溫州市防疫戰線一名的老兵,餘向華的戰「疫」時間啟動的比其他人更早。在2019年12月武漢出現與華南海鮮市場有關的不明原因肺炎後,他就意識到病例的傳染性問題並持續關注事態的發展,1月初在全市部署加強不明原因肺炎監測,做好防護服、防護口罩和檢測試劑等應急準備。
1月17日,我市報告全省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後,他第一時間帶領團隊到醫院進行深入流行病學調查,了解病例就診前的每一個活動細節,獲取第一手的病例接觸信息,排查傳染來源,追蹤密切接觸人群,處置首例疫情,撰寫完首例病例流調報告已是凌晨,而這只是」戰疫」的開始。在隨後1個多月溫州市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的處置過程中,每天的疫情數據截止晚上12點,他和疫情分析研判團隊的同事們要連夜編制,對流調中獲取個人信息、活動軌跡和發病時間等要反覆核實,溫州最多報告的1天58例,寫完通報已經是凌晨3點。
作為市疫情防控專家組副組長,他每天不停的穿梭在急需的地方,分析研判疫情形勢、參加專家會商、參與機場檢疫、上陣流調採樣。他和團隊連續100天無休,先後完成3000多次流調任務,追蹤密切接觸者15000多人。
柯海鷗
現任溫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副支隊長
市反詐中心主任榮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柯海鷗:中國人一直都是幸運的,他們總是被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今天很榮幸,作為代表,我站在北京的領獎臺上,是至高榮耀,也會畢生難忘。
但我,不代表我自己,而是萬千交警、公安、消防戰士、基層民警、社區工作者、下沉幹部、公務員、網格員、志願者日夜守護的身影。
就我個人而言,身為一名中國人,身為一名一線公安幹警,身為一名歷史的見證者,能夠親自參與到這場偉大的戰役中,為防控疫情貢獻一點微薄的力量,我無比驕傲,也無比自豪。
心若有愛 戰自有力!疫情戰役仍在持續,但讓我們看得到中國決心,中國力量,和中國精神並為之奮勇前行!
防「疫」戰線
巾幗不讓鬚眉
疫情就是命令!正月初二,柯海鷗臨危受命防疫重點人員研判工作,要快速精確查找密接者。
接令後,她第一時間集結作戰中心200餘名骨幹,進行24小時不間斷研判。在一個半月的時間裡,柯海鷗帶領的專班精準鎖定了全市504個確診病例的2.1萬名密切接觸者;她還針對累計接收的海關、邊檢、 僑聯、省廳等八個渠道 590萬人次全國入境海量數據,創新6個數據分析模型,進行十餘個維度的綜合分析,追蹤入境涉溫人員18890名和密接人員882名,實現了入境涉溫人員核查率100%和入境入溫人員管控100%。
在專班運行機制優化上,柯海鷗牽頭建立「公安+大數據+衛健十疾控+地方」五方聯動的扁平化協調作戰格局,讓研判效率更高,落地更快;推進「一例一圈一專班」閉環工作機制建設,建成「密接圈管理系統」,掛圖作戰、動態銷號、確保不漏;制定可視化分析聚集圈規範,分析聚集性疫情71起,波及病例多達200餘人,有效扭轉了重點地區、重點區域疫情防控的被動局面。
面對涉疫詐騙持續高發的態勢,柯海鷗依託一個反詐分中心、一支反詐宣傳隊伍、一名反詐教員、一名反詐宣傳員為核心的溫州「四位一體」反詐宣傳格局,加強反詐心防宣傳,為百姓種上「反詐在線疫苗」。在她的帶領下,累計排查案件386餘起,破獲本地案件98起,打擊處理79人,止損涉案金額374萬元。
周鵬
現任鹿城區濱江街道黨工委書記
榮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周鵬:作為一名普通的基層代表,能夠獲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能夠出席這樣一場隆重且具有歷史意義的表彰大會,我感到非常榮幸。
其實,我只是在自己的崗位做著平凡的本職工作,這份榮譽更屬於抗疫疫情中千千萬萬基層工作者們。
在接下來工作中,我會繼續發揮基層先鋒模範作用,把常態化監測預警網織得更密、把責任體系構得更實、把風險防範做得夠紮實,以此次表彰為新起點新動力,為國盡責,為民造福。
帶傷上陣
戰「疫」打頭陣
今年1月15日,周鵬在年前的安全檢查中意外跌倒導致右腳骨裂。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周鵬毅然帶傷上陣,勇挑街道戰「疫」總指揮重擔,打著石膏、拄著拐杖,衝鋒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被當地居民親切稱為「拄拐書記」。
從臘月二十八開始,他便以街道為「家」。轄區洪殿至灰橋一帶的老舊小區,沒有物業、業委會,人員管控難度大。周鵬十幾次拄著拐杖到小區逐個暗訪,每條巷道踩點踏勘,充分調研後決定,在進出社區的主路設卡,對所有經過人員測量體溫。
長時間的單腿奔波,使他的左腿比右腿明顯粗了一圈,腋下磨破了皮。
2月2日,我市發布25條緊急措施,周鵬僅一天時間,順利協調酒店床位300餘個,完成全部231名居家隔離對象轉集中隔離,以實際行動完成命令。他還指導研發全市首個街鎮級「數據中臺」,動態管控3355名重點對象,繪製「疫圈圖」,將防控圈擴大至密接者的密接者,用10天時間,實現了確診病例零增長。
濱江街道是鹿城經濟的重要引擎,為加快復甦城市經濟,周鵬創新推出「一樓一管家」「一園一班組」模式,幫助3500餘家企業實現復工「零次跑」,解決復工復產問題193個,減免租金2200多萬元。
他還帶領團隊推出「雲端談判、線下代辦」招商模式,成功引進阿里巴巴等總部型企業42家,創成稅收億元樓8幢,一季度實現稅收收入5.3億元、增量全市第一。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先進集體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新冠肺炎救治團隊
溫州市收治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省市兩級定點醫院
榮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
夏景林:我是來自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黨委書記夏景林,作為醫務人員和先進集體代表出席表彰大會,我感到非常光榮,這份榮譽屬於全體溫附一人、屬於指導、關心、支持和幫助溫附一抗疫的上級領導、兄弟單位、社會各界。
習總書記在報告中,充分肯定了廣大醫務人員對人民赤誠、對生命敬祐;爭分奪秒、搶救生命;不怕困難、不畏艱辛的職業精神,醫務人員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醫者仁心、大愛無疆。作為基層醫療單位的醫生和共產黨員,我們將不負習總書記和人民的重託,一手抓好日常醫療、一手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提高醫療質量、持續改善醫療服務、為人民群眾的健康貢獻自己的力量!
打出救治「組合拳」
成功率高於99%
這是一段難忘的戰「疫」記憶。
作為承擔著浙南閩北疑難極危重病救治任務的溫醫大附一院,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第一時間成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臨時黨支部,匯聚抗疫強大合力,黨員幹部帶頭深入疫情防控第一線。據統計,共有1420餘人直接參與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其中920餘名醫療隊員在一線攻堅克難,日夜拼搏。救治團隊承擔溫州地區所有危重症和80%以上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務。
一切為了生命。為提高救治成功率,溫醫大附一院新冠肺炎救治團隊採取了系列精準救治策略:對縣(市、區)重症病例發現一例轉入一例,為重症患者爭取寶貴的「黃金救治時間窗」;對危重症患者實施「一人一小組、一日兩會診」策略;組建多學科專家會診團隊。通過施行救治方案「組合拳」,成功撤除浙江省第二例ECMO,救治成功率高於99%。
在迎來全市新冠肺炎住院病例清零後,救治團隊及時總結防控工作經驗,雲端攜手助力國際抗疫合作。團隊專家先後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上海合作組織的7個成員國的醫療團隊進行連線,為各成員國家抗疫工作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實戰方案。
蘇瑪
來自模里西斯
現任溫州和平國際醫院外科醫生
溫州抗擊疫情的國際友人代表
辛成樂
來自南非
現任溫醫大附二醫兒科醫生
溫州抗擊疫情的國際友人代表
辛成樂(左三)、蘇瑪(右二)
辛成樂:
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有機會來到北京,與這麼多優秀、無私奉獻的人一起,見證這個時刻。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和溫州市海外傳播官,在疫情期間,我積極參與抗疫工作,感到非常榮幸和自豪。接下來,我將繼續發揮中非友誼使者的橋梁作用,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
蘇瑪:
能見證這一歷史性的時刻,是一個至高無上的榮譽。他們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他們的犧牲和貢獻值得所有人銘記於心。能近距離的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風採,我的內心很激動。在這次抗疫中,中國人民的團結以及為其他國家提供的援助,我們有目共睹。作為一名醫生,努力為中國、模里西斯和國際社會提供醫療服務將是我為之奮鬥的目標。
國際青年
在「溫」抗疫
在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在溫的國際青年與溫州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疫情肆虐,蘇瑪、豪孟德夫妻第一時間報名參加和平國際醫院抗疫志願隊。從2月1日起,駐守在溫州南高速路口開展發熱篩查工作:排查車輛、監測乘客體溫和科普宣教。
他們穿著防護服,戴著防目鏡和無菌帽,每天工作七八個小時,冒著危險,經常接觸來自疫區的人員。有一次,排查到一輛來自湖北的人員,幾次體溫監測還是異常,緊急處置聯繫「120」送到定點醫院收治。
疫情期間,夫妻倆及時向國外傳播正能量,在網絡上發布中國和溫州迅速應對疫情的措施,告訴國外的家人和朋友一個真實的中國。在醫院的支持下,蘇瑪還成立了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母嬰公益平臺,幫助在疫情期間無法正常檢查的孕、產婦們,為她們提供各種線上線下的服務,服務人數達50人次。
來自南非的辛成樂,疫情期間,他積極宣傳溫州抗擊疫情的正面信息,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是溫州培養出來的醫生,是這座城市成就了現在的我。」辛成樂說,他放棄了假期回家的機會,毅然堅守在溫州,和溫州人民一起對抗疫情。
此前,在社交平臺已有20多萬粉絲的辛成樂被溫州市選為「海外傳播官」。「我最想做的就是更真實、準確地傳播中國的抗疫經驗和做法,駁斥那些虛假消息。」
「從南非衛生部到南非最大的臉書博主,最近都在聯繫我講述中國的抗疫故事。我要用親身經歷告訴他們,『中國應對得很好,溫州應對得很好』。」辛成樂還和同伴們打造了一個名為「醫帶醫路」的網上醫療互助平臺,專門為有在華學習經歷的外國醫務工作者提供服務,讓更多外國民眾了解和學習中國醫療經驗。
來源:溫州新聞客戶端
記者 孫餘丹 莊越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