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學者傅國湧在微博發布消息:「2013年1月28日13時25分,許良英先生在北京海澱醫院去世,終年93歲。」傅國湧同時在博客裡寫道:「他在故鄉臨海張家渡的煤油燈下編譯的三卷本《愛因斯坦文集》,曾影響了不止一代人」。許良英的小兒子許平昨日在電話裡稱:「父親的遺體告別儀式將於後天舉行。」
沒等到自傳出版就走了
許良英和夫人王來棣生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許成鋼是著名經濟學家,小兒子許平是水利工作者。許平稱:「父親沒有留下遺言,他生病前身體很好,沒想到這麼早就走。他的遺體告別儀式將於後天在北大醫學部遺體捐贈中心舉行。」他還透露,及時公布父親病情的「許良英和王來棣先生的博客」系自己和哥哥更新。
傅國湧與許良英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交往到現在。他告訴本報記者,自己曾多次去許先生家拜訪,和他交流思想和學術問題。12月份和許先生通電話的時候,說到了老伴王來棣的病情。「主要還是因為他去年10月份摔了一跤,引起了腦溢血,當時大家沒注意到。王先生2012年12月31日去世,當天他就一病不起,從此沒有說過一句話,不到一個月,他也接踵離開。」傅國湧說,6天前,自己去過北京,在他的病床前默默地為他禱告。
傅國湧還說,許良英先生曾對自己說到過自己的半本自傳(寫到1958年),他說這是上世紀90年代沒有事可做時寫下的,沒想到可以出版(如今書未問世,他人卻走了)。而他與妻子王來棣先生合作,以二十五年時間撰寫《民主的歷史和理論》雖然沒有完成,但已有19萬字,可以成書。「他在故鄉煤油燈下編譯的三卷本《愛因斯坦文集》影響了不止一代人;他自稱活過了三世,特別是生命最後四十年,說真話,求真相,做真人,無畏無懼,民主、理性、科學是他熱愛的三個關鍵詞。」
丁東:許先生是一個深刻的思想家
學者丁東表示:「許先生是束星北和王淦昌兩位著名科學家的學生,他不僅是一個科學史家,而且是中國少有的思想家,他思想的深刻性,他的人品風骨都很讓人敬佩,他對民主的認識和研究,超過了很多學者。在學術和思想問題上,他特別認真和直率,有意見從來不含糊,總是直率地表達。」
丁東認為:「許先生的思想比很多他同時代的學者更深刻,這可能和他受過嚴格的科學訓練,並研究愛因斯坦有關。他和王淦昌的師生關係,確實是學界佳話。當年他在農村,王淦昌先生長期每月給他寄35元,那時的35元不是小數目,由此可見他們師生情誼的深厚。」
■ 許良英生平
許良英(1920-2013)
浙江省臨海市人,生於1920年,1942年畢業於浙江大學,是著名科學家束星北和王淦昌的學生,王淦昌對許良英極為賞識。他早年參加地下黨,1949年,任《科學通報》編輯。1955年,因為「反胡風和肅反運動」,被批判和停職審查一年。1957年,劃為右派,並且被送到地方接受勞動改造,回故鄉當了20年農民。在此期間,他翻譯了《愛因斯坦文集》三卷本(後由商務印書館出版)。1978年,許良英恢復公職,回到北京,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
恢復工作後,許良英主編了《20世紀科學技術簡史》,著名學者金克木譽之為「名為簡史,實為大書」。許良英關心社會現實,說真話,求真相,做真人,盡力推動中國的社會進步。他以魯迅的一句話 「肩住黑暗的閘門」為座右銘。許良英密切關注思想和學術問題,2010年,他還和學者邵建爭論,提出「走出復古迷津,重新回歸『五四』」。 (記者張弘)